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唐钞文选集注汇存》诗的部分略窥《文选》五臣注的问题(上)

2015-02-25朱晓海

学术交流 2015年8期

朱晓海

(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中文系所,台湾 新竹 30013)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从《唐钞文选集注汇存》诗的部分略窥《文选》五臣注的问题(上)

朱晓海

(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中文系所,台湾 新竹 30013)

《文选》五臣注本在中唐到两宋之交的流传过程中,多遭窜改,变化颇多。以《选》诗为代表,通过对照《唐钞本集注汇存》与明州六臣《注》本、陈八郎本的五臣《注》,可以清楚看出个中奥秘。作为最接近原本的唐钞本,《集注》与南宋时期的明州本、陈本的五臣《注》内容有明显差异。明州本与陈本从多方剿袭资料,增入书中,因而其注文比之《集注》要丰富得多。至于各本注文署名不一的问题,有些是由于各注家的注文重叠,结集之时不同版本署名不一之缘故,有些恐怕就是后世增益者任意之举了。

《唐钞本集注汇存》;明州六臣《注》本;陈八郎本;五臣《注》

笔者曾持《唐钞本文选集注汇存》[1](以下简称《集注》)与明州本、胡刻本《文选》,单就诗这部分的善《注》比对,试图略窥初唐善《注》面世后,至两宋之交,善《注》变化的些微状况。今则欲进而略窥五臣《注》的变化。仍以《选》诗为范围,以《集注》所录的五臣《注》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明州六臣《注》本[2]中的五臣《注》(以下简称明州本)、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陈八郎本的五臣《注》[3](以下简称陈本)相较,尚祈大雅不吝是正。

在讨论之先,首先需厘清两点。

首先,《资暇录》卷上《非五臣》曾说:“李氏依旧本,不避国朝庙讳,五臣易而避之,宜矣。”

覆按《集注》所录五臣《注》的确出现避唐讳现象。唐高祖之祖唐太祖讳虎,易“虎”为“武”,例如:

01《答贾谧》:“火辰匿辉,金虎曜质”。《集注》所录吕延济《注》:“大辰藏晖,金武曜质,谓汉乱也”。

02《赠尚书郎顾彦先》之一:“望舒离金虎,屏翳吐重阴”。《集注》所录刘良《注》:“毕星也,西方宿,故云金武也”。

03《杂体诗·刘太尉》:“幽并逢虎据”。《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武据喻威武之盛也”。

唐高祖讳渊,易“渊”为“泉”,例如:

01《挽歌》:“白日入虞渊”。然《集注》所录刘良《注》:“言人之死,如日没于虞泉矣”。

02《扶风歌》:“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集注》所录张铣《注》:“龙泉,剑名”。

唐太宗讳世民,易“世”为“代”,例如:

01《白头吟》:“人情贱恩旧”。《集注》所录张铣《注》:“谓人代轻薄”。

02《升天行》:“何时与尔曹,啄腐共吞腥”。《集注》所录刘良《注》:“言从仙游,永与代隔”。

03《杂诗》之二:“远我达世情”。《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故远达代上之情不若我也;忘忧物,谓酒也”。

04《和王著作八公山》:“道峻芳尘流”。《集注》所录李周翰《注》:“芳尘流于后代”。

05《杂体诗·卢中郎》:“英俊着世功”。《集注》所录吕延济《注》:“英俊之人着立济代之功”。

06《杂体诗·许征君》:“超迹绝尘网”。《集注》所录吕延济《注》:“尘网喻代事也,言既脱落五难,超然绝代事也”。

07《杂体诗·谢仆射》:“舟壑不可攀”。《集注》所录吕向《注》:“言①陈本从同,明州本“言”作“亦如”。人生于代,自以为固,四时迁运,不可留止也”。

唐高宗讳治,易“治”为“理”,例如《杂体诗·许征君》:“张子暗内机,单生蔽外像”。《集注》所录吕向《注》:“是暗内理之机”“是不明外理之法”。而由于明州本、陈本都是宋刻本②《赠弟士龙》:“安得携手俱,契阔成騑服”,《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恒相随者也”,明州本、陈本“恒”皆作“常”,乃避宋真宗讳。,已无此必要,故泰半③所以说“泰半”,因为《赠徐干》“聊且夜行游,游彼双阙间”;《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我亦聊且于此暗代,行游朝阙之间。夜行喻君【居】于暗朝”。《赠顾交趾公真》“远绩不辞小,立德不在大”;《集注》所录吕延济《注》:“立德成理成理,亦不在大”。《为贾谧作赠陆机》“大晋统天,仁风遐扬”,《集注》所录吕延济《注》:“大晋理天下”。《赠河阳》“密生化单父,子奇莅东阿”,《集注》所录张铣《注》:“其邑称理也”。《赠侍御史王元贶》“济治由贤能”,《集注》所录吕向《注》:“贤能济理亦犹是矣”。“协心毗圣世,毕力赞康哉”,《集注》所录吕延济《注》:“赞曰赞佐也,合心辅于圣代”。《始出尚书省》“还睹司隶章”,《集注》所录张铣《注》:“下人愿之”。“轻生谅昭洒”,《集注》所录刘良《注》:“轻生谓下人也”。《和王著作八公山》“微管寄明牧”,《集注》所录李周翰《注》:“亦犹齐之无管仲,则国不理”。《拟古》之三“晚节从世务”,《集注》所录张铣《注》:“从时事”。“代”“理”“人”“时”诸避讳字,明州本、陈本均疏忽,未回改。都记得回改。

其次,略事翻检《集注》所录的五臣《注》,立刻会得到一印象:《注》文相当少,或人可能揣度此乃因为五臣《注》文与善《注》或《钞》文重出而遭删省所致,然而从以下诸例:

01《赠徐干》:“众星粲以繁”。《集注》所录《钞》文:“繁星光喻小人也”。所录张铣《注》:“众星喻群小杂人”。④明州本、陈本“杂”均作“邪”。

02《赠徐干》:“顾念蓬室士,贫贱诚可怜”。《集注》所录善《注》:“蓬室士谓徐干也”。所录吕向《注》:“蓬室贫贱之士诚可怜,徐干也”⑤明州本、陈本“徐”前均有“谓”字。。

03《答贾谧》:“干戈载扬,俎豆载戢”。《集注》所录《钞》文:“俎豆,礼器”。所录刘良《注》:“俎豆,礼也”⑥明州本、陈本“礼”下均有“器”字。。

04《赠尚书郎顾彦先》之一:“朝游忘轻羽”。《集注》所录善《注》:“轻羽,扇也”。所录吕延济《注》:“轻羽,毛扇也”。

05《为贾谧作赠陆机》:“画野离壃”。《集注》所录吕向《注》:“谓黄帝有九子,各封一国也”。所录《钞》文:“《华夷国记》云:黄帝九子,各封一国”。

06《为贾谧作赠陆机》:“抚翼宰庭”。《集注》所录李周翰《注》:“宰庭,天子之庭也”。此乃袭易自《钞》文:“紫庭⑦《集注》所录善《注》云:“‘宰’或为‘紫’,非也。”,天子庭”。

07《苦热行》:“戈船荣既薄,伏波赏亦微”。《集注》所录善《注》:“《汉书》曰:归义越侯严为戈船(舩)将军,出零陵,下离水。范晔《后汉书》曰……拜马援为伏波将军,击交趾,斩征侧,振旅还京师,朝见,位次九卿”。所录张铣《注》:“汉侯严为戈船(舩)将军,出零陵,下离水,竟不得大官;后汉马援击交趾,还归,位才列卿”。

