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后宫戏的盛行与衰落

2015-02-21杨清健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后宫宫廷历史

杨清健

长沙学院中文与影视传播系,湖南长沙,410022



析后宫戏的盛行与衰落

杨清健

长沙学院中文与影视传播系,湖南长沙,410022

从后宫戏的类型特征、审美特征、文化特征等方面分析后宫戏受观众欢迎的原因以及由盛转衰的原因。后宫戏的类型特征——悬念迭起与视觉享受、后宫戏的审美特征——残酷之美和强悍之美、后宫戏的文化特征——道德标准的模糊和女性主义的高扬,这是后宫戏受欢迎的原因也是导致其由盛转衰的原因。中国的历史宫廷戏一味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政治权术、人心争斗上,较少关注当时的经济文化、风俗民情,这种只注重政治的狭隘的历史观念造成了中国历史宫廷戏创作上的局限。中国的历史宫廷戏必须突破狭隘的历史观念、扩大历史内涵,才能找到发展出路。

后宫戏;电视剧类型;历史剧

但是好景不长,最近几年来后宫戏的口碑和收视率呈现下滑趋势,后宫戏的过度戏说和扎堆泛滥引来了很多的诟病。如《后宫》《万凰之王》等剧的口碑和收视率都不尽如人意,还有不少后宫戏被指为东拼西凑的山寨电视剧,随之广电总局针对后宫戏泛滥的现状制定了限播令。为什么后宫戏这种类型剧一度会这么盛行?什么原因导致了后宫戏从盛到衰?本文试图从后宫戏自身找出原因,从它的类型特征、审美特征、文化特征等方面入手来分析原因。

1 后宫戏的类型特征——悬念迭起与视觉享受

电视剧相较于电影来说,更依赖于故事的讲述,所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对于电视剧来说至关重要。与戏说历史剧或以爱情或以惩罚贪官为主线之剧迥异,也与历史正剧以帝王将相的政治生涯为主线之剧迥异,后宫戏着力点在于描写妃嫔之间的争宠相斗,描写妃嫔们的命运沉浮,同时穿插着后宫妃嫔对皇帝、对国家政治的影响与干预。在题材上,宫闱秘史本来就是普罗大众的一个兴趣点,对宫闱秘史的描写和演绎也是中国文人的一个创作传统,尤其深受女性观众的欢迎,而电视观众的主体又恰是女性,可以说后宫戏的题材具有先天的优势。后宫波诡云谲,妃嫔们互相倾轧,尔虞我诈,步步为营,剧中的人物时时刻刻处于险境之中,人物能否化险为夷、扭转乾坤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后宫戏充满了悬念和惊险,突转和发现,密集的悬疑设置,可以说是步谍战剧之后惊险美学在电视领域的又一次出彩。后宫戏正是以快速的节奏和强大的戏剧张力满足了观众的口味,这点和谍战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后宫戏以斗智、争宠为主,编织缜密,推理清晰,观众在观赏剧集的时候仿佛是在做“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带给观众智力上的冲击,满足了观众更高层次上的快感。观众对《金枝欲孽》中如妃如何利用小格格的死重新取得皇上宠爱的心计感到叹服,也对安茜安排玉莹巧妙接触皇后的智慧津津乐道,《金枝欲孽》堪称白领职场生存智慧的宝典。

电视是一门视听艺术,其中观众对视觉的要求又大于对听觉的要求,所以电视剧能否带给观众视觉上的快感尤为重要。女性视觉表象是构成观众视觉快感的主要来源之一,后宫戏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剧中人数众多的妃嫔个个花容月貌,可谓美女扎堆,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后宫戏中场景、道具的布置也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快感,可谓人靓景靓,赏心悦目。

