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现状及工作压力源

2015-02-20郭雪

军事护理 2015年3期
关键词:压力心理健康

郭雪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儿科急诊,上海200025)



儿科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现状及工作压力源

郭雪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儿科急诊,上海200025)

【 摘要 】目的探讨儿科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现状及工作压力源,以期为制定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8月,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中在儿科急诊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18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nurse job stressors questionnaire,NJSQ)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儿科急诊护士SCL-90得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JSQ评分中资源及工作环境、患者护理、护理专业及工作、管理及人际关系、时间分配及工作量分别为(3.08±0.96)、(3.05±0.98)、(2.97±0.97)、(2.92±0.98)、(2.88±0.96)分。儿科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单项得分最高的是工作环境差。结论儿科急诊护士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提示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仅有利于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充分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 关键词 】儿科急诊护士;压力;心理健康

[Nurs J Chin PLA,2015,32(3):10-13]

儿科急诊护士比普通护士承担了更多的压力和风险,担负着救护患者和协助医生诊治疾病的双重任务,经常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过大的工作压力会引起护士的身心疾病,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而且还影响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导致出勤率低、流失率高。良好的管理措施是缓解工作压力的最主要因素。本研究对上海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80名儿科急诊护士进行工作压力源及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以期为制定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1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中在儿科急诊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180名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0~45岁,平均(32.5±6.3)岁。文化程度:中专36名(20.0%),大专105名(58.3%),本科39名(21.7%)。职称:护士33名(18.3%),护师123名(68.4%),主管护师15名(8.3%),副主任护师9名(5.0%)。180名护士均知晓本研究目的,并主动参与本研究。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1)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称、工作单位等。(2)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nurse job stressors questionnaire,NJSQ)[1]:该量表分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时间分配及工作量,资源及工作环境、患者护理和管理及人际关系五大条目,每个大条目下均有相关子条目,共35个。采用l~4级分级法,“无压力”、“轻度压力”、“中度压力”、“重度压力”。分数越高,表明压力程度越严重。(3)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2]。该量表包括90项症状清单,归纳为9个分量表,分别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采用1~5级评分法,“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得分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得分越低,表示心理健康指数越高。

1.2.2调查方法先由研究者简单介绍问卷的填写方法,当场发放问卷,待护士填写完问卷后统一回收,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儿科急诊护士SCL-90评分情况儿科急诊护士SCL-90得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儿科急诊护士SCL-90评分与常模比较(±s,分)

表1 儿科急诊护士SCL-90评分与常模比较(±s,分)

因 子研究组(n=180)常模(n=1388)tP躯体化 1.68±0.871.37±0.482.78<0.05强迫症状 2.18±0.871.62±0.584.99<0.05人际关系敏感2.07±1.121.65±0.512.88<0.05抑郁 2.10±0.901.50±0.595.18<0.05焦虑 1.68±0.871.39±0.432.60<0.01敌对 1.83±0.981.48±0.562.80<0.05恐怖 1.47±0.621.23±0.412.94<0.05偏执 1.62±0.611.43±0.572.36<0.01精神病性 1.57±0.701.29±0.423.07<0.05

2.2儿科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得分情况NJSQ评分中资源及工作环境、患者护理、护理专业及工作、管理及人际关系、时间分配及工作量分别为(3.08±0.96)、(3.05±0.98)、(2.97±0.97)、(2.92±0.98)、(2.88±0.96)分。

2.3儿科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单项得分前10项工作环境差占据压力源单项得分的首位。见表2。

表2 儿科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单项得分前10项 (±s,分)

表2 儿科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单项得分前10项 (±s,分)

次序项目得分1工作环境差 3.37±0.482担心出差错和事故 3.12±0.583频繁上中夜班 3.05±0.514患儿及家属的不理解2.91±0.595工作量大 2.78±0.496工资及福利待遇不高2.58±0.567社会地位低 2.43±0.418上级检查及考试多 2.23±0.579复杂的人际关系 1.89±0.4210晋升的机会太少 1.78±0.55

3讨论

3.1儿科急诊护士情绪状态分析儿科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9个分量表的数据均高于常模,说明儿科急诊护士在工作中存在明显的压力,其中“强迫症状”的得分最高,为(2.18±0.87)分,“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位列2、3名,说明目前儿科急诊护士的精神症状颇严重。儿科急诊是一个特殊的医疗科室,护士由于长期嘈杂的工作环境,承受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以至对其身心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3.2儿科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特点资源及工作环境是儿科急诊护士压力的主要来源,患者护理方面的得分最低。随着护理模式的改革,建立以体现人文关怀为核心的、以满足患者身心需要、以恢复健康为目标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已成为必然趋势。责任制护理的工作重心使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化为以个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这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也提高了工作难度。同时,综合性医院更倾向于学历层次较高的护士,因为学历越高,就代表理论知识更丰富,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也越强。因此,资源及工作环境的压力成为护士的首要压力。

