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岚县岚城“九曲黄河灯会”民俗研究

2015-02-11马彦奇

经济师 2014年8期
关键词:灯会源头仪式

马彦奇

摘 要:岚城“九曲黄河灯会”是地处山西省吕梁山区的岚县民众对具有谱系性神灵群体的一种庄肃性的崇拜仪式,是岁时节日期间重要的仪式性表演活动。它源于村人为保全村风调雨顺,人畜平安而许愿的一种以“转九曲”为活动的人口灯会,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山西众多民俗活动中独树一帜。

关键词:岚城 灯会 仪式 源头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206-02

“九曲黄河灯会”又称“转九曲黄河阵”、“转灯”,其由来皆因灯阵曲折延绵如黄河九曲,是我国黄河流域民众在元宵节期间举行的一种自演自娱的民俗活动,它扎根于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岁时节日活动中,弥漫着古朴的节日气息。山西岚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的吕梁山区吕梁市的北端,地处晋西北高原中心,汾河上游,最高点为于家崄,海拔2275米,最低点是曲立村的岚河岸边,海拔1130.5米,全县海拔相对高差为1144.5米。全县四面环山,中部地势平坦,干旱少雨,植被稀疏,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种独特的生存环境中,形成了黄土高原奇特的转九曲风俗文化。特别是在岚县的岚城镇,“九曲黄河灯会”习俗流传甚广,形式大同小异,尤以岚城镇北关村的“九曲黄河灯会”绚丽多姿。

一、岚城镇的时空定位

岚县历史悠久,考古表明,距今五六千年前,县境内即有人类生息繁衍,商为燕京戎所居,周为娄烦胡地,春秋末年晋国在古城村建汾阳邑。北魏初年,秀容部帅尔朱郁德于封地汾阳邑环300里建秀容国,置岚州。唐代改称宜芳县,明洪武初年定名岚县,有2000多年的建县历史。清代直属太原府,民国时期属山西省冀宁道,抗战时期为晋绥边区根据地。建国后,岚县先后属于兴县专区、忻县地区、晋北地区管辖,1971年10月,岚县划归吕梁地区。

岚县地理坐标为北纬38°05'00″-38°36′11″、东经111°21′43″-111°50′02″。东西宽约42公里,南北长约66.5公里,北靠岢岚,西接兴县,东邻静乐,南连娄烦、方山。全县四面环山,中部地势平坦,总面积1512平方公里,约占吕梁市总面积的7.2%,是吕梁山上最大的一块盆地。岚县河流属黄河流域中游地段,以鹿径岭、野鸡山、大沙壑、白龙山、赤坚岭,后山一线为分水岭,以东流入汾河,主要河流有岚河、榆湾河、舍安河;以西流入黄河,主要河流有岚漪河、蔚汾河等。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总量为9.54×108m3,一般干旱年为5.90×108m3。

岚城镇位于县境中部,1958年建岚城公社,1984年设镇。总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12178人,辖24个村民委员会,26个自然村,在现县址所在地东村北15公里处。从隋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岚城立治所到上世纪的1950年县政府搬迁,期间1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尽管朝代更迭,或郡或州或县更制不一,但岚城作为岚县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没有间断。只不过,县城迁址后,随着古城墙、旧衙门、钟鼓楼等古老建筑被拆毁,岚城被悄然无息地带走了昔日的兴盛和繁荣,遥远的历史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这里的民俗文化依然保留不少原有风韵,经过厚重的历史积累,更是培育出历久弥新的九曲黄河灯会民俗文化,成为岚县历史、岚县文化的标识和集中体现。

岚城镇北关村地处岚县中北部,总人口1120人,耕地1450亩,为纯农业村。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是岚县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岚城镇北关村东门外直通209国道;出南门与城内村比邻。其所处为东西两山相夹之岚城川。顺川往北至河口乡,直至岢岚县。顺川往南经土峪乡直至岚县城。现在的北关村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村庄面貌、村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并且兴建了岚县第一个农民文化活动广场,和谐文明的社会风尚日益形成。“九曲黄河灯会”是北关村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所形成的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所以能流行至今,是由于群众喜闻乐见。

二、岚城“九曲黄河灯会”源头探究

民俗文化反映了人民的经济状况,生活习惯,道德风貌。岚城自古寺庙甚多,又是古代岚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文明高雅的民俗文化很丰富。岚城“九曲黄河灯会”即是来自于宗教文化的信仰,反映了人们的文化娱乐以及祈求美好愿望消灾赐福的宗教信仰观念。