宫闱秘史、惊险悬疑、心计智斗、美女如云,这些后宫戏自身具有的类型元素是后宫戏吸引观众的秘籍。但是随着对宫闱秘史和惊悚悬疑的过度追求造成了过度戏说、“为惊险而惊险、为悬疑而悬疑”的局面,导致了一些剧情不符合常理,一些人物行为不符合常情,令观众无法接受。比如《大清后宫》中全贵妃、静妃、祥嫔统统红杏出墙,一时间道光皇帝被电视观众讥讽为“绿帽帝”,显然在壁垒森严的皇宫是不可能出现这种局面的。《倾世皇妃》为了制造男主角孟祈佑和女主角馥雅公主之间的波折,特意安排了孟祈佑有严母杜飞虹这一剧情,而杜飞虹这个人物所作所为根本不符合一个母亲的行为逻辑,尤其是最后交代杜飞虹内心深深爱着儿子。而剧中的男二号北汉皇帝尽管身边有美丽痴情的妻子,但是为了馥雅公主“守身如玉”三年,这不仅没让观众感到这位皇帝的痴情,反而怀疑他是否是性冷淡。同样为了制造惊险悬疑,总要把孟祈佑放在险境中,但是他怎么都死不了,甚至被绑在战车上射成了“刺猬”也死不了。一方面是某些后宫戏过度追求剧情的出乎意料,另一方面又有些后宫戏照搬照抄以前后宫戏中的一些桥段,毫无新意。比如《万凰之王》中全皇贵妃测试谁篡改了诗句的情节和《金枝欲孽》中安茜测试谁弄脏了画卷的情节如出一辙。可以看出,后宫戏这一类型本身就是以惊险悬疑和心计智斗赢得观众的,如果无法满足观众对这两方面的要求,再多的美女也无法挽救后宫戏收视率的下降。

2 后宫戏的审美特征——残酷之美和强悍之美

从未有其他类型的中国电视剧像后宫戏那样对利己人性剖析得如此深刻,也从未有哪种类型的中国电视剧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漠有如此深入的刻画。后宫戏对人性、对生存境遇的残酷的聚焦描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在后宫戏中,无论是女主角还是女配角个个运筹帷幄、纵横捭阖,通透人情世故、精明势利,她们杀伐决断的能力令观众叹为观止。后宫戏往往把人物置于面临生存危险的极端环境里,后宫中瞬息万变,人人都处在朝不保夕的境遇中。生存才是真道理,为了生存,情义、道德、良心都可以不顾,于是她们杀人不见血、杀人于无形,后宫戏中展露了种种残忍的人性和残酷的人生。这种残酷不是靠暴力营造的,但是带给观众的残酷体验比暴力带来的残酷体验更大,最残酷的不是拳头而是人心。后宫戏大肆宣扬的残酷美学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另类的、新奇的审美体验,这是其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后宫戏的故事结构打破了传统的二元对立的善恶斗争,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正面角色,只存在有心计的好人、无心计的好人、有心计的坏人、无心计的坏人四种人物类型(图1)。后宫戏的隐性叙事结构模式就是有心计的好人最后战胜有心计的坏人。在后宫戏中,故事的发展主线沿着有心计的好人和有心计的坏人的斗争展开,而穿插在其中的无心计的坏人和无心计的好人结局总是很惨。类型电视剧和类型电影一样,“正是尝试通过其深层结构所负载的二项对立式及在叙事过程中完成的二项对立式的想象性和解”[1],来呈现转移某种现代社会意识危机。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能者为上、胜者为王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也造成了现代人的意识危机:在道德、情感和利益之间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取舍。后宫戏这种电视剧类型尝试负载的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所规定的礼义廉耻与现代社会不择手段、利益至上之间的巨大反差和矛盾。因此,一个置身在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成功者就应运而生了。

