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都兰县哥日卓托地区金、铜找矿前景分析

2015-02-23王廷栋

西部探矿工程 2015年2期
关键词:花岗闪长岩黄铁矿

王廷栋

(四川金核矿业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61)

青海省都兰县哥日卓托地区金、铜找矿前景分析

王廷栋*

(四川金核矿业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61)

青海省都兰县铜金矿位于哥日卓托北部,是一个良好的找矿地区。主要受控于花岗闪长岩与长石石英砂岩和大理岩的接触带、构造破碎带,其时代属中二叠世布青山群马尔争组。成矿元素的组合和矿体的形成,受岩体和构造双重因素的控制。岩浆活动和分异受构造动力的制约。成矿元素的富集离不开构造动力对成矿元素的分异、运移和聚集作用。在该区发现了多条金铜矿体,近几年探明了多个中小型矿床。

青山群;接触带;金铜矿;找矿前景

1 矿区地质特征

1.1 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为中二叠世布青山群马尔争组,主要分为灰黑色砂岩、板岩夹灰岩段(P2mb)和细碧岩夹角砾状灰岩、板岩段(P2ma)。其中(P2mb)岩段分布于F7断裂南侧,呈北西—南东向展布;(P2ma)岩段分布于F2、F6、F7断裂之间,呈北西—南东向展布。

1.2 构造

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其展布受区域性构造的制约。主要有北西西和北西向展布的两组断裂。其中北西西的断裂,由5条大致平行的断裂组成,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挤压破碎带。并伴随有强烈的动力变质,它对区内的岩浆活动,金、铜的成矿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特别是F6、F7两组断裂对Au、Cu的控矿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地表沿断裂带常见有孔雀石化、褐铁矿化、硅化等蚀变现象。孔雀石化较强地段,金的含量也明显增高,二者呈正相关关系;而北西向展布断裂由2条断裂组成,且与北西西断裂相交。各特征如下:

F1断层位于矿区最北部,必鲁鲁那仁沟以东一带。分布于中二叠世布青山群马尔争组第三岩性层(P2mb-3)中,形成的挤破碎带宽50~60m,长度大于2.45km,岩石破碎程度高,见有断层角砾岩,岩性主要为黄褐色碎裂砂岩,地貌上反映负地形、垭口呈线状展布,断层走向280°,断面北倾,倾角30°~40°,性质不明。

F2展布于F1南侧,呈北西向展布,分布于中二叠世布青山群马尔争组第三岩性层(P2mb-3)中,断层走向300°左右,断面北倾,倾角40°~50°,形成的挤破碎带宽50m,长度大于2.75km,该断裂为一压扭性断层,破碎带上岩石挤压破碎,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碎裂石英砂岩,负地形反映明显。

F3位于F2南侧,呈北西向展布,分布在中二叠世布青山群马尔争组第二岩性层(P2mb-2)中,断层走向315°左右,断面北倾,破碎带宽10m左右,长度约1.45km,断层性质不明,破碎带上岩石挤压破碎,岩性主要为灰绿色凝灰质粉砂岩,褐铁矿化较强,负地形明显。

F4位于F3南侧,呈北西西向展布,分布在中二叠世布青山群马尔争组第二岩性层(P2mb-2)中,断层走向280°左右,断面北倾,倾角40°~50°,破碎带宽100m左右,长度大于3.3km,岩性主要为灰黄色碎裂长石石英砂岩,岩石破碎,糜棱岩、断层泥发育,局部有擦痕,断裂带附近地层产状紊乱,带内局部见有较弱黄铁矿、孔雀石化、方铅矿化。断层性质为压扭性。该断层向东与F2、F3相交。

F5位于F4南侧,呈北西西向展布,分布在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和中二叠世布青山群马尔争组第二岩性层(P2mb-2)中,断层走向280°左右,断面北倾,倾角40°~50°,破碎带宽10~70m左右,长度约2.6km,岩性主要为灰黄色碎裂长石石英砂岩、碎裂花岗闪长岩,岩石破碎,糜棱岩发育,断裂带附近岩石破碎,地貌上呈近北西西向负地形。该断层大致与F4平行。

F6位于F5南侧,呈北西西向展布,断层北分布有中二叠世布青山群马尔争组第二岩性层(P2mb-2)的凝灰质砂岩、角岩、长石石英砂岩及其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断层南分布有中二叠世布青山群马尔争组第一岩性层(P2mb-1)和中二叠世布青山群马尔争组细碧岩夹角砾状灰岩、灰岩、凝灰岩段(P2ma)及其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断层走向280°左右,断面北倾,倾角42°~50°,破碎带宽40~70m左右,长度大于6.1km,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碎裂长石石英砂岩及碎裂花岗闪长岩,岩石破碎,糜棱岩发育。

