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心安处在修身——读《庄子》对共产党人修身的几点感悟

2015-02-26杨治钊

党员干部之友 2015年11期
关键词:惠施庄周共产党人

□ 杨治钊

近读《庄子》一书,对庄子的思维,尤其是视野之开阔、思路之敏捷、想象之丰富,很是佩服。一支生花妙笔,写出了哲理,绘活了历史,说出了人生,道尽了修养,将人生分析得很透彻。以此真切感悟到,庄子道出的其中三种优良品性,即:谦虚让贤、宽容大度、戒骄戒躁,对于共产党人为官从政,严以修身,走好人生之路,大有裨益。

谦虚让贤

据记载,战国时期,庄周和惠施原本是好友,但俩人价值取向不同,庄周喜欢安静清贫,惠施热衷当官富贵。庄周去魏国游览,时任魏国相国的惠施听别人说,这次庄周来魏国,是与他争夺相位的,并取而代之。因为庄周学识过人,才智出众,聪慧贤达,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惠施顿时很紧张,感到很大的压力,坐立难安,担心竞争不赢,从而失去官职。

于是,惠施想歪招,派出卫士,四处搜寻,捉拿庄周。然而卫士们日夜搜捕,费了好大的力气,也没有搜索到庄周的影子。惠施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如坐针毡。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庄周却独自找上门来。知道惠施心思的庄周,就给惠施讲了一个故事:“南方有一种鸟儿,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它品性高贵,质地纯正,非梧桐不栖,非仙果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猫头鹰叼了一只腐鼠,从该鸟儿旁边经过,以为那个鸟儿要来夺食,就发出吓人的惊奇声音。”庄周把故事讲完后,微笑着反问惠施:“难道像猫头鹰那样,你也要来吓我吗?”

这个故事见于《庄子》一书。在现实中,像惠施那样心胸狭窄、小肚鸡肠、难以容下别人的人,仍大有人在。比如,有人害怕比自己能力强的人调到本单位或者部门,担心职位受到威胁,有朝一日被他人取代。可是,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不让别人来竞争,那是不可能的,正如俗话说,青石且压不住雨后的春笋。另外,还有的人以己之心度量他人的心思,以为自己的位置很不错,别人时时处处皆在惦记着,于是处处设防,不仅无益于工作,而且自己也搞得身心俱疲。

当前,中央倡导干部既能上又能下,主要在于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激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共产党人来说,竞争时代需要竞争氛围,拿出竞争者的素养,不能像惠施那样,采取恶劣的手段,百般阻挠,而应抛弃不良心态,公平竞争上岗。如果担心别人来替代你,那么就应当有紧迫感、危机感,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争取尽最大努力保住职位,以求心安理得。

可是,现实问题是,有的人能上还好说,就是不愿意下。明知道自身能力不适合干这个工作,还是硬撑着,使那些有能力的人没有位置,缺少干事创业的平台。对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应该胸怀宽广,以大局为重,倘若其他人确实比自己能干,就应当心甘情愿地主动让位于那些贤能者,别人其实并不会讥笑你,反而会为你的谦虚让贤之高尚品质而高看你一眼。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总比一浪高,这是历史发展规律。从内心感到高兴,是心安而不是沮丧,永远保持进取之心,在实干中迸发正能量。

宽容大度

据《庄子·则阳》篇云:“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细读品味这段话,一个国家地域辽阔,方圆数千里,可是在庄子眼里,仅像一个蜗角,连蜗牛也算不上,蜗牛本来就很小,蜗角就更小了。为了争夺边疆与土地,便发动战争,双方死伤无数,胜者追赶败者数日,才收兵回府。

角度决定看问题的态度。倘若站在很高的角度,从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俯瞰地球,看到种族、国家、地域之间的人类战争,不就像蜗角之争那么渺小吗?由此看来,庄子想象力很丰富,以蜗角上两国的战争,讽刺人类之间的争斗。只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心胸就会开阔,什么事都想得开,就不会故步自封,自我封闭,即使再大的事,也能容得下。