这体现在后宫戏中就是人物不再仅仅按照道德的标准来划分而是按照能力的标准来划分,最后的胜利者也都是最有手段和心计的那些人,从而为后宫戏带来了强悍之美的审美特征。对于能力强的人,后宫戏总是不吝于对她们进行肯定和赞美。即便是坏人,也是以一种暧昧的态度来展示,她们本身也是受害者,她们也是被形势所逼,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传奇化和合理化的讲述。比如《美人心计》对慎儿历次死里逃生的传奇化的讲述,尤其是她吓病吕太后的那场戏更是将传奇化和浪漫化的讲述推向了极致,可以看出编导对她旺盛的求生欲望和坚强的意志力的肯定。而后宫戏中的主角更是外貌、智商、能力都高人一筹的强者,她们的成功不仅凭借自己过人的美貌,更是因为她们有着强悍的意志和能力。编导对她们的行为更是极力美化,为她们的过失寻找种种借口。比如《美人心计》的主角窦漪房在争夺王后、皇后宝座的时候,编导总是给她种种的理由,是情势所逼,她必须这么做,她也是不得已的,编导对窦漪房的手段凌厉的赞扬和肯定溢于言表。强悍的人才是有生命力的人,强者才是值得书写的对象,可以看出后宫戏中充满了对强悍的性格、强悍的生命力的眷注,强悍之美也在一定程度上带给了观众心醉神迷的感染力和荡气回肠的震撼力。

不难看出,后宫戏隐性叙事结构中表达的价值取向与主流价值取向是有偏差的。并且后宫戏的审美取向本身就存在着让人诟病的地方,对残酷和强悍的迷恋和欣赏必然忽略了善良、温和这些美好的品质,这样无疑会带给观众很多负面影响,也自然会遭到诟病,认为后宫戏的“比坏心理腐蚀社会道德”[2]。的确如此,后宫戏对残酷和强悍之美的推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众审美的畸形——欣赏泼辣、果毅之美,而忽略了平和、温柔之美。

3 文化特征——道德标准的模糊和女性主义的高扬

4 结束语

“电视剧创作只有密切观察和捕捉特定时期受众特有的心理期待,并将这种心理期待巧妙地融于文本的叙事之中,观众才能在电视剧虚拟的叙事中获得缺失性心理补偿,并重新寻回被现实生活打翻的生活平衡。”[4]这也正如丹纳所说的“每个形势产生一种精神状态,接着产生一批与精神状态相适应的艺术品。”[5]总之,一部流行的电视剧必须是对观众现实生活状态的一种观照。首先,当今中国处于快速转型期,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巨大,后宫戏很好地描述了剧中人物的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切近了观众的某些生命体验,正如宗白华所说“……所以常人真能了解及爱好的艺术,是那接触到他生活体验范围以内的生命表现,倒不在乎时代的今和古……他们的兴趣与感动都在活泼强烈的生命表现,尤其是切近自己生命内容的。”[6]其次,对成功的渴望和追求,尊重个人价值、能者为上的观念代替了传统的以德为先的观念,在后宫戏中就表现为对强悍之美的欣赏和道德标准的模糊。再次,改革开放伴随着性解放和离婚率的高攀,婚姻的脆弱使得女性不能再依靠男性生活,对女性的智慧和能力带来了更高的挑战。后宫戏中对女人能力和智慧的肯定满足了女性观众对自己的期许,尤其是剧中的女主角从底层走到上层的成功经历更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麻雀变凤凰”情结。可见,后宫戏的出现满足了部分中国观众对当下中国环境的偏激解读,因而一度流行。

后宫戏这一类型剧具有天然的强烈的戏剧冲突,这是其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但是“成也萧何败萧何”,后宫戏这种类型剧是靠传奇色彩和惊险美学取胜的,而目前国内盲目跟风的电视剧创作必然会导致过度地追求传奇色彩和惊险,落入过度戏说、“为惊险而惊险”的局面。但是这只是后宫戏衰落的原因之一,更为深层的原因是后宫戏的审美特征——残酷之美和强悍之美,及其文化特征——道德感的模糊和女性主义所传达出来的意识形态的偏颇。

