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医院研究生培养实践与思考

2015-02-09李永昌茅建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导师研究生

李永昌,茅建华

0 引 言

研究生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是反映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医院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1]。近年来,研究生培养工作已引起各大医院的高度重视。军队医院由于大多缺少医科大学支撑,研究生培养工作常面临一些瓶颈问题[2]。我院作为军队医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医教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1 研究生培养对军队医院建设发展的意义

1.1 为人才队伍储备力量 医院综合实力的竞争从根本上是高层次人才团队的竞争,而研究生培养则是医院延揽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渠道[3]。研究生大多优先选择所就读医院就业。我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作为首批1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之一,目前拥有13个医疗单元,其中7个医疗单元的负责人均为我院培养的研究生。同时,培养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后,医院在人才引进遴选方面将具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在我院组织的2013年优秀研究生毕业论文评比中获奖的13名博士研究生,有9人被优先选择留校工作,成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新生力量。

1.2 为科技创新增添活力 科技创新需要以合理的研究团队为支撑,研究生则是研究团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从各类科研课题经费预算分析,绝大部分均包含一定比例的研究生劳务费。加强研究生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有利于提升医院的科技创新能力。2013年我院共发表SCI收录论文326篇,其中136篇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占SCI收录论文总篇数的34%,其余SCI收录论文也多由研究生参与完成。从我院SCI收录论文发表数据来看,研究生已成为医院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力量。

1.3 为临床工作提供支撑 由于受编制体制所限,军队医院正式编制人员很难满足正常医疗工作需要[5]。临床研究生的培养必须围绕临床实践展开,紧贴临床培育研究和创新能力。研究生在围绕临床进行科研能力培育的同时,也极大的缓解了临床的工作压力,成为服务临床的一支重要补充力量。当前我院在院研究生一般保持在570名左右,与工作人员之比近1∶5,且研究生大多在临床一线学习和实践。因此,研究生因学习所承担的临床任务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医院临床工作的压力。

1.4 为提升影响力拓宽途径 医院影响力的提升一部分通过医疗行业而来自于患者人群,一部分则通过科学研究而来自于学术界。而另一部分由于教学关系形成的收治辐射和声誉传播,则往往容易被广大医院管理者所忽视。我院每年毕业研究生近200名,其中仅少部分择优留院工作,绝大部分毕业后分赴全省乃至全国各地。这些研究生对我院技术特色、学术水平均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分赴各自工作岗位后,接诊到难以诊治的相关复杂疑难患者,则首先会建议转诊至我院,一方面提高了我院在患者群体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医院的收治辐射范围。

2 加强研究生培养的做法与成效

2.1 拓宽招生渠道 由于绝大多数军队医院与医学院校尚未建立附属医院关系,加之很多医学院校由于招生规模有限,很难分配给一般联合培养单位足够招生指标,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军队医院研究生培养工作。因此,拓宽研究生招生途径成为军队医院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长期以来,我院与南京大学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10余所院校建立稳固的教学关系,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刘志红院士受聘兼任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这些条件为我院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院在院研究生数量能够保持在570名左右,2014年又与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医学院等医学院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关系,从而进一步推动医院的研究生培养工作。

2.2 加强招生宣传 拓宽招生渠道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数量,而研究生培养在具有一定数量的基础上,关键在于培养质量。提高培养质量的一个关键在于招生质量[6]。与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相比,军队医院在吸引优质生源方面存在一定劣势,因此必须将招生宣传当做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展示医院的师资队伍和科研教学实力。我院除开展一般媒体宣传外,还积极鼓励研究生导师等高层次人才进课堂,承担本科生授课任务,主动引导研究生导师为医学生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各类科研兴趣小组。一系列的举措一方面强化了本科生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增进学生对我院导师队伍的了解,为医院研究生培养工作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

2.3 注重学科平衡 医院的优势学科拥有较强的临床能力和科研水平,其人才队伍在各医学院校导师资格和招生资格遴选中常占据优势,导致医院整体形成学科间研究生分布严重不平衡的局面[7]。针对这一现象,我院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调控,解决学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是与一般医学院校建立教学关系时,针对学校特色优势重点扶持部分相关学科,克服了有限导师资源主要集中于优势学科的问题;二是在申报招生资格和分配招生名额时,对各学科及导师带教研究生数量进行一定限制,一方面引导优势学科和知名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上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另一方面以倾斜性政策为弱势学科研究生招生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其完成招生数量的积累,促进良性循环形成。

