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模式在剖宫产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5-02-23石素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围术循证剖宫产

石素云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福州350000)

✿论著/护理✿

循证护理模式在剖宫产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石素云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福州350000)

目的 分析与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剖宫产围术期内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1年6月~2014年收治的15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方式。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心理状况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在焦虑量评分与抑郁量表评分上更低,低血糖、饥饿、感染发生率以及消化道并发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剖宫产妇采取循证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孕妇产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助于产妇缓解紧张心理与焦虑情绪,有效提升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循证护理;剖宫产;围术期;临床效果

剖宫产提升了不具备自然分娩的产妇以及婴儿的存活率,是处理高危妊娠重要的方式之一。随着近年来剖宫产不但上升,为剖宫产产妇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循证护理方式将医学与科学理论有机结合,在剖宫产围术期中有着显著效果。本研究通过对150例孕产妇进行分组研究,分析与探讨循证护理方式在剖宫产围术期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1年6月~2014年收治的15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产妇年龄21~42岁,平均(26.9±6.2)岁,孕周35~41周。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身体健康程度、心理状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式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嘱咐患者谨遵医嘱,并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术前采取常规检查方式,术中进行麻醉以及手术配合,术后积极进行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各项生命体征检测,并严格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同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加强心理干预,并提供必要的饮食指导,及时记录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与主治医师做好相应的沟通工作。

1.2.2 观察组护理方式 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

(1)提出问题。为有效做好剖宫产产妇的护理工作,采用循证护理方式需要站在全局角度出发,对整个护理工作进行系统性预测。孕产妇在手术过程中,会出现仰卧综合征等问题。同时,也会出现如下问题:①手术结束后对禁饮禁食的时间控制不当,以造成剖宫产产妇精神较差、预后恢复速度慢、血糖较低等问题,都会对护理工作产生不良影响;②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术后精神状态差,心理脆弱,需要护理人员通过科学、规范的护理手段,加强心理干预,及时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③剖宫产产妇术后插尿管疼痛明显,受到心理情绪的影响,部分产妇在尿管拔出的过程中,难度相对较大,产后尿潴留的现象发生几率较高[1]。

(2)证据搜寻。产妇采用仰卧位是,妊娠晚期增大的子宫会压迫下腔静脉,进而导致下肢以及盆腔内的静脉回流受到影响。当麻醉平面比较宽的情况下,减少了下腔静脉的回流,回心血量减少,右心房压降低,心搏出量减少,出现血压下降以及休克症状。

(3)循证措施。①术中,护理人员需要检查病例有无出现异常胎位、骨盆狭窄以及相对头盆不称等现象。针对此种情况应采取麻醉后,将手术床左倾15~30°,并利用约束带固定。同时,护士需要密切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以及产妇的反应,出现面色苍白、产妇主诉呼吸不畅等低血压先兆,应立即进行处理,并给予面罩吸氧;如果发现产妇存在仰卧位综合征,应立即采用左侧卧位,移动子宫的位置,加快输液,必要时需要注射麻黄素,配合医生尽快娩出胎儿。②术后,对剖宫产产妇的饮水与进食进行科学控制。对剖宫产术后8h给予产妇流质食物,例如米汤等。术后第2d进食普通食品。针对个别剖宫产产妇需要分析其自身详细情况,并与主治医师进行详细沟通之后,确定饮食与进食时间。对饮水与进食的科学控制,可以有效降低肠梗阻发生时间,促进胃肠道的蠕动与疼痛感的降低。同时,对于乳汁分泌量的提升以及产妇住院时间的缩短也有着很大的益处;采用科学的心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在术前、术后要密切关注孕产妇的情绪变化,并及时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有效处理。在产妇入院后,应热情接待,详细介绍病区的环境,对于产妇所提出的各种问题要耐心解答,消除顾虑。在术前的准备工作中,要做好相关的心理教育,稳定产妇情绪,消除产妇的紧张与恐惧心理,拉近与产妇之间的距离,加强与产妇家属之间的沟通,促进产妇心理以及情绪上的尽快恢复;③对术后患者的尿管佩戴时间进行控制。每2h放尿1次,夜间每3h放尿1次,在拔管之前需要提前4h采取自主性放尿。当患者出现尿液或者是触诊膀胱有充盈表现时,在放开尿管,及时提醒产妇参与到排尿的锻炼过程中。在尿液放出后,及时关闭导尿管。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对患者的肾脏功能进行有效判断,并对膀胱的收缩与舒张功能进行有效训练,及时刺激膀胱的感觉神经,促使肌张力尽早恢复[2]。

1.3 观察指标

对产妇在剖宫产手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疼痛等状况进行观察,分析与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心理状况与术后不良反应所发生的基本状况。并采用SAS与SDS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在焦虑量评分与抑郁量表评分上更低,低血糖、饥饿、感染发生率以及消化道并发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SDS的比较结果[(±s)分]

表1 两组患者SAS、SDS的比较结果[(±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75 75 SAS评分38.4±1.96 43.5±2.43 12.0542<0.001 SDS评分37.4±1.26 42.5±3.45 8.9832<0.001

3 讨论

采用循证护理模式有利于剖宫产产妇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进而提升了产妇的生存质量,加快了产妇的康复速度。将循证医学实证与剖宫产产妇的基本需求相结合,有利于产妇消除心理负面情绪,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

临床护理将脉搏、体温、血压、呼吸以及疼痛称为五大生命体征。疼痛本身是机体因手术对组织所造成损伤的一种心理以及心理应急反应[3]。疼痛对周围组织的分解代谢起到一种加速作用,情况严重的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引发患者严重的负面情绪。因此,需要护理人员通过加强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心理干预措施,消除剖宫产产妇出现的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为剖宫产产妇生存质量的提升提供条件。

循证护理作为全新的护理模式,强调通过问题分析、搜寻证据、问题积极解决等对患者采取全方位的生理以及心理护理。要求护士在证据的基础之上,通过相关资料的查询,结合产妇的心理需求,制定出最佳的心理护理与生理护理方案。循证护理方式在剖宫产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合并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综上所述,结合剖宫产产妇的实际特点,通过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产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1] 陈晓红.循证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5):4626-4627.

[2] 徐晓兵.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0):86-87.

[3] 洪普.循征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53-54.

猜你喜欢

围术循证剖宫产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