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四化”同步发展水平评价

2015-02-23范阳梓关启轩代玉虎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四化工业化省份

张 鸿, 范阳梓, 关启轩, 代玉虎

(西安邮电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710121)

区域“四化”同步发展水平评价

张 鸿, 范阳梓, 关启轩, 代玉虎

(西安邮电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710121)

阐述“四化”同步发展的互动关系,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熵值法及耦合模型对全国31个省市的“四化”同步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全国“四化”同步发展指数为0.505 6,发展水平处于勉强同步状态,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分地区看,“四化”同步发展存在着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四化”同步发展指数依次为0.605 3、0.517 1、0.511 8及0.415 2,呈递减分布;从各省份来看,依照同步发展等级标准可将各省份划分为中级同步、初级同步、勉强同步、濒临失调、轻度失调五类地区。

“四化”;内在机理;同步发展

我国目前已进入到工业化中后期、信息化成长、城镇化快速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阶段。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四化”)的良性互动及协调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一是对我国“四化”的发展历程及演变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如冯献从“四化”同步的提出背景出发,阐述“四化”的历史关联,对我国“四化”的发展历程及演变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四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和作用机理[1]。蓝庆新论述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者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和关联机制,分析了四者在协调发展过程中所存在和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四化”协调发展的策略建议[2]。陈永杰以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当前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取得的成就、存在不同步和不协调之处,指出了“四化”同步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主攻方向,提出了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策略建议[3]。欧阳显斌通过建立“四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遗传算法构建了投影寻踪模型,以2006—2010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对我国“四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4]。

从定量研究来看,主要集中在“两化”融合、“三化”协调和“四化”互动等方面,对“四化”同步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的文章较为少见,且大多都停留在个别省份或区域内,几乎没有对全国31个省市的“四化”同步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的实证研究。基于此,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入手,在分析“四化”内在互动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和耦合评价模型,对全国31个省市的“四化”同步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并依照同步状态等级标准对其进行类型划分和比较研究。

1 “四化”同步发展内在机理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良性互动并协调统一,四者之间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四化”同步发展内在机理

(1) 工业化与其他“三化”同步发展内在机理。工业化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先进技术和农用设备,加速了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同时也减少了农业劳动力的投入,使传统小农生产走向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的高效农业发展道路[5]。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其自身规律使工业生产向城镇空间集聚,加速了各类产业园区的建设,以工业产业园区为核心建立的社区、购物中心、商业中心等,进一步推动了城镇化的建设。工业化高速发展也为信息化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工业生产的成熟为信息产品和信息技术的研发、应用和传播提供了设备依托[6]。

(2) 城镇化与其他“三化”同步发展内在机理。城镇化的发展促使第二、三产业不断扩张,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供需平衡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城镇的集聚效应吸引着先进技术、高素质人才、大量资金和能源向城镇汇聚,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要素资源。城镇建设和城镇居民在工作、文化、娱乐生活等方面对信息化的需求为信息化提供了发展空间,使信息化在城镇规划、建设、运行等方面全方位渗透,从而实现城镇信息化。

(3) 农业现代化与其他“三化”同步发展内在机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了大量的农业原材料、农业产品、廉价劳动力和资本,满足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多样化需求,加快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同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和农村居民的信息需求为信息化提供了发展方向和市场空间,促进了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应用和推广。

(4) 信息化与其他“三化”同步发展内在机理。信息化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管理手段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低附加值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及低端制造业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步转变,从而推动了智能工业发展。信息技术在城市交通、社会安全、政务管理及商务策划中的广泛运用,加速了城镇资源整合和功能定位,促使城镇从工业制造中心、商务贸易中心转变为信息管理和服务中心[7]。与此同时,信息的快速传播促进了城乡之间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充分释放。从分散化趋势来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从城市中心向外扩散,城市经济人口向郊区迁移,出现了城乡人口的双向流动;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向农村地区传播,丰富了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信息化在农业中的应用推动了高效农业的发展,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2 “四化”同步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