2.4 强化导师队伍 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在于导师队伍建设。为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我院在内部竞争和外部拓展方面均建立了良好机制。内部竞争方面,通过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与考核,每年定期公布导师招生情况和医教研绩效并组织讲评,增强研究生导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动力。外部拓展方面,加强与国内外医学院校联系,主动为医院科技人员搭建设平台,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利用院校优质资源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目前,我院在各医学院校任硕士生导师共112名,任博士生导师46名。通过与医学院校的合作,一方面开阔了导师的视野,拓宽了招生渠道;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院内科研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通过资源共享提升导师队伍的科研水平。

2.5 狠抓培养质量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医院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责任所在,也是医院通过研究生培养促进科技创新的必由之路[8]。我院自1985年与南京大学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等医学院校开展联合培养以来,一直将提高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工作。定期组织研究生课题研究进展专项检查,积极开展教学查房、病例研讨、学术讲座、学术沙龙等形式多样、紧贴临床的实践教学活动,建设集成化的中心实验科、比较医学科和适应各专科需要的专科实验室,为研究生搭建一流的科学研究平台。每年组织优秀研究生论文评比,举办优秀论文报告会,对获奖者给予重奖,并在留院考核中优先录用,极大地激发了研究生提高实践技能和科研水平的主动性。

3 军队医院研究生培养的思考与体会

3.1 强化支撑增强科研实力 医院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研究生在临床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医院要有强大的科研实力作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支撑。我院作为非医学院校直属附属医院,能够将在院研究生数量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数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拥有突出的科研实力,能够为研究生提供学习研究的临床和科研资源。近3年来,我院每年获得外源性纵向课题数量保持在80项左右,获得资助经费均近1亿元。2011和2013年先后获得2项“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这些科研项目的获得为研究生开展临床科研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也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

3.2 区分层次明确培养重点 医院各学科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因此,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必须针对各学科发展情况区分层次,明确各学科的培养重点。我院之所以在研究生培养中能够使各个学科均有所获,一个重要的做法就是通过区分层次以解决资源向优势科室过于集中的问题。对优势学科,我们着重引导其与知名院校合作,并以政策引导其主动调整生源结构,提高博士研究生在研究生群体的构成比例。对一般学科,则主要引导其与一般医学院校联合招生,重点解决研究生来源不足的问题,从研究生数量入手让其实现从无到有,并逐渐步入良性循环。

3.3 突出质量坚持育人为先 研究生教育作为学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人才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抓质量、育人才”是医院对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历史责任。因此,我院在研究生培养中,始终突出质量第一,坚持育人为先,提出“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的思路,这也是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得以不断提高的原因所在。作为军队医院,由于编制体制原因,高级职称人员和导师队伍规模受到一定程度限制,而每名导师指导研究生的精力毕竟有限。为提高培养质量,我们按照“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的思路,总体调控每名导师的研究生招生数量,引导实现生源构成和学科分布的优化。

3.4 注重转化创新培养模式 在转化医学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医学研究生培养也必须有所转型。作为军队医院,在研究生培养中要更加突出服务战场和服务临床2个方向的导向,促进研究成果向战场和临床转化。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转化医学研究,提出创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转化型医院”的总目标,并以学科为单元成立了2个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为在研究生培养中突出转化医学研究创造了条件。在具体培养过程中,我们还按照转化医学思想,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引导研究生导师主动聘请基础专业领域专家担任所指导研究生的第二指导老师,积极推进基础与临床相结合,进而促进转化医学研究。

[1]姜 立,张忠林.综合型医院学科群建设下研究生培养的双赢性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2:118-120.

[2]段纪成,杨美华,岳海燕.军队医院研究生培养工作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1):57-58.

[3]史兆荣.创新医院管理理念推进质量内涵建设[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6):630-632.

[4]赵 静.军队医院科研团队管理创新[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4):360-362.

[5]章 健,汪 勇,杨 艳,等.军队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J].东南国防医药,2012,14(2):179-180.

[6]于佳宾,杨 雷,王宇航.新时期提高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43-145.

[7]宋 红,段丽萍,王晓军.从博士生导师选聘标准谈医学院校导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0:41-42.

[8]张紫薇,薛 静,李 圣.以创新活动为载体,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初探[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6):146-148.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爱情导师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