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师的权威及其树立

2015-02-14甘战林吉林市第十八中学吉林吉林132000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权威教育教师

甘战林(吉林市第十八中学,吉林 吉林 132000 )

浅谈教师的权威及其树立

甘战林
(吉林市第十八中学,吉林 吉林 132000 )

由于教师在学校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使得教师拥有一定的职业权利,教师手中的权利虽然理论上是均等的,但是在不同教师的执行下产生的效果差异很大,教师的这种权威,对受教育的学生影响非常大,本文通过对目前教师权威来源的分析,阐述了教师权威的必要性及表现,并提出了如何树立正确的教师权威。

教师权威;教育效果;职业权利

权威即权利和威信的总称,从事每一个行业,都有其特有的职业权利,从而树立在行业内的威信。教师权威就是在教育领域的教育权威的集中体现,是指教师依据教育特有的目标和规范,对学生进行良性的控制与管理,利用自身的学识与经验,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必要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目前,对教师权威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研究表明,教师权威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制度性因素和个人因素,分别形成两方面的权威,制度性权威由社会的文化传统和制度,使得教师拥有了一定的权利,个人权威主要是教师的个人常识,专长和人格魅力所决定的。

在我国古代就有“天、地、君、亲、师”的说法,这种师道尊严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种文化赋予了教师很高的权威。在现代社会,很多教师都认为学生越来越难以管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分量逐渐变轻。当素质教育被教育研究者日益提高地位的时候,教师权威却越来越淡薄,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本人,对“度”的把握都有些失衡。

一、教师权威的必要性

1.教育学生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越来越充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冲突却在加剧,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力,同时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社会的各种媒体、网络等信息,杂乱的宣传,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视。教师权威的正确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遇到迷茫的时候,给予最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影响力度。

2.社会对教师期待的需要

当今社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和谐,每个家庭都出现,好几个成年人无法教育一个未成年人的情况,使得家长对教师的期望特别高,希望教师能成为学生家长得代言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等教育人的角色,这些从某种意义上赋予了教师一定的权威,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不发生变化,那么教师的权威也将不发生变化。

二、教师权威的来源

1.古代社会的教师权威主要来自社会的认可

成语“程门立雪”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明代大学问家杨时找老师程颐请教学问,可到了老师家了,老师正在睡午觉,当时正值隆冬,天降大雪,杨时在雪中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到老师醒来时,地上的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这个故事,一方面反映出杨时求学的执著之心,他的毅力和决心是现在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时老师的至尊权威在极大地震慑着每一位学生。先生说“天”,学生只能对“地”, 先生说“雨”,学生只能对“风”, 先生说“花红”,学生只能对“柳绿”,换成别的,就要受惩。许多人在学生时代都有一个理想,长大后,做一名拥有“至尊权威”的教师。

可是,当学生通过努力、刻苦的学习,终于“多年媳妇熬成婆”,长大后,真正成为了一名教师后,却惊奇的发现:“多年媳妇熬成婆”是“老”理,过去是媳妇难做,而新一代儿媳不怕婆婆欺负,教师的“至尊权威”在现在的学生心底的分量变轻了。

6.严格卫生检查程序,坚持检查餐前、餐中、餐后卫生的结果(工装、头发、摩丝、冰箱、消毒、垃圾桶、下水道、洗手液、马斗等)。

2. 当今社会的教师权威主要来自学生认可

教师权威分为“制度权威”和“实际权威”两种。教师的制度权威来自于社会的认可,教师的实际权威来自于学生的认可。传统观念的教师权威中制度权威的比重占的要大一些,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控制者与服从者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教师在做学生德育工作时只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把学生当作监管对象。可是试着想一下:当教师第一次批评学生时通过发脾气获胜后,第二次无法靠声音取胜,我们加上一个拍桌子?第三次打一次,打一次学生害怕,再打一次学生还会害怕吗?一些教师乱用权威也是导致教师权威下降的原因之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利斯基曾说过:“孩子的首席教养者、第一位教师,这就是母亲和父亲。应当在中学时代就给未来的父母已教育学的知识。教育学应当成为对一切人都有用的学科。”而此时学生心中的母亲已经变成了后娘。在这种情况下的权威是否为学生认可,是个未知数。与这种“师道尊严”相对应的是教师对学生心中都“盈满爱”,教师与学生之间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朋友,学生在做了错事后,首先会想到找教师帮忙,这种师生关系也是错误的。对学生溺爱会使自己的爱心便不知不觉中偏离了轨道,特别是对德、智、体各方面都有突出表现的所谓“优等生”的过分宠爱,逐渐形成“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习气,时间一久,教师很难管理学生。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师权威角色的重塑是必然的。在今天这个和谐、平等的社会中,教师权威应来自实际权威,即学生认可的权威,这与教师的职业能力有关。