2.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依据科学性、可比性和系统性原则,综合考虑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建立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54个基础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工业化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现了经济效益、科技含量、生态环境和人力资源等因素,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现了城镇现代化、生态化和以人为本等思想理念,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现了农业生产效率、技术进步、生态环境和农村生活水平等因素,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侧重于体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普及与应用等因素,如表1所示。

表1 “四化”同步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

2.2 评价模型构建

2.2.1 “四化”发展度的测算模型

(1) 指标数据标准化

为了消除评价指标之间的量纲差异,使数据具有可比性,通过公式(1)和公式(2)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当xij为正向指标,

(1)

当xij为逆向指标,

(2)

其中xij(i=1,2,…,m,j=1,2,…,n)为第i个变量的第j项指标的原始值,yij为标准化处理后的标准值。

(2) 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熵值法是一种用于多指标变量的客观赋值方法[8],通过计算指标的信息熵,根据评价指标初始值所提供的信息量大小来决定权重,信息量相对大的指标具有较大权重,反之亦然。由于熵值法所确定的权重是基于指标自身的信息量,因此避免了多变量间的信息重叠[9]和主观赋值法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的弊端,具体方法如下。

① 根据矩阵Yij,计算各个省份各项指标标准值占所有省份的比重pij

(3)

② 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

(4)

③ 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权wj

(5)

则权重向量W=(w1,w2,…,wn)

(3)综合发展度指数测算

根据集成的方法,用标准化矩阵Y乘以权重向量W,可得出每个子系统发展指数

(6)

进一步,“四化”综合发展度指数L可依照公式(7)计算

LCL=αFA+βFB+δFC+γFD

(7)

2.2.2 “四化”同步指数的测算模型

“四化”同步指数是指“四化”子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和谐一致、相互协调的程度,反映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联强度和推进程度,综合考虑模型应用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可构建如下公式对“四化”同步指数进行测算[10-11]

(8)

式中,DCD表示CD,指4个子系统的同步指数,k为调节系数,这里取k=4。

2.2.3 “四化”同步发展指数的测算模型

同步指数仅度量了“四化”之间的同步水平,但并没有考虑到总体发展水平,因此引入同步发展模型,以更好的判断“四化”的同步发展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9)

式中TTCD表示TCD,为同步发展指数;DCD表示CD,为同步指数;LCL表示CL,为发展指数。

为了更好的说明各省份“四化”同步发展程度,运用均匀分布函数法对其进行划分[12],如表2所示。

表2 同步指数等级划分标准

3 “四化”同步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以全国31个省市的“四化”相关指标数据为分析对象,应用上述评价方法中的公式(1)~(7)、公式(8)和公式(9)对31个省市的“四化”发展指数、同步指数和同步发展指数分别进行测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2014年全国各省市“四化”同步指数、发展指数和同步发展指数情况

续表

注:数据主要来源如下。

1) 国家统计局.2014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 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2014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3)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4)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表3中,(1)、(2)、(3)、(4)代表全国东部、中部、东北及西部指数排名情况。

从整体来看,全国“四化”同步发展指数为0.505 6,仅处于勉强同步水平。由表3可知,全国“四化”同步指数和同步发展指数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四化”同步发展指数普遍低于“四化”同步指数,这是由于“四化”的同步水平和综合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四化”同步水平发展指数为0.675 6,高于“四化”综合发展水平发展指数为0.390 5,因而将同步水平和综合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作为同步发展水平的衡量因素时,导致同步发展指数低于同步指数。全面提高“四化”的综合发展水平是推动我国“四化”同步发展的重中之重。

从区域来看,“四化”同步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处于初级同步状态,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处于勉强同步状态,而西部地区则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各区域同步发展指数的排名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其中东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普遍较低,这种以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制约了“四化”同步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一些省份产业结构合理,使得“四化”同步指数差距并不明显,但这些地区“四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和东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滞后,导致“四化”同步发展指数较低。因此,提高“四化”同步发展水平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