08《放歌行》:“小人自龌龊”。《集注》所录善《注》:“应劭曰:握龊,急促之貌也”。所录吕延济《注》:“握龊,短促貌”。

09《杂体诗·王侍中》:“贤主降嘉赏”。《集注》所录善《注》:“贤主,魏太祖也”。所录吕延济《注》,“贤主谓魏武也”。

10《杂体诗·刘太尉》:“秦、赵值薄蚀”。《集注》所录《钞》文:“谓姚泓称秦;石勒称赵”。所录李周翰《注》:“秦,姚泓所据;赵,石勒所据”。

11《杂体诗·殷东阳》:“直置忘所宰,萧散得遗虑”。《集注》所录《钞》文:“萧散,空远无闲也”。所录李周翰《注》:“萧散,空远也”。

12《杂体诗·谢仆射》:“舟壑不可攀”。《集注》所录善《注》:“《庄子》曰: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所录《钞》文:“《庄子》云:藏舟于壑,藏山于泽,人谓之固矣,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趋”。

13《汉高祖大风歌》:“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集注》所录张铣《注》:“佐酒,助饮酒也”。所录陆善经《注》:“佐酒,助行酒也”。

从上文可知该揣度难以成立。有人或许会辩称:《集注》撰者斤斤于点画,是以措辞稍有出入,即并存,然而面对以下诸例:

01《东武吟》:“部曲亦罕存”。《集注》所录善《注》:“《汉书》曰:‘大将军营五部,部有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也’”。所录李周翰《注》:“大将军营五部,部有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

02《为贾谧作赠陆机》:“婉婉长离”。《集注》所录《钞》文:“长离,凤也”。所录吕向《注》:“长离,凤也”。

03《赠弟士龙》:“徘徊居情育”。《集注》所录吕延济《注》:“育,生也”。所录陆善经《注》:“育,生也”。

从上文可知实情非如是。其实,最明显的佐证在《杂体诗三十首·序》,五臣本《文选》不仅将那篇《序》列为正文,而且首尾完整,《集注》撰者因为“《音决》、陆善经本有序”,所以从众,但在诗题之下,仍钞录善《注》删节后的《序》:“关西、邺下既已罕同;河外、江南颇亦异法……今作卅首,学其文体,虽不足以品藻众流,庶无乖商榷。丝毫不嫌复沓”。由此可确定《集注》所录的五臣《注》不但乃唐钞本,而且就是《集注》撰者所用的某一五臣《注》本原貌,并未删省。

以五臣《注》而言,《集注》与明州本、陈本有重大差异。这种差异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集注》收录了五臣《注》,但明州本、陈本所录某些五臣《注》文并未见诸《集注》。例如:

01《赠徐干》:“文昌郁云兴”。《集注》所录张铣《注》,无“文昌,殿名”。

02《答贾谧》:“肇济黎蒸”。《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黎,蒸;众,庶也”。

03《答贾谧》:“时惟下僚”。《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机为太子洗马,故云下僚”。

04《答贾谧》:“来步紫薇”。《集注》所录吕向《注》,无“紫薇,天子宫也”。

05《赠尚书郎顾彦先》之一:“凄风忤时序”。《集注》所录张铣《注》,无“凄,寒”。

06《为顾彦先赠妇》之一:“翻飞浙江汜”。《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汜,水名”。

07《为贾谧作赠陆机》:“二仪烟煴”。《集注》所录张铣《注》,无“烟煴,元气也”。

08《为贾谧作赠陆机》。《集注》所录刘良《注》,无“面缚舆榇降汉祖,汉祖乃应符运也”。

09《为贾谧作赠陆机》:“伪孙衔璧”。《集注》所录刘良《注》,无“伪孙谓孙皓”。

10《扶风歌》:“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集注》所录“吕向曰”,无“此曲,则此歌也;悲且长,言其心不可述也”。

11《七月七日夜咏牛女》:“弥年阙相从”。《集注》所录张铣《注》,无“谓终年阙于相从”。

12《田南树园激流殖楥》。《集注》所录张铣《注》,无“引流水种木为(援)”。

13《拟古》之三:“飞步游秦宫”。《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秦宫,两都之宫”。

14《杂体诗·张黄门》:“燮燮凉叶夺,戾戾飔风举”。《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言秋叶渐落,急风斯起”。

15《杂体诗·卢中郎》:“常慕先达概”。《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则马服、信陵也”。

以上《集注》所录五臣所无的《注》文,明州本、陈本则皆有。

第二类是《集注》根本未录五臣《注》,明州本、陈本却有五臣《注》文。例如:

01《为贾谧作赠陆机》:“神农更王,轩辕承纪”。明州本、陈本皆有“良曰:神农没而黄帝承其统纪”。

02《为贾谧作赠陆机》:“灵献微弱”。明州本、陈本皆有“向曰:“灵帝、献帝也。言二帝微弱也。献帝遭董卓迁之西京,天下乱也”。

03《为贾谧作赠陆机》:“僭号称王”。明州本、陈本皆有“翰曰:孙权僭称帝号”。

04《南楼中望所迟客》。《集注》,明州本、陈本皆有“翰曰:灵运登楼,望所待,客未至,故作是诗。迟,待也”。

05《杂体诗·许征君》。明州本、陈本皆有“向曰:序谓述隐居之意也”。

第三类则与前两类相反,《集注》录有五臣《注》,但某些《注》文不见诸明州本、陈本的五臣《注》中。例如:

01《于承明作与士龙》:“感别惨舒翮”。《集注》所录张铣《注》:“舒,进也”。

02《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婆娑翰林,容与坟丘”。《集注》所录吕延济《注》:“言游放于此也”①此句上文乃“丘,九三,皆古书也;婆娑、容与,游放貌”,“三”显为“丘”形近之讹,明州本、陈本不误、“游放貌”,明州本、陈本皆作“皆游放之貌”。。

03《放歌行》:“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集注》所录吕延济《注》:“虫有好蓼者,不能知也”。

04《捣衣》“盈箧自余手,幽缄俟君开”。《集注》所录吕延济《注》:“言衣之满箱出于余手,今密封,待君开”。

05《观朝雨》:“戢翼希骧首”。《集注》所录李周翰《注》:“骧,举也”。

06《杂体诗·古离别》:“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集注》所录刘良《注》:“边塞未宁,故还期无日”②此句上文乃“黄云谓埃尘,与霜相连而黄也”,“霜”乃“云”形近之讹。又,陈本“云”皆作“云”。。

明州本、陈本的五臣《注》皆无上述文句。由此已可知:五臣《注》的钞本行世之后,暨刻本流传之间,其内容曾有重大变易,才会出现上述此有彼无、彼有此无的现象。这就引发一重要疑问:相较于《集注》的五臣《注》,明州本、陈本远为丰富的五臣《注》从何而来?

