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在东亚经济体中的货币锚地位研究述评*

2015-02-21

关键词:东亚经济体汇率

季 平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一、引言

当今时代,全球经济和金融一体化趋势日益显著,东亚地区制度化货币合作机制的不甚完善已经严重威胁到东亚经济体的经济稳定和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东亚各经济体大多选择盯住美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给东亚经济体带来重创,并暴露了单边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的缺陷和不足,东亚经济体开始探讨何种汇率制度最为合适。国内外学者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积极探索建立一个新的货币合作模式上,以求维持自身货币汇率的稳定性。在汇率合作问题中,关键在于选择一个实力雄厚的货币作为东亚区域内的货币锚①。纵观东亚各国,拥有这种经济政治实力的也只有中国和日本,两国都在为成为货币锚而不断努力。日本经济的发达程度要高于中国,但是其经济一直处于低速发展状态,且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采取的不负责任的日元贬值政策加剧了危机的蔓延,甚至影响了自己的国际声誉,致使其对东亚经济体的影响力也逐年减弱。近几十年来,中国与东亚经济体的联系不断加强,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和国际清算手段也越来越受到各国和居民的认可,这也说明了人民币在东亚地区影响力的大大提高。本文拟综述人民币在东亚经济体中的货币锚效应研究现状。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人民币是否成为东亚经济体的货币锚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定论。本部分将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一)人民币具备成为东亚经济体区域锚货币的潜力

赵春明和李小瑛(2007)从东亚货币合作的必要性及其可能性出发,分析可知人民币具有成为东亚地区核心货币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国际金融领域目前尚存在诸多问题,人民币成为东亚地区核心货币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1]。

陈志昂(2008)从东亚货币竞争性均衡的博弈分析出发,研究可知,在当前情况下,人民币已经具备成为东亚经济体中锚货币的条件。作者搜集了2005年7月21日至2007年3月6日的数据,以Frankel和Wei的模型为基础,使用ADF检验法验证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最后,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还没有成为东亚经济体区域内的货币锚,但周边国家、地区货币与人民币之间已呈现出较稳定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人民币在区域内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

王倩(2011)选取2000年1月至2010年7月东亚地区各国货币汇率的月度数据为研究基础,首先对东亚经济体的汇率动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东亚地区各国货币联动性逐渐增强。之后,作者使用Frankel和Wei(2008)的外部货币模型对东亚经济体中各国货币权重及货币汇率弹性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东亚经济体货币篮子中,美元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是主要货币锚之一。在未来东亚地区的货币锚选择中,人民币已经具有成为隐性货币锚的潜力。[3]

高海红(2011)以东亚金融合作为起点,阐述了人民币区域化的现实基础以及实现途径,研究可得,在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具备了成为区域储备货币、干预货币乃至锚货币的条件。[4]

王颖和李甲稳(2015)基于G-PPP(一般购买力评价理论)模型和最优货币区域理论,从竞争均衡的视角出发,运用ADF检验和协整分析方法,对人民币在东盟的货币锚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依赖度不断提高,人民币有成为东盟地区隐性货币锚的潜质。[5]

(二)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东亚经济的锚货币

方霞和陈志昂(2009)以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年7月)为界,将1987年1月至2007年10月(危机期数据剔除)东亚10个经济体和美国的汇率数据一分为二,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作者以GPPP模型为基础,采用ADF检验法、KPSS检验法、DF-GLS检验法和NP检验法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显示:东南亚金融危机前东亚经济体中各国货币低频锚定美元,而危机后转变为锚定人民币。[6]

张施航胤(2013)从东亚区域内各货币汇率相关性为视点出发,参考Frankel和Wei以及麦金农的实证分析模型,进行回归。检验结果可得:2010年以后,人民币在东亚经济体有取代日元和美元的趋势,“人民币板块”开始崛起,“美元板块”的控制力日益减弱。[7]

(三)人民币已经成为东亚经济体的锚货币

杨荣海(2011)在Frankel和Wei(1994)模型的基础上,同时借鉴了McKinnon和Schnabl(2004)以及Reid W.Click(2009)的模型,建立了东盟国家货币决定因素模型,对10个国家的货币汇率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已经成为东盟国家的主要锚货币。[8]

