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性评估对心理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

2015-02-07刘欣

关键词:案例

刘欣

摘要: 本文借鉴学习性评估新理念,将促进学习、反馈教学的评估方法,应用于心理教学实践,通过一节心理课堂案例,阐述教师是如何从课前评估中,了解学生学习起点,设计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在课堂评估中收集学生学习证据、掌握学生参与学习的课堂情况,并通过课后评估反思整体教学,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课前、课堂和课后三重评估的心理课堂,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需要,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并促进了教师利用评估改进教学。

关键词: 学习性评估;心理课堂;改进教学;案例

一、 问题提出

高中心理教师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心理课教什么”,虽然有《纲要》作为依据,但纲要的要求十分宽泛,在给心理教师极高灵活度的同时,也让教师为难,教什么内容最合适。

困惑之一“心理课热热闹闹,但活动之后学生真的学到了什么”,学者提出学生 “参与课堂”不等于“参与学习”,如果学生只把心理课当做一场游戏的参与,而不是一种学习的参与,这种参与形式不能持续,也是没有意义的。

困惑之二“改进教学的方向在哪里”,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心理教师拥有了可供教学的成熟教学资料,但日复一日的重复教学让人倦怠,如何改进已有教学设计,如何将一整套心理课程不断完善,也成为追求职业发展的心理教师们的一大困惑。

近来,一种评估理念的出现似乎为解决上述困惑点亮了一盏明灯。随着整个教育大气候对评估在促进学生学习和反馈教师教学之间发挥作用的呼声渐高。美国率先提出了“学习性评估”的新概念,认为评估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反馈学生学业成就,同时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正如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 “评估和教学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当学生参与评估时,教师也能从学生的评估结果中得到改进教学的新发现”。

简单说,学习性评估是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发挥促进学生学习,反馈教师教学两大作用;贯穿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时间点的评估新理念。举例而言 ,教师通过分析学生课前的评估结果,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困难,据此确定教学重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高度唤醒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再根据课后评估结果,进一步改进教学,实现评估反馈教学、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

笔者借鉴学习性评估理念,应用于心理课堂教学实践,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尝试回答如下三个问题

1. 如何确定心理课堂的教学内容

2. 如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心理课堂,并真正“参与学习”

3. 如何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进一步完善心理课程

二、 课前评估

“教师不应直接决定教授学生什么,而应该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课前评估的目的就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从而帮助教师知道教什么及如何教。笔者认为课前评估是了解学生学习起点的前提,也是邀请学生参与教学的间接手段,以此来掌握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

本案例研究对象是高二年级某班,以真实心理课堂实践为例,阐述教师是如何从课前评估中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的。

(一) 了解学生学习难点

高中生普遍存在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现象,不仅让任课教师、班主任头疼,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自身学习效果,降低学业成绩。并且,这种拖延现象在假期中更加明显,当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时间,可以自行进行安排时,拖延现象泛滥严重。

根据《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2012修订)》要求中学心理课堂“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因此,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和纲要内容,将“克服拖延、高效完成作业”作为一节心理课的教学任务。

根据教师经验,假设学生拖延完成家庭作业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态度问题,即厌恶家庭作业,另一方面是方法问题,即不知道怎么将大量的家庭作业按一定优先级顺序完成。因此,教师将教学目标初步定位在

1) 明确作业重要性,改变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态度

2) 掌握方法,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为验证此教学目标的合理性,笔者对高二某班学生进行集体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收集课前评估信息。

1. 问卷实测

使用《写作故障检测表》,该量表采用四点计分法,内容包括两部分 “写作态度”例如“讨厌写书面作业”、“在做了很多作业之后觉得厌烦和疲惫”等项目;“写作方法”例如“你会预先考虑写什么,然后再动笔”、“在完成书面作业时,你能够把自己的想法按正确顺序写下来”等项目。

在心理课前,进行集体施测,发放问卷43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结果如图1、2所示:对作业持消极态度,厌恶完成作业的学生约38%,而掌握有效应对方法的学生仅有15%。

高二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消极态度高,而应对方法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学生厌恶家庭作业?是厌恶作业本身,还是厌恶无法应对作业的挫败感?换句话说,阻碍学生完成作业的障碍,可能并非作业本身,而是对自身缺乏应对复杂作业能力的消极评价。如果将教学目标定位在改变学生作业的态度上,有自上而下的灌输之嫌,而且并未触及问题根源。

2. 访谈个别学生

课前对话

师:“APEC假期的作业什么时候完成的?”

