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铁调查月报》的价值及开发设想

2015-02-12王卓杰

图书馆学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满铁栏目资料

王卓杰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沈阳110167)

《满铁调查月报》的价值及开发设想

王卓杰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沈阳110167)

日文期刊《满铁调查月报》出版时间长且较完整系统,在近代中国发行的日文期刊中较为鲜见。通过介绍刊物及利用价值来梳理该刊,并提出再开发思路,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从而进行再整理与再开发。

《满铁调查月报》东北地方文献整理开发

甲午战争以来,随着日本在中国东北势力的扩延,日人在东北刊行大量有关东北地区的图书、期刊,目的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配合日本对东北的侵略。随着时间的推移,毋庸置疑,这些文献已成为近代东北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期刊文献而言,由于当时社会局势动荡,多数发行时间短,发行量少,造成这部分文献残缺不全的局面,因而保存下来的期刊越发珍贵。其中《满洲评论》和《满铁调查月报》出版时间长、较完整系统,在近代日文期刊中也较为鲜见。对《满洲评论》的研究已开展,且有专著呈现,也得到开发利用。而《满铁调查月报》,虽得到很多学者利用,但对刊物的研究与开发尚没有出现。笔者通过对该刊的梳理,以期为民国时期东北地方文献的研究提供助益。

1 关于《满铁调查月报》

《满铁调查月报》是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发行的一种期刊,从最初的《调查时报》到《满蒙事情》再到《满铁调查月报》,名称虽各异,却是一脉相承,时间跨度从1919年到1944年,连续出版25年。其历史沿革为:《调查时报》1919年第1卷1期到1929年第10卷1期,《满蒙事情》1929年第10卷2期到1931年第11卷8期,《满铁调查月报》从1931年第11卷9期到1944年第24卷2期。

1.1与之相关的满铁调查部

提及《满铁调查月报》必提到满铁调查部。“满铁”于1907年4月增设了调查部,旨在对中国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情报搜集。满铁调查部在满铁存在近40年,归属及名称也几经变更。起初调查研究的范围和对象,仅限于中国东北地区及满铁经营相关的政治、经济、地理等原始信息。随着日本侵华的深入和扩大,满铁调查部的“调查”不再拘泥于以往的经济、社会、文化、民俗等,其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政治、外交、军事等各个领域,范围也扩展到整个中国以及相邻的朝鲜、俄罗斯等国家。满铁调查部不仅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还搜集各种书籍、报刊等各类资料进行书面调查。为此,满铁调查部出产了大量调查资料。遗留的“满铁调查资料”与“满铁档案资料”“满铁图书资料”构成了满铁资料,并一直为许多中外专家学者所关注。

1.2栏目及其变化

《调查时报》开始栏目有:专题文章、杂录、资料解说、新著资料目录、支那重要日志。大正13年4卷1期增加近著图书杂志重要记事索引栏目,进行分类编排,列出文章作者、出处、所在卷期、页码。大正14年5卷7期增加时事要览栏目,并分为子栏目:内政、外交、经济、交通。杂录也设立了子栏目:政情、外交、交通、经济、社会、人事、治警、思潮。1931年11卷9期《满蒙事情》改名为《满铁调查月报》并沿用至刊物结束,栏目同时也做调整,设有调查及研究、资料、时事杂录、重要日志、重要法令、各种统计、受人图书目录及受人调查资料记事索引目录。

其栏目变化反映出满铁调查课资料搜集整理的优势。对栏目的分类,随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增改栏目等,反映出满铁调查工作的特色。

调查及研究、资料栏目多半是满铁调查人员的调查报告或转载重要文章,如《洮南地方事情》一文就是郑家屯公所三原增水的调查报告。一些文章调查分析系统全面,完全可以独立成书,如《营口附属地沿革史》分上、中、下三期连载,很具有史料价值。调查范围不仅有东北地区,还扩大到中国及朝鲜、俄罗斯、德国等。

时事要览、杂录栏目涉猎内容广泛,主要关注当时中国问题,资料价值重大。有一些关于共产党、国民党的报道,如中国共产党の扩大工作等。在政治倾向上,有反日论调的报道,如东三省民报の排日调、中国の反日运动等。

近著图书杂志重要记事索引栏目,后改为受人图书目录及受人调查资料记事索引目录,每期有400余条信息,1933年后增至每期800条左右信息。虽然只占很少篇幅,但收录的信息广,并进行了分类编排。笔者粗略统计了1932年12卷10期的信息来源,中外文报纸、杂志达百余种,如《东洋》《大连商工月报》《中央公论》《改造》《东亚经济研究》《外交时报》《国闻周报》《正金周报》《经济论丛》《统计时报》《朝鲜》《露亚时报》等。