石建勋、全淑琴和钟建飞(2011)从多边汇率相互影响的视角出发,选取国际清算银行提供的13个国家1994年1月至2010年6月的汇率指数(基数为100)数据,实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以及人民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可得: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虽然东亚九国还没有公开宣布自己的锚定货币,但是,实际上人民币已经成为它们的隐性货币锚。[9]

吴秋实、朱小梅和张坦(2013)选取2005年7月22日至2012年12月28日人民币汇率和东亚9个经济体货币汇率的日度数据,使用 Frankel&Wei(1994)的隐含货币篮子回归模型,对货币篮子中各经济体汇率权重变动情况进行实证分析。从实证结果和权重排序情况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币在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排行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向东亚区域货币锚的转变,成为了东亚区域内的隐性锚货币。[10]

田涛、商文斌和陈鹏(2014)以汇率制度变迁为研究视角,使用Engel(2002)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模型(DCC)对人民币汇率与东亚7个主要国家(地区)的货币汇率的动态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存在供应方寡头竞争均衡机制的前提下,人民币已经发展成为东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隐性锚货币。[11]

三、国外文献综述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美元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日元和欧元国际化的推进,货币国际化的问题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现今时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逐渐提升,国外学者对于人民币能否或者是已经成为“锚货币”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也有了一定的成果,其中与主题相关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人民币还不是东亚经济体的锚货币

Eiji Ogawa、Takatoshi Ito和 Yuri Nagataki Sasaki(2002)从最优货币区域理论出发,运用广义的购买力评价模型对东亚地区货币篮子制度实行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考虑到东亚国家,国际贸易关系在贸易伙伴方面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因此,在东亚可能实施通过的通用货币篮子制度将会包含美元、日元、人民币和欧元等多种货币。根据G-PPP模型,理论上,不久的将来在东亚经济体内形成一个以人民币为核心的通用货币区域不会是难题。[12]

Jeffrey A.Frankel和 Shang-Jin Wei(2007)以研究中国的实际汇率制度为起点,运用模型对隐形货币篮子的权重进行估计,结果表明,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实际还是盯住美元,并存在一个适度而稳定的波动性。[13]

Vimal Balasubramaniam、Ila Patnaik和Ajay Shah(2011)认为中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上的崛起,使得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作者采用了Haldane和Hall的模型以及Frankel和Wei的模型,分析了世界上132种货币。其中,有85种货币与人民币密切相关,但这种说法的反对率为22.66%,超出预期。Chen和 Cheung在2011年所做的研究报告亦可说明当前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小,并没有成为主流货币。[14]

Marcel Fratzcher和 Arnaud Mehl(2011)重点描述了人民币的“主导地位假说”,即人民币是否已经成为亚洲的货币锚,并在汇率交换和货币政策上是否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作者运用汇率的全要素模型和引申的三要素模型对人民币的实际地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虽然在汇率交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受到其他国家货币的影响,这种作用是双向的,还没有占据绝对优势。[15]

Ying Fang、Shicheng Huang和 Linlin Niu(2012)采用Frankel和Wei(2007)模型,选取2005年2月至2005年7月的日度数据作为研究依据,对11种货币篮子的权重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可得:美元的权重大幅下降,人民币在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货币篮子中的份额呈增加趋势。各国都开始承认人民币的权威,但是仍然没有将美元推下霸主地位,也没有更多证据证明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要国际货币更具重要性和权威性。[16]

C.Randall Henning(2012)考察了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东亚各国的汇率变动情况,对东亚经济体隐形货币篮子中关键货币的权重进行了实证检验(这也是东亚货币当局的工作内容)。研究发现,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和菲律宾已经和中国组成了一个松散但十分有效的“人民币集团”,韩国在亚洲经济危机初期也加入了这个集团。从某种程度来讲,人民币集团的出现,促成了美元在贸易、投资和储备货币方面的持续主导地位。由此可见,虽然人民币在东亚经济体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美元的霸主地位依旧不可撼动。[17]

(二)人民币已经成为东亚经济体的锚货币

Arvind Subramanian和 Martin Kessler(2012)认为在东亚已经有一个货币集团(即人民币集团),人民币已经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锚货币”,美元却黯然失色,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作者采用Frankel和Wei(1994;2007)模型对人民币在东亚经济体中的地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已经成为东亚经济体中的“锚货币”。[18]

