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岸三地专家齐聚厦大共同探讨日据时期台湾文学

2015-02-14章涟漪

台声 2015年22期
关键词:厦门大学开幕式两岸关系

作者丨记者 章涟漪

为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进一步了解日据时期台湾人民的抵抗精神和民族意识,10月29日,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国务院台办两岸关系杂志社、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文宣部共同主办的“台湾文学的抗日意识与原乡情怀——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研讨会在福建厦门大学拉开帷幕。

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建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台湾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主席蓝博洲,两岸关系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汪舟及两岸专家学者、台湾抗日志士后人等80余位嘉宾出席开幕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两岸文教融合平台主任、厦门大学国学院院长陈志平主持开幕式。

李建发在开幕式上表示,本届研讨会的主题“台湾文学的抗日意识与原乡情怀”,不仅契合两岸文化发展新形势的需求,能够深化两岸文教领域的深度合作,同时还反映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意旨。研讨会旨在从文学角度挖掘台湾人民坚守中国属性与爱国爱乡情怀,对纠正“台独”史观、深刻理解台湾人民历史遭遇和心态、增进两岸同胞的历史连接和国族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刘国深指出,台湾社会经过特殊的历史变迁和发展遭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状况。近年来,台湾在“个性”方面发挥了很多。“但是,我们是一个整体,要有公共的意识,除了张扬个性的方面,我们要知道共同的价值在哪里,今天这个会不仅有文学方面的专家,还有社会、经济等领域的专家,他们聚集在一起,是个多方面的交流,是个好的机会,对于更加全面地了解台湾历史很有帮助。”

蓝博洲说,1895年4月17日,甲午战败的清廷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因为被割让及突然遭弃而产生的“隐痛”,使得台湾人民产生了浓浓的祖国意识与“弃儿”意识,也随着历史的进展而有了一步步的发展。他还强调,日据50年,台湾同胞就不屈不挠地斗争了50年。

最后,汪舟表示,两岸学者研讨日据时期台湾文学,就是要挖掘、弘扬台湾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两岸同胞了解台湾先辈抗日斗争的史实,从共同的历史记忆中,深刻体现两岸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圆“中国梦”。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是人民心灵的写照。在50年日据时期,台湾文坛产生了一大批充满抗日意识、深怀祖国情愫的作家,近代爱国诗人有丘逢甲、许南英、洪弃生、林幼春、连雅堂等,新文学作家有赖和、张我军、杨守愚、陈虚谷、杨逵等,他们用文学作品揭露日本殖民统治的残暴,反映台湾民众的疾苦,抒发心向祖国大陆的深情。

开幕式后,熊秉真、陈漱渝、叶芸芸、许俊雅、林铭镡、戚嘉林、朱双一等两岸三地学者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

开幕式后,与会嘉宾、学者在厦大留影

猜你喜欢

厦门大学开幕式两岸关系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张怡元教授简介
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专辑1(2021年第2期) 文章回顾
An interpretation of kisses in This Side of Paradise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学生作品展
那些年,我们参加的运动会开幕式
台湾问题——和平或对立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影响
习近平G20杭州峰会开幕式致辞十大金句
运动会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