1.3刊物特点

1.3.1以经济调查资料为主

从《调查时报》到《满蒙事情》再到《满铁调查月报》,都是以经济调查资料为主,搜集汇总相关资料为辅。该刊是满铁调查部的核心刊物,诞生于满铁调查部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满铁调查已向系统化发展。满铁第一任社长后藤新平规定满铁调查部的3项主要职能:①调查全面经济情况;②研究地方风俗和社会实际;③图书馆的组织。该刊正是这些职能的体现,并反映出满铁调查部的工作特点:采用实地调查手段,调查的综合性。该刊的调查资料是广泛的,反映了满铁调查部调查的广泛性,如农村、交通、港口、工厂、电力、商业、金融、资源、贸易、劳动、税收、价格、社会情况等。刊中调查报告多为综合性调研报告,多数是深入第一线实地调查的成果。

1.3.2办刊风向随日本侵华政策变化而变化

满铁调查部调查重点是对日本有利益关系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调查,目的是为这些地区的长期经济发展方针提供依据,而这个目标也随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而变化。“九一八”事变前调查重点是东三省和内蒙古,“七七事变”后调查重点是中国和东亚。《调查时报》刊行在“九一八”事变前,内容以东三省和内蒙为主。从资料编排上可见一斑,如第2卷第1期《食料问题》就是先满洲再支那。即使调查的不是东北地区,也是为东三省参考之用。如2卷3期的《上海埠头调查报告》序中说明:供大连港の经营上参考。2卷4期的《广东政府の施政》前言中就说明为张作霖、东三省参考之用。1931年后《满铁调查月报》中有关东北地区的资料逐渐减少,华北地区的增多,如1936年16卷4期的《华北农村经济と棉花》。“中国抗战力调查”是满铁调查部进行的一项规模和影响力较大的综合调查之一,1940年20卷7期就刊行了支那抗战力调查特辑。

1.3.3重视资料的搜集整理

为配合完成调查课题,满铁调查部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信息,并重视对资料的整理归纳,这成为《满铁调查月报》的一个特色。相关栏目有:①新著资料目录,内容有著者、书名、页数、出版或编著年月、发行所、分类番号、备考(图书/小册子),这对了解当时图书出版情况有一定帮助。这个栏目直到刊物结束。②近著图书杂志重要记事索引,进行分类编排,列出文章作者、出处(图书或杂志)、所在卷起、页码。这个栏目从大正13年4卷1期起,1936年16卷第4期止,历时12年。据不完全统计,索引累计十余万条,利用中外文图书、杂志百余种。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分类编排,分16个大类,后期有增加,个别类项名称有变化,如政府公报记事到8卷6期独立改为支那公报类索引目录,以奉天公报、吉林公报、黑龙江公报来源占多数。从中可看出满铁调查课搜集了大量资料,这为满铁培养了研究人员,对满铁调查也有指导作用,同时也是了解当时伪满各界舆论和出版动态的重要途径。

2 《满铁调查月报》的利用价值

2.1利用情况调查

一种期刊被参考的数量直接反映了该刊在文献交流中的作用。笔者在中国知网中调查,以《满蒙事情》为参考文献的论文152篇,以《满铁调查月报》为参考文献的论文有344篇,还有以《调查时报》为参考文献的论文,其数量未统计。以其同时代的《满洲评论》为参考文献的论文为407篇。《满铁调查月报》和《满蒙事情》的利用比《满洲评论》多89篇。从学科上看,以《满铁调查月报》为参考文献的论文中中国近现代史类约占50%、地方史志类约占12%、经济学类约占30%。以《满蒙事情》为参考文献的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类约占36%、地方史志类占18%、经济学类占26%,说明中国近现代、地方志、经济学方面研究人员利用《满铁调查月报》的较多。此外《满铁调查月报》中的统计数据也经常被引用。从利用情况看,《满铁调查月报》长期以来受到学界的关注,它的基础性调查资料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2.2史料价值

