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看待体检中的肿瘤标志物指标?

2015-02-05林晓凌王红霞

科学生活 2015年1期
关键词:特异性标志物原发性

林晓凌 王红霞

据报道,2012年全球新增1410万例癌症患者,其中中国新增306.5万例,占22%,估计到2015年,全世界恶性肿瘤新病例将达1500万,死亡900万,其中2/3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随着恶性肿瘤患病率越来越高,人们谈“癌”色变,一年一度的体检也越发受到大家的重视。而在体检报告中,让人最心惊肉跳的便是免疫肿瘤指标,简单几个数值的变化,甚至被人当成是否癌症的审判书,叫人焦虑不已、寝食难安,然而肿瘤标志物数值超标真的能“一语中的”,判定你罹患癌症了吗?

1846年,一位内科医生兼化学病理学家本斯·约翰发现了世界上第1个肿瘤标志物“本周氏蛋白”,开创了肿瘤标志物的时代。顾名思义,肿瘤标志物就是与癌症紧密相关的一些指标,主要是指癌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或是宿主与体内新生物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可以在实验室内通过生物、免疫及生化等方法定性或定量地检测出来,是用于反映恶性肿瘤可能存在的一类生化物质。从肿瘤标志物的出现到最终运用到临床上时,需要满足几项标准:一是敏感性,即某种标志物对应某种肿瘤存在的百分比例非常高;二是特异性,即能够区分出患者与正常人,从正常人的角度说,某种肿瘤标志物在体内应该不存在,是阴性。理想情况下,肿瘤标志物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应该是100%,一旦增高就可以确诊患了恶性肿瘤,但事实上,目前还没有发现真正理想的肿瘤标志物,也就是说,临床上使用的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达不到100%。

很多人对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产生恐惧,其实,肿瘤标志物数值的高低与肿瘤是否存在相关,却不等于被诊断有肿瘤,肿瘤的诊断必须经过病理检查来确立。所以,如果发现肿瘤标志物指标升高,亦不必过度恐慌,肿瘤标志物值升高≠患有肿瘤。肿瘤标志物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疾病中同样可以产生,且存在个体差异,健康人发现肿瘤标志物数值高了,一定要综合分析、动态随访,若指标持续成倍增加,要特别小心。同样的,肿瘤标志物数值位于正常值内也不代表就万事大吉。

大家看到体检时的肿瘤标志物值升高了有可能就是一过性升高而已。导致肿瘤标志物值升高的原因主要有下面五种。

1.恶性肿瘤患者。一般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会有显著增高。但不是所有恶性肿瘤都会引起肿瘤标志物升高。例如同样是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患者检测甲胎蛋白(AFP)绝大多数会有显著增高,但原发性胆管细胞型肝癌患者AFP含量却很少有升高的。这要根据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与灵敏度来决定。

2.正常人群。虽然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产生,但正常组织或良性病变中同样亦可产生,但这类人群所占比例是较低且存在个体差异。这类人群同样要重视肿瘤标志物,其数值的增加可能是炎症或者是癌细胞的轻度增加。

3.样品存储问题。血液标本储存不当也会导致肿瘤标志物的指标升高。如容器、抗凝剂、保存液及冷链储藏等出现问题,会导致样品不能准确反映检测者的实际情况,有可能会使肿瘤标志物的值升高。

4.药物使用。如胸腺肽、狂犬疫苗等生物制剂的使用后,有可能引起某些肿瘤标志物指标升高。抗雄激素治疗前列腺癌时可抑制PSA产生,导致PSA假阴性结果等。

5.特殊情况。例如,喝酒、睡眠不好,还有就是过频进食补品。对于女性来说,处于怀孕期或月经期时前后抽血,都会因个人身体差异产生波动。如怀孕引起AFP、CA125、HCG等升高,前列腺穿刺、直肠镜检查后,PSA可升高。

许多读者可能会有疑问: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处理呢?对于肿瘤的筛查,如何选择那些肿瘤标志物呢?其实,肿瘤筛查就是从无症状人群中寻找可疑者。肿瘤标志物检测是肿瘤初筛的有效方法。常用于高危人群筛查。如,AFP用于筛查原发性肝癌。PSA用于50岁以上男性筛查前列腺癌。高危型HPV用于筛查宫颈癌。CA125+超声用于50岁以上妇女筛查卵巢癌。

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需进行复查、随访。如果有非常明显的增高,当然癌症的可疑度也会相应增大。对于出现这类状况的患者来说,建议做下一步的全面检查,包括CT、B超等,即使是轻微的超标,也不能置之不理,为了彻底的排除癌变早期的可能,还需要隔一两个月再去医院进行复检。如果持续升高,就要怀疑癌变在发展,应及时确诊;如果一直没有明显的升高,一般是良性病变,可能是器官炎症。对于癌症手术后发现肿瘤标志物较手术前明显增高,就要考虑复发的可能性,应及时请医生解读,做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是否复发。一般来说,肿瘤标志物异常比影像学检查更早地表现出来,因此,可以更早发现复发或转移,以指导临床尽早进行治疗,延长生存期。

所以对于我们医生来说,肿瘤标志物只是作为一种检测肿瘤的辅助手段,其更大价值在于肿瘤病人手术后,我们可依据肿瘤标志物的数值变化,来说明手术或化疗是否有效,对于治疗疗效的观察、判断转移或复发更具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特异性标志物原发性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BOPIM-dma作为BSA Site Ⅰ特异性探针的研究及其应用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