F7位于F6南侧,呈北西西向展布,断层走向280°左右,断面北倾,倾角48°左右,破碎带宽40~200m左右,长度大于5km,向西分叉,在灰岩中尖灭。断层北分布有中二叠世布青山群马尔争组第一岩性层(P2mb-1)及其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断层南分布有中二叠世布青山群马尔争组细碧岩夹角砾状灰岩、灰岩、凝灰岩段(P2ma)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碎裂长石石英砂岩、碎裂灰岩及碎裂花岗闪长岩,岩石破碎,糜棱岩发育,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孔雀石化明显,是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构造。该该断层大致与F6平行。

1.3 侵入岩

矿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以华力西期中酸性侵入岩为主,岩体呈不规则状近南北向展布,分布在F6断层附近,面积约0.75km2,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具体特征如下:

岩石呈灰—浅灰色,中粗粒状半自形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斜长石50%~60%、钾长石5%~10%、石英20%~30%、方解石1%~5%、黑云母3%~5%组成,副矿物有磷灰石、榍石、锆石、磁铁矿等。岩石具强烈碳酸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

该岩体的分布范围与1∶2.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的形成关系密切,岩体的形态大致控制着1∶2.5万化探异常的浓集中心的形态及其分布。前人在工作中圈定的以及本次所发现的矿化体均产在该岩体与围岩接触部位的蚀变带中。

2 矿体(点)特征

经过以往地质队的工作和近几年对矿区内的矿体进行了重新连接和编号,到目前为止矿区地表共圈定4条金铜矿体、1条金矿体、4条铜矿体、2条铜矿化体,现将其特征述如下:

Ⅰ号金铜矿体:分布在矿区北部的高磁ΔTs-4异常区内,长50m,厚2.02m,金品位最高6.29g/t、平均品位4.43g/t,铜品位最高2.14%、平均品位1.83%,呈北东向展布,产状135°∠57°,受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岩性为碎裂花岗闪长岩,有后期石英脉贯入,岩石中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硅化发育。

Ⅱ号低品位铜矿体:分布在矿区中东部的高磁ΔTs-4异常东,长50m,厚2.3m,铜品位最高0.22%、平均品位0.21%,呈北西西向展布,矿体赋存在花岗闪长岩,岩石中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硅化发育。

Ⅲ号金矿体:分布在矿区北中部的激电ηs-1异常区外东南部(高磁ΔTs-3异常内),长70m,厚13.4m,金品位最高17.0g/t、平均品位2.56g/t,呈北东向展布,倾向南东,倾角38°~67°,受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岩性为碎裂花岗闪长岩和黄铁矿化块状毒砂脉,有后期石英脉贯入,岩石中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硅化发育。

Ⅳ号低品位铜矿体:分布在矿区中西部的激电ηs-1异常区外东南部(高磁ΔTs-3异常内),长72m,厚1.35m,铜品位最高0.70%、平均品位0.39%,呈北西向展布,产状175°∠52°,岩性为强褐铁矿化矽卡岩。

Ⅴ号低品位铜化矿体:分布在矿区东部的激电ηs-5异常区北部,长50m,厚0.67m,铜品位最高0.25%、平均品位0.25%,呈东西向展布,产状76°∠69°,岩性为大理岩。

Ⅵ号铜矿体:分布在矿区东部的激电ηs-5异常区北部,长50m,厚1.34m,铜品位最高3.74%、平均品位2.23%,呈东西向展布,产状76°∠69°,岩性为强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毒砂矿脉。

Ⅶ号低品位铜矿化体:分布在矿区中东部的高磁ΔTs-6异常内,长50m,厚0.83m,铜品位最高0.28%、平均品位0.28%,呈东西向展布,产状175°∠49°,岩性为矽卡岩化大理岩。

Ⅷ号金铜矿体:矿体长21m,铜矿体厚度5.0m,铜品位最高1.16%,平均品位0.66%,金矿体厚度1m,品位1.14g/t,呈东西向展布,产状15°∠70°。矿化体分布在花岗闪长岩与大理岩的内接解带,蚀变主要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孔雀石化。

