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2015-02-14曲雅鸿李月利敦化市红石乡学校吉林敦化133700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字义组词识字

曲雅鸿 李月利(敦化市红石乡学校,吉林 敦化 133700)

浅谈如何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曲雅鸿李月利
(敦化市红石乡学校,吉林 敦化 133700)

一般的说,语言环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语言环境,在口头语言中指前言后语,在书面语言中指上下文。广义的语言环境,还涉及到时代、社会、交际对象、个人的语言风格等。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是指在教学某一生字时,要把它放在教材所提供的语言环境中去,联系其所在句子的上下文,其所在词语的相关语素,并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各种语言环境,从而对所识生字达到比较深化的认识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识字;语言环境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同阅读、作文等教学一样,也有自己的教学原则。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是它的一条重要的原则。

所谓环境,即周围的情况和条件,也就是相毗连的情况。所谓语言环境,就是同某一字、词相毗连的词、句的情况。

一般的说,语言环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语言环境,在口头语言中指前言后语,在书面语言中指上下文。广义的语言环境,还涉及到时代、社会、交际对象、个人的语言风格等。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是指在教学某一生字时,要把它放在教材所提供的语言环境中去,联系其所在句子的上下文,其所在词语的相关语素,并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各种语言环境,从而对所识生字达到比较深化的认识理解。

一、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是一项把识字同词句训练结合起的重要措施

目前,以识字为重点的倾向,在不少教师的头脑中有影响。他们把识字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唯一任务,40分钟的教学,力量都花在识字上,忽视其它训练,让学生反复地进行念写训练。结果如何?学生对字义理解不深,对词、句的内容理解肤浅,观察、听话、说话等训练也得不到落实。这里有教学方法问题,也有教学思想问题。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把识字同学词、学句以及听话、说话训练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这使片面追求识字率的教学思想没有了施展的余地,客观上,有利于端正教学思想。

2.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应把识字同发展认识、发展语言结合起来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要求把字放到词中、句中去理解,要了解句子和词的意思,才能确定字所表示的意思。比如学“品”字,课文提供的词是“品茶”,句子是“几位老人坐在茶馆里品茶”,学生通过学习,懂得了“品茶”就是细细地辨别、体味茶叶的味道,也知道了谁在“品茶”,又一次接触了句子,有利于建立句子的概念。

3.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有利于学生对字的音、形、义的把握

有利于学生读准字音。学生是在学词的基础上识字的。学生原有的口语基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通过口语同词形的结合,掌握词语,又借助对词的掌握记住字音。有时学生忘了某字,借助上下文,可以把字读出来。那些多音字的记忆,更要借助语言环境。“这边只有几只鸡”,“有”、“要”、“能”等结合,组成连词,读zhi,同数词结合,构成数量词,读zhi。字音的确定,要靠语言环境。

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学生在识词的基础上识字,他们是从整体入手学词的,一个词的整体书写形式在学生头脑中打下了烙印,书写的时候,就不易把甲字写成乙字。

有利于学生对字义的理解。我们知道,汉字具有多义性,一个字往往有几个意义,按照老式的孤立的识字方法,每教一个字,告诉学生一两个意思,这一两个意思也不一定是课文中的意思,然后就让学生组词,所组的词,可能有在不同意义上构成的词,学生对字义是死记,而不是理解。不理解的死记,一是容易遗忘,二是不会应用。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生可以借助前言后语,借助上下文来理解字义,而且是理解字的一个具体的意义,如“几位老人在茶馆里品茶”的“品”字,意思是“辨别味道”,至于“器物”、“好坏”等意义,暂不涉及,这样理解,既容易又扎实,使学生理解字义有根据,记忆字义有抓手。

4. 所识的字是应用着的字,而不是孤立、静止的字

学生不但可以借助语言环境理解字义,而且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这个字怎样组词,在句子中怎样使用。

5.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是借助语言环境来学字的,在识字过程中,一个重要步骤是熟悉语言环境,读句子、句群,理解与所识生字相关的字、词。在这一过程中,就自然地受到了感染、教育。比如学习“品”字,联系“几位老人在茶馆里品茶”这个句子,学生会自然想到,在我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6.有利于加强识字和阅读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提前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学生识字是一边读书一边识字,既认了字,也读了书。生字障碍解决得容易、稳妥,就大大减少了识字时间,有可能用更多的时间来读书。