生1:“最后一天夜里”

生2:“上学第一天早上”

师:“为什么不提前做完呢?”

生1:“我也想假期先完成作业再踏踏实实的玩….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写”

师:“作业很难吗?不会写所以才一直拖着?”

生2:“不是不会做,就是懒呗”

通过和个别学生的谈话,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完成书面作业,并非缺乏动机,即“想完成作业”,也并非缺乏完成作业的必要知识,学生产生拖延的原因在于消极的自我评价“懒”,以及在面对一次性完成不了的作业时,第一反应就是逃避,缺乏将复杂任务分解的“步骤智慧”。

(二) 进行教学设计

结合问卷和访谈的课前评估结果,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困惑和需求,从新调整教学目标:

1)意识到拖延完成作业不是懒,而是缺乏应对复杂任务分解的“步骤智慧”

2)掌握处理复杂任务的有效方法。

据此进行教学设计,本文以主题活动一为例,阅读“沙伦的故事”,第一段描述沙伦的办公室“一团糟”,所有材料都被“埋”起来;第二段描述沙伦花大量时间去写没人看的评估,却不能花时间完成重要的论文,对事情的轻重缓急视而不见;第三段描述沙伦从来不按截止日期提交报告;第四段举例原定20分钟的访谈,沙伦1小时才结束,难以正确估计时间;第五段在面对重大任务时沙伦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第六段,沙伦的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寻宝活动,例如找钥匙、找眼镜。

表1 主题活动一“读故事找问题”教学设计

活动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主题活动一

“读故事找问题” 指导语“阅读故事后,小组讨论沙伦存在哪些问题?请尽可能多的找出问题并写在纸上。” 阅读故事

小组讨论

概括问题

上台展示 通过“尽可能多的找出问题”学生可以将“懒”分解为

1. 沙伦缺乏管理材料的能力(总在丢东西找东西)

2. 缺乏管理优先级的能力(先做不重要的事儿)

3. 缺乏时间意识(超时不遵守截止日期)

4. 缺乏步骤智慧(面对复杂任务不知从哪开始)

帮助学生意识到原来沙伦不是懒,而是在以上四方面存在问题,只要逐个解决,就能彻底帮助沙伦克服拖延完成书面任务的困难。

三、 课堂评估

心理课堂活动丰富,常有学生“参与课堂”的热闹场面,但学生是否真的学到知识,即“参与学习”则难以确认。课堂评估不仅注重学生“参与课堂”更加注重对学生“参与学习”的考察。因此,能否实现上述主题活动预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看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也要对学生学习证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帮助教师掌握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一) 收集学生学习证据

根据教学设计,各组找出的问题多种多样,表达形式也各有不同,课堂发言踊跃。小组展示原稿如下:

图3 学生小组问题概括原稿

如图3所示,通过学生学习证据的展示可以看出,学生对活动一的参与热情高,发言积极,课堂气氛热闹,可以判断学生参与课堂程度高。

(二) 掌握教学状况

除了关注学生参与课堂程度,更重要的是分析学生参与学习程度,因此有必要对课堂师生互动进行分析。

师生对话

师:这里是六个小组汇总的问题,大部分的问题都提到了什么?

生1:缺乏时间观念、分不清主次、不会整理东西

师:还有吗?

生2:不能拆成小步骤

师:非常好,通过大家罗列的沙伦的问题,我们做一点概括的功夫就可以得到这四点“管理时间”“管理优先级”“管理材料”和“分解步骤”。这会儿你就知道了,沙伦的拖延,不是因为“懒”,而是缺乏解决这四方面问题的好方法。只要我们找到方法,逐个击破四方面问题,就能有效克服拖延。

针对上述课堂师生互动情况,客观分析教师的教学策略,如表2所示:

