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5-02-14刘成华汪清县东光学校吉林汪清133200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科学课灯泡科学

刘成华(汪清县东光学校,吉林 汪清 133200)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刘成华
(汪清县东光学校,吉林 汪清 133200)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探究实验,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新知。探究实验是科学知识的基础,是科学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作用。做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只会操作,而是要求学生熟悉实验的方法、过程和原理,突破教材框架的限制,不受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大胆设想探寻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要想发展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课堂上得以真正的体现、落实,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导入概念、检验猜想、发展新知,提高学生能力。

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能力培养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新课程。《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探究实验,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新知。探究实验是科学知识的基础,是科学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作用。做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只会操作,而是要求学生熟悉实验的方法、过程和原理,突破教材框架的限制,不受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大胆设想探寻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要想发展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课堂上得以真正的体现、落实,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导入概念、检验猜想、发展新知,提高学生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应从创新意识开始,有了不断创新的意识才能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新世纪最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是新时代赋予每一个教师的新的要求。

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要十分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开发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科学兴趣就是对科学的认识、探究和好奇心,产生的亲近科学、了解科学、体验科学、认识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是多角度、多方面的,它既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又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特点。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科学课得天独厚的优势及特点,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方法、探究过程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橡皮筋做动力》一课时,课内引导学生了解小车动力的基本性质和原理,布置课外作业时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让你去设计制作小车动力的装置,你会怎么做?在教《维护生态平衡》一课时,给学生提出了“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怎样减少沙尘暴的发生”的讨论题,组织学生自由讨论。有目的地设置悬念,保持了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而且节省了课内教育教学的时间。

二、结合实验材料与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会非常强烈。因此,教师在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中,深入研究探究方法,探究过程,了解实验活动的目的及规律,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想说就说,随时可以提出问题,有不同的意见允许阐明自己的观点,培养学习发言的积极性,多给学生机会,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天性,让他们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中去。

科学教学就是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的特点,把他们发展成为有“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学生探究的范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发学生发现平时零散的、不注意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索、探究的欲望。在教学《水的浮力》时,课前根据课标要求,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学生自己准备的实验材料五花八门,但都与实验有关:铁钉、铅笔、瓦块、小砖头、饭勺、黄豆、小草、棉花、树叶、塑料泡沫等。因为实验的材料都是自己准备的,学生的劲头十足,都想来用自己准备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全体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试验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再如:《溶解现象》这一课的教学时,学生都已了解了白糖和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老师可以发问:是否所有的物体都能溶解在水中呢?……你能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鼓励提倡学生自己去探究,去了解,去分析。让他们把老师准备的和学生自带的材料分别进行实验,通过探究实验活动找出问题的答案。既学到了新知,又在探究活动中找到了玩的乐趣。学生们兴趣盎然,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抓住探究实验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好奇好动,从而爱上自然科学常识课,这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如果学生探究的时间过长,讨论思考的时间太多,于是很多探究活动被老师强令禁止,学生不得不从探究活动中走出来,和教师一起按着事先准备好的路子进行学习,是不科学的。新理念下的科学课是帮助学生摆脱这种学习方法,注重学生亲身经历一个个活动的探究的全部过程。通过充分探究、探索、合作理解活动中所达到的目标。然而学生的认知是比较肤浅的,缺乏理性认识。科学探究计划性不强,常常根据个人的爱好,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探究不仅是认真看、动脑想、动手做、探究的方法很多,探究过程中有错误、有弯路、有失败,对学生的教育也是不可少的。

以探究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的特点就决定着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这些年来,科学课重活动,而轻思维,学生按照教师事先准备的思路、探究方法,热情高涨的探究起来,讨论声、争辩声、操作声,声声入耳,但热情一过,学生不清楚在探究着什么,为什么探究,没有达到学习目标。小学阶段,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大多都是接受性的探究活动,作为科学教师,重要的是要选择适合学生有思维价值的实验、观察、研究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利用教学模型、模具、挂图等理解科学概念,科学规律,科学术语,提高学生对抽象的科学概念的概括和理解。

在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课时,我充分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这一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桌子上放着事先准备好的两大烧杯不同的液体,我出示两个基本大小相同的马铃薯,让学生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和马铃薯的大小,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老师要做什么样的探究活动,达到什么目的,学生议论,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学生很想知道马铃薯在水中到底是沉是浮,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于是分别将两个大小基本相同的马铃薯分别放到两个不知名的液体中,让学生观察马铃薯的浮沉情况,马铃薯在一杯液体里是“下沉”,在另一杯液体里“上浮”。学生的积极性被一下调动起来了,像这样的探究实验充满未知性和探索性,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学生的探究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一堂课充满了探究的热情和探索新知的积极性。在这个探究实验过程中,是个质疑、推理、证实最后确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探究学习的本质都隐含在这个“马铃薯的浮沉条件是盐水的浓度大小决定的”探究学习活动当中。

四、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态度,教给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

如果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探究态度、没有有效的探究方法,探究的动力也不可能长时间的保持下去。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在学习科学的探究中,提高科学素质,关键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探究的方法、端正探究的态度。 因此,在学习科学的探究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和态度的指导。

如在教学《不一样的电路连接》一课时,老师可先指导学生认识实验仪器,明白每种仪器的用途之后,然后要求学生每人组装一个有一节电池的电路,再组装一个有两节电池的电路。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一边观察,一边动脑思考,发现小灯泡的亮度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再适时引导学生从实验仪器的多少及小灯泡的亮度两方面去分析讨论。通过实验对比,学生自己找到了小灯泡的亮度与串联电池多少的关系。在教学有关串、并联电路这一知识点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做以下实验:用两节电池、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些导线组装成一个电路,使开关能同时控制两个小灯泡的亮或灭。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会发现连接的方法有好几种,而且小灯泡的亮度也不相同。这几种电路所用的实验仪器是一样的,那么小灯泡的亮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最后适时点拨,再把所有的电路图展示出来,好奇心促使学生去分析、去比较,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对比,学生会很轻松地找到问题的答案所在:小灯泡的亮度与它们在电路中的排列形式有关。把两个小灯泡成串地连接在电路里,小灯泡会比较暗;把两个小灯泡并列地连接在电路里,小灯泡会比较亮。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科学探究教学之路在不断地向前延伸,新课程的理念只有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对科学课来说就要重视学生学习科学的经验和方法,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探究,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身实践而不能简单的讲给学生,学生的主动参与十分重要,帮助学生提高探究的能力。只有树立起为学生而教,根据学情而教,让学生看有所感,思有所启,探有所获,让科学实验教学课堂真正成为探究知识,经历过程、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科学实验教学探究之路才能永远鲜花满地。

G622

A

1673-4564(2015)04-0115-03

2015—06—25

猜你喜欢

科学课灯泡科学
灯泡创意秀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
点击科学
灯泡创意展
科学大爆炸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拔牙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