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因研究进展

2015-02-11侯翔波邓柏杨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3期
关键词:病因内皮细胞硬化

侯翔波,邓柏杨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肝胆腺体周围血管病外科,广西 南宁 530001)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因研究进展

侯翔波1,邓柏杨2*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肝胆腺体周围血管病外科,广西 南宁 530001)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动脉粥样硬化(AS)肢体动脉硬化性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其诱发因素与高血压、血脂变化、高血糖及吸烟等密切相关。目前,其进一步研究有一定进展,就近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相关病因的中西医研究进行综述,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粥样硬化;中西医相关病因

随着饮食结构、生活习性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目前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已成为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的血管疾病。该病是全身AS在周围动脉的局部表现,其发病机理有血脂异常、吸烟等因素影响致使血管硬化或形成斑块、或钙化致使动脉狭窄,发病最终可因血栓形成发生急性动脉栓塞。临床表现多为慢性或急性缺血性病变,有间歇性跛行、肢体发凉、静息痛甚至坏疽。中医方面,认为其病机主要为脏腑功能衰退,表现为阳气不足,还与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寒邪及特殊之毒有关。近年对本病的相关病因研究认为[1]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要综合考虑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体重指数等指标,多方面进行治疗,以延缓动脉硬化,降低致残率,兹将近年此类研究综述如下。

1 现代医学的ASO病因

1.1 ASO发病率及发病年龄

熊卫红等[2]对北京市崇文区地区2 000名60岁以上社区居民进行ASO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共有179人患有ASO,占总调查人数的8.95%。王贵鹏等[3]对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某社区10 466例60岁及其以上人群进行ASO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患病率为24.4%。Fujiwara T等[4]在日本的调查研究表明,65岁以上ASO患者较60岁以上患病率高3.4倍,占总调查人数的3.4%。可见,ASO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1.2 ASO相关病因

1.2.1 高血压 高血压是老年人多发病,刘钦亮等[5]经调查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合并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症人数占总调查人数近10%,杜瑞雪等[6]研究表明高龄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患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比率亦明显高于普通组。张波等[7]指出,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GpIIb/IIIa的活化水平及PAgT水平高于对照组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伴下肢ASO的重要病因之一。王春喜等[8]研究表明高血压IR现象即血液AT-II、ET与IR之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参与周围ASO的形成和发展。李刚等[9]经过临床研究表明,相对于单纯EH组,EH伴下肢ASO患者PAC-1及CD62P表达和血小板聚集率较高。以上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由于其血小板活化水平、内皮素、血管紧张素及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其患下肢ASO概率要高于正常人。

1.2.2 血脂异常 李小鹰等[10]通过社区调查统计表明,HDL降低为周围血管ASO的独立因素;血脂异常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将明显增加周围ASO的发生率;高龄血脂异常患者周围ASO的发生率是普通老年患者的2~3倍。梁宁等[11]亦通过临床研究发现,HDL-C降低等血脂代谢异常因素在老年下肢ASO发病中更有意义。刘立新等[12]研究表明,脂蛋白α是下肢ASO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诊断中可作为一项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1.2.3 血管炎性病变 余颂涛等[13]实验研究显示,高脂血症可能不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因素,血管反应性变化导致的主动脉内皮损伤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据以上研究推论,老年ASO患者中,HDL降低、脂蛋白α升高导致了动脉内皮的损伤,进而可引起ASO的发生。

1.2.4 糖尿病 临床糖尿病合并ASO的患者不在少数,郭水英等[14]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由于Ca2+-Mg2+-ATP酶、胰岛素抗体的作用,以及周围组织对糖的消耗减少,糖尿病与ASO互为因果。邵明哲等[15]以老年患者为对象的临床研究表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可以反映2型糖尿病下肢ASO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

