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桐庐的中国快递帮

2015-02-09孙侃

文化交流 2015年2期
关键词:桐庐三通老总

富春江畔,桐君山下,“中国最美县城”桐庐县另有一个光鲜的名称—“中国快递之乡”。自1993年尝试从事国内第一家民营快递性质的“盛彤”物流服务部起,一家家桐庐籍民营快递企业接连成立,迅速形成“桐庐现象”,并不断衍生、覆盖、壮大。目前,仅4家桐庐籍快递企业“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和韵达),即占全国快递服务业务量的60%以上!

江南小县、快递巨头、民营企业、白手起家、顺应电商发展、立足国内走向世界……这几个元素是不可多得的创作题材,更是深入探究民营快递业乃至浙江民企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为揭开“三通一达”的崛起之谜,以文学的笔法解读其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我花了10个月时间,写了一部2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快递桐庐帮》,由红旗出版社出版,在读者中激起了较大的反响。

“三通一达”让我涌起强烈的创作激情

正如作家黄亚洲在专文评论《中国快递桐庐帮》时所说,快递与别人、与我不同,它“在于走过我们手心的时候,呈现的是各式快件包裹,走过孙侃手心的时候,呈现的是一部报告文学”。

之所以把“三通一达”视为同一个群体,不仅因为它们有着相似的发展经历、类似的经营方式、齐头并进的发展速度,更因为它们都是由桐庐籍人士创办,如今担任掌门的、成为业务骨干的都来自桐庐,而且大半还是钟山乡的村民!

如今的网络、报刊、电视等传媒上,与“三通一达”相关的各类报道、资料已浩如烟海,根据这些素材加以整合改编、敷衍成书,对我来说不是难事。然而我想叙述的,是“桐庐帮”民营快递业鲜为人知的创业经历,是它们作为浙江民企发展样本的历史还原和规律探寻,是这群民营快递人独特的内在秉赋、执着精神和决策动因,这就容不得我在书斋里闭门造车。这个春季,这个夏天,我以各种方式与“三通一达”的老总们、员工们零距离接触,与这群创业者老家的村民们交流,与民营快递业的关注者和研究者探讨,创作这部作品所需的第一手素材渐渐汇聚,结构框架和全书主旨也开始成形。

在上海西郊的青浦区,“三通一达”总部的汇集地,我与四位掌门人促膝而坐,无话不谈。四位老总虽然事业有成,平日间也忙得脚不点地,但依旧保持了山里人最原始的随和、亲切和淳朴。他们明晓这部作品的意义所在,也知道此时的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四位老总的观点非常清晰,分析非常中肯,尤其对各自企业前世今生的回忆和阐述非常客观,而在分拣中心、转运中心、服务中心等处及各派送点的实地体验,更让我对民营快递业已有的宏大规模和发展成果由衷赞叹。

江南小县何以奏响民营快递最强音

桐庐一地人文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工农业发展基础扎实,加之靠近杭州、上海等大城市,桐庐人既不缺开明开放意识,又保持着淳朴、踏实的可贵本性。尤其不能忽略的是,这儿的山里农民不怕吃苦、不怕受累,背负着数百斤的物品出入于大山深处乃为常事,而对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带来的种种弊端早已铭心刻骨。可以说,他们如同一条升帆的船只早已候在富春江上,一俟春风便穿过七里泷、子胥渡直奔大海。

对此,钟山乡乡长也曾给我分析过。他认为,“桐庐帮”民营快递企业家之所以能成就其事,除了以上所述,还因为坚守诚信。无论处于怎样困难的境地,他们总是以山里人的淳朴忠厚,始终以高度的诚信赢得客户信任、赢得市场;再是发挥智慧。他们及时捕捉各类信息,积极适应市场环境,在实战中培养自己的从商技能,从而在商海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还有讲求共同致富。在事业上有所起色后,他们总是帮助他人尤其是扶持家乡人共同致富。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4万多名桐庐人被吸纳到“三通一达”为代表的桐庐籍快递企业中,成千上万的桐庐人成为各快递企业总部、分公司及网点的“老总”级人物和业务骨干。大量的桐庐剩余劳动力纷纷投身于民营快递业,成为普通快递员,甚至连妇女和老人都成为快递企业后勤服务人员。家乡强大的后盾无疑为“桐庐帮”民营快递业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桐庐各乡镇,尤其是在钟山乡各村,漂亮的农家别墅比比皆是,最新款式的轿车穿行其间,众多“快递村”有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现象,已成为今日桐庐的一道亮丽风景。而在桐庐县城及部分乡村,还有民营快递企业家回馈家乡,兴办的快递机械、印务、信息、商贸、房地产、人才培训等相关企业和商业机构,投资额从几千万元到几亿元不等,为发展桐庐当地经济提供了新的支撑。

由此我认为,江南小县何以奏响民营快递最强音,正是因为桐庐籍快递人始终怀有人生完美梦想,努力化梦为实。他们在体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更在积极实现社会价值。

