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水茶叶生产三十年回顾与思考

2015-02-21张修林张云华祝子航张冬燕张笠

蚕桑茶叶通讯 2015年4期
关键词:修水县茶园全县

张修林 张云华 祝子航 张冬燕 张笠

(1.江西修水县农业局;2.九江修水县茶科所;3.修水县大椿乡政府)

修水茶叶生产三十年回顾与思考

张修林1张云华1祝子航1张冬燕2张笠3

(1.江西修水县农业局;2.九江修水县茶科所;3.修水县大椿乡政府)

修水县产茶历史悠久,是江南著名茶区之一;也是双井茶、宁红茶(宁州红茶、宁红工夫茶)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据史料记载:修水产茶始于唐贞观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双井茶在北宋时期就名扬海内外,有“草茶第一”之誉;宁红茶在清光绪十八年至二十年(1892~1894年)间,进入鼎盛时期,年输出量达30万箱,畅销欧美,曾有“茶盖中华、价甲天下”之美誉;神茶学名青钱柳,散生在幕阜山脉的原始森林,千百年来民间相沿成俗,祖祖辈辈以此为茶饮,修水人俗称“神茶”;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历时十多年,开发研制了纯天然神茶系列保健品,1990年正式投入批量生产,以其茶的滋味、药效、纯天然、无污染而风靡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内市场。

三十年来,修水县按照“常规茶叶上水平,特色茶叶上规模”的发展思路,经过不断改革、调整,茶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2001年5月国家农业部将修水县列为全国首批20个创建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县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把茶叶产业作为修水县的农业主导产业,列入“1116”工程,确定全县新发展茶园6万亩目标。采取了一系列的促进和鼓励措施,使老茶园得到巩固和恢复,新茶区逐年发展壮大。目前,形成了“宁红茶、名优茶、特种茶、神茶”等四大系列产品。回顾修水县茶叶生产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大至可分为:生产稳定发展期(1984~1994年);名茶全面开发期(1994~2004年);面积快速扩张期(2004~2014年)三个时期。

1 修水县茶叶取得的成就

1.1 茶叶经营所有制向股份制、联营、私营转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国营、集体所有制茶场(厂)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县公社、大队茶场迅速崛起,包括国营、集体茶厂、农场在内总数超过150个。进入90年代以来,各地通过大力培育茶叶龙头企业,一批民营、股份制企业相继兴起,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渐出现,成效显著。目前,修水县年产值和销售额达千万元的茶叶企业有3家,进入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有1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有3家、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有10家。“龙头+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正在形成。2013年宁红集团公司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宁红集团重组后企业经营实力大增,其龙头优势将进一步突出。大椿茶业有限公司、上杭六叶茶厂等大胆进行思路创新和科技创新,首创了全程清洁化、智能化茶叶加工生产线,实现了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茶叶生产加工的飞跃。

1.2 茶园基地建设向优势区域集中转变

20世纪90年代之前,修水县开垦种植的大部分茶园都是零星分散、盲目发展的,很多不适宜茶园开发及坡度较大(大于40度)的山坡地都种植了茶树,这些茶园受建园时的条件限制或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未老先衰、低产低效。自2001年,修水县列为全国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后,各地开始重视建园标准化,进行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特别是近几年,通过实施“万亩乡镇、千亩茶场、百亩基地、十亩大户”工程,茶叶生产优势区域逐步建成,涌现出了一批茶园面积较大的乡镇,如大椿、上杭、何市等10个乡镇的茶园面积均超过5000亩。2009年修水县再次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江西省农业厅授予修水县“江西省茶叶生产十强县”和“全省茶叶生产先进县”。目前,全县已形成了以杭口镇双井村为核心的优质绿茶区,以漫江乡宁红村为核心的优质红茶区,以眉毛山、黄龙山为核心的优质高山茶区,其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占全县茶园总面积和总产量的85%以上。

1.3 茶叶生产加工向创新集成型转变

1.4 茶叶生产向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转变

20世纪,修水县茶叶生产质量安全意识淡薄。21世纪开始,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新变化,迎接国外技术壁垒的挑战,在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推动下,全县加大了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开发力度。目前,全县达到无公害标准的茶园有8.2亩,占投产茶园总面积的86%。全县有6个茶叶产品获得有机茶认证,有机茶认证面积达2.6万亩,通过QS认证的企业有8家,茶叶加工标准化进程不断加快,2013年上杭六叶茶厂等被推荐认定为全县首批茶叶加工标准化示范茶厂,对全县茶叶加工厂的标准化建设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1.5 茶叶加工向半机械化、全程机械化转变

20世纪80年代,由于集体和一些国营茶厂(场)、农场的茶园大部分由个体承包经营,或联产承包到户,导致家庭作坊式加工在全县占据了一定的比例,有的采用菜锅炒、砧板揉、火盆烘的原始加工方法。部分国营、集体茶场(厂)仅有传统、落后的揉捻机、杀青机等茶机,生产效率低下。进入90年代后,随着茶叶机械化加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购政策的带动,各种初、精制茶叶加工设备得到普遍推广应用,茶叶加工、生产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到2013年全县拥有茶叶修剪机60台、采茶机110台,茶园机修、机采面积达6万亩,茶叶加工机械达50台套。

