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节点城市研究

2015-02-25田青华

新丝路(下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张掖丝路节点

文/田青华

丝绸之路节点城市研究

文/田青华

张掖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节点城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特有的生态资源在时空物化中耦合成景观丰富的大观园,实现了偶对平衡态。在新的历史机遇下,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依托融入丝绸之路黄金节点城市建设,让历史文化价值重新显现出来是目前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丝路;节点城市;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了演讲中倡导用创新的合作模式,按照“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基本思路,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宏大战略构想,不仅对发展中亚国家友好关系,深化区域合作发展、造福沿途各国人民具有重要意义,更为丝路重镇、处于转型跨越新拐点的张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极为密切,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张掖作为古丝绸之路上重要节点城市。依托其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产业优势打造历史文化产业新通道,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走出了一条富有张掖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张掖具备打造“丝路经济带黄金节点”综合优势

近年来,张掖通过建设生态安全屏障,自然生态系统明显改善,资源环境容量明显增加,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满意度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1.丰厚的生态历史文化优势。纵观张掖历史,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农田水利开发而发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悠久,尤其衬渠防渗、植树固沙是干旱地区水利灌溉中成功典范,这一方法至今沿用。古代张掖在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宜农、宜牧、半农半牧”模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将种植与养殖互相结合,发挥生物物产潜力,体现了一种传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这些传统的区域生态文明成果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对积极推动新时期的生态城市建设有积极的作用。

2.宜居的生态环境优势。从自然资源来看,张掖是坐落在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上的城市,祁连山在张掖境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9.3%。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张掖境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02%。境内森林、草原、湖泊、沼泽星罗棋布,还栖息着品种众多的野生动物、高等植物。它们的存在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维系流域绿洲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3.独特的区位优势与后发优势。张掖地处甘、青、蒙交界之处,东连兰州、西通新疆、北达内蒙、南至青海,地理位置“居中四向”,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东西经济文化交汇融合之处,张掖历史悠久,宗教文化、民族文化、丝绸之路文化交相辉映,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甘肃仅有的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遗迹,展现了张掖不同时期的时代风貌和文化断面,构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传承着历史文脉,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城”。张掖农业基础条件好,城乡和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协调,生态保持良好,拥有未曾开发的大片原生态土地资源。

4.浓厚的社会生态意识优势。张掖近年来实施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水污染治理、天然气管道等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绿色企业、学校、社区和绿色家园不断涌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能力不断提升,为生态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经过多年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市民环境意识得到较大提高,参与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愿增强,每年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建议和提案也很多,大大激发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

5.良好的发展基础是保障。全力打造宜居宜游产业,建设生态经济功能区,形成东西部消费市场错位互补、以消费引导生产的区域产业格局,全力建设丝绸之路黄金节点城市,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发展。2012年,张掖市生产总值总量突破250亿元大关,达到291.92亿元,增长12.2%,增速达到了“十二五”以来最好最快水平,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经济运行的速度、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9.6亿元,增长44.25%,实现了增量和结构的双突破。大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和12亿元,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在这条转型发展的路上,张掖不仅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为长远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并未因保护生态、发展生态经济而影响眼前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呈现出速度较快、位次前移、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

二、张掖在古丝绸之路中处于重要地位

近年来来张掖旅游的人数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2014年已经达到1100万次,在继兰州、嘉峪关、敦煌之后,塞上金张掖以丰富的历史遗迹、厚重的文化积淀、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生态文化以及诸多极具开发价值的特色旅游资源脱颖而出,成为甘肃旅游的又一张亮丽名片。同时张掖是光、热、水、土、人等生产要素组合最佳的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条件,是全国少有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的理想区域,基本形成了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兰新高铁在张掖境内全程262公里,高铁的开通把张掖六县区联系在了一条铁路线上。

