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再探:从发展战略到思想体系
——兼评学界若干理论观点

2015-02-12王学荣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5年4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一体中国梦

王学荣

“中国梦”再探:从发展战略到思想体系
——兼评学界若干理论观点

王学荣

“中国梦”作为一种发展战略,在理论界已达成共识。中国梦理论体系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思想体系。随着实践的深化,中国梦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充实。中国梦发展战略及理论体系的形成,深刻表明我们党不仅在理论的自觉性上而且在实践的主动性上进入了又一个崭新的境界。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国梦;发展战略;思想体系;构建

“中国梦”不仅是一种发展战略,也是一个理论体系,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不能够将其仅仅归结为所谓的“一体三位”(所谓“一体”即中国梦的内涵:中华民族复兴;“三位”即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应该说,“一体三位”确实是“中国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但“中国梦”的理论体系又不限于“一体三位”。笔者认为,“中国梦”理论体系还应包括发展阶段问题、六大愿景、国际环境等丰富内容。况且,“中国梦”理论体系本身并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动态发展的,随着实践的深化,“中国梦”的理论体系也在不断丰富和充实。

一、问题提出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明确提出“中国梦”的战略思想。习近平这样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这可以说是对“中国梦”的整体概括和高度凝练。

随后,习近平又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和阐释“中国梦”这一战略思想,例如,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了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在演讲中精炼而准确地概括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2013年5月31日,习近平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时又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梦”思想,并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升到“中国梦的本质”的高度加以论述:“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自强不息,从未放弃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

“中国梦”这一战略思想提出后,迅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学术界也纷纷对这一思想进行了讨论,有些学者甚至开始尝试着建构“中国梦”的理论体系。然而在建构“中国梦”理论体系时,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梦”究竟能不能称作一个理论体系,这无疑是“构建”的基础。倘若“中国梦”根本就不是一个理论体系,那“建构”其理论体系显然就是子虚乌有了。因此,弄清楚“中国梦”究竟是不是理论体系是“建构”的前提条件。这样看来,这一问题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中国梦”究竟是不是一个理论体系;第二个层面是,“中国梦”的理论体系“是什么”以及如何来建构。笔者的立场有二:其一,“中国梦”确确实实是一个理论体系,但并不意味着它一定是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相提并论意义上的理论体系;其二,“中国梦”理论体系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不宜用所谓的“一体三位”来概括,况且“中国梦”体系本身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化,“中国梦”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充实。

二、第一层面:“中国梦”究竟是不是一个理论体系

“中国梦”作为发展战略已经在理论界达成了“共识”。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几乎任何一个严谨的学者都不会否认“中国梦”是我们国家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然而,问题并不在于此,在于“中国梦”究竟是不是一个理论体系。在这个问题上,学术界目前尚存在很大分歧,有学者赞成,亦有学者反对。例如,罗振建先生和程美东先生都主张中国梦是一个理论体系,石仲泉先生则明确反对这一观点,石先生认为,中国梦仅仅是一种发展战略,而根本谈不上是理论体系。石先生曾经在接受《领导文萃》杂志记者的采访时这样谈道:“我们要厘清一个概念:‘中国梦'是发展战略,但不是理论形态。现在各个部门、各方面媒体都在大力宣传‘中国梦',这个积极性很好。但是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文风。最近,有的文章在解读‘中国梦'的时候试图把‘中国梦'建构成像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样的理论体系。作为学术问题,当然可以自由研讨,但这又不单纯是学术问题,有极强的政治性和严肃性,因此应慎之又慎。”[4]

可见,在这一问题上,学者们意见分歧确实非常大。笔者认为,要真正回答“中国梦”究竟是不是一个理论体系的问题,首先就需要弄清楚什么是“体系”,这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基础。《现代汉语词典》对体系的解释是“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根据这一权威解释,“中国梦”显然是符合这一定义的,因为“中国梦”确确实实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理论观点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而只要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理论观点构成的有机整体,就可以称之为“理论体系”。

当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笔者主张“中国梦”是一个理论体系,并不意味着它一定是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相提并论意义上的理论体系,因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提出过许许多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而且随着实践的深化这些思想和论断还正在进一步地发展,至少现在讨论“中国梦”体系是不是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并列的理论体系,还为时尚早。

