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学生党员培养保障机制的构建

2015-02-06朱志伟

法制博览 2015年21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保障机制学生党员

朱志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9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历史责任。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思想更为先进、行动更加积极的群体,他们是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障。将优秀的大学生发展为党员,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提升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不仅是高等院校党建工作的基本任务,更是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措施。

然而,随着党员队伍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逐渐出现诸如党员发展前不受组织重视、发展中缺乏有效考评与监督、发展后普遍缺乏理想信念等问题。2013年,中组部牵头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严格坚持标准、加强教育培养、健全管理机制等六个方面对党员发展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提出了要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健全各阶段党员培养的保障机制,确保大学生党员发展与培养的质量是高等院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的各种思潮势必影响到高校中来,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大学生党员行动上入党的表现没有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根本问题

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地区发展之间的日益不平衡、腐败现象的凸显等,这些社会问题势必会对高校大学生产生影响。加之高校扩招之后出现的大学生压力大、就业难等问题,在大学生身上则表现为“浮躁”、“功利”现象严重。这些因素使得有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信念产生了动摇,往往更看重党员的身份而忽略了党员应当履行的义务。社会上散播的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功利化倾向严重等问题,虽然有失偏颇、值得商榷,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上存在的问题。

从相关文献来看,国内学者往往将大学生入党动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崇高信仰型、成才发展型、情感认同型、被动驱动型、个人私利型。①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以及走访调研来看,成才发展型正在成为主流趋势。一方面,学生通过成长锻炼不断进取来争取加入党组织的机会,另一方面,加入党组织是为了有更多的机会来为同学、为集体服务以获取更多锻炼的平台。这一主流群体需要党组织及时给与引导和帮助,使他们的入党动机进一步升华。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仅仅将入党当做一个平台,入党之后仅关注个人私利,不再注重党员的义务,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党组织给予更多的思想教育和培养,加强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二)重视党员发展,放松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

随着高校党建工作任务的不断精细和完善,党员发展的质量也不断提高。然而,因为发展人数多、培养考察任务重、工作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在党员发展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重发展轻培养、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在入党环节,往往更多的是注重形式而非内容,仅仅按照工作条例按部就班,对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的考察不够全面仔细;往往注重成绩、评优等硬性标准,而对思想素质等考察不严谨;入党后往往注重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疏于教育培养,倾听和服务工作不到位。

(三)党员教育培养的质量缺乏标准性

虽然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目前大学生党员在教育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已经开始着手利用各种契机开展对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但是整个过程缺乏延续性,对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前、预备中和转正后的阶段培养工作划分不到位。通常一项教育培养活动针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同时开展,缺乏针对性,不能对处于不同阶段的群体给予有效的教育和培养。另一方面,在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上,注重形式而忽略效果,对培养后的质量也缺乏科学合理的量化标准,很难保证大学生党员培养的质量。

(四)党建工作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虽然中央文件多次强调要保障高校专职党务人员数量,但在实际工作中,专职党务人员数量仍显不足,繁重的党建工作往往由教师兼任,院系辅导员及学生骨干来承担,人员和经费的投入有限,很难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特别是高校扩招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日趋年轻化,有很多都是应届毕业生,不仅自身党龄不长,党务工作经验不足,而且还要处理繁重的学生工作,因此很难做好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这与高校党建工作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构建学生党员培养保障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优秀群体,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建立合理可行的保障机制对高等教育的成果乃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都尤为必要。

(一)建立学生党员培养保障机制是应对目前大学生党员培养所面临挑战的要求

党员发挥与教育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还存在一定问题,目前已有的基层组织架构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党员发展与教育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例如基层党支部与团支部之间工作不够紧密等;二是《意见》颁布以来,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的弊端还没有根本解决,重数量、轻质量,重入党前教育、轻入党后教育的情况依然存在;三是党员的教育培养没有形成长期、连续、有效的机制,随意性比较大;四是部分基层支部组织力和领导力欠缺,没有发挥好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的作用等。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要建立党员培养的保障机制。

(二)党和国家的事业要求学生党员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学历知识分子群体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将会日益增加,他们的综合素质将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党员作为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虽然接受了党课学习,经历了党的教育和洗礼,但是社会的各种思潮还是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和冲击。在面对社会改革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面前,有些学生党员会感到迷茫,也有一些学生党员转向功利主义,党性意识日渐薄弱。在这些问题面前,开展好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并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使之切实得到落实,使学生党员在受教育过程中有思考、有收获、有提高,对学生党员树立社会担当和责任感、使命感有重要的意义。