三、教师如何树立权威

1.教师要树立榜样的作用

在学校中,教师首先要树立一个榜样的作用,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有资格去管理学生。教师要有一流的教学水平,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圆滑的管理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够喜欢,能够佩服,能够去模仿。当学生以自己的教师为榜样时,教师权威自然而然得到了树立,地位有所提升。

2.教师应该用真情去感化学生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爱心能弥补才能的不足,才能却不能弥补爱心的不足”。可见爱心在教育行为中的重要性。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

3.教师树立权威要有正确的出发点,要尊重学生

教师在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树立权威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出发点,要从内心希望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不能为了树立权威而乱用教师的权利。

教师在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不要脾气暴躁、点火就着,学生犯点小错误,就暴跳如雷,使学生很没自尊。而是要把尊重、热爱、关怀和信任学生与逐步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相结合起来。批评是老师教育学生、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帮助的一种手段,也是师生进行心灵交流和生命对话的过程。它的前提必须是尊重。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在日复一日的师生共同学习、生活中形成的。而且师生间的尊重是相互的,有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理解。

4.注重处事方法,不要伤害每一个学生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而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乏教育知识,孩子从小受溺爱,娇惯成性,自我意识强且明辨是非能力弱,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难度,对那些思想行为表现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自然会爱他们,而对那些“问题学生”,许多教师则以训斥为主,殊不知,这样便不知不觉中使自己的爱心偏离了轨道。长期以来,我们可能习惯给一些有学习困难和行为过失的学生戴上一些“坏”帽子、“笨蛋”、“调皮捣蛋”、“道德败坏”等等,随意地贴上“坏学生”的标签,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师对学生要倾注自己的真情厚爱,但是要把握好爱的尺度。对每一个学生要爱,但绝不能宠,及时地发现和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适时地表扬与鼓励,也是教师爱心的一种体现。面对失败或成功,孩子最需要的是成人的安慰或鼓励,学生最期待的是教师公正的评价与应有的肯定。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讲究方法。出自于本能的不去伤害一颗年轻的心灵,会有很好的效果。

5.转变教师身份,注重教育的结果

采用同样的方式方法,对不同的学生,可能收获到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在树立教师权威时,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教师必须学着转变自己的身份,同时注重结果,即便采用的方法是没问题的,也是最先进的,但无法收到预期的结果,说明这个过程也是失败的。让学生喜欢学习,知道怎样学习,能够去思考问题,思考人生等等,可能是我们培养学生的一方面目标。

同时,学习又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可有的情况下教师使学习变成了痛苦,有的则变成了喜悦。比如说在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知识教学时,如果教师采用“你写你记你背”这种简单的方式教学,学生是难以掌握规律的,利用了“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强强显中性,弱弱具体定”的口诀这种形象的记忆方法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就要求教师有更高的业务水平,要在讲台上“站得住”。教师要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使我们从权力型的教师转变为智慧型的教师。

6.正视当今社会的教师权威

如果说教师现在还有一些“制度权威”的话,也是因为年龄长,对知识先掌握了的缘故。而今,

教育进入了素质时代,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中,教师只是处于“平等中的首席”的地位,教师再也不能以“权”谋“威”了。教师对学生应做到“爱而不宠,严而不厉”, 对学生怀有深厚的感情,将真诚的爱毫不吝啬地洒向每个学生,才能做到以心灵感受心灵。师生之间的心灵是相通的,“因为有了你,我才爱学习。”这应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我们看到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理解、和谐的。师生之间心灵相通,前提是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爱戴的必要条件是教师须有人格的魅力、宽阔的知识视野、高超的教育艺术。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结合当今社会,重新思考教师权威这门学问,更要从自身出发,以正确的方式树立良好的教师威信,这是教师还能称为教师的重要的出发点。

教师权威,还有很多方面必须去学习和思考,为了能够更好的教书育人,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要从新审视自己,思考怎样实现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真正承担起传承人类文明和担当起育人的重任。

[1]李慧娟主编.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与备课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韩立福主编.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

G625.1

A

1673-4564(2015)04-0088-03

2015—04—03

猜你喜欢

权威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