自古以来,宽容相待,舒心暖怀;骄凌伤人,结怨招灾。有修养者,就反对傲慢、嚣张、抢夺。故平时待人接物,不卑不亢,自然令人尊敬;谦让平和,自然显得平易近人。汉末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六,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取小者,大人问其故,答道:“我小儿,法当取小者。”又南朝梁王泰幼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皆竞取,泰独不取。问之,答道:“不取,自当得赐。”孔融让梨,王泰让枣,让出兄弟之情,被传为佳话。

相反,那些热衷争夺、争持、争执,用庸俗语、刻薄话、污秽词、市井气,耍粗暴与蛮横的行为,皆不是君子所为。由此想起《广笑府》记载的一个笑话: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遗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之对立在此。尔饭后再来对峙于此。”看了这个笑话,在笑声之余,感叹世人不知宽容,仅仅就因为过路那么一件小事,就好狠斗勇,意气用事,毫无谦忍之心、愧疚之意。

这给我们许多启示,共产党人有别于其他普通群众,素质更高些,修养更好些,就要学会宽容仁厚,群众顶撞时,党员不能激动;群众发火时,干部不能生气。这些荣辱得失,要放在党群干群关系之大局来看。换一个角度来想,即使党员干部受点委屈,与维护群众利益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说,对共产党人尤其党员领导干部而言,不必把一时的面子看得太重,也不必患得患失,背负太多的包袱。斤斤计较,蝇头微利,虽得犹失;弘毅宽厚,并容遍覆,虽失犹得。

每一位共产党人,站立该是一座山,躺倒应是一条河,做人、做事、做官,要讲究宽容大度,对群众的优点虚心学习,容人之长;对群众的缺点正确看待,容人之短;对群众的错误不记旧账,容人之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知人者人恒知之,信人者人恒信之。经常看到群众的长处,体谅群众的难处,宽容群众的短处,多想群众的好处,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人高尚品格修养之所在。

戒骄戒躁

据《庄子·知北游》里记载,有一个叫知的人,北游玄水,登隐 之丘,碰见一个叫无为谓的人。知就问,怎么才能懂得道?知连问几遍,无为谓皆笑而不答。返白水之岸,登狐阕之山,知又见到一个叫狂屈的人,请教同样问题,狂屈说,唉,我知道如何回答……说到这里,好像又忘记了想要说的话,任凭怎么问,狂屈皆不答。知很生气,便转回黄帝之屋,又问黄帝。答曰,没有思索、没有考虑方才能够懂得道,没有安处、没有行动方才能够符合于道,没有依从、没有方法方才能够获得道。知对黄帝回答很满意,高兴地说,我和你才懂得道,无为谓和狂屈根本就不知,所以才哑口无言,难道不是这样的吗?黄帝却不同意,他说,无为谓和狂屈,才是真正懂得道的人,我和你对道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

毋庸置疑,庄子者,智慧也。所著的《知北游》一文告诉我们,道是虚无缥缈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没有必要去问,也没有必要回答。真正懂得的,是不会随便张口说出来,而那些滔滔不绝者,未必就真正明白事理。知之不说,说者不知,故智者以不言之教。道不以言传之,德不以语传之。正应了农村有句俗话叫,“半罐水响叮当,满罐水则不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想到一些党员干部骄傲与浮躁的心态。有的同志当了领导,手中有了点权力,就忘乎所以,自命不凡,什么都懂,听不进不同甚至反对的意见,碰见任何问题,毫无谦虚之心,总是夸夸其谈,对并不了解之事,也敢拍胸脯拍板,这些人显然犯了官僚主义的错误;还有的同志遇到一点问题和困难,不是静下心来研究对策,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唠唠叨叨,埋三怨四。就像庄子所描述的那个叫知的人, 心浮气躁,自以为是,静不下心来思考问题,受表扬就沾沾自喜,受挫折就萎靡不振。

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一旦具有骄傲与浮躁这样的负面心态,就很容易被诱惑所绊倒,很容易被困难所吓倒,应当坚决摒弃。要像庄子所述狂屈和无为谓那样,宠辱不惊,修身正己,谦虚谨慎,力戒浮躁。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求真务实干事业,一门心思为群众创造实实在在的利益。

猜你喜欢

惠施庄周共产党人
围观庄周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庄周梦碟
惠施的大葫芦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文 人 抬 杠
惠施说“弹”
宰相与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