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权力清单之后,责任清单也来了

2015-02-12

南方周末 2015-02-12
关键词:行政许可南方周末浙江省

南方周末记者 钱昊平

“无论你要求减少30%还是70%,部门拿出来的往往是次要的审批事项,即便命令削减的,也会通过备案制、承诺制等形式复辟回去。”

“对几千项权力进行梳理,经常要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但最难的不是体力劳动,而是与有关部门的争执。

南方周末记者 钱昊平

南方周末实习生 于晓敏 发自浙江

过去,浙江桐乡市40万城镇职工,在办理养老保险异地转移等手续时,必须出示《养老保险手册》,忘带了要回家取,丢了要先补办。虽有不少职工觉得麻烦,却一直取消不了。

2014年6月,浙江率先公布了全省省、市、县三级行政部门的“权力清单”,取消了一些行政权力,其中就包括桐乡市人社局核发《养老保险手册》的权力,这意味着手册不复存在。今后职工办理有关业务只需出示打印的缴费明细,或出示市民卡也能查询相关信息,方便不少。

为避免有关部门产生“权力清单之外的不管”“职能有交叉的部门相互推诿”等现象,2014年10月,浙江又公布了行政部门的“责任清单”,意在实现“法定职责必须为”,截至2014年年底,浙江所有市县行政部门也公布了责任清单。

“如果把‘权力清单仅仅理解成‘削权‘减权,就不全面。”浙江省编办体改处处长杨兆飞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制定权力清单时,浙江省编办成立了7个工作小组,杨兆飞是综合组组长。他说,公布权力清单是要让权力不再“躲猫猫”,今后各部门不能随意在清单之外再设行政权力,限制了新增权力,如要新增权力必须要有法律依据,“法无授权不可为”。

“换个名字 继续存在”

2012年底,浙江省委副书记李强升任省长后,启动了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解决政府管得过多的问题。

行政审批包括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是有法律依据的行政审批事项,非行政许可是于法无据、各部门自行设立的行政审批事项。经过改革,浙江的省级许可事项从706项减少到424项,非行政许可从560项减少到96项(现已全部取消)。

但李强后来接受媒体公开采访时说,意识到了行政审批改革的怪现状,“无论你要求减少30%还是70%,部门拿出来的往往是次要的审批事项,即便命令削减的,也会通过备案制、承诺制等形式复辟回去。”李强在2014年第四期《求是》杂志发表的署名文章称:“选择性放权、形放实不放、名放暗收问题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这一点,浙江省编办体改处处长杨兆飞在编制权力清单时感触就很深,按照浙江省的划分,行政权力共被划分为10大类,包括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确认等。

拿行政确认来说,这是对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明确被确认者具有某种法律地位的行为,比如通过身份证确认公民身份,通过记者证确认记者身份。但有关部门对类似高科技园的认定也被当成行政确认,杨兆飞认为一旦被确认为高科技园,就会涉及土地、税收等优惠,实际是行政许可,至少也是非行政许可。但最终还是被调整成行政确认,虽然不是行政审批,有关部门的审批权事实上并没有减小。

“取消一个做法后、换个名字继续存在的有很多。”浙江省质监局法规处调研员徐易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过去广告中经常出现“省优产品”、“部优产品”等广告语,后来国家不允许进行类似评优,于是浙江就出现了“浙江名牌”的评定,理论上不收取费用,但实际上每个企业为获得这称号都要付出一定成本。这项权力也在这次被取消。

李强在《求是》的文章中称,只有把审批制度改革与行政权力整体改革结合起来,才能走出权力膨胀——压缩——再膨胀的怪圈。

具体做法就是,制定权力清单,梳理政府部门拥有的行政权力,将不符合法律规定、不能激发市场活力的权力剔除,只保留有必要的权力。不管是行政许可,还是从非行政许可改头换面成其他名字的权力,以及其他行政权力一律公布出来,清单没有的权力不得行使。

行政权力到底有多少

2013年初,浙江省就开始调研谋划,为制定权力清单做准备。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权力清单”让浙江的这项工作正式提上日程,2013年11月13日三中全会结束当天,浙江省长李强从北京给省编办主任鞠建林打电话,说中央已经提出概念了。

2013年11月15日,李强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制定权力清单。2014年3月,省级部门准备工作成熟时,决定市、县同步推进。

但真正开始工作后,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对什么是行政权力含糊不清。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曾经做过归纳,发现带有“权力”的行政行为有四十多个。

浙江省编办的郭林将是南京大学的法学博士,他发现在政府部门的职权中,像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这样有法可依的不多,行政征收、行政确认在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尚能从法理中借鉴,但检查、监督、公告这些行为连在法理中都找不到。

最终,浙江省将他们要清理的行政权力定义为,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具体行政行为。部门内部管理、宏观管理(比如政策制定、规划编制)等,不列入行政权力清单。

但难题又来了,那么多行政权力该如何分类?