“文化是通过民族、国家的决策者的自觉选择,进而主要通过文化产业开发和积极推动文化产品对外输出等有效手段,使文化不断产生日益广泛的国际影响而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2]古丝绸之路是中国最具世界品牌价值的旅游产品之一,由于瞄准了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论证储备总投资1507亿元的文化旅游综合开发、文化遗产保护和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建设、边塞军旅文化资源开发和边塞风情体验、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和影视基地建设等9大类238个华夏文明传承区建设项目,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积蓄了后劲。至2014年上半年,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3.65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增速超过第三产业增速的14个百分点,从而为张掖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奠定了基础,成为延伸产业链,以旅游带动相关产业的最大动力,张掖已经具备了技术先进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节点城市的综合优势。

三、张掖市以文化产业为依托着力打造丝绸之路黄金节点城市

的路径选择

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不能复制,如何利用这个平台发展经济,是丝绸之路沿线许多城市应该思考的问题。张掖经济落后,贫富差距大,人才匮乏,价值观念落后,面对部分文化资源闲置,文化产业园区规模狭小发展速度缓慢的现实,只有奋起直追,围绕重点项目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富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基地,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用优惠政策+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使之尽快成为支柱性产业,才能为张掖经济的转型跨跃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1.努力增强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张掖这个有着130万人口的小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上最大的城市,戈壁沙漠、雪域高原、冰川雪山、森林草原、绿洲湿地、自然奇观、体育赛事、文化产业,是名符其实的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它们以有形和无形的丰富内涵成为丝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城市不仅要有经济上的实力,更要有文化上的魅力,张掖独有的多姿多彩的文化就是这个古老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社会资本。

2.文化工作者在重现丝路文明进程中要有所作为

建设丝路明珠金张掖,实现幸福美好家园梦是张掖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实际行动。文化是历史文明的积淀,文化资源的特殊禀赋决定了它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最稀缺的。上善若水,泽被万物,一个城市当文化自觉像水一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就会变成巨大的力量,作为一个有文化的张掖人要把自己的智慧凝聚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上来,以张掖的发展为已任,在传承丝路文化的精髓、重建丝路文明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3.以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彰显城市魅力

只有在充分认识自己独特文化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张掖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古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曾为亚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丝路重镇的张掖到处都散落着文明的碎片,积淀着历史文化的精神,如何将这些文化资源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仅仅有一个好的规划和平台还不够,还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增强文化的创造活力,特色文化的特点就在于要按照差异化发展的思路做大做强,从而从特殊历史里提炼特质元素。只有深入挖掘丝路文化的经济潜能,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创新发展,将复杂的文化资源进行摸底研究,着力培育人文链条,推动文化与旅游、工业、城镇化建设的融合渗透,增加其文化含量、文化品位和经济价值,以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彰显其城市魅力,才能更好地释放丝路文明的活力。

4.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人才的吸引力,

针对居民旅游意识不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对外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有文化战略眼光和长远谋划的整合区域整体营销策略、高层次文化创新人才缺乏等问题要树立文化旅游大产业的理念,以文化旅游融合为助力,形成政府主导、以市场调节相统一的发展机制,以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整合为抓手,提升张掖旅游的文化品位,加快形成具有张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统筹规划,全面实施整合开发,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业人才,以文化创意促进张掖旅游产品升级。如何使张掖的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人才是关键。要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提高人才的吸引力,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资源。

重振丝路辉煌,是时代赋予丝绸之路黄金带节点城市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只有准确把握现阶段的发展特征,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依托,深入挖掘开发保护丝路文化,才能为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提升张掖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地位和话语权,吸引更多的文化战略投资者,是张掖文化走出去为建设丝绸之路节点城市凝神聚力扩大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有效途径。

[1]朱智文,甘肃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J],开发研究,2012(5)

[2]霍桂桓:文化软实力的哲学反思[J]哲学原理,2011,(6)

本文为张掖市委党校2014年立项课题,编号为201401

田青华 张掖市委党校副教授、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委党校文化学教研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张掖丝路节点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情暖张掖大地 让爱不再孤单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概念格的一种并行构造算法
到张掖看黑河
丝路梦
丝路
梦丝路
丝路谣
西夏时期的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