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周围型肺癌CT图像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探讨

2015-02-26王志强辽宁省辽阳市结核病医院111005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0期
关键词:胸膜边缘密度

王志强 辽宁省辽阳市结核病医院 111005

早期周围型肺癌CT图像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探讨

王志强辽宁省辽阳市结核病医院111005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周围型肺癌CT图像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或转至上级医院治疗的早期周围型肺癌病人64例,经过追踪病理检查和手术治疗确诊均为早期周围型肺癌,以64例病人临床资料为观察对象,根据CT图像显示结果,对病人病灶位置、形态、边缘特征、密度特征、内部结构等进行分析,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64例早期周围型肺癌病人的CT图像结果表明,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边缘毛刺征出现50例(占78.13%),分叶征50例(占78.13%),胸膜凹陷征44例(占68.75%),棘状突起14例(占21.88%),肺癌血管集束征32例(占50.00%)。 结论:边缘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肺癌血管集束征在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出现率较高,对CT诊断鉴别肺内结节的良恶性具有较大作用。

关键词早期周围型肺癌CT图像特征临床价值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或转至上级医院治疗的早期周围型肺癌病人64例,根据CT图像显示结果,对病人病灶位置、形态、边缘特征、密度特征、内部结构等进行分析,研究其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或转至上级医院治疗的早期周围型肺癌病人64例,其男女比例为38∶26,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0±5.24)岁。其中鳞癌24例,腺癌26例,鳞腺癌4例,肺泡细胞癌6例,低分化癌4例。全体病人均伴有咳嗽、气短、咯血、乏力、消瘦和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

1.2检查方法所有病人均行CT检查,以常规扫描为主要,层厚8mm,间隔8mm,扫描范围是胸廓入口处到肺底部之间。根据病灶位置,需要加以CT薄层扫描,层厚控制在2mm,间隔控制在2mm。所有病人均采取纵隔窗、肺窗检查病灶。

1.3CT图像特征标准分叶征:肿块边缘具有明显隆突;毛刺征:肿块周围呈放射状和粗线状影;肺癌血管集束征:肺门侧有一条或多条索状阴影;胸膜凹陷征:肿块及周围胸膜之间存有放射状细线影;棘状突起:肿瘤边缘朝着肺野所伸出阴影为尖角状软组织密度影。

2结果

本文以64例早期周围型肺癌病人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CT图像显示结果,对病人病灶位置、病灶形态、边缘特征、密度特征、内部结构等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2.1病灶位置肺癌病灶大都见于右侧,且以肺上叶为多。CT图像结果表明,肺癌部位在右侧的占36例,其中上叶20例,中叶10例,下叶6例。肺癌部位在左侧的占28例,其中上叶16例,中叶6例,下叶6例。

2.2病灶形态病灶类型均为单发病灶,并呈现肿块型或孤立性结节。肿瘤直径为1~3cm。癌肿边缘普遍呈现不规则状。按照生长方式不同,早期周围型肺癌可分为伏壁型和实质型两类。伏壁型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且肿瘤细胞的生长位置为肺泡与肺泡壁的间隔处。实质型的生长速度普遍较快,且肿瘤细胞的生长方式为堆积式,病灶边缘偏于光整,病灶边缘密度和中心密度并无区别。

2.3边缘特性边缘特性主要有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以及棘状突起、肺癌血管集束征等。CT图像特征可参见本文CT图像特征标准。本文中,50例有毛刺征(78.13%),50例有分叶征(占78.13%),44例有胸膜凹陷征(占68.75%),14例有棘状突起(占21.88%),32例有肺癌血管集束征(占50.00%)。

2.4密度特征肺癌空泡征主要指结节内的小的透亮区,通常2mm左右。含气支气管像或细支气管像,是结节内的纤细的条状含气影像。该两种征象常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和腺癌。直径2cm左右的肺癌很少有钙化,若有钙化则多呈斑点状,位于病灶中心或偏心性,该肺癌大都为肉芽肿基础上发生的瘢痕癌。

2.5内部结构主要有空泡征、空洞和钙化影。其中空泡征的CT图像表现是结节状低密度影,即为肿瘤早期的改变征象。空洞的CT图像表现是壁厚薄并不均匀,内壁多为凹凸状、结节状,且外壁为分叶状、波浪状。而钙化影的CT图像表现是瘤体内含有高度密影,呈现为弥散性砂砾状分布,或者是偏心斑点状分布。本文中18例是空泡征(占28.13%),16例是空洞(占25.00%),12例是钙化影(占18.75%)。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判断病灶为良性或恶性时,钙化并不会起到任何帮助,病灶内的钙化形态却显得更加重要,且微小点状的钙化通常都是典型性肺癌钙化。

3讨论

肺癌属于临床恶性肿瘤类型,其占据恶性肿瘤比例的16%左右。早期周围型肺癌在肺癌中较为常见,其主要发生于机体肺段以下的支气管至细支气管之间,常见于鳞癌或腺癌。其肺癌体积相对较小,临床症状出现时间较晚,极易发生错诊或遗漏,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健康安全,因此提高诊断准确率尤为关键。

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最为常见的检查方式是X线影像诊断和CT扫描,然而X线影像诊断大都应用在肺癌早期机体瘤体面积较小的情况,容易出现肺部小淡片状密度增高影,密度分布不均,边缘极其模糊,易于误诊。现在通常使用CT扫描诊断技术,结合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图像特征,来选定最佳诊断方法,根据病人实际情况给予妥善治疗,有效提升了病人治疗有效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戚焕鹏,李健彬,张英杰,等.基于主动呼吸控制辅助3DCT与4DCT扫描确定周围型肺癌内大体肿瘤体积比对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3,33(2):142-145.

[2]王利宁,李健彬,徐敏,等.勾画者及勾画标准对基于4D-CT周围型肺癌靶区勾画的影响〔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2,32(5):494-497.

[3]陈明辉,许杰雄.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50例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27(27):90-91.

[4]牟坚,吴先龙.周围型肺癌CT图像特征的临床观察——附100例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147-148.

[5]郑玉兰,王翎,沈海林.多排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对周围型肺癌纤维支气管镜取材导引作用探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7):1337-1339.

[6]韩玉成,程绍玲,初建国,等.周围型肺癌的支气管血管集束征——CT病理表现及其形成机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12(2):56-58

[7]谭理连,周洁,余林,等.周围型肺癌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NSE关系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

[8]肖金成,郭晨阳,花亚伟,等.CT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治疗周围型肺癌〔C〕//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2011.

(编辑紫苏)

收稿日期2015-03-16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0-2821-02

猜你喜欢

胸膜边缘密度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在边缘寻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