1.“九曲黄河灯会”受庙会的影响。岚城历代修建的寺庙分布比较广阔,活动比较旺盛,逐步形成的宗教文化传统代代相传,庙会的形成全出于神话故事和对历史上好人歌颂的传说。各种庙会的活动时间又都是由庙堂所供奉的神像英明的圣诞日、出家日、万寿日、复活日等节日举行庆典而设。如传说玉皇大帝的圣诞日是农历正月初九日,所以每年的玉皇庙庙会要从正月初九日起会到正月十五日闭会。农历四月初八日是释迦佛祖万寿日。农历五月十一日是城隍爷诞辰日。农历五月十三日是关圣帝君诞辰日。农历八月十七日是至圣孔子先师圣诞节……只要逢这些节日,各有关庙都要唱大戏,周围各村的信徒、香客们都要来上供、烧香、祭拜。虔诚者出资出劳沉静在寺庙中,全身心地投入进行数天的佛事活动。礼炮齐鸣,鼓乐吹奏,香烟缭绕,经声入耳,叩拜如潮,人山人海,红火不绝。随之一街两苍,买卖兴隆,叫卖吆喝声此起彼伏。外来的把戏、奇洋景等各地艺人也云集于此助兴,游览风光,络绎不绝。一年一度的庙会把岚城打扮的姹紫纷呈、壮丽璀瑛,看庙会的也兴致勃勃、幸福洋溢。

2.“九曲黄河灯会”受社火(人口会)的影响。岚城围绕农事节气活动的民俗文化是必须和隆重的。如清明节要打秋千、坐胡游、去百病。五月初五要喝雄黄酒,使一年内蚊虫不叮咬等……岚城及周边村的社火又都是从免灾祈福的愿望出发,许诺择吉日定时进行活动的:如西街的社火日选择的是农历二月二日。老人们传说,西街曾因小孩生水痘,难于医治而死亡。街巷首领向圣神祭拜许诺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设社火祭拜,以保平安健康。为什么要选择农历二月二日,传说农历二月二日是接子迎富节。据古书记载,早在有巢氏时代,这一天有人要了一个孩子领回家中养活,从此家富了。于是后人在这一天到野外采蓬叶(蓬:蓬门多子植物,故古人以“蓬”代子)。向门前祭之,这便是多子,保子迎富节,是一种反映健康的社会活动。每年过了正月初五日,西街选出的社火纠首就开始组织活动。先是采料制作黑色火药。木炭、硫磺、火硝用石碾碾碎,用箩过后进行配制。虽说是“一硝二磺三木炭”,但配制是一门独特技术,要专门请做火药师。火药做好后,做火师带一班人用毛纸、色纸做成土炮、麻炮、鞭炮、架子火在晚上定时点放。这天家家大门生旺火,挂灯笼,贴过街对联。上下午还要组织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唱戏、八音等,从早到晚热闹一天。届时亲戚朋友和周边村民都来参加。所需费用由人头分担,大喜(生男孩)是双份,小喜(生女孩)是一份。如此的社火(人口会)在一城两关年复一年的活动。正月初十是西沟村,正月十五日是大南街、南关,正月十八日是北关,正月二十日是邓草沟,正月二十五日是大东街、北堡窑上,二月二日是大西街,二月十九日是大北街。所祭拜活动的规模形式大体相差不大。只是北街的形式是供会,北关的形式是九曲黄河灯会。

3.“九曲黄河灯会”兴起的内因。九曲黄河灯会,其来历各地有着不同的解释。有的说它最早起源于祭祀道家鼻祖老子,它实际上又是阴阳太极图的变形。也有的说是古代战争中的迷魂阵图形,更具体的解说是源于商纣无道,姜子牙受西伯侯之邀领兵伐纣,直把商兵打的节节败退。为保商纣江山,闻太师请来赵公明率兵抵御,赵不幸丧生。其妹“三霄”为给兄报仇,设下毒阵,即九曲黄河阵。此阵内藏先天之秘密,生死机关,外按九宫八卦,连环进退。人虽不多,却胜百万雄师。此阵若进,神仙入阵而成凡,凡人入此而即绝。“三霄”为报一箭之仇,将玉虚门下十二位真人,全部用混元金斗压入阵中,最后子牙无奈,只得亲上昆仑山请出道教的祖师元始天尊和老子才破此阵,救出十二位真人。最后“三霄”阵破人亡。这就是历史上的九曲黄河阵。后人为感念赵公明及其“三霄”为尽兄妹之情,不惜牺牲性命,特在民间将九曲黄河阵演变为游艺活动,以九曲灯会的形式供人们转游。

九曲黄河灯会兴于唐代,流于甘、陕、晋等黄河沿岸地区。它就是取黄河九曲十八弯之意,以灯代兵,布阵游戏。在民间统称为“转九曲”。在岚县一年一度的转九曲古会多达十几个村。它起先源于民间瘟疫肆虐,虫害连年,五谷不收,或人畜不安等因素。村人通过自发许愿或道人指点,而举行的一种以转九曲的形式来祭祀神灵,并通过转九曲赶灯会以达到消灾避难避邪的一种民间祭祀游艺活动。正月十八日,一年一度的北关村“九曲黄河灯会”同样源于村人为保全村风调雨顺,人畜平安而许愿的一种以“转九曲”为活动的人口灯会,来达到消灾避邪的目的。

