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婚,怎么了?

2015-02-15细兰

中国青年 2015年15期
关键词:洋洋男朋友婚姻

文/细兰

※不婚,怎么了?

文/细兰

婚姻是不是爱情的必要条件?

宁愿单身,不愿“将就”

2014年,电视剧《何以笙箫默》中的一句台词——“我不愿意将就”,一时间刷屏朋友圈。

洋洋就是刷屏的一员,她还把这句话写在了自己的个人说明上。“时间过得真快,我还是90后,就晚婚了。”洋洋打趣说。自从洋洋那个93年的妹妹也结婚生孩子了,这个90年的洋洋便成了家里大人们的“心头病”,逢年过节,亲友相聚,定是少不了那一句:找男朋友没?

这让洋洋有些烦恼,“整的我就是个剩女似的,没错,我是剩下了,但我是主动剩下的!”这两年,洋洋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没少给她介绍对象,“可那些男生,我还真的看不上。”洋洋吐吐舌头。

“不要这么挑剔,你看,我和你爸,你大姨和你大姨爹……我们不都是介绍认识的吗?现在不都挺好吗?”诸如此类的教诲,洋洋的耳朵快听出老茧了。

“眼光高有错吗?我衣食无忧,生活充实。既然情愫未到,又何必改变现在的状态呢?但是,不用担心,我会成为一位富有而幸福的老姑娘!只有穷苦潦倒的老姑娘,才会成为大家的笑柄。”

“公主”转身变“保姆”?

“25岁,部门主管,留洋海归,富二代,一个难得的优质男……碰到这样一个好青年,你就嫁了吧。”

“什么?嫁人?告诉你,我连结婚的想法都没有。”

没错,小小有着一个令人艳羡的男朋友,用世俗的眼光看,错过了这个村可就没了这个店,可是小小偏偏不嫁,即使男朋友已经多次向她求婚。

“你看,我现在过得多好。我有一群好朋友,陪我吃喝玩乐,唠嗑逛街;我的事业正在上升期,领导满意,客户夸赞;我还有父母家人,他们年纪大了,需要更多陪伴,我可没有时间被婚姻的枷锁困住。并且,两个人真的在一起,恐怕矛盾也就多了吧。”

在小小看来,婚姻从来不等于爱情,甚至还可能牺牲爱情,因为它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我们两个谈恋爱,我只需要在意他是否爱我、我是否爱他;可是,如果结了婚,我还要在乎他爸妈、他三姑六姨、他大叔大爷是否满意我,要讨好的人太多,太累。”小小一边摇头,一边啧啧地说,“他家挺有钱的,要守的规矩也多。现在偶尔去他家吃饭,都会被灌输各种‘礼节’,要是真的结婚,他家人的那些‘指点’,我肯定是受不了的。我们家虽然不富裕,但我也是被父母呵护大的,我可不想在自己家做‘公主’,在别人家做‘保姆’。”

相爱容易,相守难

和上述故事不同,朵朵并不是一个天生的“不婚族”,相反,她是一个“毕婚族”,毕业就结婚,一年就生娃。曾经“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在同学之间传为佳话。

但是“狗血剧情”让这段“佳话”变成了“笑话”。“现在男人出轨是不是成了‘时尚’?”朵朵的丈夫,那个从小学就是同桌的人,居然在婚后两年就有了外遇,这让朵朵怎么也无法接受。

一哭二闹三上吊,无效,负分出局,在这场爱情里,朵朵输了,输得干干净净。朵朵感觉一切来得都太快了,包括领离婚证,“都没排队,直接就到我了。”朵朵略带苦笑地说。

为了抚慰受伤的心灵,朵朵去了治愈圣地——西藏。而这场“被迫”踏上的旅程,不仅让她从离婚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同时,还在途中找到了新男朋友。

“虽然感情很好,但我们都不打算结婚。”朵朵说:“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爱情,我前夫和我恋爱时,对我也是很好的,但天长地久就很难。我们这一代人个性都太张扬,谁也不愿让着谁,很容易就冲动发脾气,也很容易在冲动之下结婚、离婚。曾经的那一纸婚书,不仅没能守护我们的爱情,连我们的婚姻都没守住。既然这样,不如,爱时就轰轰烈烈,离开就潇潇洒洒,享受当下,才是最佳的生活方式。婚姻本来就不该是爱情的必要条件,不是吗?”