从各省份来看,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天津、山东、辽宁、北京、上海、湖北、湖南、陕西、河南、河北、四川、安徽、重庆17个省市的“四化”同步发展水平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其余14个省份的“四化”同步发展水平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为使分析结果进一步明晰,对表3中各省份的“四化”同步发展指数依据同步等级标准进行划分,可将全国31个省份划分为五类地区,分别对应了中级同步、初级同步、勉强同步、濒临失调和轻度失调五种类型,具体结果,见表4所示。

表4 2014年全国各省市“四化”同步发展水平分类

(1) 第一类型地区

第一类地区仅有江苏一个省份,其“四化”同步发展水平处于中级同步状态。由表3可知,江苏的“四化”同步发展指数为0.712 8,居于全国首位。江苏既是全国经济实力强的省份,也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省份。从工业化方面来看,2012年江苏的工业生产总值达到了27 121.95亿元,居全国第二位。从城镇化方面来看,截止到2013年底,江苏城镇化率达到64.1%,高出全国城镇化率10个百分点,如果按照城镇化三阶段论,江苏整体上已步入成熟的城镇化社会。从信息化方面来看,“宽带江苏”、“无线江苏”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3年底,全省光纤到户覆盖家庭达到1 693万户,居全国首位。从农业现代化方面来看,江苏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3.2%,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为78%,均居全国首位。

(2) 第二类型地区

第二类地区包括浙江、广东、福建、天津、山东、辽宁、北京7个省市,处于“四化”同步发展的初级同步状态。这些省市均位于东部或沿海发达地区,其工业门类相对齐全、城镇功能相对完善、信息技术相对发达、农业现代化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因而“四化”同步发展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以浙江为例,浙江的“四化”同步发展指数达到0.695 9,排在全国第2位。2012年浙江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 388亿元,规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其工业总产值达到17 611.5亿元,工业产销总量居全国第4位,经济效益总量居全国第6位,出口总量居全国第3位。与此同时,2012年浙江的城镇化率达到6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3) 第三类型地区

第三类地区包括上海、湖北、湖南、陕西、河南、河北、四川、安徽、重庆7个省市,其“四化”发展水平处于勉强同步状态。上海农业现代化发展层次相对较低,致使“四化”同步指数仅排在全国第26位,但由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水平较高,其“四化”同步发展指数上升至第9位。河南和河北的“四化”同步发展指数分别排在全国第13位和第14位,这两个省份都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位居前列,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导致两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造成两省“四化”发展的同步性较弱。湖北、湖南、安徽地处中部地区,其“四化”同步发展指数排在中部地区的前3位,湖北是中部地区的经济强省,其工业基础良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出,城镇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湖南近年来大力推行“四化两型”发展战略,为“四化”同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安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均处于中等水平,但四者的发展相对均衡且稳步提升。地处西部的陕西、四川、重庆跻身第三类型地区行列,一方面得益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是其本身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四川、重庆和陕西分别是全国重要的国防科研生产基地、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基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枢纽,区域环境相对较好,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工业化带动能力不强、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不足等问题。

(4) 第四类型地区

吉林、内蒙古、山西、江西、广西、黑龙江、新疆7个省份属于第四类型地区,其“四化”同步发展水平处于濒临失调状态。黑龙江、吉林的“四化”同步发展指数分别排在全国第18位、第23位,两省均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农业现代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两省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滞后,“四化”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山西和江西同属中部地区,其“四化”同步发展指数分别排在全国第20位和第21位,这是由于山西是我国资源型大省,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过渡依赖资源环境,未能有效发挥“四化”发展的整体协同效应;江西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其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高,但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内蒙古、广西、新疆三个省份属于西部地区,其“四化”同步发展指数分别排在全国第19位、第22位和第24位,其中内蒙古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处于较高水平,城镇化发展处于中等水平,而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四者发展的同步性较差;而广西和新疆各子系统虽然发展水平接近,同步性较好,但由于其综合发展水平较低,致使“四化”同步发展指数排名靠后。