《满铁调查月报》从1919年刊行到1944年结束,连续发行25年,发文量约四千万字。其中:①东北地区史料居多。1933年前收录东北地区调查资料、统计资料平均约占总发文量的60%。1933年后逐渐减少,平均约占发文量的30%。虽然该刊是为配合日本对东北地区经济掠夺服务的经济调查报告,但在客观上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当时东北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事实上,1927年以前的东北地方文献中文资料比较缺少,东北沦陷时期,中、英文期刊对东北经济状况的报道多数也是间接报道。《满铁调查月报》的调查资料兼具全面性和具体性、学术性和客观性,虽然部分资料存在片面性和失实性,这不会影响它成为研究东北当时经济社会的宝贵素材。它的系统连续、综合性的调查对研究东北当时经济情况的史料价值不言而喻。②内蒙地区史料占有一定比例。日本一直想在东北和内蒙古,即所谓“满蒙”地区取得利益。调查部曾于1925年和1926年组织两次大规模的蒙古调查队,深入实地刺探经济、政治和军事情报,遗留不少史料。据不完全统计,以《满蒙事情》和《满铁调查月报》为参考文献的496篇论文中,关于内蒙古地区的论文达100余篇,占20%以上。这说明该刊的内蒙古地区史料对当代关于该地区的研究具有相当大的利用价值。③后期华北地区史料增多。随着日本对华侵略的深入,其政策改变,满铁调查部对华北乃至全中国也开始大范围的调查,在《满铁调查月报》上刊载了大量华北地区的调查报告,如《华北农村经济と棉花》《河北省各县事情》《山西省政建设十年计划案》等文。这些史料对华北地区研究也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3 《满铁调查月报》的再开发建议

日本学术界近年来开始着手伪满洲国时期日文期刊的整理与研究工作。由于这一时期报刊数量繁多,已发掘出的杂志仅占总数量的极小一部分。与《满铁调查月报》同时代的《满洲评论》已得到开发。鉴于《满铁调查月报》的史料价值、利用价值,对25年《满铁调查月报》的整理、分析与开发利用工作应该得到关注。

3.1借鉴期刊研究开发基本方法

目前整理开发较好的期刊大多沿用期刊研究的基本方法:首先搜集期刊的所有卷号,经由出版社发行翻印版;再整理期刊通卷总目录;然后将文章归类后制作撰稿人索引或文章分类索引。《满铁调查月报》可借鉴并采用此方法。

3.2挖掘专题,编成专辑

《满铁调查月报》中的有些调查资料不仅调查详细且具有研究性质,可为学者研究提供参考借鉴。如山本义三的《旧满洲に於ける乡村统治の形态》(1941年21卷11期)记述了清代以来东北地区乡土制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考察和研究。我国对清代以来东北地区乡地制度记述较为稀少,因而较具有价值。又如日本社会学者清水盛光的长篇论文《传统中国行会的势力》(1936年16卷9期),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中国行会的产生、行会政治无力的“外延限定”和“内涵限定”、行会的经济政策和统制力、行会内部的上下关系等许多重要问题,视角也比较新颖,被引用次数较多。可以开发这些专题资料,汇编成专辑。

《满铁调查月报》中关于东北地区的经济调查资料、统计资料较多,鉴于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经济中文资料稀少的情况,这部分资料的系统连续、全面综合对研究东北当时经济情况有重要史料价值。可挖掘刊中关于东北地区的经济调查报告,汇编成专辑资料。

3.3挖掘地方志资料

对于刊中关于地方调查形成的专题文章完全可以形成单行本,以补地方志的缺失。尤其是对东北地区的调查,是建国前东北地方文献的重要补充,如《营口附属地沿革史》《内蒙古事情调查资料》《敦化县概况》等。

3.4索引的再开发

《满铁调查月报》中收集的图书杂志重要记事索引目录累计约10万余条,其信息来自当时百余种中外文报纸、杂志。其内容涵盖了地理、气象、民族、人口、历史、文化、经济事情及政策、农村畜产及水产业、矿业、工业、商业、交通、财政、货币信用、保险、殖民及移民、社会及劳动、都市、政治、法制及满铁、会社、政府公报记事等,值得开发。可以对这些索引重新归类整理,研究者可以根据各分支领域的具体需要,各取所需,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满铁调查月报》以经济调查资料为主线,内容辐射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为了解民国时期的东北乃至全中国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理应得到再整理与再分析。笔者对该刊的初步梳理,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满铁调查月报》的史料价值和实用价值能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1]许勇.由《满铁调查月报》引发的话题[J].满铁研究,2009(3).

[2]王贵忠.关于满铁调查部[J].历史教学,1984(7).

[3]杨觉舅.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早期调查活动[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89(2).

[4]朱英.中国行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历史研究,2003(2).

王卓杰女,1968年生。本科学历,研究馆员。

G255.2

(2015-08-22;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满铁栏目资料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研究中心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满铁档案资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