(三)建立学生党员培养保障机制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根本目标。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高校党建工作以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来带动全体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学生党员的素质和质量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学生党员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党的教育和培养,他们不仅是学生群体中的领头羊,更要发挥好服务和引导广大学生的重要作用。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出发,切实做好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和保障工作,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是努力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

三、构建大学生党员培养保障机制

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机制来保证,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党员培养的科学化和标准化水平。通过实际工作中的研究总结,笔者认为大学生党员培养保障机制的构建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分层次分阶段强化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

高等院校在党员教育培养中,要始终坚持理论学习的首要位置。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重要思想和决策,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理论水平,这样才能使学生党员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有指导、有思考、有判断。目前,学生党员的教育一般通过党课、党日活动等进行学习,而且也集中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阶段,预备党员和转正之后的继续培养和教育明显不足。所以,加强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不仅局限于入党前阶段,更是要深入贯彻在之后的教育培养中。

构建大学生党员培养保障机制的关键在于分层次分阶段深化培养,从大学生申请加入党组织开始,到成为一名正式党员甚至更长时间内,都应被涵盖在培养体系中接受教育。大学生党员培养保障机制从层次上讲,应分为分为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以及正式党员;从阶段上讲,应分为发展前、发展中与发展后。

理论学习的加强可以通过一下方面进行:1、党性教育与信念塑造:通过院系二级党校理论教育,进一步巩固两校(团校和党校)对于积极分子在发展前与发展中的教育成果,切实解决积极分子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2、理论检验与信念强化:在发展中,通过开展主题党日与支部共建等活动,回顾党的发展历程与光辉历史。在聆听老一辈党员同志奋斗经历的过程中,引导积极分子与预备党员积极思考在党课中学习的理论与知识,从而检验其真实性与正确性,进一步强化心中的共产主义崇高信念。3、创先争优再进步:在发展后,对于预备党员以及正式党员,培养与教育仍然至关重要。大学生的思想成长会经历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不断修正,在此之中,党员的继续培养与教育是保证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的最大保证。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进而全面把握党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样才能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特别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规律,增强抵御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能力水平。

(二)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并实行追踪记录

以高校基层院系党委(总支)为单位,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学生党员的考核制度,从学习、工作、发挥作用等方面,将党员的权利与义务转化为具体目标,并以数量、时限等量化指标进行考核,形成动态记录,激励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制定年度考核制度。针对发展前、发展中与发展后三个阶段分别制定考核标准,从理论知识的扎实程度、思想进步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等维度进行量化考评;制定学生党员的学习计划,要求学生党员每学期要完成的学习总量,在学期末进行考评,保证学习质量;将学生党员的民主评议落到实处,通过组织生活会等,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将评议结果纳入学生党员的年度考核。

此外,还应当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情况,如座谈会、问卷调研等,不仅对学生党员做出评议,也要了解党员教育培养的实际效果,形成动态的跟踪调查,不断完善党员教育培养的机制。

(三)加强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锻炼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普遍认识不足,学生党员也不例外。要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社会实践是引导学生党员提升思想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渠道。高校要积极联系社会单位,开拓尝试“党员红色助手”、“党员工作站”、“党员先锋志愿服务”等实践方式,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锻炼,提升他们的党性意识。对于处在发展前与发展中的积极分子以及预备党员,实践的锻炼侧重于在实践中学习与感悟,着重引导其看到社会中的党员力量对于社会发展的突出贡献,为他们树立榜样,积极引导他们从思想上入党。对于转正后的正式党员,实践的锻炼侧重于考察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对于党员先进性作用的认识与党员责任义务的履行,从而监督其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身,强化使命感与责任感,在工作学习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党员认识到在国家进步与社会发展中的自身使命与重大责任,提醒并监督学生党员时刻保持先进性,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党员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

(四)注重加强党务工作队伍的建设与完善

党务工作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不仅要从编制、职数上保证党务工作队伍的数量,还要从经费上保证待遇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因为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他们的思想素质和党性修养对学生党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教育部专门发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仍然参差不齐。因此,在新形势下,更需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上严格认真,创新方法,同时树立好自身形象,为学生党员树立行动上的先锋榜样。

[注 释]

①包丽颖.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入党动机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05).

[1]段然堂,屈家安.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长效机制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2]李明.探讨当代大学生学生党员的再培养[J].科技信息,2012.12.

[3]刘晓琳,巩林明.当代大学生党员培养问题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06.

[4]黄耀元,曾德生.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培养机制问题研究[J].黑龙江史志,2009.07.

[5]王璐,卢英,孙巍.浅论加强大学生入党后的培养问题[J].新西部(下半月),2007.04.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保障机制学生党员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合唱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调研——以湘赣黔部分地区为例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公务员教育培养链培训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构建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