炼成了民营快递,也炼成了自己

“三通一达”四位老总的创业史,留给我无法泯灭的深刻印象。

我沿钟山乡歌舞村的简易公路前往一个名叫天井岭的小村庄。山谷间踞伏着几幢朴素民居,“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的家便坐落在最高处。

赖梅松的大伯母领着我看小村背后一条掩映在杂草丛中的羊肠小道,说这是当时从这里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我看到这条小路顺着山坡直上,既陡又险,没有一定的腿力和胆魄无法行走其上。“从这里到当时的歌舞乡中心小学有七八里路,梅松就是走着这条路每天来回上学的,后来又从这条路走出去闯世界。”

描述一位知名民营企业家的老家景况,目的是为了说明青少年时期的他,便有了飞出大山、飞向广阔世界的梦想。闭塞的地理环境让人思变,不愿受桎梏的心灵更加渴望改变自己的人生。我在采访中得知,因拿不出学费而辍学之后,赖梅松在创业道路上吃了很多苦,然而他的决心从未动摇过,因为他明白,任何一次退缩就意味着返回原点,倔强的他不甘永远憋在大山深处。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圆通速递”董事长喻渭蛟身上。当年的他因装修生意亏本,转行从事民营快递。他的快递公司起初办在上海一个居民区的仓库里,工作、吃住都挤在一起,公司的全部“设备”就是两辆自行车和两部电话机。日常经营最困难的时候,喻渭蛟不得不一次次地向附近的米店老板赊账。喻渭蛟始终没有退缩,终于点滴积累汇成巨流。“申通快递”的前身“盛彤”物流服务部的掌门人聂腾飞是从一辆别人送的三轮车起家的,他后来在一次业务活动中遭遇车祸丧生,妻子和妻兄承继了他的事业,一番艰难打拼后办成了“申通快递”,而他的弟弟聂腾云则发展了哥哥所创设的加盟制模式,使得麾下的“韵达快递”得以不断壮大……

有人说,“三通一达”四位老总的故事都是相同的,一个人是另一个人的翻版。但我在仔细倾听了他们的叙述后,觉得这样的评价未免有失偏颇。老总们各自创业史上的艰辛,成就了自己人生的欢欣。写出他们个性化的创业之路,我相信读者会为他们的勇敢、毅力、诚信、智慧所折服,也会对他们有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

心里怀有更大更远的“快递梦”

电商业方兴未艾,民营快递业还有待于加速发展。

“我心里的‘圆通梦有着三个目标:一是打造一家受人尊重的企业,二是创设一个民族的品牌,三是在未来的十年时间里,壮大为产值千亿元以上的企业,在国际上成为知名的快递企业和物流的集成商……再奋斗十年,不论经营方面,还是航空物流、国际化程度,以及整个产品的架构,都将更加完善、更加强大。”

此番话语出自圆通速递董事长喻渭蛟之口,他是一位已经拥有两架自有货机、五架租赁货机的国内一流快递企业的掌门人,他所描绘的未来景象岂有不信之理?事实上,“三通一达”其余几位老总也都有已经成熟的宏大计划。

“申通快递”董事长陈德军告诉我,中国是网络大国,网购市场极为巨大;从目前看,美国网购能力仍为中国的50多倍,但相信以后中国用户被激发出来的巨大购买量,将呈排山倒海之势,这表明民营快递业的发展前景可以用“壮丽”二字来形容。

《中国快递桐庐帮》对民营快递业的未来趋向和发展走势的分析和展望,大多留给了这些在实战中的民营企业家,而非言辞高深的经济学家。现在,已经有若干高校和研究机构把我的这部作品列入研究素材。

“小包裹,大事业”,“小快递,大民生”。这是对快递业最为简洁且准确的描述。快递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贴得太紧了,更大更远的“快递梦”还在展开,这当中,每一位民营快递人功不可没。所以,该书除了详述“桐庐帮”民营快递企业家的创业史,还大量地描摹了民营快递企业普通员工的追求和梦想。

桐庐快递业发展之初踩着石头过河,直至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民营快递的发展之路,为推进中国经济发展、改善人们日常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作出了巨大贡献。我的这部第一次以民营企业发展为创作对象的长篇报告文学,虽然写得很苦很累,但艺术地记录了民营快递业发展的这段珍贵历史,展现了这群民营快递人的时代风采,为他们立传、为他们喝彩,终究是值得的。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桐庐三通老总
审计师驻村“治未病”桐庐“纪审联动”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美丽乡村(浙江桐庐)
隆德县三通古碑考释
“三通两平台”推动下的我国在线教育出版发展
读写结合教学中“三合三通”
与IT界老总聊聊“医院云”
桐庐县:科技编织“桐庐梦”
跟随彭老总的最后岁月(下篇)
跟随彭老总的最后岁月(上篇)
《秘书日记里的彭老总》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