第一个来源是袭自善《注》。所谓袭自善《注》,有的是一字不改,有的则略有省易或点窜,但剿袭这事实本身则不容掩,是以毋庸区隔。真正当措意者乃在别处。

第一种是《集注》根本未录五臣《注》,明州本、陈本却有。例如:

01《赠顾交趾公真》:“发迹翼藩后,改授抚南裔”。明州本、陈本之张铣曰:“公真初为吴王郎中令,故云翼藩后。南裔即交趾也”。乃袭易自善《注》所引《顾氏谱》:“秘为吴王郎中令。南裔即交迹【趾】也”。

02《为贾谧作赠陆机》:“况乃海隅”。明州本、陈本之李周翰曰:“海隅,吴也”。此乃袭自善《注》:“海隅谓吴也”。

03《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明州本、陈本之刘良曰:“素秋喻老也;青春喻年少”①“年少”,明州本作“少年也”。。此乃袭自善《注》:“素秋喻老;青春喻少也”。

04《挽歌诗》之二“昔居四民宅”,明州本、陈本之向②“向”,陈本误作“也”。曰:“四民,士、农、工、商”。此乃袭自善《注》:“《管子》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05《挽歌诗》“高坟正嶕峣”,明州本、陈本之翰曰:“嶕峣,高貌”。此乃袭自善《注》:“《字林》曰:‘嶕峣:高貌也’”。

06《中山王孺子妾歌》:“如姬卧寝内,班婕坐同车”。明州本、陈本之济曰:“如姬常出入魏王卧内;汉武帝欲与班婕妤同辇,此皆谓宠盛之时”。乃袭易自善《注》:“《史记》:‘侯赢谓魏公子毋忌曰:赢闻……如姬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汉书》曰:‘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班婕妤同辇载’”。

07《中山王孺子妾歌》:“子瑕矫后驾,安陵泣前鱼”。明州本、陈本之“向曰: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跀。子瑕母病,闻之,夜矫君车而出,君闻之,曰:‘孝哉!为母而跀也’。魏王与龙阳君并舡而钓。龙阳君泣曰:‘始臣得鱼小而甚喜,后得益多而大,遂弃前所得者。今以臣丑恶,得拂枕席,爵至人君。四海之内美人甚多,闻臣得幸,必褰裳而趋王,臣亦同曩者所得小鱼也,将必弃矣!’王乃布令:敢言美人者族灭之。今言安陵,盖误也”。此乃袭易自善《注》:“《韩子》曰: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侯。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跀。弥子母病,人间夜告弥子,子瑕矫驾君车以出于门。君闻,贤之,曰:‘为母之故犯跀罪。’……《战国策》曰:魏王与龙阳君共舡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弃,泣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对曰:‘无。’王曰:‘然则何为涕出?’对曰:‘臣始得鱼,甚喜,后得益多而大,欲弃前所得也。今以臣凶恶而得拂枕席,今爵至人君,走人于庭;避人于涂。四海之内美人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毕褰裳而趋王。臣之曩,臣所得鱼也,亦将弃矣!安能无涕出乎?’乃布令:敢言美人者族。然泣鱼是龙阳,非安陵,疑陆误也”。

08《杂体诗·刘太尉》:“宁戚扣角歌,桓公遭乃举”。明州本、陈本之“向曰:宁戚扣角,歌商声于齐门,桓公遇而举之,以为田官”,此乃袭易自善《注》:“《淮南子》曰:宁戚击牛角而歌,桓公举以为大田”。

09《始出尚书省》,明州本、陈本之“翰曰:脁为中书殿中郎,高宗辅政,以脁为谘议参军、领记室,故出尚书省”,前四句袭自善《注》:“萧子显《齐书》曰:脁兼中书殿中郎,高宗辅政,以脁为谘议参军、领记室”。

10《拟古》之一:“朝游鸿门上,暮还楼烦宿”。明州本、陈本之“济曰:鸿门,郡名;楼烦,县名”,此乃袭自善《注》:“《汉书》,鸿门郡有楼烦县”。

11《拟古》之一:“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明州本、陈本之“良曰:宋景公使弓人造弓,弓③陈本“弓”下有一“云”字。成,公登武圈之台射之,逾于彭城,矢有余劲,饮羽于石梁也。吴贺与羿北游,有一雀,贺使羿射左目,而误中右目,终身恨之”。此乃袭自善《注》:“《阙子》曰:宋景公使工人为弓,九年乃成。公曰:何其迟也?工人对曰:臣不复见君矣,臣之精尽于此弓矣。献弓而归,三日而死。景公登虎圈之台,援弓东面而射,矢踰于西霜之山,集于彭城之东,其余力逸劲犹饮羽石梁。《帝王世纪》曰:帝羿有穷氏与吴贺北游,贺使羿射雀。羿曰:生之乎?杀之乎?贺曰:射其左目。羿引弓射之,误中右目。羿抑首而愧,终身不忘”。

12《代君子有所思》:“筑山拟蓬壶,穿池类溟渤”。明州本、陈本之“铣曰:蓬、壶,仙山;溟、渤,海也”。此乃袭易自善《注》:“蓬、壶,二山名也;溟、渤,二海名也”。

13《杂体诗·许征君》:“采药白云隈,聊以肆所养”。明州本、陈本之“隈,曲;肆,恣”,袭自善《注》:“隈,曲也;贾逵《国语注》曰:肆,恣也”。

第二种情况则是《集注》录有五臣《注》,但明州本、陈本的五臣《注》有些不见诸其中。例如:

01《赠徐干》“亮怀玙璠美”,《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亮,信也”,此乃袭自善《注》:“《尔雅》曰:亮,信也”。

02《答贾谧》“有秩斯祜”,《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祜,福也”,此乃袭自《善》注:“《尔雅》曰:祜,福也”。

03《答贾谧》“惟汉有木,曾不逾境,惟南有金,万邦作咏”,《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言度北则为枳,故云不踰境”“金……百炼而不销,故万邦作咏也”“故诗云:在南称柑,度北则橙也,故以金答也”,此乃袭易善《注》:“贾谧赠诗云:在南称甘,度北则橙,故答以此言,言木度淮而变质,故不可以踰境,金百炼而不销,故万邦作咏”。

04《答贾谧》“民之胥好”,所录张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胥,相也”,此乃袭自善《注》:“《尔雅》曰:胥,相也”。

05《赠尚书郎顾彦先》之一“望舒离金虎,屏翳吐重阴”,《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望舒,月御也”“屏翳,雨师也”,盖袭自善《注》:“王逸曰:望舒,月御也”、“王逸曰:并,并翳,雨师也”。

06《赠尚书郎顾彦先》之二“夕息旋直庐”,《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直庐,直宿之庐”,此乃袭自善《注》:“张晏《汉书注》曰:直宿曰庐”。

07《赠尚书郎顾彦先》之二“沉稼湮梁、颍”,《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湮,没也”,此乃袭自善《注》:“《广雅》曰:湮,没也”。

08《赠冯文罴》“良讯代兼金”,《集注》所录张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兼金,好金”,此乃袭自善《注》:“赵岐云:兼金,好金,其价兼倍于恶者”。

09《赠弟士龙》“惄焉伤别离”,《集注》所录吕向《注》,仅有“惄,忧心也”,“惄”下无明州本、陈本之夹注注音“溺”,此乃袭自善《注》:“《方言》曰:搦【愵】①今本《方言》作“惄”,“惄”乃“愵”的古文,详参钱绎:《方言笺疏》(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788页)。,忧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间或曰惄”。

10《赠弟士龙》“慷慨逝言感,徘徊居情育”,《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慷慨叹息,往者之言多感,衡自谓也;徘徊怀恋,居人之志情生,谓陆士龙”,此乃袭易自善《注》:“逝,机自谓也;居,谓云也,言慷慨不平,游者之言多感;徘徊兴恋,居者之志弥生”。

11《为贾谧作赠陆机》“茫茫九有”,《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九有,九州岛也”,此乃袭自善《注》:“毛苌曰:九有,九州岛也”。

12《为贾谧作赠陆机》“播名上京”,《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播,布”,此乃袭自善《注》:“孔安国《尚书传》曰:播,布也”。

13《为贾谧作赠陆机》“英英朱鸾”,《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英英,鲜明貌”“(朱鸾,瑞鸟也)亦喻君子”,此乃袭易自善《注》:“毛苌《诗传》曰:英英,鲜明也;王逸《楚词注》曰:虬龙、鸾凤以托君子也”。

14《为贾谧作赠陆机》“擢应嘉举”,《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擢,拔也”,此乃袭自善《注》:“《方言》曰:擢,拔也”。

15《为贾谧作赠陆机》“齐辔群龙”,《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群龙喻群贤也”,此乃袭自善《注》:“扬雄《河东赋》……将西总之以群龙,韦昭曰:比群贤也”。