3.3儿科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调查显示, “工作环境差”排在了护士工作压力源的第1位,属于“资源及工作环境”维度,说明儿科急诊护士在这方面面临较大的压力。综合性医院是一个复杂的小型社会,这个环境中存在着许多不良刺激,如拥挤的空间、不适的气味、痛苦的呻吟,各种病毒、细菌、抗肿瘤药物、各种放射线等的存在,以及医疗仪器的噪声等[3]。儿科急诊又具有其特殊性,患儿静脉输液时陪同家属多、输液环境拥挤、静脉输液技术要求高、患儿哭闹等使原本拥挤的环境处于高噪声状态。同时,在抢救和护理患儿时,环境不能完全封闭,护士的各种护理操作处于家属、监护人的直视监督下。另外,儿科急诊科护士经常面对各种急危重患儿,还有很多疑似高度传染性疾病的儿童,比如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儿科急诊护士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担心出差错和事故”和“患儿及家属的不理解” 排在了第2和第4位,属于“患者护理”维度。儿科急诊患儿家属的共同心理特点是都认为自己的病最严重,都急切希望得到优先、迅速而有效的救治[4]。如果护士此时为了优先救治急危重患儿而冷落了其他患儿家属的需求时,便会产生矛盾,有些家长可能会对护士恶言相向、言语过激,甚至采取暴力行为。目前,国内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为55%~63%,直接伤害了护士的情感、自尊,致使受害护士承受巨大的心理创伤,引发情绪低落和自信不足[5]。如果护士在忙碌的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例如由于不良环境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注射或发药中出错,会威胁到患儿的身心健康。

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频繁上中夜班”、“工资及福利待遇不高”、“社会地位低”和“晋升的机会太少”等项均排在了前10位。儿科急诊护理是一项高风险、高压力和高挑战的职业,要求护士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水平。但实际工作中,护士总是需要利用个人休息时间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来提高自身学历水平和理论知识,加之要频繁地“三班倒”,长期的夜班可导致身心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而无法得以调整,亦不可避免地影响睡眠[6]。昼夜节律紊乱、恶性循环,导致体力一直无法完全恢复,随着年龄的增加,夜班对健康的影响也日趋明显;50%以上的护士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而原胃肠道疾病者病情会加重,故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也比长日班护士高。另外夜班导致护士与家庭其他成员的时间“错位”,因此不能很好地承担家庭角色,对夫妻感情、子女教育及家庭和睦造成了影响,加大了护士的生活压力[7]。尽管如此,与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相比,护士的社会地位和晋升机会仍然很低微,从而使护士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近年来,我国多数医院处于护理人员缺编状态,一旦有好的机会,绝大多数护士就会选择跳槽改行,这导致护理人员大量流失,流失的护理人员中,很多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高年资护士。

“工作量大”排在了护士工作压力源的第5位,属于“时间分配及工作量”维度。在综合性医院的儿科急诊,工作量具有不固定性、不可预知性,急诊人员无法预料可能就诊的患者数量及病情[8]。加上儿科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单位时间内患儿比较集中,尤其是夜间工作量较大且繁忙,不仅要完成基本的急诊工作,比如预检分诊、注射及抢救危重患儿等,而且还要维持就诊秩序、安抚家属情绪、联系患儿转入院、提供各式各样的便民措施等。所以护士的工作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解,就会导致一些精神症状,例如强迫症状、抑郁症、情绪波动、疲乏感及不平衡感等。

“上级检查及考试多”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排在了护士工作压力源的第8和第9位,属于“管理及人际关系”维度。近几年来,随着医疗纠纷的日益增加,导致护患关系、医患关系,甚至医护关系日趋紧张。儿科急诊护士每天除了与患儿及其家属接触外,还要与全院不同科室、不同职能部门的人员沟通交流,其过程中随时都可能产生矛盾。另外,长久以来,医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护士工作的理解及与护士的沟通,当护士的工作未能达到医生所期望的标准时,就会受到医生的批评和责备,此时护士往往会感到不被理解和被否定,降低了自身归属感,产生心理压力[9]。而随着护理人员学历层次的提高,护理部的领导对临床一线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各级领导检查及操作、理论考试也越来越频繁,无形中更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4防护措施与建议

4.1提高护士自身心理调控能力通常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使自己有效地面对心理应激,重新恢复生理与心理的平衡状态;消极的应对则往往会使人继续停留在充满压力的应激状态,继续消耗自身潜在的能量,产生倦怠,甚至导致心理疾病[10]。首先要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微笑的目光、平静的心态去看待一切,建立健康、愉快、丰富的生活模式。其次要有多元思维方式,先找到心理问题症结所在,然后制定对策;最后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索质,增强自信。