中国后宫戏的创作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把当下的事披上历史的外衣,不是去表现历史而是用历史去表现当下。眼下历史剧已经成为当代人诠释现实、“浇心中块垒”的手段,一味地迎合大众的低俗趣味,用当今社会的流行观念去诠释历史,历史剧不过是穿了古代衣服、挂着历史幌子的当代剧。这种历史剧创作方法是肤浅的,最终把历史剧的创作逼向了一个死胡同。应该从历史中得到对当今社会有益的启示,而不是本末倒置地用当下社会的流行观念去诠释历史。更何况当下观众的价值取向和心理需求也未必全部正确,后宫戏一味地迎合观众势必使得自身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偏激,存在着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中国是一个拥有灿烂历史的国家,有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从历史自身出发创作的历史剧才会具有深度和文化底蕴,才能更好地享用历史留下的财富,这也才是历史剧创作的正当途径,否则只能生产出缺乏人文关怀的流行快餐。历史剧不该仅仅满足于迎合观众而是应该提升观众的文化品位,正如学者张德祥所说“历史剧作为文艺创作,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叙述真正发掘出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激情和文化精神,表达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愚昧、野蛮、丑恶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艺术地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7]

随着后宫戏在黄金档的禁播,黄金档再一次被年代剧、武侠剧、言情剧所占领,但这对于电视观众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电视观众的选择不是增多了而是变少了。对历史宫廷戏也不能一味简单地排斥而要对之进行改造、发展。中国历史宫廷戏相比国外历史宫廷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国外历史宫廷戏不仅在重大历史事件上尊重历史史实,还尽量还原那个时期的风土人情、礼仪民俗、生活细节,像考古般地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刻画,有着深刻的历史底蕴,这些引起了电视观众浓厚的兴趣。韩国宫廷剧《大长今》不仅细致地反映了当时韩国的风土人情、生活细节,还有对药膳、针灸、拆字、诗词、官阶等的详尽展示,可以称得上是一场韩国传统文化秀。日本宫廷剧《大奥》也是如此,观众通过观看《大奥》可以对德川幕府时代的政治和经济文化有较详尽的了解。相较国外历史宫廷戏的严谨的历史态度,中国历史宫廷戏显得低级、粗糙。中国的历史宫廷戏对各种礼仪风俗、生活细节只是浮光掠影交代一下,或者说只把它们当成背景呈现。除此之外,中国的历史宫廷戏也较少描写当时的经济文化,即使有也是千篇一律,使得很多剧情放在任何一个历史朝代都成立。中国的历史宫廷戏一味地把注意力集中放在政治权术、人心争斗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认为这是受传统的狭隘的历史观念影响而造成的。翻开以前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不难发现历史书其实就是一部帝王将相的政治书,很少描写历代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明创造、民风民俗,这种只注重政治的狭隘的历史观念造成了中国历史宫廷戏创作上的局限。中国的历史宫廷戏必须突破狭隘的历史观念、扩大历史内涵,才能在中国电视剧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7

[2]陶东风.比坏心理腐蚀社会道德[N].人民日报,2013-09-19(08)

[3]陈珂.戏剧形态发生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251

[4]刘婷,赵晓倩.集体心理寻唤:新世纪电视剧创作与受众心理为关系研究[J].当代电影,2009(7):109-112

[5]丹纳.傅雷译.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66

[6]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68

[7]李胜利,郭音.2011年穿越剧年终盘点[J].当代电影,2012(3):98-101

(责任编辑:李力)

10.3969/j.issn.1673-2006.2015.04.019

2014-11-10

杨清健(1982—),女,安徽蚌埠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艺术。

J95

A

1673-2006(2015)04-0068-05

猜你喜欢

后宫宫廷历史
明代宫廷队舞考论
歲朝图 帝王宫廷篇
一个易拉罐引发的后宫戏
后宫正传
浪漫宫廷
宫廷古法白米饭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