三、岚城“九曲黄河灯会”仪式展演

九曲原本按九曲图谱在一平坦地段用铁锹拢好后,九曲四角和正中央用五根10米高的木杆土悬挂着红、黄、绿、紫、蓝五种颜色的方旗,上书甲乙东方木,南方丙丁火,西方丙辛金,北方壬癸水,五种方旗均用于镇邪之用。在九曲的每一弯中心又竖九根次高杆,上挂九盏八角灯笼。灯笼上八面各书有福、禄、寿、宫、富、安、康、祥、顺八隶体字。其余三百一十五盏灯悬于九曲中剩余部位,五颜六色围绕九盏八角灯笼,构成了九曲黄河的壮观阵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九曲黄河阵逐渐今非昔比,五种方旗和九根高杆渐已消失弃用。阵内365盏五颜六色的灯笼制作也逐渐简单起来。时至今日凡流行转九曲的古灯会日,皆其本为千篇一律,多用预先锯好的圆形灯底座,上面用各色色纸糊好,内点蜡烛。灯座一侧凿有一小孔,用以插灯杆之用。灯杆取材多以高粱杆或葵花杆为多。九曲黄河阵再不是撕杀的战场,除妖斩魔的阵地,而成为人们欢乐的海洋,幸福的天地,人类进步、和谐、文明、富裕的缩影,给游人以平安、幸福、希望的象征。

九曲黄河灯会的头一日,北关村内即有部分人自愿走向预先设定好的九曲黄河灯会现场,开始按九曲图谱丈量放线,用铁锹拢堰培土。三百六十五个灯座土堆均匀显目,灯座与灯座间用土堰连接。拢好的九曲灯场游乐通道通畅自如无一阻拦。到正月十八日主会日上午即开始热闹起来,村内自编自演的秧歌,旱船,高挠,绕街巡回出演,街面上方彩旗、彩吊迎风飞舞,即已显示热闹的节日气氛。进入晚上,街巷家家大门外灯笼高挂,旺火通红,村民成群结队开始陆续将预先做好的九曲灯笼挂往九曲会场。按旧俗一人一灯,三百六十五个灯柱即表示着365天,闰月年另加30盏,但仍远不能满足村人的需求,全村一千多盏灯只能挂在除三百六十五个灯座外,其余的灯只能挂在其它灯之间的土堰(或楼)上。转九曲开始,首先在九曲入口前鸣炮三声,以此示意转九曲即将开始。炮响之余全场灯光顿时通红。此时持幡纠首打幡徐徐从九曲入口进入,八音随后紧跟,接着各参加社火人群,男女老少,携儿带女依次进入。特别是一些老弱病残人员也挤在其中,根据旧俗转九曲可达到病人进阵能去病;体弱者进阵能强健身体;读书人进阵能考取功名;不生育者喜添贵子;穷者能富;富者更富的目的;只要瑞气附身,你将终身受益。正因如此,转九曲这一社火活动数百年来一直能延续至今,从未间断,而是愈来愈旺。

夜色中,皓月当空,彩灯齐明,鼓乐喧天,鞭炮轰鸣,万家空巷,人流如潮。遇有瑞雪降临,天空微飘雪花,灯场里点燃的盏盏灯火,更富诗情画意。远观,繁星点点,光明灿烂,宛若五彩缤纷的银河落地;近看,竖成行,横成行,横竖成行,好似朵朵荷花含苞待放。

在转九曲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摸老杆”、偷灯、禁止中午吃腥的习俗。村人讲究,当老年人在儿女的搀扶下进入灯场,转至中央高竖的老杆下总要绕老杆转一圈,摸一摸,素有“转一圈圈身体健健,摸摸老杆,祛病延年”的讲究。另又有“偷个绿灯生个女儿,偷个红灯生个儿子”的说法,一些年轻媳妇,更是把精力放在偷灯添子上。不时地有看灯人有意高喊挑逗,扬言今年偷一盏,明年还两盏,带有某种鼓励色彩。

转九曲从进到出,要经过九个方阵,365盏灯,灯灯不漏,弯弯曲曲转一次行程正好三里路,需时两个钟头多一些。九曲转完人们缓缓进入焰火周边开始放焰火。焰火结束,村人则开始收拾自家的九曲灯,拿回放好,待下年再用。

参考文献:

[1] 董晓萍著.田野民俗志[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刘海珍著.岚县民间故事.山西省内部资料,山西省内部图书准印证:(05)第47号

[3] 刘海珍著.岚县民俗.山西省内部资料,山西省内部图书准印证:(05)第47号

[4] 康茂生主编.岚县志[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5] 丁世良,赵放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M].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作者为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山西太原 030006)

(责编:李雪)

猜你喜欢

灯会源头仪式
深化改革创新 强化源头治理
灯会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常回源头看看
春节灯会
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