16《赠河阳》“桐乡建遗烈,武城拨弦歌”,《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桐乡,朱仲卿为桐乡穑夫,主②“夫”,陈本因形近而讹为“未”;“主”,陈本因形近而讹为“王”。稼穑之邑;武城,子游所理邑”,此乃袭易自善《注》:“《汉书》曰:朱邑,字仲卿,庐江人也,少时为舒桐乡穑夫……《论语》曰: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孔安国曰:子游为武城宰”。

17《赠河阳》“岂谓人爵多”,《集注》所录张铣《注》:“所美者,聪敏仁义”③明州本同;陈本脱“义”字。,无明州本、陈本之“仁义忠信曰天爵;公卿大夫曰人爵”,此乃袭自善《注》:“《孟子》曰:有天爵,有人爵。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18《东武吟》“始随张校尉,占募到河源;后逐李轻车,追虏穷塞垣”,《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张骞为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李蔡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击左贤王”①然陈本易“右贤王”为“左贤王”、明州本易“李蔡”为“李广”。,此乃袭自善《注》:“《汉书》曰:张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汉书》曰:李蔡……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击右贤王”。

19《东武吟》“密途亘万里”,《集注》所录张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密,近”,此乃袭自善《注》:“孔安国《尚书传》曰:密,近也”。

20《东武吟》“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集注》所录吕向《注》:“言愿得同晋主,不弃席蓐,如田子,更收老马,虽复死没,不愧也。幄,帐也”②“如田子”,明州本、陈本作“如田子方”;“不愧也”,明州本、陈本作“不愧于魂也”。,无明州本、陈本之“晋文公归至河上,令笾豆捐之;席蓐捐之;手足胼胝、面目犁黑者后之。咎③“咎”,明州本作“舅”。二字相通,详参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会典》(济南:齐鲁书社,1997),《幽部第十七(上)·臼字声系》,733页。犯哭曰:‘笾豆所以食也;席蓐所以卧也,而君捐之;面目犁黑、手足胼胝者,有功劳,而君后之。’文公乃止。田子方出见老马于道,而问焉。其御曰:‘故公家畜也。罢而不用,出而放之。’子方曰:‘少尽其力,老弃其身,仁者不为也。’乃以束帛而赎之,穷士闻之,知所归心矣”,此乃袭自善《注》:“《韩子》曰:文公至河,令笾豆捐之;席蓐捐之;手足胼胝、面目犁黑者后之。咎犯闻之而夜哭。文公曰:‘寡人出入卄年,乃今得反国,咎氏闻之,不喜而失意者,不欲寡人之反国耶?’咎犯对曰:‘笾豆所以食也,君捐之;席蓐所以卧也,而君弃之;手足胼胝、面目犁黑,有劳功者也,而君后之。今臣与在后中,不胜其哀,故哭。’文公乃止。《韩诗外传》曰:昔田子方出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于御曰:‘此何马也?’御曰:‘故公家畜也,罢而不用,故出放之。’田子方曰:‘少尽其力,而老弃其身,仁者不为也。’束帛而赎之。穷士闻之,知所归心矣。”

21《苦热行》“鸟堕魂来归”,《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楚词》云:魂兮来归,南方不可以止”,此乃袭自善《注》:“《楚词》曰:魂兮来归,南方不可以止”。

22《苦热行》“雨露未尝晞”,《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晞,干也”,此乃袭自善《注》:“毛苌曰:晞,干也”。

23《苦热行》“菵露夜沾衣”,《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菵,草上露,人触之,肉即溃烂”④明州本无“烂”字。,此乃袭自善《注》:“《宋永初山川记》曰……菵,草名,有毒,其上露,触之,肉即溃烂”。

24《苦热行》“毒泾尚多死,渡泸宁具腓”,《集注》所录吕延济《注》:“宁止俱病,皆至于死,言此中甚于彼二处矣也”,无明州本、陈本之:“泾、泸,二水名。晋伐秦,秦人毒泾上流,师人多死。诸葛亮云: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具,俱;腓,病也”,此乃袭自善《注》:“《左氏传》曰:诸侯之大夫从晋侯伐秦,济泾而次,秦人毒泾水上流,师人多死……诸葛亮表曰: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苌曰:腓,病也”。

25《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集注》所录五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虞卿一说赵孝成王,赐白璧一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此乃袭易自善《注》:“虞卿说赵孝成王,一见,赐金百镒、白璧一双……《上谷郡图经》曰……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方士”。

26《升天行》“家世宅关辅”,《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关辅谓关中三辅也”,此乃袭自善《注》:“关,关中也……《汉书》曰:右扶风、左冯翊、京兆尹是为三辅”。

27《升天行》“骤睹俗屯平”,《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屯,难也”,后者袭自善《注》:“《周易》曰:屯,难也”。

28《鼓吹曲》,《集注》所录张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朓奉隋王教,作古人入朝曲,鼓吹,短箫也,所谓歌军乐”,此乃袭自善《注》:“《集》云:奉隋王教,作古入朝曲。蔡雍曰:鼓吹歌,军乐也,谓之短箫铙哥”。

29《挽歌》,《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魏志》云:缪袭,字熙伯,东海人,有才学,多所叙述,官至尚书、光禄勋”,乃袭自善《注》:“《文章志》曰:缪袭,字熙伯。《魏志》曰:袭,东海人,有才学,多所叙述,官至尚书、光禄勋”。

30《挽歌诗》之一“龙巾被广柳”,《集注》所录吕延济《注》:“前驱举旗以引路,将启殡也”,无明州本、陈本之“《礼记》云:饰棺,君①“君”,陈本因形近而讹为“若”。龙帷,振容黼荒,荒,蒙也,在傍曰帷;在上曰荒,皆所以衣柳也。舆棺之车其盖曰柳”,此乃袭自善《注》:“《礼》曰:饰棺者,君龙惟【帷】,振容黼荒,郑玄曰:荒,蒙也,在傍曰惟【帷】;在上曰荒,皆所以衣柳也……刘熙《释名》曰:舆棺之车其盖曰柳”。

31《挽歌诗》之一“舍爵两楹位,启殡进灵轜”,《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仪礼》②《仪礼》,陈本误为“义记”。云:迁于祖,用轜,正柩于两楹间,奠设如初。灵轜,丧车也”,此乃袭自善《注》:“《仪礼》云:迁于祖,用轜,正柩于两楹间,奠设如初……《说文》曰:轜,丧车也”。

32《挽歌诗》之一“帷衽旷遗影”,《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衽,席也”,此乃袭自善《注》:“郑玄《礼记注》曰:衽,卧席也”。

33《挽歌诗》之二“妍骸永夷泯”,《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泯,尽也”,此乃袭自善《注》:“《尔雅》曰:泯,尽也”。

34《荆轲歌》,《集注》所录吕延济《注》:“荆轲为燕太子刺秦王,不克而诛于秦”,无明州本、陈本之“《史记》云:荆轲,卫人,好读书、击剑”,此乃袭自善《注》:“《史记》曰:荆轲者,卫人也,好读书、击剑,之燕”。

35《扶风歌》,《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集》云:扶风歌九首,以两韵为一首,今合而为一首,误也”,乃袭自善《注》:“扶风歌九首,以两韵为一首,今此合之,盖误”。

36《扶风歌》“惟昔李骞期”,《集注》所录张铣《注》,无“愆,过也”,此乃袭自善《注》:“王肃曰:愆,过也”。

37《中山王孺子妾歌》“洪波陪饮帐”,《集注》所录五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洪波,赵简子台也”,此乃袭易自善《注》:“《韩诗外传》曰:赵简子与诸大夫饮于洪波之台”。

38《时兴》“北踰邙与河,南临伊与洛”,《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邙,山名;伊、洛,水名”,乃袭自善《注》:“芒,山名也;河及伊、洛,皆水名也”。