1.2.5 血管细胞内钙离子变化 人类血管的钙化是随着年龄逐步加重的,影像学研究显示ASO患者血管管腔不规则,单发或多发狭窄或闭塞,局部侧支血管形成,部分管壁钙化[16]。国外相关研究显示,血管的钙化与血清钙和磷酸盐的水平升高有关[17];Nakamura S等[18]认为,ASO患者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吸烟者的患病率较高,其血清钙等水平也较健康人较高。Ito M等[19]通过调查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裴天仙等[20]研究发现,钙敏感受体参与了AS的形成。前面提到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除其自身对动脉的影响外,也可通过干扰血管内皮细胞的钙离子[21],进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ASO。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肺功能逐渐减弱,蒙果等[22]通过实验证明,缺氧可导致人大动脉血管内皮细胞钙离子浓度升高;同样,刘玉等[23]认为,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会导致全身各处动脉内皮细胞的胞浆钙离子浓度升高,而这也成为ASO的潜在病因。而针对这一研究,Andrzejak R等[24]通过实验论证了钙拮抗剂可抑制动脉硬化的发展,Fleckenstein-Grün G等[25]亦通过临床用药对照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1.2.6 其他因素 自从Ross[26]于1993年正式提出血管内皮损伤学说以来,其在AS的地位愈发重要。研究认为[27]血浆内皮素水平与家兔AS水平密切相关,血管紧张素II[28]的升高直接影响动脉内皮细胞的凋亡,从而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或加重血管内皮的损伤。多项研究[29,30]表明吸烟可引起TG升高以及HDL-C降低,继而引起AS甚至ASO的发生和加重;激素水平方面,雌二醇/总睾酮比值的升高也可引起AS的发生和加重[31-33],在老年男性下肢ASO的治疗中,补充雄激素可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声学密度计量技术,杨丽型等[34]发现吸烟可使血管内皮受损,脂质成分增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更加印证了血管内皮损伤学说与吸烟对AS的影响。

2 中医病因认识

2.1 老年阳虚气弱

ASO属中医“脱疽”范畴,其病因认识始见于《灵枢·痈疽》。《灵枢·营卫生会》曰:“老者气血衰,气道涩,易于瘀滞。”徐灵胎谓:“盖老年气血不甚流利。”人到老年脏腑功能衰退,气的推动作用减弱,脉道不利,易于瘀滞;再者,气的温煦作用减弱,寒凝脉中,阻塞脉道。《素问·调经论》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气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陈淑长[35]认为ASO早期,寒凝参与脉络血瘀证之病理机制,其因总由外感寒邪和内生阴寒而发,创ASO寒凝血瘀病因学说,倡导温通法治疗ASO,其组方温脉通温经散寒、通脉活血,临床疗效确切;栗清亮[36]认为,ASO多因老年人先天肾气已衰,后天的脾胃亦弱,再加上思虑过度耗伤气血,而致气机失灵,经络瘀滞,脉络不通,正虚邪实,邪瘀互结,瘀久化热,热盛肉腐而成本病。目前国内多将其本病分为四型,各为“脉络寒凝证”“脉络血瘀证”“脉络瘀热证”“脉络热毒证”。李静[37]认为,ASO之脱疽因邪致瘀,因瘀致损伤,由此可见,ASO之脱疽多因虚致寒凝、血瘀或瘀热,此之与年老脉道不利关系密切。

2.2 现代中医研究

现代中医临床研究[38]通过对中医分型明确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证实:ASO中医辨证分型与腹主动脉钙化的类型具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之一,提示中西医结合研究类此为宜。高脂血症与中医痰证密切相关,而痰证正是ASO的重要病因之一,邓柏杨等[39]从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推测,温经活血尚有化痰祛瘀作用,而此作用应是通过温阳散寒达成的,并预示今后可行血脂等检测结果作做一步研究。

3 结语

ASO作为现今老年群体中的高发病,其高致残率、致死率使之成为研究热点。纵观ASO的发病因素研究文献不少,但仍有不足,部分研究偏离中医理论指导,既往研究局限内科冠心病、脑卒中等,而研究指标与中医传统病因病机理论脱节,鲜少创新观点;周围血管病的ASO研究偏少,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科技观点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创新点展开研究者则更是鲜见。建议加强中医血管外科疾病如动脉病的AS、ASO、TAO,静脉病的DVT(中医病名:股肿)病因研究。研究方向应在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引领下展开,以“痰证为病”为例,笔者认为动脉病中痰证为病其实质为何?中医的解释怎样?现代医学及现代中医研究结果如何?若在中医理论的框架内汇集之,阐释既有病因学说,如此可以充实发展中医血管病病因理论,为提高中医诊疗周围血管病做出贡献。

[1] 陈丽芳,陈小青,王爱武.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多因素分析[J].交通医学,2007,21(1):38-40.

[2] 熊卫红,赵晖,梁媛等.老年动脉硬化闭塞症常见中医证候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5):531-533.

[3] 王贵鹏,崔凤琴,张向阳.社区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病率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地方病通报,2010,25(1):14-17.

[4] FUJIWARA T, SAITOH S, TAKAGI S,et al.Prevalence of asymptomatic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risk factors in inhabitants of rural communities in Japan: Tanno-Sobetsu study[J].Atherosclerosis,2004,177(1):83-88.

[5] 刘钦亮,袁海兰,武敏等.老老年高血压伴合并症临床治疗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32(6):454-455.

[6] 杜瑞雪,叶平,范利.高龄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和靶器官损害分析[J].临床荟萃,2010,25(2):102-104.