4.2科学管理现代社会柔性管理已逐渐被领导层认同和重视,它被认为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所谓柔性管理,是指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人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自觉行动的管理[11]。很多国外的医院会配备专业人员,当护士在工作中遭遇伤害后,该专员会负责出面与当事双方进行协商,这充分体现了护理管理者十分重视护士的情绪和感受。同样,激励机制的合理运用也是必需的,管理者应该鼓励护士之间的良性竞争,譬如榜样激励;在薪酬分配上应尽量缩小同级护理人员的差距;在评选先进、职称晋升方面公平公正。另外,管理者可根据护士学历、护龄及年龄的情况,弹性排班,合理分配工作量,“以人为中心”,对实在有困难无法值夜班的护士,可以根据病区情况调配岗位,尽量避免其值夜班。

4.3强化社会和家庭支持系统众所周知,自我价值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说明在人类所有需求中个人价值的认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可以借助各种大众传媒向社会广泛宣传护理专业的重要性及多元性,纠正对护士只会打针、发药、量体温“三大常规”的片面、错误的认识,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12]。“家”是护士身心的坚强后盾,有了亲人朋友的大力支持,工作中的压力也会得到疏解,使她们在工作中能够保持心情愉快、精力充沛,以上均有利于激发护士的责任感及荣誉感,增强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4.4改善工作环境,加强职业安全为儿科急诊护士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工作环境,除配备常规的医疗护理仪器设备外,如果条件允许,可尝试开设专门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门诊,让护士可以尽情发泄自己的情绪,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同时,护理管理者要加强对急诊护士的安全防范教育,严格执行护理操作流程,正确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尤其是标准预防,但凡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穿隔离衣等,重视手卫生,勤洗手;加强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管理,严格执行职业暴露的防护预案,从而将职业暴露伤害降到最低。

4.5良好的沟通模式正确指导护士如何对待护患矛盾,做到在不损害患者权利的同时,维护护士的合法权利。遇到过于激动的患者家属,首先应劝其暂时离开,还给其他病患及家属一个安静有序的诊疗空间,同时还可以缓解一下他的情绪,从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医疗纠纷。此外,护理管理者应正确引导护士学会与其他各职能部门的交流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共同协商解决,避免产生矛盾,为患者创造一个和谐的医疗环境。

5小结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儿科急诊护士每天都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和环境压力,随着压力的累积,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趋严重,从而对其工作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护理管理者要引起重视。管理者可以运用情感式沟通,与护士多谈心,尽早发现并解决她们的心理问题;同时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以缓解护士心理压力。除外界干预外,儿科急诊护士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德,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增进健康生活理念,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病率。

【 参考文献 】

[1]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3] 王莲英,古丽坎拜,拜克力,等.护士压力状况分析和对策[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6(18):1571-1572.

[4] 袁嫦.急诊科护士压力源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2010,5(8):2232-2234.

[5] 谷秉红,潘秀芳,孙宏玉,等.不同科室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7):12-14.

[6] 谭美娟.影响夜班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0,31(15):2339.

[7] 赵宇,王爱丽,梁莉.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的调查与干预对策的探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18(6):45-47.

[8] 王元国.急诊护士的心理压力与适应对策[J].天津护理,2010,18(3):156-157.

[9] 徐征,孙宏玉.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0):30-33.

[10]石莉,肖红岩,石晓云,等.护士工作压力的相关性因素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8):102-104.

[11]胡德英,方鹏骞,赵光红,等.柔性管理理念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932-934.

[12]刘克梅.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0):94-95.

Pediatric Emergency Nurses’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Job Stressors

Guo Xue(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Ruij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25,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To study on the pediatric emergency nurses’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job stressors,and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countermeasures establishment of nurses’ mental health management.MethodsBy convenience sampling,one hundred and eighty nurses in pediatric emergency room were selected and investigated with the self-designed general questionnaire,Nurse Job Stressors Questionnaire and the 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ResultsThe score of SCL-9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rm (all P<0.05).The items’ scores factors of resources and working environment,patients nursing,nursing profession and work,managemen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time allocation and workload in NJSQ were (3.08±0.96),(3.05±0.98),(2.97±0.97),(2.92±0.98),(2.88±0.96)respectively. The score of bad working environment dimension in pediatric emergency nurses’s job stressor was the highest.ConclusionThe nurses in the pediatric transfusion room have high level of job stress,which had influenced their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It is suggested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not only helpful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nurses,but also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care.

Key words 】【 pediatric emergency nurses;job stress;mental health

【 作者简介 】郭雪,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 收稿日期 】2014-05-28【 修回日期 】2014-10-05

【 中图分类号 】R472.2;R395.1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008-9993(2015)03-0010-04

doi:10.3969/j.issn.1008-9993.2015.03.003

猜你喜欢

压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浅谈对教师幸福感的认识
对液体压强三种容器问题的浅析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