三、第二层面:“中国梦”的理论体系应该如何建构

在明确了“中国梦是一个理论体系”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一理论体系“是什么”以及“如何构建”的问题。

尽管不同的学者对中国梦的体系具有不同的“指称”和“命名”,例如罗振建先生将中国梦的体系称为“科学思想体系”,程美东先生则将中国梦的体系称为“理论体系”,但很显然,他们均承认中国梦是一个体系,并且都将其归结为所谓的“一体三位”。罗振建先生曾在《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撰文指出:“中国梦是一个‘一体三位'的科学思想体系。‘一体'是指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它集中回答了什么是中国梦的问题。‘三位'是指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它集中回答了怎样实现中国梦的问题。”[5]程美东先生在《如何从理论体系上把握“中国梦”》一文中亦谈道:“理解‘中国梦'理论体系,最简练的表述就是‘一体三位'。‘一体'就是中国梦的内涵:中华民族复兴;‘三位'就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6]

非常明显,上述二位学者尽管在文字表述上存在些许差异,但基本观点却如出一辙,都将“中国梦”的体系概括为“一体三位”。在笔者看来,这种概括尽管在一定意义上给人以启发,但未必是全面的。因为事实上,“中国梦”涉及的范围非常之广,其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远远不止这些学者所谓的“一体三位”。笔者认为,“一体三位”的概括未免过于简单化了,而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中国梦”体系其他众多的丰富内容遗憾地被“遮蔽”了,这对“中国梦”理论体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显然是不利的。[7]

“中国梦”的理论体系除“一体三位”的概括之外,还应该包括很多非常重要的内容。例如,发展阶段问题(也就是理论界通常所说的“两个一百年”),一是“建党一百年”,即到2020年前后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二是在“建党一百年”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国一百年”的目标,即到21世纪中叶(2050年前后)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两个一百年”的基础上,甚至还可以进一步提出“第三个一百年”的目标,即“改革开放一百年”(2078年前后)的战略布署。不仅如此,“中国梦”理论体系还应该包括一些更为具体的目标任务,例如,“中国梦”作为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还应当包括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诗意中国“六大愿景”等丰富内容。再者,“中国梦”作为一个理论体系而言,还应当涵盖和平的国际环境等等。可见,“中国梦”的理论体系远非罗、程所谓的“一体三位”能够概括得了的。

“中国梦”理论体系的建构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之举,因为“中国梦”本身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思想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化,“中国梦”的思想体系一定会包含更加丰富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活的实践经验需要进一步提升为科学理论,“中国梦”的思想体系亦需要不断地充实。总之,罗、程二先生将“中国梦”的丰富思想体系简单地归结为“一体三位”是欠妥的。

四、结语

“中国梦”发端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之中,根植于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传统,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和理论根基。“中国梦”无疑是一种发展战略,但同时也是一个严整的理论体系。“中国梦”的思想体系并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这再一次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性,再一次有力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8]中国梦发展战略及理论体系的形成,不仅表明我们党在理论的自觉性上进入了又一个崭新的境界,同时也充分彰显了我党在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了又一个新的高度。这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雄辩地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三大规律”(即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锐利思想武器。

当然,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而言,“中国梦”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许多问题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只是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了一点尝试性的探讨,期待学者们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1]习近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

[2]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2013年3月23日莫斯科)[N].人民日报,2013-03-24.

[3]习近平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N].人民日报,2013-06-01.

[4]程冠军.以科学的态度解读“中国梦”——专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J].领导文萃,2013,(8)下.

[5]罗振建.深入研究中国梦的思想体系[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

[6]程美东.如何从理论体系上把握“中国梦”[N].北京日报,2013-06-24.

[7]王学荣.通融与耦合:中国梦战略与生态文明理念关系探微[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8]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7.

责任编辑:李 彦

D61

A

1673-5706(2015)04-0066-03

2015-05-06

王学荣,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一体中国梦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农旅一体 激情米萝
雄浑豪迈于一体灵秀磅礴熔一炉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传祺GS4200T手自一体豪华版
侦鉴一体的弊端与改造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述略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