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精准扶贫 加快脱贫步伐

2015-02-08陕西省麟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马霄

新丝路(下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贫困村贫困人口全县

陕西省麟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马霄

麟游县位于关中西部、宝鸡市东北部,属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全县总面积1704平方公里,辖7个镇、82个行政村,总人口9.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万人,农村贫困人口6283户2.1万人,贫困发生率28.68%。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攻坚县。近年来,麟游县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并举,进一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今后,我们将以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为契机,化压力为动力,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有关问题的重要指示和省委5号文件精神,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大力实施“六大精准扶贫工程”,强力推进“十项扶贫重点工作”,建立健全“五项精准扶贫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加快实现脱贫目标,到2017年达到基本脱贫目标。

一、突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精准脱贫

1.明确扶贫攻坚任务

一是实现贫困人口脱贫。2015至2017年,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5年脱贫5000人,2016年脱贫6000人,2017年脱贫7000人,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3000人以内,贫困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两不愁、四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二是基本达到小康水平。2018年至2020年,按照“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 的要求,大力实施综合扶贫,县域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有较大提高和改善,76个贫困村退出贫困村行列;到2020年全县整体脱贫“摘帽”,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2.加大重点领域扶贫

一是兜底脱贫。今春以来,我县对农村2.1万贫困人口中的“五种特殊”类型人口开展了三次调查、试点和测算工作,摸清了全县农村“五类特殊贫困群众”的底子,测算出了兜底所需资金,制定了《全县农村特殊贫困人口财政兜底脱贫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全省2875元的贫困标准(以2010年省级贫困标准2500元不变价推算),对贫困人口中的“残疾人”和“65岁以上老人”根据本人实际享受的国家政策补助,由县财政按月补足差额,发放兜底脱贫资金,其中“残疾人”按三种类型补差兜底,使每人每月收入达到240元;65岁以上老年人按两种类型补差兜底,使每人每月收入达到240元……二是产业扶贫。为了进一步突出产业扶贫重点,提升产业扶贫效果,加快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步伐,我县牢固树立变“输血”为“造血”的扶贫理念,推行了“直补到户、联户经营、企业带动、统建到户、干部领办、中介服务、代耕代营”产业扶贫七种模式,紧紧围绕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布局,结合贫困群众实际,按照“一户一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创新产业扶贫方式,提高产业扶贫质量,增强产业扶贫效果,夯实增收根基,培育增收来源,加快实现脱贫目标。到2017年,全县每个贫困村基本形成1个特色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至少建成1个增收致富项目,全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2020年,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全县整体脱贫,与省市同步够格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是提升脱贫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致富能力,每年完成各类劳动培训1.25万人(次)、各类就业技能培训20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使劳务收入占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到2020年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就业(创业)达到1.5万人,切实扭转我县贫困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低,务工就业受限大、渠道窄、收入少的局面,促进产业发展与劳动力素质提升协调发展。

3.加大扶贫搬迁力度。实施扶贫搬迁是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生存环境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县按照《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3—2030)》和《麟游县移民搬迁专项规划(2014—2025)》,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整村整组搬迁、相对集中安置的原则,以贫困群众为主体,以县域北部页岭地区、撤并村和偏远山区为重点,通过城镇化、社区化、园区化、楼房化集中安置和特困特扶优先安置,每年搬迁贫困人口300户1200人以上,逐步消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建设中心村。到2017年,全县率先建成酒房、卞坡、崖窑、招贤、良舍、蔡家河、崔木、常丰8个农村居住社区。到2020年,基本形成县城1个中心城区,两亭1个副中心,招贤、崔木2个重点镇和29个农村新型社区为骨架的“11229”城乡居民居住空间布局。

二、深化驻村联户扶贫工作,精准帮扶

出台了《关于开展“双帮双促”驻村联户扶贫工作的意见》,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亲自协调抓好此项工作。县级包镇领导每季度主持召开各镇驻村联户扶贫工作汇报会,指出存在问题,强调工作要求,做到了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确保有序推进。在省、市组建17个工作队的基础上,县上通过考察筛选,选聘177名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具有农村工作经历的干部担任工作队成员,再成立59个工作队,进驻76个贫困村,其余24个村由县级包扶部门派驻工作队,实现帮扶工作队行政村全覆盖。实施“5321”帮扶工程,县级领导在包镇的基础上每人包扶5户贫困户,镇和部门党政一把手每人包3户贫困户,其他科级干部每人包2户贫困户,一般干部每人包1户贫困户,全县1208名干部与1788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2015年按照中省要求,全县再选派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46名,达到了贫困村全覆盖,为村级班子注入了活力。

三、建立扶贫工作保障机制,精准管理

1.建立工作领导机制。坚持县负总责、镇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扶贫开发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责任制。建立县镇村三级精准扶贫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加强对扶贫开发具体工作落实的组织协调,建立精准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落实精准扶贫工作主管领导,并配足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精准扶贫的组织协调、计划落实、项目实施、跟踪监测、档案完善等工作。贫困村要确定一名扶贫工作人员,负责信息报送、上下联络、监督扶贫措施落实及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2.建立资金投入机制。严格执行《陕西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有关规定,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县级财政每年按照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2%的比例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并确保每年增长幅度不低于20%。积极争取中省市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扶贫开发,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打破行业界线,集中财力办大事。坚持和完善扶贫资金使用县级报账制,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封闭运行,项目的立项、审批、实施、资金管理要依纪依规、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大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取得实效。

3.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建立贫困人口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加强特殊贫困人口数据统计和动态监测工作,做到户有卡、村有册、镇有簿、县有档。按照省级脱贫标准和我县兜底脱贫具体办法,及时组织开展调查、民主评议、社会评价等,确定兜底扶贫对象进退,兜底脱贫保障资金增减,及时更新数据,做到扶贫对象有进有退,兜底脱贫保障资金动态调整,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精准度。

4.建立督查考核机制。把精准扶贫纳入各镇、各部门年度考核内容,加大考核分值,注重考核结果应用。县委、县政府与镇和部门,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限期脱贫,对完不成扶贫工作任务的镇和部门,在当年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建立健全以扶贫开发绩效考评为导向的用人机制,将考核结果与评价和干部使用挂钩,形成正向激励。

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思想的制度,我县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扶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夯实责任,强化举措,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工作,坚决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按期整县脱贫,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猜你喜欢

贫困村贫困人口全县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隐形贫困人口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