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细胞分离机行血液成分采集的护理配合

2015-02-10李碧云罗晓华王爱民陈开松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肿瘤血液科福建漳州363000

医疗装备 2015年13期
关键词:护理

李碧云,罗晓华,王爱民,陈开松(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 肿瘤血液科,福建漳州363000)



血细胞分离机行血液成分采集的护理配合

李碧云,罗晓华,王爱民,陈开松
(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肿瘤血液科,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目的: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可以实现血液成份单采,血液成分单采对各项生物治疗更为安全。本文介绍了血细胞分离机行血液成分采集的护理配合。

〔关键词〕血细胞分离机;血液成分采集;护理

血细胞分离机用于分离或采集供者或患者的血液成分,系统程序通过自动地设定泵流速、运行时间和离心速度,建立和维持红细胞/血浆界面;经抗凝、离心后的单个核细胞密集在红细胞/血浆界面处,呈白膜状,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临床通过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恶性血液病及部分肿瘤患者实施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DC-CIK)免疫治疗,可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下面通过3年来的工作经验,阐述血细胞分离机的原理及基本操作步骤

1 血细胞分离机原理

血细胞分离机采用离心技术利用物体高速旋转时产生强大的离心力,使置于旋转体中的悬浮颗粒发生沉降或漂浮,从而使某些颗粒浓缩或与其他颗粒分离。离心机转子高速旋转时,当悬浮颗粒密度大于周围介质密度时,颗粒离开轴心方向移动,发生沉降;如果颗粒密度低于周围介质的密度时,则颗粒朝向轴心方向移动而发生漂浮[1]。由于血液细胞大小和密度不同,在离心力作用下,沉降速率也不同,从而将它们分离。

血细胞分离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特制的封闭管路,使供血者的部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进行体外循环—从供血者的全血中提取相应成份的血细胞,再将剩余血液还输给供血者。由于采用的是全封闭式一次性管路,同时提取的血细胞量也有严格的控制,所以,对于供血者来说是十分安全的。

血细胞分离机的工作过程是将特制全密闭管路内的体外循环全血通过离心机进行离心,根据血液各成分的密度差异,利用梯度离心原理将全血分离成不同成分的层面,通过界面探测器识别不同成份的血细胞后进行对应层面的提取,然后将剩余部分的血液还输给供血者,经过多次的循环后达到所需要血细胞量后结束采集。

2 血液治疗基本操作步骤

2.1采集前的准备

2.1.1患者到本中心后由主任医师负责接诊,患者符合基本条件并同意接受生物治疗后,由导诊护士到门诊办理入院手续并护送患者到收治科室。

2.2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完善各项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术前免疫、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等检测,病理学诊断、相关影像学检查等。

2.3患者采血前注意事项

采集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排除采集禁忌证如发热、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出血等。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交待采集的主要方法及过程,减轻患者紧张、恐惧,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采集前两餐,特别强调采集当天不宜吃太油腻的食物、不饮酒,但也不要空腹,当日晨正常进早餐,可吃稀饭、馒头、豆浆、水果、蔬菜等清淡食物;避免输注脂肪乳剂,告知患者单采之日穿袖口宽松上衣,以便穿刺。采集前患者排空二便,测量身高、体重。

2.4了解血管情况

注意保护好肘部较大静脉(贵要、正中),可选择中心静脉置双腔管(股静脉、颈外静脉)。

3 物品的准备

3.1常备采集物品准备

一次性P1YA采集专用管路1套,0.9%氯化钠为注射液1000 ml(500 ml ×2包)、ACD-A(抗凝剂、通常500~1000 ml)、16 G-18 G静脉留置针2付、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ml ×1支、心电监护、药品与抢救器材的准备。其他用品:血管钳至少3支。

4 采集中的配合及护理

4.1进路、回路血管的建立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及各种操作常规,含耗材安装和分离机操作常规。

然后建立一条通畅的进路是采集成功的前提[2]。在患者左、右上肢分别建立一条血管通路,用于采血(即进路-相对于机器而言)及回输(即回路-相对于患者而言),进路血管动静脉均可,选择静脉作为进路,宜选粗大、血流来源丰富、往深部走向的静脉如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采用BD 16-18 G静脉留置针穿刺,浅表、肢体末梢血管、血流不丰富的静脉不用于进路,尽量不选下肢静脉作为进路。从解剖学角度来看其路线较长,静脉瓣较多、血流来源不及上肢丰富,但可作为回路,回路必须为静脉,选择浅表静脉即可建立回路,但力求一次穿刺成功,以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膜,导致外渗出现回路不畅,压力升高、血肿等。

