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桑园艾尺蠖防治效果有关因素的探讨

2015-02-23沈兴国蔡国祥

江苏蚕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虫态尺蠖抗药性

沈兴国蔡国祥

(大丰市草堰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224114)(盐城生物工程高等学校)

影响桑园艾尺蠖防治效果有关因素的探讨

沈兴国蔡国祥

(大丰市草堰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224114)(盐城生物工程高等学校)

艾尺蠖是一种偶发性桑园害虫,由于抗药性极强,一旦爆发,极难控制。通过室内试验、室外调查发现,不同的药剂,同一药剂不同的浓度,同一药剂同一浓度不同的虫态,同一药剂同一浓度幼虫的不同龄期对防治效果的影响不同,药剂中以对辛硫磷、毒死蜱、乙酰甲胺磷、桑虫清、灭多威等较为为敏感,虫态中以蛹期抗药性最差,幼虫阶段以1到2令抗药性较差,施药方式以施药于桑叶背面优于施药于桑叶正面。

桑树 病虫害 艾尺蠖 防治药剂 防治适期

艾尺蠖(AscotisselenariaSchiffermulleretDenis)又名棉大造桥虫、青尺蠖、艾枝尺蠖,寄主有:桑、棉花、艾、茶、黄豆、扁豆、花生、甘薯、辣椒、芦笋、茄子、柳、榆、刺槐、水杉、漆树、黄檀、木槿、悬铃木、黑荆、苹果、柑桔、樱桃、月季、菊花、大丽花、茶花、碧桃、小蓟、狗尾巴草、十字花科蔬菜等。广泛分布在吉林、内蒙古、新疆、甘肃、河北、北京、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南、湖北、陕西、四川、重庆、贵州、西藏、云南、广西、海南等地[1]。艾尺蠖是一种偶发性桑园害虫,但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特别是棉区大面积推广转Bt基因抗虫棉,不断有迁移到桑园大面积为害的报到[2,3,4],且因其抗药性强,一旦爆发,极难控制[5,6]。此虫在长江流域年生4~5代,以蛹于土中越冬。各代成虫盛发期为6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个别年份11月上中旬可出现少量第5代成虫。第2~4代卵期5~8天,幼虫期18~20天,蛹期8~10天,完成l代需32~42天。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强,羽化后2~3天产卵,多产在地面、土缝及草秆上,大发生时枝干、桑叶上均可产卵,每雌可产1000~2000粒,越冬代仅200余粒。10~11月以末代幼虫入土化蛹越冬。该虫1~2龄群集桑叶背面为害,嚼食下表皮和叶肉,仅留上表皮,三令后可吐丝随风飘移传播扩散、分散为害,重害田块可将桑叶吃光,给蚕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7,8]。对于害虫的化学防治,张照新(2001)[9]、王永春(1997)[10]、于思勤(1987)[11]也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艾尺蠖大发生时,化学防治是扑灭害虫为害的重要的手段。明确影响艾尺蠖防治效果的有关因素,对于在害虫大发生年份,指导蚕农采用科学的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效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供试农药:甲胺磷、灭多威、桑虫清、甲维素盐、阿维菌素、敌敌畏(DDVP)、辛硫磷、毒死蜱等均为市售商品农药。供试害虫的各虫态、各不同发育阶段的艾尺蠖均为在大丰市草堰镇桑园中采集。各农药有效成分含量、剂型、生产厂家及商品名称或商标见表1。

1.2 方法

将所采集的害虫饲养于的直径为12cm的二重皿中,各种农药配制成不同的浓度,将桑叶在药剂中浸渍1分钟,后取出阴干喂虫。每小区饲养害虫15~20头不等,每处理3次重复,施药24h后调查害虫的死亡率,计算防治效果。其中吐水,记为死亡;能爬行记为存活;每头重度昏迷按0.5头记录,计算死亡率。以2000倍50%辛硫磷作常规药剂对照,另设空白对照。室外小区试验,每小区20m2,施药前和施药24h后五点取样调查虫口密度,计算防治效果。蛹期土壤处理模拟试验,按试验设计要求,将配制好的目的浓度药液喷于土壤表面,以药液喷湿土壤表层为度。统计分析方法为T测验,文中涉及到百分比资料,均经过反正弦(sin-1X )转换过以后再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不同药剂对防治效果的影响

调查结果如表1。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害虫对辛硫磷(标准常用药对照)、毒死蜱、乙酰甲胺磷、桑虫清、灭多威等几种药剂较为敏感,其它阿维菌素乳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护桑防治效果一般,DDVP乳油、甲维盐乳油、氧化乐果、桑保清、桑虫一遍净、桑虫净等防治效果相对较差。充分说明,艾尺蠖的抗药性增强了,防治上的难度加大了。

