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社会和工业的辩证肖像

2015-02-06崇秀全

艺苑 2014年6期
关键词:北非肖像当代艺术

崇秀全

【摘要】 纪实摄影有客观记录社会信息,与社会互动的功用。当代北非摄影师达乌德是阿尔及利亚政治局势的冷静的旁观者;本斯姆拉冒险从事发生在阿尔及利亚境内的伊斯兰恐怖主义活动拍摄;巴冉达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批判性思考直布罗陀海峡间历史存在的黑人奴隶贸易和当代非法移民问题;奇瑞艾比专题摄影“摩登时代”开启了记录当代北非工业调查摄影和员工肖像写真。通过捕捉人像,当代摄影家们从政治、社会与工业三个维度批判性思考北非社会。

【关键词】 当代艺术;肖像;北非;纪实摄影

[中图分类号]J40 [文献标识码]A

纪实摄影承载着客观记录的社会信息,能够与社会产生互动,对社会作出诠释。纪实摄影家以心灵控制着操作相机的手与眼睛,将现实题材及其感受一起放进照片里,创造出能够传达对真相的深刻尊敬以及对于我们这个世界加以积极诠释的摄影艺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从摄影的社会性使用视角理解摄影的记录、表征和一种观看方式的功用:“因为摄影的社会性使用是从摄影的各种使用可能的场域中作出的一种选择,而这些使用可能的结构是按组织世界的日常视界的范畴而建立的,所以摄影影像可被视为是对现实的精确、客观的再现。”[1]“当社会为摄影提供了现实主义的担保的同时,它只不过是在一种同义反复的确定性中确认着自身,也就是,当反映真实世界的某个影像忠实于它对客观性的表征时,它就真的客观了。”[1]当代北非纪实摄影师们用镜头践行着布迪厄所谓的摄影社会性使用。摄影师奥玛·达乌德一直是阿尔及利亚政治局势的冷静的旁观者;祖赫拉·本斯姆拉冒险从事发生在阿尔及利亚境内的伊斯兰恐怖主义活动拍摄;伊托·巴冉达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批判性思考直布罗陀海峡间历史存在的黑人奴隶贸易和当代非法移民问题;阿里·奇瑞艾比专题摄影“摩登时代”开启了记录当代北非工业调查摄影和员工肖像写真。当代北非纪实摄影家们,勇敢的面对这个社会,既选择国家政治道路,也选择政治与宗教争端,黑人奴隶贸易问题等重大社会和历史题材,也选择工业时代平凡人的环境肖像,把平凡的生活转化为不平凡的艺术。

一、战乱中的阿尔及利亚人

与英属殖民地埃及的城市发展模式和旅游观光产业不同,阿尔及利亚为摆脱法国殖民统治谋求自身的独立和解放,发动了可以说是非洲大陆最艰苦、最漫长的反殖战争。但战争的胜利并没有实现人民富裕和自由,却造成大量人口失业和农田荒芜,致使人们迁往城市中心或移居法国,这从一开始就为阿尔及利亚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埋下贫弱的基础。十分庆幸的是在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发现的大量石油资源原本能给这个地区带来不竭的财富,但由于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主义、阿尔及利亚民族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这三者之间的矛盾日深,分歧扩大,至少造成如下几个问题:1.地区政治军事冲突不断,民众对意识形态的认识含混且方向不明;2.通过直布罗陀海峡移民西欧人潮一浪高过一浪,削弱了地区后继发展的人才力量;3.落后的教育使得人口素质低下,加之原本薄弱的工农业基础,民族经济发展疲软。

摄影师奥玛·达乌德(Omar Daoud,1951-)[2]367-368记录了30年间阿尔及利亚动荡的时局。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安纳巴,现生活工作于阿尔及利亚和巴黎之间的达乌德,在3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个冷静的旁观者,在阿尔及利亚的政治大动荡爆发之时,记录着它转变为一场简单粗暴的自由战争之际,记录着谋求和平的道路变得越来越模糊和艰难之时,记录着国族同胞庸常平凡而又充实的生活。在这些最危险最艰难的日子里,在阿尔及利亚政府的镇压政策下,在社会主义政府和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争斗过程中,如同当时的很多记者、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一样,摄影家达乌德长期遭受着政治迫害。