二、怎样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1.要引导学生熟悉语言环境

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找出生字。识字的时候,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解决字音、字形、字义问题。这里很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注意某字出自哪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个字在这一句中是什么意思等等。熟悉语言环境是识字的重要前提。

2.教学中要紧紧地依据语言环境

应当说语言环境是课文提供给我们的教学依据,使我们的识字教学有所依凭、有抓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紧紧地抓住它。依据语言环境识字,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教学时,紧紧地联系上下文。比如“我要的是葫芦”的“要”字,它是“想得到”的意思,它同“学校要考试了”的“要”不是一个意思,后一个“要”是“将要”、“快要”的意思。如果把句子改成“我的葫芦是要的”行不行呢?也不行。这样说,这个“要”字,就表示“自己没有,从别人那里讨来的。”教学时,只能依据课文内容,教“想得到”这个意思。

创设语境时,不能离开原来的语境。因为我们创设语境的目的是巩固、加深原来的理解,离开原来的语境去另辟蹊径是不行的。比如教“品”字,课文中是“辨别滋味”的意思,如果让学生组词,要引导他们在这个意义上组,如“品酒”、“品味”、“品评”等,如果学生组了“物品”、“品质”,要说明那也是这个“品”,但意思不同。

为了更好地依据语境,教师可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语境的认识。如讲“要的”这一词语,可让学生说说它的反义词是什么?学生可能说出“不要的”、“不管的”、“舍弃的”等等,联系课文,那个人只要葫芦,葫芦叶、葫芦藤却是它不想要的,可以舍弃的。这就同课文联系起来了。

3.要创设语言环境,以深化、巩固识字效果

创设语言环境要注意的以下几点:

要在学生对原语言环境有充分认识的前提下去创设语言环境;

要创设与课文环境相符的语言环境;

创设语言环境要贴近学生实际,在他们的生活、学习及其视野所及的范围内去创设,这样才能达到创设语言环境的目的。

创设语言环境的方法:

组词法。学生识字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提供的语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组词。组词时,对于学生懂得义而不识字形的字,可放手让学生组词,如写字的“字”,学生在入学前就常用这个字了,“认字”、“写字”等。对那些义、形皆生的字,组词时,教师要进行提示。如用“言”组词,老师提示:“上课时,大家都举手,那是要做什么呀?”学生自然地说出“发言”。组词时要注意:

(1)要用字在课文中的意义去组词;

(2)不要让学生先搬字典,说他们并不懂的那些词语;

(3)学生组错了或所组的词不符合课文语境的词语,教师要予引导;

(4)组词要有限度,只要达到预定的目的就可以了。

造句法。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生字、新词加深理解,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生字、新词。这种造句,一般是用课文中提供的字、词,学生可模仿课文中的句子,在模仿的基础上,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及见闻独立造句。教师要对学生造句给予指导。

复述法。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和生字的理解。

描述法。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中比较概括、简洁的语句,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放缓学生理解的坡度,使学生对课文中的语言环境易于理解。

举例法。为使学生理解所学字词,教师可引导学生列举相关事例。

对比法。从反面举例,同课文语境相对比,通过反衬使学生加深认识。

最后为学生开拓大语境,增加复现次数。

教师要做好课外阅读指导。阅读是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通过扩大阅读量,使学生增加同所学生字见面的次数,强化对字形的印象,加深对字义的理解。为有效地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更多给学生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十分生动、有趣的故事、寓言、童话等课外读物,并加强指导,帮他们读好。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视听机会,开拓更大的语境。在目前情况下,视听设备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电视、收音机、录音机、多媒体设备有一定普及,我们完全有可能利用这些设备给学生创造视听机会,使学生的识字有更大的语境。比如,组织他们听课文录音,听录音故事,听少儿广播,看少儿电视节目等,从而使学生正音,学习普通话,积累词汇,增加语感,培养语文兴趣,特别是在听的过程中巩固识字,加深字义的理解。

总之,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规律,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去遵循这一规律,努力探索按照这一规律提高识字效率的最佳途径。

G623.22

A

1673-4564(2015)04-0112-03

2015—06—20

猜你喜欢

字义组词识字
怎样正确组词
“啸”的历史与字义变迁
识字
我会组词
查字典如何选择字义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乌云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
一把破扇引发的“憾”与“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