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现状简析

2015-02-11张伯平

天津农林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天津市农民培训

刘 冰,张伯平,石 佳

(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天津 300061)

专题综述

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现状简析

刘冰,张伯平,石 佳

(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天津 30006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措施,同时也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农民教育培训中存在问题,总结出可以借鉴的模式经验,并提出了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农民培训;模式经验;对策建议

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措施,同时也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目前天津市农民的素质整体还不高,还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的需求,因此,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市委市政府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高度重视,2004年实施了农村劳动力“351”培训工程、2008年实施了农民素质提升工程,2010年率先颁布实施了《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条例》,构建了以农业部门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素质提升,总结我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经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农民教育培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制度缺失

目前组织参与新型农民培训的有关部门涉及农业、科技、教育、劳动、财政、工会、妇联、共青团等20多个,培训资源尚缺乏有效整合。虽然培训的目标和工作任务是一致的,由于是多头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工作流程和考核标准,不能保证培训质量,管理成本高。

1.2经费投入不足

虽然政府对农民教育培训投入的经费增长较快,但是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来看,资金投入不足问题仍然突出。市财政对农民教育培训投资的总体数量较大,但区县的配套资金不足。培训机构缺乏最基本的场地、教师、教材和培训设备。

1.3农民教育培训的思想观念陈旧

受落后的教育观、人才观、等观念的影响,公众往往把成才、升学、改变前途命运作为培训的目标,认为农民教育培训可有可无,无关紧要。部分农民对教育培训缺乏正确认识,觉得学不学对农事操作影响不大,尤其认为大田作物生产,无需技术和技能,种田靠天。而且由于农民教育培训往往缺乏刚性考核指标,部分基层政府也重视不够。

1.4农民教育培训的师资不足

天津市负责农民教育培训的机构分属于不同的部门,整体上看,师资队伍庞大,人员结构复杂,知识较陈旧,但能够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师资力量却总体不足,尤其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的 “双师型”人才更是严重缺乏;而且受农民欢迎的培训方式创新不足。

2 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的模式和经验

2.1实施立法保障,颁布《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条例》

农民教育培训属于为农村地区提供的公共服务,立法是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的最有效保障。在市人大、市农委和教育培训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全国第一部农民教育培训地方性法规—《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条例》于2010年8月1日颁布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加强和规范农民教育培训提供了法律保障,对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从业能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2强化政府主导,实施农民教育培训专项工程

2004年天津市实施了农民培育培训“351”工程,即在2004年-2007年3年时间,实施红色证书、绿色证书、蓝色证书、农村经纪人培训、村干部培训等五大培训工程,培训100万名农民。2008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了天津市农民素质提高工程的实施方案,将培训内容扩展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非农产业职业技能提高培训、旅游服务人员执业技能培训、农村经纪人提升培训、农民中专学历证书教育、农民大专学历证书教育、万名女带头人培训、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培训10项子工程。通过“351”工程的实施,参加培训的农民无论在农业技能,还是综合素质,以及学习的主动性方面都有了新的提高,涌现出一批种植、养殖能手和农村科技带头人,促进了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全市设施农业和区域经济的形成,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社会稳定。

2.3创新培训模式,借助社会培训机构形成多元化的培训格局

基于农民需求多样性和市场需求的导向性,以就地就近就业为目标,下沉教育培训重心,不断丰富和拓宽教育培训内容,强化动手能力和技能提高内容的培训。主要做法是:减少理论课,增加专业课和专项技术课的比重;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增加参与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更多地采用现场教学、现场指导的方式;将培训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相结合,农民参训即能受益;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等联合办学,促进培训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度整合。通过这些改进,培训效果显著提升。

3 改进农民教育培训的对策建议

3.1明确职责和任务分工

农民的教育培训是政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一部分,也是向农民提供的公共服务,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和支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监督管理。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展改革、科技、建设交通、财政和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部门共同参与,明确任务分工。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形成农民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和质量标准体系。如果能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的法律法规,是对该工作最有力的保障。

3.2加大财政保障

市级和有农业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民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增加。足额的财政保障是加大农民培训补贴力度、调动农民积极性、改善培训条件、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

3.3完善培训体系

农民教育培训具有地域性、多样化、选择性、实用性、阶段性和层次性等特点,因此,无论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体系,还是培训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都要与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的特点相一致,并随着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体系结构上,要坚持“农”与“非农”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初、中、高等农民教育并存,现阶段仍以中等农民教育为主。

3.4充实培训内容

农民参加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致富本领,农民需求多样性、市级导向多方向性与新型城镇化进程相互叠加。家庭个体经营与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存。以粮棉果菜、肉奶蛋鱼等主要农产品供应为主的生产型农业与休闲观光生态保护为主的服务型农业共同存在。农民教育培训要服务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就必须主动适应发展趋势,充实培训内容。

3.5加强师资力量

农民教育培训要积极倡导并推出“双师型”教师模式,应按照农业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要求,加强对培训体系师资队伍的建设和能力提升,建设一支可以依托的农民教育培训队伍,对专兼职教师加强培训,逐渐形成既有理论会讲课,又有技术能动手的“双师型”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同时将一线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土专家等充实到兼职教师队伍中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满足农民教育培训的需求。

农民是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对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法制国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今后,教育培训仍要以增强农民致富本领,提升素质、转变思维观念和生活习惯为目标,为广大农民融入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生活,实现城乡互动和谐健康发展而服务。

试验研究

G725

B

1002-0659(2015)01-0041-02

2015-1-7

主要作者简介:刘冰(1983-),男,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E-mail:595632549@qq.com

猜你喜欢

天津市农民培训
有趣的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津农果树研究所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