或是由于自身遭受迫害的原因,作为摄影记者的达乌德专注于同样境遇的阿尔及利亚人。作品主要是阿尔及利亚的人像特写,详述了国民所经历的沧桑。他的肖像摄影主要不是国民个性的研究,也不是被摄者的客观存在的强调,他着意的是战争的创伤永久地刻在他们脸上。这些面孔成为一种灾难“景观”,或是个人脸庞发生变化的体现,但矛盾的是,这些表情的展露并没有干扰那种受到震慑和不安的心理。尽管在所有照片中都包括一些满是皱纹的人,但一个显著的变化发生在他的照片中,他拍摄了一个因暴力失去双眼的少年,这幅是最直接的,最能体现重大事件与个人关系的影像了。由此可见奥玛的作品并不是脱离文化背景的,它们并不是独立地存在于个人作品之中。它们可以被看做为解读社会创伤的符码,营造了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的交汇,指控了激烈的现实主义者和原教旨主义者,民族主义和宗教叛乱之间的冲突造成了国家的分裂,辩证的影像关系在这里实现了意义的生产、转译和循环。

穿过辩证人像,达乌德的作品直指阿尔及利亚的昨日今天,画面中无论是愤怒的凝视还是盲人的悲鸣,达乌德摄影语言总想要传达这样的主题:“即使国家繁荣强盛,也要清醒认识到并声讨国家的独裁者和由此给民众带来的伤害”。深深的同情心挟裹在不易理解的图像叙事中。因此他的人像作品被看作是对民众所受压迫和遭遇不公的强烈抗议。

此外,摄影家达乌德早期被训练成视觉艺术家,他专注于如同直面事实的视觉,这种镜像般的观看能更透彻的理解社会,正如同他在“阿尔及利亚的昨日今天”(1998-2005)系列作品中表现得那样。曾生活在阿尔及利亚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和阿尔贝·加缪拜观达乌德的作品后,认为他通过图像直面恶劣的政治环境的同时,也阐释出存在主义哲学意蕴。

同样是阿尔及利亚摄影师,祖赫拉·本斯姆拉(Zohra Bensemra,1968-)[2]358生于首府阿尔及尔,现居住地说是在这个城市,却在国际间工作奔波的新闻摄影师。作为一个从1998年以来为路透社工作的阿尔及利亚记者,本斯姆拉记录最近几年来发生在阿尔及利亚境内的伊斯兰恐怖主义活动。伊斯兰武装组织和阿尔及利亚的专制主义政府的冲突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因伊斯兰救赎阵线赢得压倒性的多数票,却不能获得政权,使得20世纪90年代初期暴力活动增加,内战持续直到2002年,内战造成大量无辜平民遭受伤害,约有8万人死亡,更多人无家可归。

2000年初,一个伊斯兰囚犯被政府宽恕而备受责备,武装军队的裁军行为换得令人备感不安的暂时和平,时隔仅仅一年之后,在巴比利亚地区又爆发了柏柏尔人为维护民主权利而发生的强烈抗争。本斯姆拉有胆识的照片详细说明了动乱中不同的历史时刻。他尤其关注女性的权益和经历,在女权主义蜂起和性别平等的世界环境里,伊斯兰社会对妇女的约束被国际社会广为批评,本斯姆拉揭示了一个在令人惊悚的大背景下,阿尔及利亚妇女们为防止发生流血事件,以哀悼者、母亲、路人、警察、受害者和保护者的角色出现。近期,本斯姆拉报道苏丹战乱、利比亚政府危机等,活跃在报道摄影第一线。

