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基层党校工作新探索

2015-02-12高飞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5年4期
关键词:资政党校常态

高飞

新常态下基层党校工作新探索

高飞

认识和适应新常态在当前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县(区)级基层党校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由于体制、人员和经费等因素的制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需要我们基层党校工作者主动把握新常态下党校工作的新特点,提出新举措,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县(区)级基层党校工作的新思路,谋求新发展。

新常态;县(区)级基层党校;工作探索

认识和适应新常态在当前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县(区)级基层党校在这新的时代背景下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由于体制、人员和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县(区)级基层党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党校工作者要确立新理念,提出新举措,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县(区)级基层党校工作的新思路。

一、审时度势,把握新常态下党校工作的新特点

(一)从幕后到台前,工作阵地前移一线

在新常态下,党校工作更多在一线为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侦测舆情、呐喊助威、站岗放哨、冲锋陷阵。县(区)级基层党校可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在重大理论问题和战略发展问题上主动发声;二是直接参加当地党委和政府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的决策研究;三是承接党委和政府课题研究,充分发挥资政作用。

(二)从分散到集中,培训主道更加凸显

新常态下,党员干部学习意识和需求明显上升,干部培训渠道经整治后逐渐规范,培训向党校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2014—2018年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等文件相继颁布实施。干部的提拔任用与其脱产培训的学时数直接挂钩,可以预见,党校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将持续增长。

(三)从边缘到中心,资政功能日益强化

新常态下,党校的资政功能逐渐凸显,智库建设迎来良好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对智库建设做出重要批示。中央专门下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四个全面”的深入推进也在基层促使党委和政府更加注重决策的科学化、法治化和民主化。县(区)级基层党校与党委和政府互动密切,深入基层更接地气,灵敏度高灵活性强利于作小而精的课题,在党委和政府的决策咨询中具有更加重要地位。

(四)从封闭到开放,开放办学渐成趋势

新常态下,培训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开放和共享是办好党校的基本要求。县(区)级基层党校借力发展是必由之路,要广泛推进与兄弟党校、国内外名校、地方党委和政府及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新形势相适应,党校的教师队伍、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要进一步开放,努力打造“没有围墙的党校”,才能更好地服务党员干部的培训需要。

(五)从松散到严格,从严管理开辟新风

在新常态下,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的内容、标准、方式方法等都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从严治校是党校一贯方针,通过严格学员管理和教学管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二、围绕中心,确立新常态下党校工作的新理念

(一)确立红色校园理念凸显党校性质

必须坚持党校姓党,始终具有强烈的党性意识,党校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坚定地遵循党的政治路线,恪守党的政治纪律,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结合县(区)级基层党校实际,就是要使基层党校在当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阵地,成为改革开放观念教育阵地,成为创新发展理念教育阵地。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确立智慧校园理念体现时代要求

党校要成为党委和政府的智库,争取成为资政的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党校要紧贴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研究上,破难题,出思路,找对策,提供更多高水准的研究报告给领导决策参考,发挥好“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党校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夯实科研这一重要基础,不断提高科研的规范性、实效性和科研成果转化,以科研水平的提高来促进党校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多层次、多视角展现学校的智慧。

(三)确立和谐校园理念凝聚发展力量

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在校内外广泛凝聚共识,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形成良好党校工作生态。党校要成为教职工干事创业的舞台,党员干部提升能力素质的平台。建设和谐校园,要努力形成党校内部教职工之间、个人发展与集体事业之间,党校与外部单位之间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切实加强团队建设,努力建设具有开放思想、独立精神、追求和谐的团队。要把党校建设成为一个个人出彩、集体成功,充满正能量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真抓实干,谋划新常态下党校工作的新举措

(一)围绕政治定力,探索培训新模式

丰富培训内容。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中心,突出党性锻炼重点,把中央战略思想转化为党员干部共识共为。以需求为导向,着力提高党员干部落实“四个全面”所需的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依法办事等各种能力素质。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在各个班次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的课程,坚决做到党员干部该学什么就补什么;二是提升履职能力,紧贴当地干部实际,针对不同的主体班次设计相应课程,努力做到党员干部缺什么就补什么;三是围绕热点问题开设课程,根据时事热点、社会焦点开设相关课程,努力做到党员干部关注什么就补什么。

创新培训形式。针对党校学员的特征,努力让互动教学模式走向常态,要以教学形式的“活”激活教育培训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加强现场教学资源库建设,把考察调研“现场”变成课堂,打造现场教学板块,打造现场教学特色和品牌;二是推行结构化研讨教学和专题调研教学,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深化体验式教学方式,把党性教育以更生动、更直接的方式呈现,力求触动学员的心灵,更好地发挥党校党性锻炼的熔炉作用。