此前,浙江编办研究发现,各地此前的权力公开,有的是从阳光政务角度出发,有的是从党风廉政建设角度出发,几乎没有从权力运行角度出发的。分类标准也不同,湖北分为15类,江苏分为10类,安徽分为8类,广东分为7类。

“有些分类我们是不赞成的。”杨兆飞说,有的将行政监督、行政检查作为权力类别单列,但他认为监督、检查只是行使部分其他行政权力中的一个环节。最终,浙江省确定的行政权力包括行政强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等10大类。

在确认部门拥有的权力时,按照程序,首先是各部门上报他们正在行使的权力。由于有言在先,哪项权力不报就不能出现在权力清单中,今后就不能行使,各部门担心“大权旁落”,上报积极性很高。结果有的部门“眉毛胡子一把抓”,上下级部门汇报、评比,同一部门各处室考核也被当成权力上报。最终,57个省级部门共上报了12333项“权力”。

浙江省编办进行甄别和清理后,确认省级部门有4236项行政权力。

“这个数字引起不少误读。”杨兆飞说,不少人机械认为从12333项变成了4236项,“砍掉”了六成。其实不是,有的部门报的有问题,将内部事项当成行政权力上报,最后肯定被剔除。还有些权力合并归类,几个小项成了一个大项,最后数字也会下降。

“没有谁是 痛快答应的”

尽管公布权力清单的意义不仅仅是“削权”,但“削权”还是最受关注的。通过公布权力清单,浙江省42个有行政权力的部门共被削减掉200多项行政权力。

“对几千项权力进行一一梳理,工作很艰辛,经常要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杨兆飞说,但最难的不是体力劳动,而是与有关部门的争执,特别是一些部门自己设定的权力,要取消很难,没有谁是痛快答应的。

取消高考加分,已被社会各界呼吁多年。这次编制权力清单时,浙江省编办提出要取消,这不是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权力,也有违社会公平。2014年夏天,浙江编办联合浙江大学组织了一次沙龙,请了专家以及省教育厅、科协、台办、侨办、体育局等部门工作人员。

结果“取消加分”遭到一些部门的反对。有人认为体育加分可促进学生到运动场上锻炼,有人认为加分是为了解决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最关心的问题。争论四个多小时没有结果,“取消加分”不了了之。

取消“产业证明”的较量相对成功。

工业企业在向浙江省质监局申请“工业产品生产许可”时,需要一个前置条件,就是拿到发改委、经信委等部门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确认”(俗称“产业证明”)。这次编制权力清单时,要求取消产业证明,由质监局根据国家公布的产业目录进行甄别后,直接发放生产许可证,以减轻企业负担。

改变习惯做法自然有不同声音,理由是要掌握产业布局。经过多次与几家部门的单独沟通,后来又组织三家部门开了一次协调会,最终还是取消了“产业证明”,如果确需经信委、发改委确认的,由质监局发函征求意见,无需企业折腾。

抵制放权者往往都以“会乱”作为理由,在讨论取消对新建生产性供热锅炉审批时,主管部门以“取消审批会乱,政府掌握不了信息”为由不同意取消,并提出一个折中方案,从审批改为备案。最终,浙江省人大通过修改相关条例,取消了这一审批职能。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浙江省政府已经提请省人大取消调整了29项行政许可。“省内法规好办,但涉及国家部委或国务院制定的法规,修改就没那么容易了。”

浙江想了个折中办法,有些法律法规暂时改不了,就将权力暂时冻结,启用需要申请。目前浙江还暂时保留了两百多项法律依据不足,但由于一些原因一时无法废止的权力。

“责任清单”也来了

制定权力清单过程中,又出现了新问题,有的部门权力少了,是否会消极怠工?

权力清单对政府部门必须承担哪些责任,也不能完全涵盖,比如环保部门发布PM2.5指数,质监部门制定一些行业标准,这些都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能列入权力清单,但又是这些部门必须要做的事。于是,制定责任清单提上了日程。

2014年6月25日,浙江省级部门权力清单公布,7月省级部门责任清单开始制定,由浙江省编办行政机构编制处牵头。该处处长陈建红说,制定责任清单主要以部门“三定”方案为基础,对一些职责进行细化。比较复杂的是对涉及多部门的职责划分,如食品安全、化学品生产安全等,都涉及多个部门,一般由这些部门先商定谁管哪一段,有分歧时才找编办协调。

经过梳理,共有165项职责是涉及多个部门的,“责任大的事项,比较难划分各部门职责。”陈建红说,甚至对一个词该用“配合”还是“会同”都相持不下。

“责任清单确实让一些部门加强了责任意识,甚至连原来的‘权力都不想要了。”浙江省质监局法规处调研员徐易北说,在质监局的权力清单中,有项权力是“有机产品认证”,上位法依据并不充分。对产品的认证分为强制认证和自愿认证两种,有机产品认证只是自愿认证的一种,但在有机产品热的时候,为加强监管,将“有机产品认证”从“自愿认证”中单列出来,以示重视。

当浙江省要求制定责任清单时,相关处室又找到徐易北,问能否将“有机产品认证”从权力清单中撤出去,要不责任太大。

2014年10月,浙江省级部门责任清单全部公布,涉及43个部门,主要职责543项,细化具体工作事项3941项。当年年底,浙江所有市县政府都公布了政府部门的责任清单。

刚过去的浙江省“两会”期间,省人大、省政协在分办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时,也邀请了省编办协助,原因是现在知道什么事该由什么部门管了,过去会出现建议、提案不知道转交哪个部门的情况。

浙江省环保厅法规处副处长陈云娟,经常与环保厅各业务处室的处长们打交道,她感觉现在处长做决策更加谨慎,会不时看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不像过去,有时会拍脑门决策”。徐易北说,现在在质监局连局长都经常问他,某项决策是否符合清单规定。

“两个清单可以为进一步理顺政府部门职能打下基础。”浙江编办体改处处长杨兆飞说。

猜你喜欢

行政许可南方周末浙江省
规范行政许可重在“全面”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欢天喜地过大年
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分布图
“非行政许可”的内涵和性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