4.2采集中的一般护理

采集时护士安置患者平卧位,舒适卧位,穿刺肢体自然放松,根据季节调节采分血室温度。根据病情备好吸氧装置、心电监护仪,遵医嘱使用。

采集时护士与患者交谈,详细交待采集的目的、所需时间、采集过程中患者的配合等,分散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采集过程中均有1名经验丰富的医生或护士全程陪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在患者未出现低钙血症、口唇、四肢麻木之前,遵医嘱预防性常规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加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缓慢注射,患者在采集过程中,均未再出现低钙血症、口唇、四肢麻木等症状。

观察血细胞分离机运转情况,如有报警或异常,立即查找原因并予排除;观察血液流速、采集物颜色,富含单个核细胞的采集物应为白膜状,如偏红色或偏黄色应及时调整采集参数。采集过程中一旦出现心慌、头晕症状时应及时采取平卧位、双腿屈曲、嘱其深呼吸并尽量放松,同时减慢采集速度,一般会很快恢复。如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终止采集,按键回输,取头低足高位,必要时按压人中、内关等穴位,症状缓解后应适量补充水分。

4.3采集中异常现象的处理

进路压力低报警:是采集中最多见的报警。处理:(1)调整穿刺针的位置。有部分患者穿刺针紧贴血管壁,经调整后可继续进行采集。(2)患者由于紧张、寒冷等原因导致血管痉挛,血流速不能与采集机同步。处理时做好穿刺肢体保暖,用保暖袋局部热敷穿刺点上方,再调低采集机的血流速。经以上处理可解除低压报警,继续进行采集,这种情况以静脉作为进路的多见。(3)以静脉作为进路的部分患者,由于血管浅表,血流来源始终缓慢,可以通过穿刺侧手捏皮球或在穿刺点上方10 cm处间断扎压脉带增加血流量,提高血流速。经以上各种方法处理无效,采集机器仍然频繁低压报警,应紧急寻找、建立另一条通畅的血管通路与采集机连接,继续进行细胞采集后再拔除原进路血管,局部压迫止血。

回路压力高报警:常见于患者回路穿刺针弯折、穿刺针一半在血管内一半滑出血管外、穿刺针斜面紧贴血管壁等原因,如发现回路压力高报警应先检查穿刺针的位置,如穿刺针无弯折可用0.9%氯化钠为注射液10 ml静脉正压冲管,冲管前先回抽见血液且确保无血凝块、穿刺针在位方可冲管;如为穿刺针滑脱必须立即重新选择穿刺静脉作为回路,而贴紧血管壁只需调整穿刺针头即可。陈惠珍等[3]报道安装分离或产品袋时未将袋子完全抚平致袋子存在较大、较深的皱褶,是导致机器出现“管路内部正压”报警的原因之一。

ACD-A抗凝剂完成报警:通常一次单个核细胞采集术需要准备1袋500 mL的ACD-A抗凝剂,实际使用1袋不到,因此采集过程中密切观察抗凝剂的使用,及时更换,谨防抗凝剂滴空。

4.4采集后护理

采集完毕后,根据采集模式提示关闭进路并拔除静脉留置针,嘱患者抬高手臂,用示指、中指、无名指3指并拢按压30 min,避免形成血肿、淤血等,30 min后观察,若针眼处无渗血,用创可贴贴于针眼处防护。提醒其注意保持创可贴清洁、干燥,4 h后方可去除,24 h内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保持精神愉快等。采集好的细胞液与患者或家属核对无误后,交给实验室技术人员培养。采集完毕后嘱患者平卧0.5 h,可进食糖水、牛奶等,补充循环血量;观察生命体征,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告知患者1周内不宜参与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避免感冒,充分休息,避免劳累。同时告知联系电话,以便需要时及时寻求指导和帮助。无不适后由护士推轮椅护送患者至病房;并与科室护士交接患者已安全回到病床。并作好记录如采集末各种参数如总循环血量、抗凝剂量、单个核细胞采集量和总采集时间、异常情况及处理、患者表现等。采集过的血细胞分离专用管道装入医疗垃圾处理袋,参照一次性使用物品处理。

5 采血机的维护

血细胞分离机的准备:血细胞分离机应专人管理,定期维护和保养,保持性能完好,安装专用、不间断电源,以防止突然停电而影响采集。

[参考文献]

[1] 孙莉.血细胞分离机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203.

[2] 雷 静,黄玉葵.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护理[J].中国网络教育,2008,12(3):943-944.

[3] 陈惠珍,侯秋秀,揭素铭,等.血细胞分离机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常见报警故障分析及处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9):1157-1158.

收稿日期:2015-05-18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76(2015)10-0137-02

猜你喜欢

护理
护理札记
护理札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