Ⅸ号金铜矿体,长253m,其中金矿体长253m,厚度1.98m,平均品位1.3g/t;铜矿体长55.75~253m,厚2.81~6.7m,最高品位为4.20%~0.80%,平均品位为2.16%~0.43%,呈北西向展布,产状34°∠64°,岩性为破碎蚀变岩,岩石中褐铁矿化、孔雀石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磁黄铁矿化强烈。

Ⅹ号金铜矿体:矿体长13m,厚度0.90m,金品位为7.82g/t;铜品位为2.76%,呈北西向展布,产状34°∠64°,岩性为破碎蚀变岩,岩石中褐铁矿化、孔雀石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磁黄铁矿化强烈。

Ⅺ号低品位铜矿体:矿体长61.5m,厚度1.34m,铜品位为0.34%,呈北西向展布,产状30°∠75°,岩性为破碎蚀变岩,岩石中褐铁矿化、孔雀石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磁黄铁矿化强烈。

通过对以上矿体进行资源量估算,求得334资源量:Au金属量114.2kg、Cu金属量441.89t。

3 找矿分析

3.1 矿床成因

矿区内Au、Cu矿体的形成,主要受控于花岗闪长岩与长石石英砂岩和大理岩的接触带。成矿元素的组合和矿体的形成,受岩体和构造双重因素的控制。岩浆活动和分异受构造动力的制约。成矿元素的富集离不开构造动力对成矿元素的分异、运移和聚集作用。从该区地球化学特征,土壤剖面,岩石剖面所反应的情况看,接触带、构造破碎处,Au、Cu含量均高,现发现的矿化体均分布于侵入接触带及破碎带内,特别是次一级的破碎带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空间,金矿体一般产在花岗闪长岩形成的蚀变破碎带和毒砂矿脉中,金铜或铜矿体一般产在花岗闪长岩与大理岩的接触带部位(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及其大理岩中形成的构造破碎带中。由此可见,花岗闪长岩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热源,受其影响使围岩中的Au、Cu元素活化、迁移,与岩体中的Au、Cu富集,在构造运动形成有利空间部位形成矿体。

综上矿体的形成严格受多次期构造、岩浆、后期热液活动的控制。

3.2 找矿标志

(1)已经发现的矿体、矿石转石是最好的找矿标志。

(2)激电异常区、高磁异常区和水系沉积物异常区是直接的找矿靶区。弱磁异常(40~100nT)、激电异常(2.3%~5%)重合区基本反映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与铜矿化带基本吻合,可以作为找矿的间接标志,是寻找矽卡岩性铜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

(3)花岗闪长岩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是寻找金、铜矿化体的有利部位。

(4)地球化学浓集中心明显(Au≥50×10-9)的土壤异常区是找矿的直接标志。

(5)发育良好的Au、As、Cu岩石地球化学异常是指示找矿的重要的标志,为此,Au>300×10-9、Cu>2500×10-6的高值点处预示着相应元素的矿化体赋存。

(6)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破碎蚀变带中有发育良好的网脉状石英脉、且具有桔红色、褐黄色、翠绿色等氧化带存在时,一般有Au矿化体赋存。

(7)矽卡岩带是Au、Cu矿找矿的直接标志,大多Au、Cu矿化体就产于该带之中。

4 结论

哥日卓托矿区内Au、Cu矿体的形成,主要受控于花岗闪长岩与长石石英砂岩和大理岩的接触带。成矿元素的组合和矿体的形成,受岩体和构造双重因素的控制。岩浆活动和分异受构造动力的制约。成矿元素的富集离不开构造动力对成矿元素的分异、运移和聚集作用。

综上矿体的形成严格受多次期构造、岩浆、后期热液活动的控制。

[1] 青海省第三矿产地质勘查院.青海省都兰县哥日卓托地区金铜矿普查报告[R].2008.

P632

A

1004-5716(2015)02-0087-03

2014-03-18

2014-03-18

王廷栋(1986-),男(汉族),甘肃白银人,助理工程师,现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猜你喜欢

花岗闪长岩黄铁矿
磁黄铁矿多型矿物学特征与分选行为差异
安山玢岩-花岗斑岩混合矿石的磨矿产品粒度特性研究
万众一心战疫情
关于RCA改性剂在闪长岩上面层的应用研究
吉林中部早三叠世高镁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广西丹池成矿带芒场矿田岩浆岩源区特征及锆石U-Pb年龄分析
金盆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四川得荣新州辉长闪长岩体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南太行綦村岩体中辉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黄铁矿的吸附性能研究现状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