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乳房炎防控措施

2015-02-06刘耀川朱江巍

湖北畜牧兽医 2014年11期
关键词:奶牛防控

刘耀川 朱江巍

摘要:对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理、致病因素及饲养管理中的注意事项进行简述,并对该病的防控措施和防控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防控

中图分类号:S82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1-0065-02

奶牛乳房炎(Bovine mastitis)是一种常见疾病,是由于病院微生物侵入乳腺组织而引起的炎症。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发病率居高不下,对奶牛养殖业、食品安全及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本文对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控措施。

1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

奶牛乳房炎为发生在奶牛乳房间质、实质或二者同时发生的一种炎症,其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四种。发病后造成产奶量大量下降,乳汁出现变性现象,或出现凝乳块现象。并伴随着乳房的肿胀、疼痛,或伴有发热症状。其中最急性乳房炎最为常见,且症状最为严重,发病乳区触感发硬、乳头龟裂、皮肤呈现紫红色。无法挤出乳汁,有淡的血水或黄水流出。据报道,乳房炎在国外发病率约为25%~60%,国内的发病率为20%~70%[1],个别养殖条件较差的养殖场甚至能够达到85%。据估算,美国每头奶牛因乳房炎造成的损失为225美元,全球每年因奶牛乳房炎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50亿美元。

奶牛乳房炎通常为病菌感染所引起的,由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包括细菌、真菌及病毒等,共计80多种。常见细菌14种,真菌7种。其中最常见的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一些病菌存在于饲养环境中,包括新鲜的粪便、土壤、水、饲料及挤奶装置中,主要为大肠杆菌和乳房链球菌。其他病原菌则存活于乳头及乳房表皮的溃疡处,由乳头管口进入,并向乳房内蔓延。

饲养因素及营养因素也能够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发生。饲养管理是引起乳房炎最主要的因素。饲养不当可引起奶牛发生消化不良及前胃迟缓等消化、代谢性疾病,从而诱发乳房炎。而挤奶时,消毒不彻底,挤奶器真空压力过高、频率过快都会造成乳房、乳头的损伤,继而发生乳房炎。营养因素方面,饲料成分的突然改变和营养的不平衡都会增加乳房炎的发病率。饲料中过多的氮或蛋白质能够诱发乳房炎。豆科植物中常含有大量的类雌激素样物质,可促使乳房早熟禾环境性乳房炎的发生。

其他因素,主要包括气候、饲养环境、空气质量、垫料等。寒冷或温度的突变、潮湿、曝晒或长期干燥都会使奶牛处于长期的应激状态,从而导致乳房炎的发生。室内养牛,牛舎通风不好,垫料不足或长期不进行更换,都会增加环境致病微生物的存活几率,造成乳房感染引起乳房炎。有报道表明,乳房炎的发病率与遗传因素及季节有很大相关性,如盆碗型乳房的发病率比圆筒型乳房的发病率低,乳头管紧的发病率也较低。

2 奶牛乳房炎的诊断

临床诊断乳房炎可以根据乳房的红、肿、热、痛及乳汁的理化性质的改变而进行判断。观察牛奶时,应弃去头3把奶,观察乳的状态,是否存在凝乳、乳结块、沉淀物等,并观察乳的颜色,是否存在血红色或黄色。根据乳的温度也可以判断,温度高于正常乳,通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2]。在挤奶完毕后,用手轻触乳房,检查是否存在纤维化结块、肿块或坚硬结块的存在,并观察乳房表面及乳头皮肤,是否有表皮破损、颜色变化等现象。

体细胞检测是乳房炎诊断最直接、最准确的方法。我国将乳中体细胞大于50万/mL定位阳性,小于20万/mL定为阴性,其间为中性,其中有90%~95%的白细胞,体细胞检测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为CMT法[3]。

除上述方法之外,还有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计数法、乳样白细胞计数法、导电法等。但都因自身试验对条件要求较为苛刻而难以推广。

3 奶牛乳房炎防控措施

奶牛乳房炎主要以预防为主,针对可能引起该病发生的诸多因素,进行不同环节的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同时,对已经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病例进行正确的对症治疗,可以将因乳房炎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3.1 加强环境卫生及饲养管理