表2 课堂教学策略优缺点分析

课堂观察 优点 不足

从学生参与的情况看 活动一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提问的问题简短,所以学生用短句非常踊跃的回答,参与课堂明显 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初步的概括分析,缺乏对拖延现象的深入思考,缺少个性化想法的碰撞,参与学习效果一般。

从教师的教学策略看 教师把各组学生的题目展示出来,然后将关键字汇总,并联系心理学名词加以解释,课堂进程顺畅 学生概括和教师预设的结果不同,生硬的用心理学名词加以解释,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发生脱节,略显牵强。

分析可知,虽然学生参与课堂积极,并有一定的学习证据展示,但事实上,对于学生深入思考,创新能力的激发有限,因此学生真正在活动中学到、体会到的内容并未实现教学目标,因此仍需改进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策略。

四、 课后评估

我们分析教学的优劣必须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为判断标准,笔者认为虽然心理课没有所谓的考试,但在教学之后的及时评估,例如简单的访谈,可以帮助教师及时看到教学的某些问题,从而改进教学。以本节心理课为例,使用个别访谈的方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 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采用访谈的方法

课后访谈

问:这堂心理课你们学了什么

生1:时间管理、不要像沙伦一样丢三落四

生2:学到了面对复杂任务,先拆分步骤、管理优先级、管理材料

问:从哪学到的?

生1:读沙伦的故事

生2:老师概括在黑板上的。

通过访问分析得到:生1的回答反映出,学生没有在主题活动与拖延完成书面作业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很可能在本节课后学生还是不知道如何应对拖延。生2的回答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是记忆和模仿的结果,并未把本节课内容内化。综合课堂评估和课后评估结果,有必要对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改进。

(二) 改进教学设计

针对上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师从以下三面进行改进

表3 改进教学设计前后对比

改进方面 课堂一(改进前) 课堂二(改进后)

1.呈现顺序 1) 学生先概括问题

2)教师后呈现抽象的心理名词,将学生的概括加以解释 1) 教师先呈现抽象的心理名词,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

2)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以上名词进行个性化解释

2.活动指导语 通过阅读,在文中请尽可能多的找出沙伦存在的问题 通过阅读,在文中找出对应的现象帮助你理解这四个词的含义。

完成一幅“四格漫画”以帮助你理解,在完成复杂任务时,需要关注哪些方面

3.学习成果展示形式 用文字形式展现

锻炼概括能力 用漫画形式展示

锻炼创造力

五、 整体评估

有效的评估能反映学生学习的结果,并反馈教师教学,经过反复实践验证教学反思结果,真正实现利用评估促进教学的目的。

(一) 课堂学习证据前后测对比

经过调整教学顺序,精修活动指导语,改变学习证据的呈现形式,课堂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通过改进前后课堂一、课堂二学生学习证据的对比,改进后学生对如何处理复杂任务,如何减少拖延作业进行了思考,并产生了高度个性化的解决方法,实现参与学习的目的。

课堂一(改进前)学生使用文字形式展现、锻炼概括能力 课堂二(改进后)学生使用漫画形式展示、锻炼创造力

表5 改进教学前后学生学习证据对比

如表5所示,比较学生学习证据可以看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更重要的是改进教学策略后,学生对如何克服拖延有了清晰具体和高度个性化的理解。在面对复杂任务时,不再习惯性的选择逃避,而是有一定应对方法,比如先将大任务分解步骤,按一定优先级排序,制定可行的时间计划,并准备好所有材料。掌握这一应对复杂任务的思路,在面对大量家庭作业时,不再逃避拖延,而是降解复杂任务难度,提升了应对大量任务的信心。最终,学生意识到拖延完成作业不是懒,而是缺乏应对复杂任务的心智能力,通过一节心理课的学习,产生个性化的处理复杂任务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六、 总结

通过课前评估,了解学生学习起点和学习需要,设计出切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评估,收集学生学习证据,帮助教师掌握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课后评估,验证教学实践,发现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最终实现利用学习性评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丁邦平.从“形成性评价”到“学习性评价”:课堂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8(09)

[2]赖明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课堂评估研究——基于香港语文课堂实践的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2

[3]梅尔·莱文著, 周烁方译. 世上没有懒孩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案例
全包围“国”字教学案例
聚焦统计案例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互联网+”的现实案例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不重实效,重广告
雷达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