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的前提:共生与共赢

2015-02-06宋善文苏伟贤

关键词:共赢共富共生

宋善文 苏伟贤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最终目标,但目前我国仍存在较大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要做到“共生”,然后实现“共赢”,最后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共生;共赢;共富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1101(2014)06001403

Abstract: Despite common prosperity being the essence and the ultimate goal of socialism,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current China. As it is a long and demanding process to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the first thing to do is to accomplish “symbiosis” and then realize the “win-win” situation before common prosperity can be ultimately fulfilled.

Key words:symbiosis; win- win situation; common prosperity

实现“共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但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问题依然突出,依然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共同富裕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1]这些论断表明了我们党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心和信心。我们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先实现“共生”,然后实现“共赢”,最后才能实现“共富”。

一、实现共同富裕的首要前提:共生

所谓“共生”, 就是共同生存,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只要有劳动能力、劳动愿意,都能够体面地生存,没有生存危机或者生存困境;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政府给予基本的生活救助,也无饿冻之虞。事实上,尽管我国居民生活已经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还存在少部分生活困难的群众,特别是西部地区还存在较多生活困难的群众。本不应该出现的孩童、老人饿死的报道虽然是极端事例,但与我们的时代极不相称,也从一个侧面映证了在物质财富高度发达的今天,部分人还存在基本的生存危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有底线思维,要补上短板,兜住底线。解决所有人群的基本生活问题,即“共生”问题,就是底线思维的具体表现。的确,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同样的,要实现“共富”,首先要做到保底,“共生”就是保底。当前的“共生”,就是要让最底层人群拥有与其他阶层一样,共同享有最基本的生存权利,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有尊严的生活。做到“共生”,保住我国民生的底线,当前需要解决下列问题。

1.解决少数困难群体的温饱问题

根据马斯诺提出的人的五大层次需求理论,生理需要(衣、食、住、行等)是最基本的需求,解决温饱问题是人获得生存的基本前提。然而直到今天,我国还有极少数人的温饱问题,即基本生活问题没有解决。

要实现“共生”,就应该先帮助这些连生存都成问题的绝对贫困人群实现温饱。我国绝对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口素质低下等。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要由靠农业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变为由服务业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二是要增加资金的投入,既包括国家无偿援助金和物资的投入,也包括社会慈善机构以及先富者的资金捐赠,特别是增加对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资金投入;三是要加大贫困地区公共设施建设;四是严格控制贫困地区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

2.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充分就业才能够保证劳动者的收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有工作叫做“有饭碗”,丢掉工作就是丢掉“饭碗”,就业关系到人的生存问题。据统计,到2013年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1%左右光明日报,2014年1月20第1版,新闻稿。,至少有6 560万人口处于失业状态,这些失业人口已经失去了经济来源,很可能连生存都成问题,因此要实现“共生”就必须先解决好这些失业者的就业问题。

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在于大力发展经济。一般而言,经济发展越快,就业增长率也就越高。当前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二是培训农民工,提高农民工素质;三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并重,增强自主创业能力。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十八大报告指出:“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保基本,保民生,促公平,实现社会“共生”。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存在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窄、统筹层次低、法律不够健全、监督执法系统不完善等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要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特别是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农村医疗保障以及失业保障的覆盖范围。二是要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保障、安置保障、商业保险和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以及住房保障。三是要加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制建设,保障我国社会保障建设事业有法可依。2014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将各项托底性救助

制度统一起来,使困难群众受助得到了法律的保护。四是要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部门,全面负责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五是要建立一个具有全国性、权威性的统一协调管理社会保障相关部门的领导机构。

二、实现共同富裕的第二个前提:共赢

所谓“共赢”,就是互利互惠、共同受益,就是各阶层、各群体在发展中平等受益,在改革中共享红利,决不能把一部分人的收益建立在另一部分人利益受损的基础上,决不允许出现利益集团、已经出现的要让其瓦解,决不能把一部分人的幸福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痛苦之上。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讲到“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3]。这一理念作为我国处理与各国经贸关系的基本准则,也同样适用于国内各阶层、各群体的关系。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把生存状态提高到生活状态。生存是一种物理状态,而生活才是生命的意义。只有促进共同发展、平等受益、互惠互利,人民才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生活的幸福。在社会贫富差距已经较大的今天,实现“共赢”,要突出解决如下问题。