四、综合评述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学术界对人民币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热烈讨论从侧面反映出美元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地位的松动,传统意义上的美元货币锚地位已经发生了转变。人民币对部分亚洲货币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美元,可以预测的是,人民币在亚洲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为东亚经济体的货币锚。

通过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于人民币是否成为东亚经济体锚货币问题的研究视角越来越多元化,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富。目前,对东亚经济体中人民币货币锚问题的研究结果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进行,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提高,人民币已经具有成为东亚经济体货币锚的潜力;(2)随着美元、日元、欧元对东亚区域控制力度的逐渐降低,人民币地位的不断提升,东亚经济体已经逐步实现锚定美元、日元、欧元向锚定人民币的转变,人民币在各国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不断增加,实现了对人民币的低频锚定;(3)实证研究的结果已经可以得出人民币成为东亚经济体中货币锚的结论,特别是成为了发展中国家的隐形“货币锚”。

查看国内外文献,目前对人民币是否成为东亚经济体的货币锚问题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作为东亚大国,中国在东亚经济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民币对亚洲其他国家货币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但是人民币是否已经成为东亚区域货币锚还有待探讨。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实现人民币由亚洲国家隐性货币锚向显性货币锚的转变。人民币的货币锚地位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东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注释:

①货币锚是指一个国家要获得稳定的货币环境,必须要有一个调整国内货币的参照基准,这个基准货币就是货币锚。

[1] 赵春明,李小瑛.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核心货币地位探析[J].当代亚太,2007(2):36-43.

[2] 陈志昂.东亚货币竞争性均衡与人民币货币锚效应[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4):5-10.

[3] 王倩.东亚经济体汇率的锚货币及汇率制度弹性检验——基于新外部货币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1(11):30-38.

[4] 高海红.人民币成为区域货币的潜力[J].国际经济评论,2011(2):80-90.

[5] 王颖,李甲稳.东盟货币竞争性均衡与人民币货币锚效应——基于购买力评价模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5(1):144-149.

[6] 方霞,陈志昂.基于G-PPP模型的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4):57-69.

[7] 张施航胤.人民币与东亚经济体货币相关性研究[J].国际金融,2013(4):18-23.

[8] 杨荣海.人民币周边化与东盟国家“货币锚”调整的效应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3):61-68.

[9] 石建勋,全淑琴,钟建飞.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实证研究——基于汇率视角的考察[J].财经问题研究,2011(1):58-67.

[10] 吴秋实,朱小梅,张坦.东亚区域内人民币的货币锚地位研究[J].亚太经济,2013(5):36-40.

[11] 田涛,商文斌,陈鹏.人民币地区影响力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4(10):16-24.

[12] Eiji Ogawa,Takatoshi Ito,Yuri Nagataki Sasaki.Costs,Benefits,and Constraints of the Basket Currency Regime.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02(3).

[13] Jeffrey A.Frankel,Shang-Jin Wei.Assessing China's Exchange Rate Regime.NBER Working Paper No.13100,2007(5).

[14] Vimal Balasubramaniam,Ila Patnaik,Ajay Shah.Who cares about the Chinese Yuan?Working Paper,2011-89,2011(5).

[15] Marcel Fratzcher,Arnaud Mehl.China's Dominance Hypothesis and the Emergence of a Tripolar Global Currency System.Working Paper No.1392,2011(10).

[16] Ying Fang,Shicheng Huang,Linlin Niu.De Facto Currency Baskets of China and East Asian Economies:The Rising Weights.BOFIT Discussion Papers,2012(2).

[17] C.Randall Henning.Choice and Coercion in East Asian Exchange Rate Regimes.Working Paper,12-15,2012(12).

[18] Arvind Subramanian,Martin Kessler.The Renminbi Bloc is Here:Asia Down,Rest of the World to Go?Working Paper 12-19,2012(10).

猜你喜欢

东亚经济体汇率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以泉会友,共享东亚文化盛世
欧洲第一份研究东亚视觉艺术的西方语言杂志——《东亚艺术》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学霸“三小只”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