90后不婚,为何常见

曾经恪守“女大当嫁”传统的中国,如今却面临着一个挑战:越来越多的城市适龄青年,结婚日子遥遥无期。在记者所进行的随机小调查中,1990年~1993年的单身女士中,没有把结婚排上目前人生议程的占比80%。更多的女性开始选择进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不婚主义。“晚婚”甚至“不婚”成为常见的现象。然而,这一切是怎样产生的呢?

我们先回到婚姻的起源上来。进化论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女性需要婚姻,这和人类的生理结构有关。因为只要她们不断生育,这一生就要么处于漫长的怀孕期,要么处于漫长的哺乳期,要么处于照顾幼儿的阶段。而在哺乳期中,一个女性每天的能量消耗相当于一个运动员每天强度训练的水平。而且无论她是在怀孕、哺乳还是照顾幼儿,躲避危险的能力几乎是没有的。所以人类的女性就有了一个需求,她必须要一个男性,使之为她提供相应的保护和资源,比如食物、水。这就是女性对于婚姻需求的缘起。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显而易见,原始女性对婚姻需求的动机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小时工、家政人员,甚至人工智能都可以给予女性这些相应的照顾,当互联网智能时代到来,很多体力工作也已经被智力劳动所替代,女性们或许只需要动动脑、说说话、在电脑前远程协作,便可以为自己赚取足够的生活费。应该说,今天,婚姻已然不再是女性繁衍维系生存的必需品。

其次,国际大环境的不婚潮流也为中国年轻人不婚思想的蔓延提供了温床。有这样一组数据,你们随意感受下:51%的美国女人独自生活;30%的德国年轻女性决定不婚;25~29岁的日本女性未婚率为59%;新加坡1000名适婚女性中只有39.3人结了婚……在这样一股大潮中,想要不婚的姑娘,很容易找到同类,她们再也不是孤军作战,面对别人的指指点点,她们完全有底气大声反问:我就不婚,怎么了?

此外,我们还会注意到,当今外界舆论对于“不婚族”的评价也在逐步由贬转褒。过去,一个女性到了适婚年龄却不结婚,往往就会被调侃成“老姑娘”,打2000年起,“机智”的网友还干脆给她们起了个名词叫“剩女”,“剩女” 俨然成为一种社会问题。而如今,“剩女”一词却摇身一变,俨然成了“盛女”、“胜女”,成了独立、自由、个性的代名词。《中国剩女调查》一书中就赫然指出:这些单身女性个个都是有个性、热爱生活又积极向上的鲜活个体,同时,从一些指标来看,未婚女性的生活幸福指数比已婚女性要高。这些舆论的转变再次为90后们的“不婚主义”添柴加火。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那些将90后推向不婚的思想常常在于“婚姻是自由的牢笼”“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等此类认知。而这些认知,与其“宣扬个性”“享受生活”的人生价值观格格不入,所以,她们自动选择屏蔽婚姻,享受不婚生活。

然而,签下一纸婚约与追求自由独立之间一定是对立的吗?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绝大多数90后的婚姻经验属于间接经验,换句话说,她们对于婚姻的理解,常常是来自于父母以及媒体。倘若这些渠道给予她们的是有关婚姻的负面信息,她们便会从某种程度恐惧婚姻。比如,她们当中的某些人选择不婚的原因仅仅是:“从小在父母离异的环境中长大,我不想像他们一样,离了又结、结了又离。”“诸如‘男子因争吵将妻子刺死后自杀未遂’之类的新闻让我感到害怕”……

当然,婚姻可能是一场美梦,也可能是一场噩梦。一个开放的社会应当包容结婚抑或不婚,因为它们都是人生的状态之一,各自有各自的美好。

(采访人物均用化名)

责任编辑:张斯絮

猜你喜欢

洋洋男朋友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洋洋兔 编绘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答应我,千万别让男朋友帮你拍照好吗
一鸣惊人
你男朋友呢
小巫的男朋友
男朋友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竭泽而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