病原菌经乳头管进入乳房内是造成乳房炎的主要途径。因此环境卫生的状况能直接影响周围环境致病菌的数量,从而影响乳房炎发病率。牛舍内要保持清洁、卫生,并定期进行消毒。同时保证舎内通风,可使用负压风扇保持牛舎内的干燥。保证饲料及饮用水的清洁,饲料营养全面、充足。根据饲养条件,适量添加富含β-胡萝卜素、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元素的补充剂[4]。减少对奶牛的外界应激,提高奶牛自身抵抗力,降低乳房炎发生。

3.2 正确挤奶

做好挤奶厅的消毒工作,保证挤奶厅的洁净程度。在挤奶前,应用40℃左右的温水或消毒药物对乳房、乳头进行消毒。一般使用洗必泰、次氯酸钠或过氧乙酸。擦拭干净后再上泵挤奶[5]。挤奶后也要用同样的方法对乳房、乳头及挤奶泵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并保证挤奶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机器运行良好,压力及频率适当,不会对乳头造成伤害。

3.3 干奶期饲养

干奶期乳房要经过自动退化期、退化稳定期及生乳期三个阶段。对准备干奶的奶牛进行乳房炎筛查,患病牛应治愈后再干奶。通常采用向乳房内关注长效抗生素的方法进行治疗。青霉素、链霉素和盐酸普鲁卡因的混合灌注液为首选。

3.4 乳头药浴

对乳头进行药浴能够很好的防治隐性乳房炎,而临床型乳房炎则通常为隐性型乳房炎转变而来。在挤奶结束后,乳头管并未完全收缩闭合,这时病原菌极易通过该通道进入乳房。在这个窗口期对乳头进行药物浸泡,能够有效杀灭大部分病原菌,报道显示,经过乳头药浴的奶牛发生乳房炎及隐性型乳房炎的几率要降低50%左右[6]。常用的乳头药浴药物为次氯酸钠、洗必泰及新洁尔灭等。

3.5 免疫接种

接种疫苗虽然能够很好预防细菌病发生,但由于引起乳房炎的致病菌多为混合感染,少有单独感染的情况,故针对多病原菌的免疫疫苗接种尚未实现。现处于研究阶段的有针对荚膜多糖而生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疫苗,及针对芙膜多糖成分的大肠杆菌疫苗[7]。而链球菌的疫苗研究较少。

3.6 其他防控措施

近年来通过生物素或生物制剂来治疗乳房炎成为研究热点,如使用乳酸链球菌肽代替抗生素对乳房炎进行治疗及预防;或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奶牛机体内部的pH环境[8],杀灭不耐酸的有害菌;也有学者通过微生物溶肽酶来破坏葡萄球菌及链球菌菌体治疗乳房炎,都取得了一定进展。而基因疗法、多生物疗法及微量元素疗法等都为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4 小结

由于引起牛乳房炎的病原菌非常复杂,给该病的防治带来很大困难。以前对于该病多采用光谱高效抗生素进行治疗,但随着对食品安全认识的不断提高,急需其他绿色、无害的治疗方法。通过对该病成因及护理的不断了解,制定合理的生产、养殖及护理程序,并配合全面的防御措施,乳房炎的防治可以朝向无毒、无害、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铁钢. 浅谈奶牛乳房炎[J]. 黑龙江动物繁殖,2014,22(2):48-49.

[2] 王会珍. 奶牛乳房炎的临床学调查[J]. 山东畜牧兽医, 2007,127(2):11-12.

[3] 邓海平,蒲万霞,俞诗源,等. 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及其分离鉴定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草食动物, 2009,29(2):52-55.

[4] 倪春霞,蒲万霞,胡永浩,等.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 2010,19(2):20-24.

[5] 曹效峰. 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措施[J]. 当代畜牧, 2014,1:52-53.

[6] 张 宇,刘 磊,豆艳丽. 奶牛乳房炎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3,12(6):34-39.

[7] 项开合,张乃生,肖连明,等. 奶牛乳房炎的生物学防治[J]. 动物医学进展, 2007,28(3):109-112.

[8] 李应成,李培峰,李晓楠.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机器防治[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5,3(2):52-55.

猜你喜欢

奶牛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小奶牛便签夹
奶牛印印印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公众通用新冠肺炎防控指引
公众通用新冠肺炎防控指引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奶牛吃草
《奶牛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