2.2 不同浓度同一药剂对防治效果的影响

调查结果如表2。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药剂的浓度越高,防治效果越好。作者调查的药剂的最高浓度为2000倍,如再进一步加大浓度,则可能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表1 同一浓度不同药剂对艾尺蠖防治效果的影响

表2 不同浓度同一药剂对艾尺蠖防治效果的影响

2.3 同一药剂同一浓度不同虫态对防治效果的影响

调查结果如表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的虫态中以卵期的抗药性最强,幼虫期次之,蛹期的抗药性最差,是害虫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

表3 同一药剂同一浓度不同虫态对防治效果的影响

2.4 同一药剂同一浓度幼虫不同龄期对防治效果的影响

调查结果如表4。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艾尺蠖幼虫阶段以1~2龄阶段抗药性最差,3龄阶段对药剂仍然比较敏感,是防治的大好时机。随着龄期的增大抗药性增强。

表4 同一药剂同一浓度,同一虫态,对不同龄期艾尺蠖幼虫的防治效果的影响

2.5 施药方式对防治效果的影响

调查结果如表5,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施药于桑叶背面,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其原因应当是,艾尺蠖的幼虫,特别是幼龄幼虫,生活在桑叶背面,施药于叶背,药剂更易接触到虫体,因而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表5 施药方式对防治效果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3.1通过室内试验、室外调查,不同的药剂,不同的浓度,不同的虫态,幼虫的不同龄期对艾尺蠖了防治效果的影响不同,药剂中以辛硫磷、毒死蜱、乙酰甲胺磷、桑虫清、灭多威等几种药剂对害虫比较敏感,虫态中以蛹期抗药性最差,卵期抗药性最强,在幼虫阶段以1~2龄抗药性较差。施药浓度以2000倍防治效果较好.施药方式以施药于桑叶背面优于施药于正面。

3.2调查数据已证实,大丰市草堰镇发生的艾尺蠖种群,其抗药性已大为增强。但在蛹期和1~2龄幼虫阶段抗药性较差。害虫大发生年份,在目前尚无更好的防治技术的情况下,通过预测预报掌握好防治适期,并在防治适期内施药,是最好的技术方案。有关桑园艾尺蠖的预测预报技术,有待进一步探讨。

[1] 浦冠勤,毛建萍,薛贵收等.中国桑树害虫名录(V)[J],蚕业科学,2008,34(3):510-517.

[2] 蔡国祥,孙永军.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对部分桑园害虫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J].蚕业科学,2011,37(3):538-543.

[3] 周鹤.艾尺蠖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蚕业,1996,17(3):19.

[4] 吴华,周晨曦,张节伯等.浅析我市桑保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江苏蚕业,1998,20(3):51-52.

[5] 任绍富,吴高荣.为害林木的棉大造桥虫[J].昆虫知识,1990,27(5):303-304.

[6] 李登友.棉大造桥虫在阜阳部分地区暴发[J].植物保护,1994,20(3):51.

[7] 马晓林.艾尺蠖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与防治[J].江苏蚕业,1998,20(2):24-26.

[8] 张宏松,贺红安,贾卫喜.棉大造桥虫发生规律及防治[J].河南林业,2002,27(3):27.

[9] 张照新,魏巧娥.甲胺磷等常用农药对艾尺蠖的防效试验[J].广西蚕业,2001,38(2):6-8.

[10]王永春,唐向明,苏志红,史传铎.棉大造桥虫在樱桃树上的发生与防治[J].落叶果树,1997,29(4):54.

[11]于思勤.河南省尺蛾科昆虫的初步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27(1):102-108.

S888.72+1

B

2015-06-01-001

沈兴国,男(1966—),江苏大丰,大专,主要研究方向:蚕桑实用新技术推广。

蔡国祥(1964—),教授,Tel:0515⁃81899081,E⁃mail:cgx64@sina.com

猜你喜欢

虫态尺蠖抗药性
低氧对几种主要储粮害虫虫态的致死效果
松褐天牛不同虫态的营养成分评价
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
澳大利亚谷物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加的原因和管理
莘县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研究
为尺蠖寻求庇护
植物有害生物抗药性及治理对策
薇甘菊颈盲蝽基础生物学特性
杂草抗药性及其治理策略研究进展
多异瓢虫与七星瓢虫、大草蛉不同虫态间的集团内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