[7] 张波,李小鹰,邓新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小板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7(1):14-16.

[8] 王春喜,贾润英,吴咸中,等.老年动脉硬化闭塞症胰岛素抵抗与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相互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8,4(6):325-327.

[9] 李刚.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相关功能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6.

[10] 李小鹰,王洁,王全义,等.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在老年血脂异常人群中的现患率调查[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7(1):3-6.

[11] 梁宁,刘增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脂代谢临床的特点[J].山西医药杂志,2006,35(10):883-884.

[12] 刘立新,陈福真,符伟国,等.脂蛋白(a)与粥样硬化性腹主动脉瘤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关系[J].中国临床医学,2001,8(3):242-250.

[13] 余颂涛,王喜群,陈伟,等.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对血管反应性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1991,6(6):600-603.

[14] 郭水英,曾庆玲,林爱珍.老年动脉硬化闭塞症与糖尿病[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7,3(5):324-325.

[15] 邵明哲,范隆华,符伟国,等.CD62p等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7,34(5):757-759.

[16] 姜山,肖格林,陈双.16层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2008,19(7):36-38.

[17] EL-ABBADI M , GIACHELLI CM .Arteriosclerosis, calcium phosphate deposi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uremia: current concepts at the bench[J].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2005,14(6):519-524.

[18] NAKAMURA S,SASAKI O,NAKAHAMA H 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rvival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patients with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J].Am J Nephrol,2002,9(5-6):422-428.

[19] ITO M,MISHIMA Y.Risk factor,natural history and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J].Nihon Geka Gakkai Zasshi,1996,97(7):476-480.

[20] 裴天仙,王晶晶,郭景玥,等.钙敏感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9(3):176-180.

[21] 冯晓靖,袁兰,苟宝迪,等.羟自由基、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对血管内皮细胞钙响应能力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5(6):613-617.

[22] 蒙果,李鸣皋,马贵喜,等.缺氧对血管内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及金钠多的保护作用[J].山东医药,2008,48(32):89-90.

[23] 刘玉,李鸣皋,胡建林,等.血管内皮细胞钙离子浓度与缺氧及血管紧张素Ⅱ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3):2340-2341.

[24] ANDRZEJAK R, GOCH JH , JURGA M.A free radical mechanism for inhibition of arteriosclerosis development with calcium antagonists[J].Postepy Hig Med Dosw,1995,49 (5):645-659.

[25] FLECKENSTEIN-GRÜN G , FREY M , THIMM F et al.Calcium overload--an important cellular mechanism in hypertension and arteriosclerosis[J].Drugs,1992,44(S1):23-30.

[26] ROSS R.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a perspective for the 1990s[J].Nature,1993,362(6423):801-809.

[27] 陈瑶,刘志跃.动脉粥样硬化家兔内皮素与血管重构相关性实验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1):27-29.

[28] 单海燕,白小涓,刘强,等.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形态学研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15(3):161-164.

[29] 卢冬,陆小婵,潘云,等.桂西壮族老年吸烟男性血脂及血液流变特性的调查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8):1004-1006.

[30] 肖永生.吸烟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踝肱比的相关性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1.

[31] 郑江华,刘明强,陈开,等.雄激素与老年男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相关性研究[J].西部医学,2009,21(10):1729-1730.

[32] 徐涛,王晓峰,侯树坤,等.双侧睾丸切除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J].中华外科杂志,2001,39(9):698-701.

[33] 楚新梅,李小鹰,梁春红,等.雄激素和雄激素受体与老年男性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病的相关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9(6):364-366.

[34] 杨丽型,刘平,郑长宏,等.声学密度定量技术评价吸烟者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探讨[J]. 沈阳部队医药,2006,19(4):243-244.

[35] 陈淑长,赵树森,周而复,等.141 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早期中药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8,11(3):32-35.

[36] 栗清亮.中医辨证治疗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238例[J].四川中医,2006,24(11):66-67.

[37] 李静.浅谈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中医辨治[J].黑龙江中医药,2007(4):22.

[38] 陈云翔,张洁,赵峰.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中医分型与腹主动脉钙化关系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4,2(4):241-243.

[39] 邓柏杨,葛辛,郝钰,等.温经活血对实验损伤性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7):517-518.

(责任编辑:魏 晓)

2015-02-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60541)

侯翔波(1988-),男,广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疾病。

邓柏杨(1961-),男,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疾病。E-mail:dbygx11@126.com

R543.5

A

1673-2197(2015)13-0038-03

10.11954/ytctyy.201513015

猜你喜欢

病因内皮细胞硬化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原花青素B2通过Akt/FoxO4通路拮抗内皮细胞衰老的实验研究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