(5) 第五类型地区

青海、甘肃、海南、贵州、云南、宁夏和西藏7个省份属于第五类地区,处于轻度失调状态。这些省份中除海南省外,其余均位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其“四化”同步发展轻度失调的原因在于“四化”的综合发展水平低,如工业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城镇化发展规模小且质量较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现代化投入长期居于全国低位,这些省份无论从“四化”发展水平、同步水平、同步发展水平来看,均排在全国最后几位。而海南省在区位划分上虽然隶属于东部地区,但在地理位置上与其他东部省市相距较远,受东部地区经济辐射带动较小,同时由于海南经济发展起步晚且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致使其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但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水平落后。

4 结论

分析“四化”同步发展内在机理,建立衡量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构建了系统同步发展水平的测算模型,通过对全国31个省份的“四化”的同步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如下。

(1) 全国“四化”同步指数和同步发展指数的均值比较接近,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但由于“四化”发展指数不高使得“四化”同步发展指数低于“四化”同步指数,表明全国“四化”发展刚进入勉强协调阶段,当前提升“四化”同步发展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四化”的综合发展水平。

(2) 区域“四化”同步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从东部到西部、从沿海到内陆的阶梯式递减态势,影响东部“四化”同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层次较低,而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化”同步发展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四化”的综合发展水平较低,特别是信息化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较为落后,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3) 各省市“四化”同步发展水平可归为中级同步、初级同步、勉强同步、濒临失调、轻度失调五类,制约其“四化”同步发展的因素不尽相同,应根据各省市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1] 冯献,崔凯. 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同步发展的现实选择和作用机理[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269-273.

[2] 蓝庆新,彭一然. 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联机制和发展策略[J].理论学刊,2013(5):127-128.

[3] 陈永杰.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战略选择研究之七[J]. 经济研究参考,2013(68):47-50.

[4] 欧阳显斌. 投影寻踪模型在“四化”水平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12.

[5] 吴旭晓. 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赣湘鄂豫四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1):1-7.

[6] 魏明,李星辰,邱钰茹. 两化融合评价体系比较分析[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4,19(1):103-110.

[7] 张鸿,范满航,张超,段禄峰.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比较研究[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4,19(5):116-120.

[8] 孟俊杰,田建民,蔡世忠. 河南省“三化”同步发展水平测度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8):65-71.

[9] 袁晓玲,景行军,杨万平,等. “新四化”的互动机理及其发展水平测度[J].城市问题,2013(11):54-60.

[10] 钱丽,陈忠卫,肖仁桥. 中国区域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11):10-17.

[11] 王鹏. 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测度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15-119.

[12] 熊巍,祁春节. 湖北省“四化”同步发展水平评价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9):130-135.

[责任编辑:汪湘]

doi: 10.13682/j.issn.2095-6533.2015.04.019

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 of regions in China

ZHANG Hong, FAN Yangzi, GUAN Qixuan, DAI Yuh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Xi’an 710121, China)

The level of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31 provinces in the country is analyzed empirically in this paper by establishing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odel and analyzing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index is 0.5056 and the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level is in the reluctance synchronized state on the whole but there is huge potential and room for improvement.,There are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sub-regional perspective.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index for eastern, central, northeast and west are 0.605 3, 0.517 1, 0.511 8 and 0.415 2 respectively, and are in a decreasing manner. In sub-province perspective, all province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areas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grade of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They are areas of middle-level synchronization, elementary synchronization, reluctance synchronization, verge of disorder, and mild disorders.

“four modernizations”, internal mechanism, synchronous and development

10.13682/j.issn.2095-6533.2015.04.018

2015-04-13

西安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SF1403);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15J47);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基金资助项目(2014C077);西安市软科学基金资助项目(SF1415-1);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J30)

张鸿(1961-),男,教授,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E-mail:hong@xupt.edu.cn 范阳梓(199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E-mail:1184900405@qq.com

F426

A

2095-6533(2015)04-0084-08

猜你喜欢

四化工业化省份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