1.尽快扭转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有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实现了先富起来的目标,但先富群体中,有部分人没有、也不愿意承担起带动后富的责任。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2003年到2012年持续十年在0.47以上,表明当前国内居民贫富差距较大。而贫富差距过大则容易导致犯罪现象多发,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说过“收入分配的变化是发展进程中最具有政治意义的方面,也是最容易诱发妒忌心理和社会动荡混乱的方面。”[4]现在很多人都觉得缺乏安全感,富人嫌贫,穷人仇富,在这样的状态下生活,自然会缺乏安全感,自然没有“赢”家。由此可见,实现“共赢”,当前最紧要的就是尽快扭转贫富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让人们切实看到共同富裕的希望。

扭转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首先是要加大教育宣传的力度,让人们树立合法、合理、公平、公正的利益获取观念,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其次要完善税收制度,采用行政手段及税收政策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真正做到“控高提低”。再次要平衡城市和农村、发达和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特别加强薄弱学校的投入以促进教育公平。最后要完善法制,做到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严打偷税漏税行为。

2.改革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关系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担负着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使命,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赢”。

目前我国国企和垄断行业在收入分配方面还存在许多与基本分配制度不相符合的问题,主要是:第一,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较低,作为所有者的全国人民和人民政府的权益没有得到保障。第二,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职工收入、国企内部高级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第三,国有企业和主要垄断企业的相关人员有巨额灰色收入。第四,垄断行业垄断就业,一般只招收内部职工子女,外部普通老百姓则很难进入。私营企业收入分配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工人工资经常被压低、拖欠、克扣,劳动合同签约率低、内容不规范,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恶劣等。以上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都有损广大人民的利益,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不利于弘扬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

因此,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共赢的基本途径。当前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逐渐提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二是合理确定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即国企负责人的年薪应建立在合理评价国企效益和个人业绩的基础上。三是建立公平公正的国企及垄断行业的劳动人事制度,人事招聘应公开考核。四是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劳动合同、劳动制度、劳动条件、工资福利等各方面合法权益的保护与监管。五是政府机关要加强对各类企业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六是加强立法规范国企、垄断行业及私企员工的工资薪酬。

3.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共赢”的利益共享格局

当前,要构建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共赢”的利益格局,就必须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发挥顶层设计的作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共享改革的红利,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广泛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社会各阶层人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共赢”,促进共同富裕。

我们说目前改革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涉险滩,其中一个原因是指部分既得利益集团为了继续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而罔顾普通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了破除部分社会阶层、利益集团的不合理利益,就必须发扬抓铁有痕、壮士断腕的精神。

当前,为了让人民共享改革的红利,构建“共赢”的利益共享格局,首先必须进一步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通过经济发展把蛋糕做大,这是共享改革红利的前提。其次要保障公民的政治参与权,使人民的主张和利益诉求在政府决策中得以体现,实现其民主权利, 从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第三是要促进教育公平,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第四是要完善社会各阶层利益表达机制,为民众提供表达利益诉求的有效渠道,让改革的红利更好地惠及大众。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5]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6]“共富”是不能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一步实现的。我们只有在党的带领下,彻底解决“共生”问题,真正实现“共赢”,才能够实现“共富”。所以,做到“共生”和“共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两大前提。只有解决了人们基本的温饱和就业问题,当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称得上是做到了“共生”。在“共生”的基础上扭转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不断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使改革的红利公平公正地惠及群体人民,才能做到“共赢”。实现了“共赢”后,再继续向前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共富”。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5(1).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3-24(2).

[4]阿瑟·刘易斯.发展计划[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9:186.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4.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范君]

猜你喜欢

共赢共富共生
柯桥成校创新+品牌培育“共富夜校”发展核
“萧滨一体化”:打造区域协作共富升级版
一图读懂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
凝聚共富力量 谱写发展新篇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共赢发展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与中小微型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