39《杂诗》之一“结庐在人境”,《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结,构也”,此乃袭自善《注》:“结犹构也”。

40《七月七日夜咏牛女》“弥年阙相从”,《集注》所录张铣《注》,无明州本、陈本“弥,终也,谓终年阙于相从”,前半乃袭自善《注》:“毛苌《诗传》曰:弥,终也”。

41《捣衣》“肃肃沙鸡羽,烈烈寒蛩啼”,《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沙鸡,促织虫”“寒螀,蝉也”,此乃袭自善《注》:“崔豹《古今注》曰:沙鸡,一名促织,一名络纬”、“许慎《淮南子注》:寒螀,蝉属也”。

42《捣衣》“轻汗染双题”,《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题,额也”,此乃袭自善《注》:“《说文》:题,頟也”。

43《捣衣》“君子行未归”,《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君子谓夫也”,此乃袭自善《注》:“君子谓夫也”。

44《南楼中望所迟客》“期在三五夕”,《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三五,十五日也”,此乃袭自善《注》:“三五谓十五日也”。

45《南楼中望所迟客》“即事怨睽携”,《集注》所录刘良《注》,无“即事,谓此事也。揆携,乖离也”,盖袭易自善《注》:“即事,即此离别之事”、“《周易》曰:睽,乖也”、“贾逵《国语注》:携,离也”。

46《田南树园激流殖楥》“养痾丘园中”,《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痾,病也”,此乃袭自善《注》:“《说文》曰:痾,病也”。

47《数诗》“六乐陈广坐”,《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六乐,六代之乐也”,此乃删袭自善《注》:“郑玄曰:此周所存六代之乐”。

48《玩月城西门廨中》“蛾眉蔽珠栊,玉钩隔琐窗”,《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珠者,饰之以珠;琐者,画之以文也”,此乃袭易自《善》注:“珠栊,以珠饰疏也;琐窗,窗为琐文也”。

49《玩月城西门廨中》“夜移衡汉落”,《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衡,北斗也;汉,天河也”,此乃袭自善《注》:“衡,斗中央也;汉,天汉也”。

50《始出尚书省》“青旌翼紫轪”,《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紫轪,天子车也”,此乃袭易自善《注》:“天子之车以紫为盖,故曰紫轪”。

51《始出尚书省》“还睹司隶章”,《集注》所录张铣《注》,无明州本、陈本“更始将军以光为司隶校尉,三辅府吏接东迎光武于洛阳也”,此乃删袭自善《注》:“《东观汉记》曰:更始欲北之雒阳,以上为司隶校尉,三辅官府吏东迎雒阳”。

52《始出尚书省》“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沉沉,茂盛也;泥泥,濡也”,此乃袭自善《注》:“沉沉,茂盛之貌也”、“毛苌曰:泥泥,沾濡也”。

53《观朝雨》“乘流畏曝鳃”,《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龙门之外①“外”,明州本因形近而讹为“水”。,鱼上者,则为龙;不得上者,曝鳃于水次”,此乃袭自善《注》:“《三秦记》曰……上者则为龙;不得上者曝鳃水次”。

54《观朝雨》“动息无兼遂”,《集注》所录张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动息犹出处也”,此乃袭自善《注》:“动息犹出处也”。

55《观朝雨》“方同战胜者”,《集注》所录吕向《注》:“子夏肥,而或有问之者,子夏曰:吾战胜,故肥也”,无明州本、陈本之“人问曰:何为战胜?曰:吾入见夫子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又荣之,二者战于胸臆,而夫子之义胜”,此乃袭易自善《注》:“《韩子》: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又荣之,二者战于胸臆,故臞。今见先王之义战胜,故肥也”。

56《观朝雨》“去翦北山莱”,《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莱,草也”,此乃袭自善《注》:“毛苌曰:莱,草也”。

57《郡内登望》“平楚正苍然”,《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平楚,木丛也”,此乃袭自善《注》:“《说文》曰:楚,丛木也”。

58《郡内登望》“威纡距遥甸”,《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距,至也”,此乃袭自善《注》:“孔安国《尚书传》曰:距,至也”。

59《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伏曼容为大司马谘议参军,出为武昌太守”,此乃袭自善《注》徐勉《伏曼容墓志序》:“曼容为大司马谘议参军,出为武昌太守”。

60《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炎灵遗剑玺,当涂骇龙战”,所录张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炎灵,汉也”“当涂,魏也”,此乃袭自善《注》:“炎灵谓汉也”、“当涂高者,魏也”。

61《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西龛收组练”,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组、练皆甲也;龛,胜也”,后者乃袭自善《注》:“《尚书·西伯戡黎》孔安国曰:龛,胜也”。

62《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卜揆崇离殿”,《集注》所录李周翰《注》②《集注》所录李周翰曰:“以为供业也”,“供”,明州本、陈本皆作“洪”,“供”乃形近之讹。,无明州本、陈本之“揆,度也”,此乃袭自善《注》:“毛苌曰:揆,度也”。

63《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幽客滞江皋”,《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幽客,朓自谓也”,此乃袭自善《注》:“幽客,朓自谓也”。

64《和王著作八公山》“分区奠淮服”,《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奠,定也”,此乃袭自善《注》:“孔安国《尚书传》曰:奠,定也”。

65《和王著作八公山》“东限琅邪台,西距孟诸陆”,《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渤海间有琅邪台;孟诸,泽名”,此乃袭自善《注》:“《山海经》曰:琅邪台在勃海间。《周礼》曰……其薮曰孟诸”。

66《和徐都曹》“东都已俶载”,《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俶,始”,乃袭自善《注》:“王肃曰:俶,始也”。

67《和王主簿怨情》,《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王主簿名季哲”,此乃袭自善《注》:“《集》云:王主簿季哲”。

68《和王主簿怨情》“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掖庭、长门,二①“二”,明州本误作“一”。宫名”,盖袭易自善《注》:“掖庭,王昭君所居也;长门,陈皇后所居也”。

69《和谢宣城》,《集注》所录李周翰《注》:“谢脁为宣城太守,作《卧疾诗》,约今和”,此乃袭自善《注》:“《集》云:和谢宣城脁卧疾”②“疾”,陈本作“病”。。

70《和谢宣城》“何以俪玙璠”,《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俪,偶也”“玙璠,玉也”,此乃袭自善《注》:“《广雅》:俪,偶也”、“杜预曰:玙璠,美玉”。

71《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齐豫章王嶷,太祖第二子也,薨,赠丞相。嶷子廉嗣为世子”,乃袭自善《注》:“豫章王嶷,太祖第二子也,薨,赠丞相、杨州牧。长子廉,字景蔼,为世子”。

72《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谁当九原上,郁郁望佳城”,《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九原,卿大夫葬地也”,此乃袭自善《注》:“郑玄曰:晋卿大夫之墓地在九原”。

73《效曹子建乐府白马篇》“秦地天下枢”,《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枢,要”,此乃袭自善《注》:“高诱曰:枢,要也”。

74《效曹子建乐府白马篇》“意气深自负”,《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负,恃也”,此乃袭自善《注》:“应劭曰:负,恃也”。

75《效曹子建乐府白马篇》“五侯竞书币,群公亟为言”,《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古人相问,必为书及币以送之”“郭解将徙茂陵,卫将军言于帝曰:解家贫,不堪徙,上曰:布衣能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也”,此乃袭自善《注》:“古人相问,必为书及币”、“《汉书》曰:郭解……及徙豪茂陵,卫将军为言辞:家贫,不中徙,上曰:布衣能至使将军,此其家不贫”。