规范培训管理。坚决落实“从严治校”的精神,用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来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纪律教育和作风建设。一是要实行科学管用的考勤考纪制度,在主体班坚持签到考勤与课间抽点的双重考勤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有关考勤考纪的要求;二是进一步完善执行学员量化考核制度,保持各主体班次量化考核标准一致性,促使学员养成良好的纪律意识和习惯;三是严格培训证书的发放。提高作业管理和反馈工作的质量,坚决执行缺课1/7总学时不予发放结业证等有关规定。

(二)主动服务中心,谋求资政新作为

围绕中心,提升科研资政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大局的主动性和敏感性,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科研资政工作。一是主动承接党委和政府的“命题”,组织科研团队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二是自己“选题”,通过课堂教学、学员交流和深入调研,主动寻找对当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意义、接地气的选题;三是主动“答题”,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研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

横向联合,扩大科研资政影响。坚持以我为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在横向上整合党政部门资源,与相关部门建立密切协作关系,开展科研资政活动。承担横向课题,建立横向课题科研网络,更全面掌握基层情况。以横向课题为抓手,发挥党校“智慧服务”的思想库功能。

上下联动,提高科研资政层次。在纵向上整合市级以上党校和高校的资源,破除基层党校理论资源天花板。整合一线资源,建立攻关团队,积极申报高级别高层次的课题。注重积累,敢攀高峰,争取用数年的时间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有所突破。鼓励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的科研团队和科研项目。支持教师开展专业研究,鼓励其在个人专业领域持续开展学术性研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

内外拓展,搭建理论宣传新平台。努力办好理论刊物,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的办刊宗旨,不断提高党校理论刊物的品质和影响。突出地方特色,增强刊物的新度和深度。密切对外沟通联系,拓展理论宣传平台,展示党校最新科研成果,发出党校“好声音”。

(三)坚持以人为本,打造教师新团队

实施“五个一”项目,促进教师迅速成才。创造有利条件,营造深厚氛围,帮助新教师尽快完成“五个一”项目,即上一门新课、写一篇文章、带一个班、出一本书、独立承担一个课题。

开展“四学”活动,帮助教师提升素质。一是通过书本及媒体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增强自身的政治敏锐性,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水平;二是通过培训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活动,选派教师到其他党校和高校开展交流活动或跟班学习,为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搭建良好平台;三是通过实践学习,促进教师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开展调研学习活动,推动优秀青年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四是通过交流学习,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员之间要进行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广泛开展“互教互学,教学相长”活动,让教师与学员的互动交流中学习。

推进“三名”工程,打造教师个人品牌。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结合教师个人专长和特点,推进名师、名笔、名课“三名”工程。一是名师工程,培养和推动党校教师在社会焦点、民生热点和重点事件中善于发声,传递正能量;二是名笔工程,发挥党校教师的学术专长,在报纸等媒体撰写评论文章,撰写高质量调研文章和资政报告;三是名课工程,党校教师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党校课堂这个重点,在讲台上树立自己的品牌,推出精品课程。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推进教研咨一体化,使党校教师“一专多能”,形成“人人是名师,个个是名笔,课课是精品”的良好局面。

抓好“三军”建设,提高师资整体水平。持之以恒地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为培训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要突出师资的多元化,一是要壮大党校“主力军”,挖掘潜力,加强本校师资队伍建设,用好、用活、用强自己的师资;二是要引进高校“王牌军”,把著名学者、高校专家纳入师资库,提升我们重点课程的质量;三是要挖掘本土“地方军”,把区领导、重点部门主要领导、基层干部、企业家等纳入师资库。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培训的需要,不断更新和充实师资库,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坚持“宽”“严”并举,营造良好工作生态。一是依法治校,从严管理。牢固树立依法治校观念,强化法治意识,用法治思维引领党校各项工作。依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从严管理。二是以人为本,共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用事业留人,创造各种条件让人想干事、能干成事;用情感留人,尊重和爱护每一位教职工,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实际困难。用适当的待遇留人,想方设法提高待遇,打通技术岗、管理岗和公务员晋升通道。三是求同存异,和谐共处。从班子做起,从每位教师做起,用“三严三实”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倡导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的氛围,培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良好心态,增强大局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共同努力使党校成为教职工成长的乐园。

责任编辑:李 彦

D261.41

A

1673-5706(2015)04-0123-03

2015-07-09

高飞,深圳市委党校龙岗分校常务副校长。

猜你喜欢

资政党校常态
注重收集重大活动档案充分发挥档案工作资政育人作用
扶贫·扶志·扶智
党校教学应重视党性教育
漫谈史学初体验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