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感染病原学和耐药性分析及预防对策

2015-02-23周思举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19期
关键词:院内感染抗菌药物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感染病原学和耐药性分析及预防对策

周思举

(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医医院, 四川 都江堰, 611830)

关键词: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院内感染; 抗菌药物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1], 患者由于肝功能低下,加上反复出血和腹水,导致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容易发生感染,进而出现肝性脑病、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甚至危及生命[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68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原学特点和耐药性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院内感染的患者167例,其中男118例,女49例;年龄24~77岁,平均(48.16±4.32)岁;病程2~29年,平均(15.36±1.66)年;乙型肝炎肝硬化134例,其他原因肝硬化33例;Child-Pugh分级B级155例,C级1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且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胀和腹痛;查体腹部张力升高,有压痛和反跳痛;大量腹水,利尿效果差;行腹水检查多形核白细胞≥0.25×109/L, 血常规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腹水检查发现致病菌。另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6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病原学和耐药性分析:以无菌技术行腹膜腔穿刺,抽取腹水,并行静脉穿刺抽取静脉血,在床边接种于需氧和厌氧血培养瓶中。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c Ⅱ或API系统对病原菌进行检测,并采用K-B法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

1.2.2预防对策: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并给予垂体后叶素或者奥曲肽静滴直至出血停止后48 h, 同时予以辅助对症治疗,必要时使用内镜止血。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1.0 g头孢曲松静滴,1次/d, 直至出血停止后3 d。在患者住院期间,每天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记录,并行血尿常规检查,定期检查胸片和腹水。

1.3 感染判断

以患者在入院后停止出血10 d以内发生感染为医院感染。以腹水细菌培养阳性且中性粒细胞>250/L或虽然腹水细菌培养阴性但是中性粒细胞>5 000/L为合并腹膜炎;以患者有咳嗽咳痰等症状, 以影像学检查和痰液病原菌培养均阳性为呼吸道感染;以尿液培养阳性或者中性粒细胞>100/L为尿路感染;以患者有腹泻 且大便培养致病菌阳性为肠道感染;以患者行血液培养细菌阳性,且出现休克的相应症状为感染性休克[3]。以存在2处以上部位感染为混合感染。

2结果

本研究中共检出病原菌165株,其中腹水培养阳性146株,血清培养阳性64株,二者均阳性45株。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检出96株,占58.18%;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杆菌,分别检出19株、16株和12株,分别占11.52%、9.70%和7.27%。见表2。

表2 167例患者腹水和血清细菌培养结果

导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普遍对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较高,分别为73.43%、69.93%和68.53%; 普遍对头孢曲松耐药性较低,仅为10.49%。见表3。

表3 主要优势菌耐药性分析

观察组患者自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肠道感染、感染性休克以及混合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7.24%、3.45%、6.90%、8.62%、1.72%和10.3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n(%)]

与观察组比较,*P<0.05。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最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随着出血的发生,患者的胃肠功能进一步减弱,加上贫血以及产期卧床等都会导致患者的抵抗力降低,从而给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创造了条件[4]; 此外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的一些诸如胃镜检查、留置导尿等侵入性操作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5]; 而在止血过程中所使用的垂体后叶素有可能引起肠道痉挛,致使肠黏膜缺血坏死,容易发生感染[6]。一旦继发感染,不仅患者肝功能会严重受损,而且有可能引起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肾衰竭以及多器官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7]。因此降低继发感染是治疗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

本研究中,作者抽取167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院内感染患者腹水和血液进行研究发现,腹水培养阳性146株,血清培养阳性64株,二者均阳性45株。在检得的病原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检出96株,占58.18%; 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杆菌,分别检出

19株、16株和12株,分别占11.52%、9.70%和7.27%。在对这些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后发现,以上述4种病原菌为代表的导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普遍对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较高,分别为73.43%、69.93%和68.53%; 普遍对头孢曲松耐药性较低,仅为10.49%。

头孢曲松钠为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对肠杆菌科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同时对肺炎克雷伯菌也有较好效果[8]。而且该药物可以渗透进入多种体液中,在腹腔、血液中均可以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因此临床应用效果良好[9-12]。本研究中,作者对58例发生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预防性地应用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结果发现自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肠道感染、感染性休克以及混合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7.24%、3.45%、6.90%、8.62%、1.72%和10.34%,而没有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垂体后叶素或奥曲肽静滴的患者则分别高达31.03%、15.52%、8.62%、13.79%、8.62%和15.52%,即预防性的应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志勇.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12): 87.

[2]贺勇, 高宝秀, 杨正兵, 等. 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状态与血氨的关系研究[J]. 检验医学, 2012, 27(1): 44.

[3]刘明伟.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细菌感染的关系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35): 28.

[4]齐世春.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9): 2079.

[5]陈妤, 田虹, 黄晓丽, 等. 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2014, 35(2): 278.

[6]唐艳霞. 联合应用奥曲肽和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1): 186.

[7]姚国鹏. 乳果糖预防消化道出血后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17): 2289.

[8]李月凤. 头孢曲松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自发细菌性腹膜炎疗效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5(5): 134.

[9]李新练.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诊疗体会(附32例临床分析)[J]. 中外健康文摘, 2012, 09(4): 442.

[10]刘莉, 朱文艳, 冯姝, 等.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感染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15(5): 52.

[11]崔芳芹, 胡明迹, 陈前芬, 等. 乳果糖在治疗亚临床型肝性脑病中的作用研究[J]. 淮海医药, 2009, 27(3): 209.

[12]胡晓武.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临床观察[J]. 安徽医药, 2010, 14(9): 1076.

收稿日期:2015-04-08

中图分类号:R 65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9-167-02

DOI:10.7619/jcmp.201519063

猜你喜欢

院内感染抗菌药物上消化道出血
2013~2015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因子及其护理对策分析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诊治效果分析
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