76《效曹子建乐府白马篇》“古来共知然”,《集注》所录张铣《注》,无陈本“楚田仲以侠闻”,此乃袭自善《注》:“《汉书》曰:楚田仲以侠闻”。

77《效古》“结车高阙下,极望见云中”,《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高阙,山名;云中,郡名,俱在边远”,此乃袭自善《注》:“《汉书》曰……至高阙,臣瓒曰:山名也”、“《汉书》有云中郡”。

78《效古》“夕寐北河阴”,《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北河谓戎③“戎”,陈本因形近而讹为“成”。地之河”,此乃袭自善《注》:“徐广曰:戎地之河上也”。

79《拟古》之二“怀金袭丹素”,《集注》所录张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金,印也”“丹素,中衣也”,此乃袭自善《注》,“李轨曰:金,金印也”、“毛苌曰:丹朱中衣”。

80《拟古》之二“既荷主人恩,复蒙令尹顾”,《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主人谓君也;诸侯之卿唯楚称④陈本脱“称”字。令尹”,此乃袭自善《注》:“主人谓君也”、“臣瓒《汉书注》:诸侯之卿唯楚称令尹”。

81《拟古》之三“两说穷舌端,五车摧笔锋”,《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舌端,君子有三端:舌端一也。惠子多方,其书五车”,此乃袭易自善《注》:“《韩诗外传》曰: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辨士之舌端。《庄子》曰:惠施其书五车”。

82《效古》“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薄,迫也,左贤、休屠皆戎狄之王号”,前者袭自善《注》:“《左氏传》:臾骈曰:薄诸河,杜预曰:薄,迫也”;后者脱胎自善《注》:“《汉书》曰:李将军……击匈奴左贤王”、“《汉书》曰:骠骑将军霍去病……得休屠王天祭【祭天】金人”。

83《效古》“昔事李将军,今逐嫖姚兵”,《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李广为前将军;霍去病为嫖骑校尉”,此乃浓缩善《注》:“李广……乃许之,以为前将军”、“霍去病……补为漂姚校尉”而成。

84《杂体诗·陈思王》“不吝千金璧”,《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悋,惜也”,此乃袭自善《注》:“孔安国《尚书传》曰:吝,惜也”。

85《杂体诗·陈思王》“季布重然诺”,《集注》所录张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皆相谓曰:得黄金百两,不如季布一诺”,此乃袭自善《注》:“《汉书》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

86《杂体诗·嵇中散》“天下皆得一”,《集注》所录张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故云皆得一”,此乃袭自善《注》:“《老子》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87《杂体诗·嵇中散》“《咸池》飨爰居”,《集注》所录张铣《注》,无明州、陈本“《咸池》,黄帝乐;爰居,海鸟也”,乃袭自善《注》:“《乐·动声仪》曰:黄帝乐曰《咸池》”、“司马彪曰:海鸟即爰居也”。

88《杂体诗·陆平原》“流念辞南澨”,《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澨,水涯”,此乃袭自善《注》:“杜预《左氏传注》曰:澨,水崖也”。

89《杂体诗·张黄门》“水鹳巢层甍”,《集注》所录张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鹳,水鸟也,将阴即鸣”,此乃袭自善《注》:“郑玄《毛诗笺》曰:鹳,水鸟,将阴雨而鸣”。

90《杂体诗·左记室》“顾念张仲蔚”,《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张仲蔚隐身不仕,所居蓬蒿没人”,此乃袭自善《注》:“《三辅决录注》曰:张仲蔚……隐身不仕……所居蓬蒿没人”。

91《杂体诗·卢中郎》“疆场得清谥”,《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谧,静也”,此乃袭自善《注》:“《尔雅》曰:谧,静也”。

92《杂体诗·郭弘农》“曜灵照空隙”,《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曜灵,日也”,此乃袭自善《注》:“《广雅》曰:曜,灵日也”。

93《杂体诗·郭弘农》“傲睨摘木芝,凌波采水碧”,《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木芝,紫芝别名;碧,玉也”,此乃袭自善《注》:“《本草经》曰:紫芝一名木芝……郭璞曰:碧亦玉也”。

94《杂体诗·郭弘农》“矫掌望烟客”,《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矫掌,举手也”,此乃袭自善《注》:“《说文》:矫,举手也”。

95《杂体诗·张廷尉》“吹万着形兆”,《集注》所录刘良《注》:“吹万谓元气吹煦万物,着形不同,使各得其性而正①“正”,明州本作“止”。也”,此乃袭自善《注》:“司马彪曰:言天气吹煦生养万物,形气不同也……使各得其性而正也”。

96《杂体诗·许征君》“丹葩曜芳蕤”,《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葩,华也”,此乃袭自善《注》:“《广雅》曰:葩,花也”,今本善《注》,“花”作“华”。

97《杂体诗·许征君》“五难既洒落”,《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养生有五难,一曰喜怒,二曰声色,三曰滋味,四曰神浮,五曰精②“精”,明州本因形近而讹为“情”。散”,此乃袭自善《注》:“向秀《难嵇康养生论》曰: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精散,此五难也”。

98《杂体诗·殷东阳》“晨游任所萃”,《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蕴,积也”,此乃袭自善《注》:“《方言》曰:蕴,积也”。

99《杂体诗·殷东阳》“直置忘所宰,萧散得遗虑”,《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宰,主也”,此乃袭自善《注》:“高诱曰:宰,主也”。

第二个来源则是《钞》文。与上述剿袭善《注》的情形一致。

第一种是《集注》根本未录五臣《注》,明州本、陈本却有五臣《注》者。例如:

01《答贾谧》“祇承皇命”,明州本、陈本之“向曰:祇犹敬也”,乃袭自《钞》文:“祇,敬也”。

02《答贾谧》“孰云匪惧,仰肃明威”,明州本、陈本之“良曰:谁云非惧者,仰敬天子之明威也”,乃袭易自《钞》文:“谁云不戒惧乎?实敬仰君之明威也”。

03《答贾谧》“分索则易,携手实难”,《集注》未录张铣《注》,明州本、陈本之“铣曰:分别则易,集会则难”,乃袭易自《钞》文:“此言别易会难也”。

04《赠尚书郎顾彦先》之一,《集注》未录五臣《注》,明州本、陈本之“翰曰:顾彦先同为尚书郎,遇雨不相见,故赠此诗”,乃删节自《钞》曰:“机从洗马为吴王郎中令,从郎中令又为尚书郎,彦先亦为尚书郎,同在楚省别院,荣复是机姊夫,于时遇雨,不得相见,相忆作此诗”。

05《赠冯文罴》,明州本、陈本之“翰曰:文罴为斥丘令,前已赠诗,今此重赠也”,乃袭易自《钞》文:“罴为斥丘令,机前已作诗赠,熊答讫,机复重赠也”。

06《为贾谧作赠陆机》“昔余与子,缱绻东朝”,明州本、陈本之“济曰:谧昔为散骑常侍,侍东宫,机亦为太子洗马;缱绻,不离散貌”,乃袭自《钞》文:“杜预云:缱绻,不离散也。东朝谓太子宫也,谧时为散骑常侍,侍东宫,机时为太子洗马”。

07《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今子徂东,何以赠旃”,明州本、陈本之“翰曰:徂,往;旃,之也”,乃袭自《钞》文:“徂,往也……旃,之也”。

08《赠河阳》,明州本、陈本之“向曰:潘岳为河阳县令,是尼从父,故不言名”,此乃袭易自《钞》文:“时安仁为河阳县令……安仁是正叔叔父,故不言名姓,但言赠河阳也”。

09《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修竹茂林》“匪为众人说,冀与智者论”,明州本、陈本之“铣曰:此道不可与俗人说之,当与智者谈也”,乃袭易自《钞》文:“言此理至妙,不足与众多之人说之,所冀智者始可述耳”。

