APP下载

国防舆论动员中的共意凝聚

2015-02-26陈坚伟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动员议题国防

陈坚伟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一、概念厘定

国防舆论动员是开展国防动员的重要方式,可以理解为“国防动员中的舆论动员方式”,即借助舆论开展国防动员建设。与传统意义上的国防动员不同,当前和平时期的国防舆论动员没有特定的战争目标,更多的是为今后可能发生的战争进行舆论及民众心理上的准备。

“共意”是社会运动理论中的概念,其本意指某个群体中达成的思想共识。有学者将其引入政治动员的领域,认为“共意”是行为体对某种权威所产生的认同感,建构共意的过程就是将个人与集体认同感连通起来的过程。[1]本文认为,当前国防舆论动员正是通过建构共意以开展动员、实现动员目的。

二、正面国防舆论议题的设置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介议程强调的内容与公众议程强调的内容之间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媒体往往有意设置某一特定议题,一方面通过对该事件报道量的设定反映其重视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反复报道此类事件,不断强化所设议题在公众心中的地位,进而影响公众对媒介信息的关注。[2]从该理论出发可以认为,国防共意的基础是动员主体设置的正面国防舆论议题,国防共意围绕正面国防舆论议题而凝聚。目前以官方媒体为代表的国防舆论动员主体所设置的正面国防舆论议题主要有以下四类:

一是关于民众对军队形象认识的议题。此类议题主要围绕军队战斗力、军民关系、军队使命以及军队作风四个方面来进行,其设置的国防舆论议题是:我军是能打胜仗、服务人民、保家卫国、作风优良的队伍。二是关于民众对国家民族情感的议题。此类议题通常包括民众对革命英雄和国家历史两个方面的情感,以此塑造民众对国家的态度,从而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三是关于民众对安全形势认知的议题。此类议题主要聚焦我国当前面临的包括中日钓鱼岛争端、南海危机以及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等在内的安全隐患上,议题内容有“我国国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和“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等。其中日本对我国的安全威胁被提及次数最多,这与我国近年来的现实安全环境紧密相关。四是关于民众对国防事业态度的议题。此类议题中通过国防的重要性、民众对军队军人的理解以及民众对参军入伍的认知三个方面的态度来引导民众对国防的态度,从而动员民众支持和参与国防事业。

三、由设置正面国防舆论议题以凝聚共意

本文认为,设置正面国防舆论议题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共意建构可以“有的放矢”,换言之,使共意围绕这些议题凝聚而成就是理想状态下的国防舆论动员。正面国防舆论议题的设置存在一定的逻辑,其与国防舆论动员的实施步骤也是基本重合的。

(1)告知形势。向民众告知国家安全形势的内容在建构国防舆论议题的进程中被放置在了最前端。外部环境的变化往往比内部环境更能引起民众的注意,尤其在近几年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较过去有了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媒体和民众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关注度都达到了相对较高的程度。但目前国内民众国防意识日渐淡化,对此宣传部门和官方媒体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向民众传递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防形势。用“展示危机”和“塑造敌人”两种策略向民众告知的是“我国的安全形势严峻”。这对促使民众参与国防事业有着积极作用,是国防舆论动员得以成功的前提。

(2)建构身份。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场无疑是纷繁复杂的,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思潮充斥其中,境外反华势力企图利用这种思想侵蚀的方式进行“颜色革命”,以达到遏制中国发展崛起甚至颠覆中国国家政权的目的。为应对这种思想威胁,国防舆论动员主体必须使民众明确自己的身份定位,即提出一个能让最广泛民众认同接受的身份。通过着力呼吁民众铭记历史、热爱祖国,唤起民众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在不断地宣传与动员下,民众愈发接受并认同自己“中华儿女”的身份,这是国防舆论动员得以成功的基础。

(3)塑造形象。要真正使国防舆论动员能够发挥作用,还必须树立一个“引领者”的角色对民众的思想和行动加以引导。广义上讲,在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唯一正确的“引领者”无疑是中国共产党;而具体到国防舆论动员中,恰当的“引领者”则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对于“引领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取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所以,必须着力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和平时期军人的价值在于捍卫国家主权、在于保护人民利益、在于牺牲和奉献,将这些内容呈现给民众,塑造出军队的良好形象以赢得民众拥护和支持,这是国防舆论动员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4)设置任务。在经过告知形势、建构身份、塑造形象这三个步骤之后,民众已经具备了接受动员的条件。因此,国防舆论动员的最后一步便是向民众设置任务,即解决民众“做什么”的问题。在参与国防事业的众多形式中,参军入伍是民众国防参与程度最高的一种,国家和军队每年开展的征兵宣传本质上就是国防舆论动员中“设置任务”的步骤。当然要求所有民众都投身国防事业是不切实际的,对大部分民众而言,为他们设置的任务是支持国防、爱国拥军。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归纳提取出“告知形势——建构身份——塑造形象——设置任务”的议题设置逻辑,这是一个完整的逻辑闭环。国防舆论动员主体正是根据此逻辑设置议题,从而有力地凝聚起了国防共意,为进一步的共意建构提供坚实基础。本文分析得出的逻辑进程存在着理论上的先后顺序,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必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这是由于每个民众之间对国防舆论议题的认识不尽相同:有的民众仅仅认识到我国的外部安全环境不容乐观,但不觉得这与自身有何联系;而有的民众不仅意识到这一点,更清楚自身对国防事业的责任。因此,不能用“一视同仁”的方式进行动员,融合多种正面国防舆论议题以适应不同的民众才是正确的动员逻辑。

[1]张孝芳.革命与动员:建构“共意”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刘开骅.中国军队形象跨文化传播中的媒体误读及其消解策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09) :14-18.

猜你喜欢

动员议题国防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国防动员歌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音乐迪斯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