1.6 茶叶产品结构向“名特优”精品转变

一是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名优茶。20世纪80年代中期,修水县才开始名优茶的创新、评比,双井绿在1985年江西省名茶评比中,被评为全省十大传统名茶之一。90年代以来名优茶生产逐步发展壮大,2000年以后快速提升,1991年全县名优茶产量仅150吨,名优茶产值1 800万元,分别占修水县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的15%、30%,到2014年,全县名优茶产量达1 300t,占修水县茶叶总产量的32%,产值3.5亿元,占总产值的40%,已跨入全省名优茶的大县行列,2010年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修水县“中国名茶之乡”。名优茶生产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整个茶叶产业的持续发展,2011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修水县“全国特色产茶县”和“全国重点产茶县”。二是茶类结构不断优化调整。首先是绿茶成为修水茶叶的主导产品,除了炒青绿茶、蒸青绿茶外,根椐市场需求,宁红集团漫江茶厂等还开发了适销对路的出口珠茶新品种。其次是红茶,江西省修水茶厂生产的宁红特级工夫茶宁红金毫,1985年在全国优质食品评比上搏得专家高度赞誉,获得国家银质奖;1988年在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新世纪以来,宁红金毫、宁红龙须茶、宁红百年红等也屡摘国际茶叶博览、国际茶文化节、全国名优茶评比金奖和银奖。

1.7 茶叶品牌建设向知名品牌转变

三十年来,随着名优茶生产的不断发展,全县涌现出了五十多只名、特、优茶产品,形成了茶叶品牌多、杂、乱的局面。近十年来,在县委、县政府“打造知名品牌、培植龙头企业”战略思想指导下,针对部分茶叶企业存在“同茶异名、一茶多名”的现状,进行了探索性的整合。借历史品牌“宁红、双井绿”的影响力,将全县的红、绿茶分别整合在“宁红、”和“双井绿”两大品牌内,对茶叶企业产品实行“母子”商标管理。在宁红品牌下的“宁红金毫、宁红保健茶、宁红龙须茶、宁红百年红”,以及在双井品牌下的“双井冰绿、双井草茶、双井雀舌、双井春”等系列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与日俱增。

本系统进行软件设计时,采用Keil C51 为开发编译环境,使用C 语言进行系统程序编写[3]。远程I/O模块正常工作时,工作流程如图10所示。单片机通过串行口发送AT指令控制SIM800C模块与控制主站进行通讯,接收并执行主站指令[4]。

2 发展修水茶叶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发挥修水县茶叶资源优势,加快茶叶产业化建设,使其真正成为财政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茶叶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间题,特提出以下建议及相关措施。

2.1 巩固基地、整顿整合

按照“市场主导、农民主体、部门服务、多方配合”的要求,加强茶叶基地建设。鼓励茶叶企业采取土地入股、土地租赁等方式做大做强茶叶基地,实行“公司建基地、基地带茶农、茶农促公司”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坚持新建标准园与改造老茶园相结合,努力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

规范整顿整合一批家庭式小作坊加工企业,利用市场运作模式支持小企业整合成联合体,与龙头企业联大靠强共同发展。采取重组、收购、合作等形式,整合全县茶叶加工企业和基地。

2.2 扶持龙头、培育品牌

按照“引进、整合、扶持“的原则,大力扶持茶叶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市场牵动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联结农户的产业链。整合资金、人力、资源,重点扶持江西省宁红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西南洋茶业有限公司,形成产销结合、农贸一体化的科技型、带动型茶叶龙头企业,力争5年内产值各达3亿元以上,以进一步带动其他企业及种茶户的经济效益。着力引导茶叶企业走联合、组合之路,着力加大茶叶招商引资力度。

坚持以品牌促产销,强化茶叶销售、加工企业主体地位,打响“双井绿、宁红、神茶”三大品牌,特别是要对三大品牌进行形象设计,确定对外宣传推介的统一形象定格和文化内涵定位,形成在国内外市场有影响、有位次的知名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

2.3 培育市场、营造氛围

继续推进县茶叶生态科技园建设,完善园区科研、加工、交易和茶文化宣传综合功能,尽快完成江南国际茶城和宁红茶文化产业园建设,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争取把江南国际茶城打造成为湘、鄂、赣三省边界茶叶集散中心。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新闻媒体进行强势宣传,利用“宁红茶文化节、双井之春音乐会和茶业发展论坛等茶事活动积极推介;运用茶馆、茶楼、茶会所等载体提高社会认知度;鼓励企业、个人在大中城市设立形象店,在茶叶市场设立批发点,通过综合措施在县内外形成多层次、宽视野的营销网络,逐步占领和拓展国内外市场。

县农业、林业、国土资源、水土保持等部门要通力合作,积极支持茶叶产业发展;县财政每年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用于扶持茶叶生产;县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部门要加大对茶叶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与此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茶叶产业,加快形成全县发展茶叶产业的强大合力。

2.4 科技兴茶、培育人才

茶园机械化是解决劳动力不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为此,要将茶园机械耕种、茶叶机械采制工作,作为科技兴茶的重要内容来抓。茶业、农机、农技等相关部门要提高服务水平,在全县范围内普及推广机械化种茶、制茶基本知识。同时,要探索创新服务机制,鼓励企业和产茶大户投资购买机械设备,组建机械作业服务队伍,实行有偿服务。

根据修水当前茶技人员年龄偏大、后备力量不足的实际,尽快招聘茶学专业人员充实到茶业工作部门。一方面要继续在修水县职业中专开设茶叶专业班,加快培养茶叶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加强现有的茶叶科技人员及种茶大户的专业培训,特别要提高茶技人员的专业技能,为茶农、茶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

猜你喜欢

修水县茶园全县
茶园飘香
江西修水县三帝殿傩神堂
江西修水县三帝殿傩神及傩案班考述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