另一方面,本斯姆拉——一个祖国阿尔及利亚正处在国内战争的摄影记者,以她独特的视角再现了暴力的场景。她强调国民日常现状及妇女对抗政治流血事件的社会背景。本斯姆拉作为路透社的雇佣记者,她拍摄的关于阿尔及利亚,尤其是首都阿尔及尔的一些照片,却敢于放弃路透社一贯秉持的立场,她说:“我既不是从过激的爱国热情出发,也不是从布尔乔亚的专业角度出发,这仅仅是因为心中充满对祖国的爱。我的生命是由祖国的欢乐与失望、幸运与灾难共同组成的。我的内心也在不断的斗争,提醒自己在工作中要保持中立,做一个目击者。”她不仅仅强调工作方式与自己紧密相关,还表达对她来说最紧要的事,她是一个阿尔及利亚人,而且是一个生活在双重压迫下的女人。她的有关阿尔及利亚的作品象征着“阐释我和祖国的关系,与阿尔及利亚对话”。作品期冀人们明白,在一个人饱受欺凌的状态下保持中立的态度是不现实的。她也意在说明阿尔及利亚正如一个处在边缘化的妇女,因为她与其他国家的不同,她正在学着变得更加坚强,经受着各种狂风骤雨的考验。

二、批判社会中的肖像

当这座城市还是空荡、苦痛和发展滞后时,它是摄影爱好者的宠儿,是电影频频选拍的场景,但是当都市圈膨胀式发展起来后,这一切就不同了,它成为淘金者们的天堂。摩洛哥摄影师伊托·巴冉达(Yto Barrada,1971-)[2]357常年奔波在这样的城市间,她的拍摄项目开始于1998年,名为“空洞的生活:海峡项目”(A Life Full of Holes:The Strait Project,1998-2004)——它是以直布罗陀海峡为中心,对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西非、北非和西班牙、法国等欧洲国家有紧密联系的非法商业贩卖黑奴贸易,以及对非法移民,庇护非法劳工等现象的摄影记录和批判性思考。

欧洲的黑奴贸易(1)开始于15世纪,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等欧洲国家较早从事黑人贩卖活动,他们把大量黑人贩卖到欧洲北美,在给欧美经济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形成原始资本积累。但是,西非、东非、南非和北非沿海因为黑奴贸易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改变。直布罗陀海峡是西非毛里塔尼亚、马里和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连接欧洲葡萄牙和西班牙唯一航道,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并没有对这一地区众多的贫苦青年产生太大影响,他们依然从事这种贩卖人类血肉的非法交易,他们深知这种恶劣行径一旦被揭露,就会成为家族的耻辱,甚至面临被劳改教育或者长期拘禁的命运。然而,现实的困境、历史的惯性和严重依赖西方的经济使得他们走投无路。巴冉达选择发生在海峡范围的黑奴贸易、非法移民以及他们“空洞的生活”,作摄影记录和视觉调查。

据相关研究,黑奴贸易至少在如下四个方面产生深刻影响:第一,对非洲社会生产力起了极大的破坏作用。损失了大量人口,黑奴贸易大量毁灭了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劳动者本身,并在非洲内部造成连续不断的政治纷争和军事动乱,致使社会动荡、农村凋蔽、田园荒芜,直接破坏了农业生产。第二,奴隶贸易客观上使非洲东西沿海和北非近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关系开始发生某些变化。以奴隶贸易为主的大西洋贸易的发展扩大了西非、北非同外部世界的联系,使西北非对外联系的主要渠道由撒哈拉商道转向大西洋海上,开始逐渐形成对外依赖的经济布局。第三,使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陷于崩溃,文化遭到毁灭性破坏,扰乱了政治稳定,掠奴战争制造的恐怖造成了社会的极端混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非洲长期落后,受压迫的窘境。第四,种族歧视是黑奴贸易带来的直接恶果。在古代和中世纪,世界上并不存在种族优劣论,种族歧视是奴隶贸易时代最丑恶的遗产。(2)

