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咨询理念应用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践研究

2015-02-18臧凯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4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辅导员心理健康

◆臧凯

心理咨询理念应用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践研究

◆臧凯

阐述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心理咨询理念对辅导员工作的积极作用,提出心理咨询应用于辅导员工作的策略。

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

10.3969/j.issn.1671-489X.2015.24.032

1 前言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任,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是维护大学生思想稳定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辅导员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地踏实工作,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重要贡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大学生的思想也不断更新,他们的思维反应灵活、观念更新快速,且强烈追求个性、情感不够稳定。面对这样的大学生,辅导员如若不吸收更多的教育理念并转变教育方法,将无法把握现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难以更好地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工作内容上只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辅导员平时主要解决的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教育等[1]。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最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目的。只有保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一些辅导员只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大学生思想背后的心理因素,包括成长经历、家庭背景、认知观念等,导致工作中只强调结果,无法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工作方法上较单一 辅导员的工作形式基本上以个别谈心、开班会、组织讲座为主,以说服教育为最主要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越来越公开化和共享化,大学生接触到外界社会的机会越来越多,了解到的外部信息也越来越丰富。因此,对于这样的新时代大学生仅仅采用单一的工作形式和说服教育的工作方法,很难让其信服。

工作态度上缺少平等 我国的社会文化一直强调尊师重教。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在工作中会存在教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的心态。然而辅导员与其他任课教师不同,大到学生道德法律规范的遵守,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琐事,都需要辅导员给予一定的关注。如果学生体会不到平等与尊重,他们就很难与辅导员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工作效果上对学生内心想法了解不深入 辅导员工作中涉及的学生信息查寻、档案管理、宿舍管理、奖助学金管理、勤工俭学管理、贷款管理、就业信息咨询等都属于学生服务的范畴,工作头绪多,内容琐碎、任务繁重[2]。因此,辅导员习惯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解决问题,这就导致对学生问题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更深入地分析学生表面问题背后更深层的原因,自然问题的解决效果也不理想。

3 心理咨询理念对辅导员工作的积极作用

拓展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 心理咨询的理念帮助辅导员认识到大学生思想问题背后隐藏的心理因素,了解到学生行为的异常来自于心理的变化。因此,要想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就应该先了解他们内在的心理及个性特征,将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相结合,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基础上,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

改善单一的工作方法 心理咨询的方法较多,除了个体咨询之外,还有团体心理辅导、沙盘治疗、绘画治疗、音乐治疗、催眠治疗、家庭疗法、行为矫正训练等方法。这些方法都可以应用于辅导员工作当中。比如,辅导员可以采用沙盘治疗的方法来探索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采用行为矫正的方法改变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可以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解决大学生的共性问题。心理咨询方法的应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补充。

转变辅导员的工作态度 心理咨询中的工作态度包括共情、尊重、积极关注和真诚,这些态度对于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具有重要作用。辅导员如果能够尊重学生,对学生真诚一致、表里如一,并对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对学生的积极面加以关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潜能,则不仅能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能获得学生的接纳,并真正使学生发生变化,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达到深入学生内心的工作效果 心理咨询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深入地了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辅导员可以利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在平等、尊重、安全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认真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了解学生过去的经历,理解学生内心的感受,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引导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培养学生成熟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深入学生内心的工作效果,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

4 心理咨询应用于辅导员工作的策略

高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心理咨询要在辅导员工作中有所应用,首先是学校要重视辅导员,重视辅导员的工作,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此外,高校也要鼓励辅导员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工作,特别是要鼓励辅导员将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实践工作之中。只有学校对辅导员队伍高度重视,才能从内部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辅导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并不断在工作中探索更有效的工作方法。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转变辅导员的观念,让他们切实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明确区分开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并看到二者的联系,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与范围。同时,也让大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主动将自己的心理困惑告诉给辅导员,或去寻找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只要全校师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才能转变师生观念,注重心理健康,使心理咨询方法有更广泛的应用。

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咨询理论水平与技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辅导员若想很好地将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必先对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有所了解。由于辅导员工作繁忙,高校应创造机会,以开设讲座、派出培训等方式,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学技术。辅导员自身也应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并注重在实践中的反复应用,在工作中理解理论,并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建立考核机制 建立辅导员考核机制,设立辅导员心理工作专项奖。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成功帮助学生化解了心理困扰时,可以提供材料申报此奖项,申报材料必须包括学生困境描述、前后转变、转化过程、学生签字等详细信息[3]。以此方法一方面激励辅导员认真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理念,另一方面使辅导员主动将心理咨询方法应用于日常工作中。

总之,通过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咨询理论水平与技术,以及建立考核机制等方法,将有利于辅导员将心理咨询理念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

[1]林琳.发挥心理咨询优势增强辅导员工作实效性[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6):303-304.

[2]李春红.心理咨询技术在辅导员开展学生服务工作中的运用刍议[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25(3):156-160.

[3]李波.心理咨询技能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5):13-15.

G645

B

1671-489X(2015)24-0032-02

作者:臧凯,吉林医药学院心理学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与治疗(132013)。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辅导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