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一致性组合评价的省域低碳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2015-02-18王宗军戴文婕

统计与决策 2015年19期
关键词:高碳省域一致性

王宗军,戴文婕,叶 靖

(华中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0 引言

低碳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的发展要求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社会经济发展必然的战略选择。现在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理论并不完善,现有的理论依据也不充分,并且我国地广物博,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别较大,确定一套科学完整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当务之急。因此,客观、科学地评价省域低碳经济发展状况,既是低碳经济理论研究的范畴,又是准确分析和科学评判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程度的依据,有利于省域在低碳经济发展程度上准确定位、科学决策,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根据现有文献研究,更多的学者偏向于采用单一的综合评价方法对省域低碳经济发展进行评价。由于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应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评价这种模式所导致的后果是评价结果的非一致性和片面性。组合思路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多方法评价结论非一致性问题,但仍然存在缺陷,即不同的组合方法之间的非一致性。但有一点无可否认:从思路上将,组合评价比单一综合评价更科学。通过组合评价收敛性的判别方法,使进行多次组合后,几种评价方法所得的评价结果具有很好的收敛性,并趋于一致,使得这一结果完善了单一组合评价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一致性组合评价方法,即使用判断收敛的方法进行组合评价,经过多次组合直到得到一致性的评价结论。

1 省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前低碳评价指标体系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设计的一套指标体系,这套体系从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低碳政策四个角度构建了低碳经济的评价,并以吉林市为案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测试运用。本文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直观性、完备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初步构建了一套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共有四个层次,目标层为省域低碳经济发展系统,系统层包括碳排放-经济发展子系统、碳排放-资源禀赋子系统和碳排放-低碳投入子系统,准则层包括碳排放规模、碳排放质量、碳源控制、碳汇建设、经费投入、技术投入六个维度,指标层选取了11个指标。其中,正向指标表示的是数值越大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越高,负向指标表示的是数值越小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越高。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省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 基于一致性组合评价的评价模型

图1 基于一致性的组合思路

依据引言所述,一致性组合评价法能够完善组合评价结论不一样的缺陷,得到统一的评价结果,故本文采用一致性组合评价方法对我国内陆30个省域(除西藏外)低碳经济发展进行评价,方法具体思路如图1。

3 省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及比较分析

3.1 数据来源及处理

以我国大陆除西藏自治区(数据不全)外其余30个省域2008~2012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为样本对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在收集相关指标数据的过程中,为使得所得数据的准确科学,本文使用的原始数据基本来自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其中部分数据无法得到,采用二次运算或其它处理方式,依据统计学原理获取。

另外,一个地区的碳排放量是指这一地区一段时间测度内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这个数据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比较重要,但其不能从统计年鉴直接查到,只能通过能源消费来做近似的测算。

本文参考陈诗一(2009)提供的中国各种能源折标煤参考系数,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2012年206号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推荐国家重点节能技术的通知》中给出的各能源品种的排放系数,利用除西藏、香港、澳门、台湾(数据不全)外其余30省2008~2012年份的原煤、原油、天然气以及电力的消费量来对30个省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估计。其中,系数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碳排放系数

省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由于各个指标代表的含义不一样,数据的大小也不一样,而且指标的单位也有区别,这使得各个指标并不能在同一层面进行比较和计算。因此,为了使得各个指标能够在同一层面进行计算比较,具备基本的可比性,就需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在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除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能源碳排放系数这三个指标是负向指标外,其余均为正向指标。而负向指标在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同时,还应转化为正向指标,才方便后续比较计算。因为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包含指标数据较多,且存在负向指标,故采用极差法统一对负向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对所有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3.2 评价过程

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首先确定可比方法集M={层次分析、因子分析、熵值法和理想解法}。其次,运用可比方法集中的对象对评价对象进行运算得到结果。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得到相容方法集M1={层次分析、因子分析、熵值法和理想解法}。

多种单一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往往不一样,因此,应该结合起来进行组合评价。本文主要使用的以下三种对单一评价方法进行组合的排序法:①排序平均值法,②Borda法,③Copeland法。基于这三种方法再对之前相容性集中的单一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排序。然后计算几种组合评价方法评价结果排序的方差平均值,所得平均值并不满足一致性条件,故需要对这个结果再次进行组合排序。在第二次组合排序中,三种组合评价方法的排序结果一样,说明在两次组合之后,可以取得收敛的排序结果。同理利用基于一致性的组合评价方法分别对2012年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项评价、2008~2012年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目标层面和各子系统层面的单一及组合评价,经过多次组合之后均可以计算出收敛的评价排序结果,如表3、表4所示。

3.3 分析比较

通过参考国内外的关于低碳经济相关研究的资料,本文借鉴吴雪、陈锦、李爽(2012)建立的关于低碳经济的评价等级标准来判断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等级标准分为低碳经济(呈明显生态吸碳效应)、中低碳经济(呈生态吸碳效应一般)、中碳经济、中高碳经济以及高碳经济五类。

表3 2008~2012年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总体评价结果

本文首先将2008~2012年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成三类:排名在前十名的归为低碳经济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排名在末十名的归为高碳经济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余的归为中碳经济省域,省域低碳经济发展处于中游水平。其次,将2008~2012年均属于低碳经济的省域划分为低碳经济省域。同理,将均属于中碳经济和高碳经济的省域分别划分为中碳经济和高碳经济省域。最后将介于低碳经济与高碳经济省域之间的省域划分为中低碳经济,同时将介于中碳经济和高碳经济之间的省域划分为中高碳省域。总之,本文将2008~2012年省域低碳经济总体排序分类表转化为2008~2012省域低碳经济发展综合分类表,使得结果更加直观、有效。