10《数诗》“斋祭甘泉宫”,明州本、陈本之“铣曰:汉有甘泉宫,祈祭之所也”,乃袭易自《钞》文:“甘泉山为汉家祠祭之所也”。

11《数诗》“九族共瞻迟,宾友仰徽容”,明州本、陈本之“济曰:迟,待也;徽,美也”,乃袭自《钞》文:“迟,待也,言以礼待之;徽,美也”。

12《直中书省》“信美非吾室,中园思偃仰”,《集注》,明州本、陈本之“向曰:中书信为美,然非居室也,思丘园以自偃仰”,乃袭易自《钞》文:“言上之事信是可美,非是我室,故思中园以偃仰”。

13《和徐都曹》,《集注》未录五臣《注》,明州本、陈本之“铣曰:都曹郎,徐免【勉】也”,乃袭自《钞》文:“徐勉仕齐,为都曹郎”。

14《应王中丞思远咏月》“洞房殊未晓,清光信悠哉”,明州本、陈本之“良曰:洞,深;悠,远也”,乃袭易自《钞》文:“洞,深也,深房未晓,清美之光信悠远也”。

15《和琅邪王依古》“圣贤良已矣,抱命复何怨”,明州本、陈本之“济曰:自古圣贤皆正此死生之理,况我抱此区区之命,能为怨嗟乎”,乃袭易自《钞》文:“凡圣贤犹自如此,况我今含此区区之命,何须怨嗟于天乎”。

第二种情况则是《集注》录有五臣《注》,但明州本、陈本的五臣《注》文有不见诸其中者。例如:

01《答贾谧》“降及群后,迭毁迭兴”,《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三皇之下,众君迭有兴亡”,此乃袭易自《钞》文:“群后即谓三王已下之帝或有毁癈,功业亦有能致□盛者也”。

02《答贾谧》“俾乂斯民”,《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俾,使”,此乃袭自《钞》文:“俾,使也”。

03《答贾谧》“干戈载扬,俎豆载戢”,《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载,则;扬,举也”,此乃袭自《钞》文:“载,则也;扬,举也”。

04《答贾谧》“黄祚告衅”,《集注》所录张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魏土德,故曰黄祖”①张铣所见本,“祚”因形近而讹为“祖”,明州本、陈本皆作“祖”。,此乃袭自《钞》文:“称魏土德王也”。

05《答贾谧》“纂戎于鲁”,《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纂,继;戎,大也”,此乃袭自两段《钞》文:“毛苌曰……纂,继……又云……戎,大也”。

06《答贾谧》“东朝既建,淑问峩峩”,《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东朝,太子也”及“峩峩,高貌”,此乃袭自《钞》文:“东朝即谓太子宫”“峩峩,高大也”。

07《答贾谧》“思媚皇储”,《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皇储,太子也”,此乃袭自《钞》文:“皇储即谓太子也”。

08《于承明作与士龙》,《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承明,亭也”,此乃袭自《钞》文:“承明,亭名”。

09《于承明作与士龙》“驾言远徂征”,《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徂,往;征,行也”,此乃袭自《钞》文:“徂,往;征,行也”。

10《于承明作与士龙》“婉娈居人思,纡郁游子情”,《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居人谓士龙也”,此乃袭易自《钞》文:“居人谓住人,属士龙;游子,自属”。

11《于承明作与士龙》“伫眄要遐景”,《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遐,远”,此乃袭自《钞》文:“遐,远也”。

12《赠尚书郎顾彦先》之二“迅雷中宵激”,《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宵,夜也”,此袭易自《钞》:“中宵,半夜也”②明州本“夜”下无“也”字。。

13《为顾彦先赠妇》之二“佳人眇天末”,《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佳人,则彦先也”,此乃袭自《钞》文:“佳人谓夫,即彦先也”。

14《为顾彦先赠妇》之二“山川修且阔”,《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修,长也”,此乃袭自《钞》文:“修,长也”。

15《为顾彦先赠妇》之二“愿保金石躯”,《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金石谓坚固也”,此乃袭自《钞》文:“金石即谓坚固也”。

16《赠冯文罴》“徘徊守故林”,《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故林,太子宫,言尚为洗马”,乃袭易自《钞》:“故林即犹为洗马”。

17《赠冯文罴》“伫立望朔涂,悠悠迥且深”,《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朔,北也;悠悠,远貌”,此乃袭易自《钞》:“朔涂,北道也……悠悠,远也”。

18《为贾谧作赠陆机》“八象成文”,《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八象,八卦也”,此乃袭自《钞》文:“八象即八卦也”。

19《为贾谧作赠陆机》“绵绵瓜瓞”,《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绵绵,不绝貌”,此乃袭自《钞》文:“绵绵,不绝也”。

20《为贾谧作赠陆机》“三雄鼎足”,《集注》所录张钞【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三雄,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此乃袭自《钞》文:“三雄谓曹操、孙权、刘备也”。

21《为贾谧作赠陆机》“婉婉长离”,《集注》所录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婉婉,美貌”,此乃袭自《钞》文:“婉婉,美顺貌也”。

22《为贾谧作赠陆机》“载采其芳”,《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载,则;采,取也”,此乃袭自《钞》文:“载,则也;采,取也”。

23《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乃渐上京”,《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渐,进也”,此乃袭自《钞》文:“渐,进也”。

24《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挹之弥冲”,《集注》所录张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挹,酌;冲,深也”,此乃袭自《钞》文:“挹,酌也;冲,深也”。

25《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及尔同僚”,《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僚,官也”,此乃袭自《钞》文:“僚,官”。

26《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厕彼日新”,《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日新者谓机也”,此乃袭自《钞》文:“日新谓陆机也”。

27《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穆穆伊人”,《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穆穆,美也;伊,是也”,此乃袭自《钞》文:“穆穆,美也;伊人,是人也”。

28《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帝曰尔谐”,《集注》所录张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谐,和也”,此乃袭自《钞》文:“谐,和也”。

29《赠侍御史王元贶》,《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萃,众也;希,望也”,此乃袭自《钞》文:“萃,聚也……希,希望也”。

30《赠侍御史王元贶》“协心毗圣世,毕力赞康哉”,《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协,合;毗,辅;毕,尽”①陈本批注者名,“济”误作“齐”;明州本不误。,此乃袭自《钞》文:“协,合也;毗,助也、辅也;毕,尽也”。

31《咏贫士》“知音苟不存”,《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知音谓知我者也”,此乃袭自《钞》文:“知音谓知己者也”。

32《七月七日夜咏牛女》“升月照帘栊”,《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栊,窗也”,此乃袭自《钞》文:“栊,窗也”。

33《田南树园激流殖楥》“卜室倚北阜”,《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倚,背”,此乃袭易自《钞》文:“倚,却背也”。

34《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修竹茂林》“跻险筑幽居”,《集注》所录张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跻,升也”,此乃袭自《钞》文:“跻,升也”。

35《杂诗》“朱火独照人”,《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朱火,灯也”,此乃袭自《钞》文:“朱火谓灯也”。

36《数诗》“七盘起长袖”,《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七盘,舞名”,此乃袭自《钞》文:“七盘,西京舞曲名”。

37《玩月城西门廨中》,《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时昭为秣陵令”,此乃袭自《钞》文:“时为秣陵令”。

38《玩月城西门廨中》“娟娟似娥眉”,《集注》所录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蛾眉,妇人之眉也”,此乃袭自《钞》文:“似妇人之眉也”。

39《玩月城西门廨中》“三五二八时”,《集注》所录张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三五,十五日;二八,十六日也”,此乃袭自《钞》文:“三五谓十五日,二八谓十六日”。

40《玩月城西门廨中》“金壶启夕沦”,《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启,开也”,此乃袭自《钞》文:“启,开也”。