诚然,近百年来,随着欧美后工业文明来临,西方世界普遍追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不但黑人奴隶贸易全面遭禁,而且黑人在所在国的权益和保障均大幅提升。黑人在所在国曾经的“悲惨境遇”转换成非洲难民的“理想生活”,非洲世界化步伐随之加快,但非法移民成为突出现象。巴冉达海峡影像调查因此不局限于黑奴贸易,对海峡的彻查中就有他横渡海峡的冒险之举,更有越出个人安危指向“新问题”——黑人非法移民到新世界后的移民身份认同、种族歧视、基本人权、政治选择和教育医疗等重大关切。1995年,欧盟申根签证协议规定,没有签证,海峡就对摩洛哥人关闭,实际上,这个签证很难获得,因而试图逃离这块土地仅有的少数机会,且变得十分危险。像美国亚利桑那州和墨西哥之间所谓的索诺兰荒漠延伸出来的“死亡通道”——成百上千试图前往美国的移民因高烧和脱水而闷死在管道里。目前,数以千计的非洲人生活在这片有强风暴的地方。从另一角度来讲,尽管存在偷渡的危险和非法生存的困难,巴冉达的照片中还是强烈地透露出他们希望离开摩洛哥这片贫瘠的土地,她的照片表达了海峡的障碍迫使人们具有生理上和心理上生存危机意识,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摩洛哥人渴求发展,向往美好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这些经济移民的困境和政治身份的缺失,使解决避难问题的生命与确证合法身份的政治等关键问题被强调和关注。难民的诸多问题已成为新千年非洲移民的生存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而事实上,难民问题植根于经济、政治和人权,它暴露了北非移民在哲学、法律和人性中的困惑:难道只因他们是避难者、有色人种和处在困境中的人,就要被排除在普遍道义和法律保护之外吗?

巴冉达着重这一难题的研究,她追问到底是什么造成人们甘愿身体囚禁,希望破灭,被剥夺成功的可能?难道只因内心的暴力倾向?她想刺破那深陷在持续不断发生的移民悲剧中的可怕沉默。她说:“通过这样一些揭示紧张局势,记录家乡混乱街道的图片,我试图从它们的寓意性质和紧迫残酷的社会现状中阐释海峡两岸关系的种种。总的说来,我的工作意义在驱除那些因为背井离乡而产生的潜在暴力。我也是正因为如此,才离开了丹吉尔10年多,回来时发现自己也处在思念家乡的困顿中。这里没有步行者,没有无辜的旁观者。”[2]36诗意的拍摄、频繁的拍摄、相机高科技功能的运用,以及晦涩难懂的图片说明和介绍,“海峡项目”照片,像是一个腹部切片的外科手术,习惯于揭开秘密,习惯于裸露问题,习惯于制造在21世纪发生的暴力对抗的最大的问题之一:移民即难民。

巴冉达的家庭和自身成长经历也是她为什么关注这个问题的原因之一。她出生在巴黎,父母都是摩洛哥人。她在摩洛哥丹吉尔入学,后来进入巴黎索邦大学学习,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工作。巴冉达是最近开放的丹吉尔影院(摩洛哥第一个独立影院)的创始人兼董事。她的艺术作品曾在纽约和旧金山现代艺术展、2007年威尼斯双年展(Venice Biennale)及巴黎网球场国家画廊(Jeu de Paume)展出。(3)

2011年,时值伦敦弗里兹艺术博览会(Frieze Art Fair)开幕之际,德意志银行授予伊托·巴冉达“德意志银行2011年度艺术家”称号。她是德意志银行设立该奖项以来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女性艺术家。2010年该奖项曾授予非洲女艺术家瓦格希·姆图(Wangechi Mutu)。德意志银行集团全球执行委员会委员兼全球艺术咨询委员会主席皮埃尔·迪·维克(Pierre de Weck)表示:“德意志银行在全球范围内举办艺术活动,旨在建立与多元文化及不同的社会样相之间积极对话。因此,巴冉达成为我们2011年度艺术家的最佳人选。”伊托·巴冉达的艺术作品反映出她的家乡——摩洛哥丹吉尔地区——融合阿拉伯、非洲及欧洲文化的独特景象。她的摄影、电影及现代雕塑作品让人们对这一地区的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的变迁及其带来的影响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三、辩证工业肖像