根据评价结果及评价分类标准,首先得出2008~2012年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总体排序分类表,再转化为2008~2012年省域低碳经济发展综合分类表(见表5)。

低碳经济省域包括北京、广东、四川、江西、广西、福建、湖南7个省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及中西部发展较快的省域,其共同特点是低碳基础相对较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一方面,说明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意识相对较高,同时也表明在资源配置能力或资源配置调控方向上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政府应以经济基础为支撑,以低碳技术进步为动力,更加注重低碳经济发展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低碳经济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并不相同。虽然,经济发达的地区资金比较富足、技术的研发水平也比较高,但相比于其它地区,其经济规模较大,使得交易成本较高、环境污染较多,如果对于优劣势的关系掌握不好,经济发达地区低碳化进程反而会因此落后。中低碳经济省域包括云南、浙江、湖北、重庆,表明这些省域正在向低碳经济转型,具有较好的资源条件及技术水平。中碳经济省域包括上海、青海、江苏、安徽、河南、海南、甘肃7个省域,说明这些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处在我国的中游水平,介于低碳经济与高碳经济之间,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如果根据不同的省域制定相对应的措施,就可以提升其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相适应程度。中高碳经济省域包括河北、天津、山东、吉林4个省域,说明这些省域存在转变为中碳经济省域的可能性,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促使其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高碳经济省域包括贵州、黑龙江、陕西、辽宁、新疆、山西、内蒙古、宁夏8个省域,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及西北能源大省,其共同特点是对能源需求量大导致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高,产业结构偏重于第二产业,同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以山西为例,从能源结构上看,山西省是全国主要的煤来源地,故其能源消费中煤炭比例较高;另外,从经济结构上看,山西省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高,第三产业比重较小,生活消费碳排放比重较高。

表4 2008~2012年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项评价结果

表5 2008~2012省域低碳经济发展综合分类表

整体来看,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地域差异化明显。就总体排名来看,东部沿海及中西部发展较快的省域较强,东北及西北能源大省较弱。

4 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在国内低碳经济的相关研究基础之上,通过构建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使用一致性组合评价构建省域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进行评价,最后得到评价后的结果并分析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方面,建立省域就近对口援助机制,加强不同发展程度省域的经济技术合作。所谓建立省域就近对口援助机制,就是鼓励能源利用效率高但化石能源依赖程度高的低碳经济省域与缺乏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高碳经济省域利用省域就近对口援助形式,建立长期互惠合作关系的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碳经济省域前五依次是宁夏、内蒙古、山西、新疆、辽宁,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低碳经济省域前五依次是北京、广东、四川、江西、广西。因此根据省域就近对口援助机制,低碳经济省域四川对口新疆、内蒙古、宁夏,北京对口山西、辽宁。省域组合完成之后,具体工作主要有三点:一是低碳经济省域帮助高碳省域制定低碳技术发展和节能减排的路线图,加速低碳高效新能源的使用,完善低碳技术的推广,最终达到建立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开发并用的保障制度,并完成从高碳高增长到低碳新增长的模式转变。二是低碳经济省域在发展低碳的科研项目、经费保障、人员设置上予以高碳省域相应的资金及智力支持,增加低碳经济重大科技专项资金比例及低碳技术人才的引进,以新型实用技术为基础,逐步淘汰放弃原有技术、推动技术革新及产业升级,最终完成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三是高碳经济省域对低碳省域进行定向能源输入,保障其能源需求供应。

另一方面,打造省域低碳经济发展可视化平台。该可视化平台的打造目的在于监测和评估政府、企业和公众等低碳行为及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预警分析,提出解决方案。该平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府决策支持平台、企业低碳行动引导平台以及公众低碳消费导航平台。(1)政府决策支持平台。该平台主要运用电子决策剧场等可视化技术,为我国省域低碳经济评价和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一个交互式立体化的直观决策平台,利用现代化影视及三维互动技术,基于系统内部的模型运算可以让使用人员,获得最直观最真实的决策信息,为管理者提供一个全新的、直观的决策支持平台。(2)企业低碳行动办公平台。一方面,该办公平台包括低碳企业准入标准、低碳发展目标考核体系等政策体系,旨在强化政府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该平台包括企业所属行业的低碳新政策、低碳技术咨询、低碳运行建议等的查询功能及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程度自测功能,企业可以根据测评结果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从而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低碳化程度。(3)公众低碳消费导航平台。该平台借助手机客户端的形式深入公众日常生活,提供省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查询服务以及低碳消费每日贴士。在无形中走近公众生活,提高低碳环保意识,传播低碳消费理念,帮助公众拒绝一次性消费、便捷消费及高能耗消费,形成低碳化、低能耗的消费观。

[1]DTI(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e A Low Carbon Economy[M].London:TSO,2003.

[2]Salvador Enrique Puliafito,JoséLuis Puliafito,Mariana Conte Grand.Modeling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Economic Growth As Competing Species:An Application to CO2 Global Emissions[J].Ecological Economics,2008,(65).

[3]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境,2010,(8).

[4]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4).

[5]胡志伟,刘勇.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省域竞争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4)

[6]白宏涛,王会芝,徐鹤.我国省域碳排放差异性及其转型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12,(12).

猜你喜欢

高碳省域一致性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高碳醇/膨胀石墨复合相变热沉多目标优化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强度榜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总量榜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江西省初步建成教育省域网骨干网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
中国的“高碳困锁”与国际低碳科技转移的非对称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