41《玩月城西门廨中》“回车驻轻盖”,《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轩,车也”,此乃袭自《钞》文:“轩谓车”。

42《始出尚书省》“轻生谅昭洒”,《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谅,信;昭,明”,此乃袭自《钞》文:“谅,信也,信被昭明洒浊”。

43《直中书省》“紫殿肃阴阴”,《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阴阴,沉貌”,此乃袭自《钞》文:“阴阴,深沉之貌”。

44《直中书省》“日华承露掌”,《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万年,木名”,此乃袭自《钞》文:“万年,树名也”。

45《直中书省》“兹言翔凤池”,《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翔,集也”,此乃袭自《钞》文:“翔,集也”。

46《观朝雨》“朔风吹飞雨”,《集注》所录张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朔,北也”,此乃袭易自《钞》文:“朔风,北风也”。

47《郡内登望》“匪直望舒圆”,《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望舒,月也”,此乃袭自《钞》文:“望舒,月也”。

48《郡内登望》“山积陵阳阻”,《集注》所录张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陵阳,山名”,此乃袭自《钞》文:“《宣城记》曰:陵阳,山名”。

49《郡内登望》“结发倦为旅”,《集注》所录五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结发谓弱冠时也”,此乃袭易自《钞》文:“结发谓始冠,卄时成人时也”。

50《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帷奕尽谋选”,《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帷奕,帷幄也”,此乃袭自《钞》文:“帷奕,帷幄之谋也”。

51《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声明且葱蒨”,《集注》所录张铣《注》①《集注》所录张铣《注》:“慈,盛貌也”,“慈”显为“葱”形近之讹,复脱“蒨”字。,无明州本、陈本之“葳蕤、葱蒨,盛貌”,此乃袭自《钞》文:“葳蕤,盛貌也”。

52《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道峻芳尘流”,《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峻,高”,此乃袭自《钞》文:“峻,高也”。

53《和王著作登八公山》“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图,谋;淑,善”②陈本“善”下衍一“遇”字。,此乃袭自《钞》文:“图,谋也”、“不淑,不善也”。

54《和徐都曹》“结轸青郊路,迥瞰苍江流”,《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轸,车也”、“迥,远;瞰,视也”,此乃袭自《钞》文:“轸,车也;迥,远也;瞰,视也”。

55《和谢宣城》“揆余发皇鉴,短翮屡飞翻”,《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揆,度也”,此袭自《钞》文:“揆,度也”。

56《和谢宣城》“晨趋朝建礼”,《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建礼,门名③“名”,陈本坏讹为“夕”。,此乃袭易自《钞》文:“尚书省一名建礼门”。

57《效古》“昔隶李将军”,《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李将军谓李广利”“西戎即大宛国”,此乃袭易自《钞》文:“李将军谓李广利也……西戎即大宛”。

58《和琅邪王依古》“少年好驰侠,旅宦游关源”,《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践,历”,此乃袭自《钞》文:“践,历也”。

59《拟古》之二“伐木清江湄,设罝守毚兔”,《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湄,岸也;罝,网也”,此乃袭自《钞》文:“湄,水岸也”、“罝,菟网也”。

60《拟古》之三“弱冠参多士”,《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弱冠谓年二十也”,此乃袭自《钞》文:“《礼》云:人生卄曰弱冠”。

61《拟古》之三“晚节从世务”,《集注》所录张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晚节,末年也”,此乃袭自《钞》文:“晚节谓末年”。

62《拟古》之三“解佩袭犀渠”,《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佩,文服也;犀渠,甲也”,此乃袭自《钞》文:“解佩谓去文服、服印绶属也;犀渠,甲名”。

63《代君子有所思行》“绣甍结飞霞”,《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以五④“五”,陈本因形近而讹为“玉”。彩饰之,似绣连结于飞霞也。琁,玉也;题,椽头也”,此乃袭易自《钞》文:“绣甍,屋栋,五彩饰之,似绣文结连也,与霞相连也。琁,玉也,题,椽头”。

64《代君子有所思行》“年貌不可还”,《集注》所录吕延济《注》:“貌,容也,谓年容一谢,不可重少”,此乃袭自《钞》文:“言年貌一去,不重少也”。

65《效古》“寒沙四面平”,《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寒沙,风吹,故四方之面皆平也”,此乃袭易自《钞》文:“北方沙漠地,风吹,故四面皆平也”。

66《杂体诗·刘太尉》“皇晋遘阳九”,《集注》所录张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皇,大也”,此乃袭自《钞》文:“皇,大也”。

67《杂体诗·刘太尉》“饮马出城濠,北望沙漠路”,《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言伤晋乱,意欲平①“平”,陈本因形近而讹为“乎”。定天下”,此盖袭自《钞》文:“伤晋乱离,亦欲平定天下”。

68《杂体诗·刘太尉》“白日隐寒树”,《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白日隐寒树’喻年老也”,此乃袭自《钞》文:“‘白日隐寒树’喻年老也”。

69《杂体诗·刘太尉》“常慕先达槩”,《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槩,节槩也”,此乃袭自《钞》文:“槩犹节槩也”。

70《杂体诗·郭弘农》“道人读丹经”,《集注》所录张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道人,得道人也。丹经,九转②“转”,陈本因形近而讹为“辅”。之法。方士,术士也”,此乃袭易自《钞》文:“道人,得道之人……《抱朴子内篇》有神丹九转之法……方士,方术之士”。

71《杂体诗·郭弘农》“岂愁蒙汜迫”,《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蒙汜,日入之处”,此乃袭自《钞》文:“蒙汜,日没处”。

72《杂体诗·张廷尉》“因谓殇子夭”,《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二十以下死者曰殇”,此乃袭自《钞》文:“卄已下为殇子夭折”。

73《杂体诗·孙廷尉》“卓然陵风矫”,《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矫,举也”,此乃袭自《钞》文:“矫,高也,又云:举也”。

74《杂体诗·张廷尉》“静观尺棰义”,《集注》所录吕延济《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言一尺之杖,分五寸为夜,五寸为昼,昼,阳也,主生;夜,阴也,主死,昼复夜,死复生,虽一尺之杖无有穷时,故理足③“足”,陈本因形近而讹为“定”。不少”,此乃袭自《钞》文:“《庄子》云:假令十寸之杖,五寸属昼,五寸属夜,昼主阳;夜主阴,阳主生;阴主死,之【知】昼复夜,生复死,虽一尺之杖,阴阳生死之理无有穷时,故理足不少也”。

75《杂体诗·殷东阳》“云天亦辽亮”,《集注》所录吕向《注》,无明州本、陈本之“亮,明也”,此乃袭自《钞》文:“亮,明也,明即寅旦明廊【朗】之时”。

76《杂体诗·殷东阳》“缅映石壁素”,《集注》所录张铣《注》,无明州本、陈本之“缅,远”,此乃袭易自《钞》文:“缅亦远也”。

77《杂体诗·谢仆射》“忧衿未能整”,《集注》所录刘良《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衿,心;整,齐也”,此乃袭自《钞》文:“襟,心也;整,齐也”。

78《杂体诗·谢仆射》“徘徊践落景”,《集注》所录李周翰《注》,无明州本、陈本之“落景,日暮时也”,此乃袭易自《钞》文:“落景谓日落也”。

[1]唐钞文选集注汇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日本足利学校藏宋刊明州本六臣注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3]景印宋本五臣集注文选[M].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1981.本文称述繁多,凡出自上述三书者,率不标明卷数、页码,以节省篇幅。

〔责任编辑:曹金钟〕

I206.2

A

1000-8284(2015)08-0157-16

2015-05-05

朱晓海(1950-),男,台湾台北人,祖籍上海,教授,台湾科学委员会学术审查委员,全台大学入学能力测验国文科召集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思想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