如果说巴冉达的 “海峡项目”摄影多少有点宏观社会学的意思,那么北非摩洛哥摄影师阿里·奇瑞艾比(Ali Chraibi,1965-)[2]359的“摩登时代”工作则是“微观”工业中的肖像学。他常常用大特写镜头逼仄的直视工厂环境中劳动者,他们的目光和脸上的沧桑清晰可辨,展露无遗。

奇瑞艾比出生并工作生活在摩洛哥国马拉克什。作品曾在荷兰、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展出。因为偶然的机会,其影像作品在马拉克什法国研究院获得好评后,1995年开始成为一个职业摄影家。在2006年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摄影决断”展览一举成名。后来这些参展照片被一并收录选登在“摩登时代”(Modern Times)系列里,这些图像由好路达(Ain Harrouda)和塞巴阿(Ain Sebaa)拍摄的85幅黑白专题照片组成。然而,奇瑞艾比在他的企业调查项目中并不是记录孤立的工厂,冰冷的机器,而是工业生产标准的人性化。因此,在他的影像中,机器充当背景,工人占据着图像的中心。这些诗意且有隐喻性的照片整合了生活在如今的政治和历史条件中的企业工人,在同一时间使用了一个首要的象征性主题涉及出生、生活、死亡、重生等在自然循环中的关键环节。它从生命的角度暗喻资本主义社会的再生产,亦或是波德里亚所谓“符码控制的仿真社会价值的结构规律”[3]60。

“摩登时代”开启了关注这些企业职工的肖像,这些脸孔通过近距离地凝视,逼仄与细节中折射出人性和尊严,在现代工业使人物化和异化的环境里,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然后,镜头被拉回去,融进那些工人的工作环境,逐渐变黑,模糊的背景开始塑形,分解它自己并融入工厂墙上的开关和机器。那些图像经常在阴影中或是吊诡地投映在玻璃上,变得难以分离并且被机器运转所吞噬。这个系列中最后一张是一个工人自由而飞快的一瞥,被下一个工作日的必然性所离析。在这里,大多数工业摄影家们所赞赏的现代性显得苍白、空洞而缺乏同情心。奇瑞艾比通过企业中构造机械日常循环的力量和自由的人类生活相并置,比较自然溢出,提醒我们现代性和自然属性之间的矛盾共存。(4)

综上,北非以直布罗陀海峡为中心的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两国的政治冲突、社会问题和工业发展被摄影机具体而微的镜像打开了,正如社会学家布迪厄的阿尔及利亚影像《有选择的相似性》提供“一种换位的观看”和理解的方式,用摄影家的眼光和人类社会学家的眼光两者的相似性研究阿尔及利亚的人民及社会生活。(5)我们与以上摄影家们交换位置观看到镜头照亮了生动的历史和现实细节,摄影图片犹如时间和社会的切片在这片空间中一一展开,引起我们对这一地区政治、社会和工业的诸多思考。

注释:

(1)参见网站http://baike.baidu.com/view/457976.htm.

(2)参见网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87570871794345604.

(3)参见网站http://en.wikipedia.org/wiki/Yto_Barrada.

(4)主要参考网站:http://chraibiali.com.

(5)参见网站http://www.rayartcenter.org/?p=2689.

参考文献:

[1](法)皮埃尔·布迪厄.摄影的社会定义[EB/OL].朱国华,等,译.

http://photo.artron.net/20121120/n282800.html.

[2]Okwui Enwezor.Snap judgments:new positions in contemporary African photography[M].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New York,2006.

[3](法)让·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M].车槿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北非肖像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论汪达尔战争和哥特战争耗时悬殊的原因
地毯肖像
北非花园
画肖像
中国对北非地区援助统计分析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兔子与斐波那契数列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