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南大移民中的商洛脚步

2015-02-05杜尚儒崔登明

新西部 2014年12期
关键词:商洛市商洛陕南

杜尚儒 崔登明

实施陕南移民搬迁,既是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又是改革开放以来陕南地区最大的民生工程。

搬迁群众迁入新居后,如何“稳得住、能致富”,各级政府都在积极研究和探索。我们坚持将迁入地产业发展规划、搬迁户就业规划与搬迁总体规划同步修编、同步推进,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发展培育后续产业,大力推广园区经济支持型、第三产业带动型、现代农业依托型、龙头企业引领型等模式,统筹解决好集中安置点的产业配套和搬迁群众就业创业问题。

2011年5月,陕西启动了为期10年、投资逾千亿元,涉及商洛、安康、汉中三市60万户240万人的陕南移民搬迁工程。2014年11月12日,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在调研时再次指出,陕南移民搬迁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我们下决心推进的重点民生工程,也是省委、省政府给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

根据总体规划,从2011年持续到2020年,商洛市共安排搬迁安置移民18万户、71.8万人。近日,本刊记者在镇安、柞水、丹凤、洛南、商州等区县近距离观察商洛移民搬迁之后,专访了商洛市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办公室主任李旭光,了解到商洛移民搬迁工程更多具体的情况。

新西部: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不久前在调研时指出:陕南移民搬迁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我们下决心推进的重点民生工程,也是省委、省政府给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从目前进展看,各地和相关部门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有力有序推进,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既彻底改变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也加快了全省新型城镇化的步伐。商洛市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李旭光:实施陕南移民搬迁,既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又是改革开放以来陕南地区最大的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移民搬迁工作作为全市五件大事之一强力推进。2011年至2013年,全市累计实施移民搬迁5.3万户20.4万人,今年又落实1.6万户6.08万人。四年来共建集中安置点643个,集中安置5.96万户22.6万人,集中安置率达86.2%;城镇安置4.9万户,城镇安置率为71.1%,为全市城镇化率提高了3.3个百分点,极大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让他们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新西部:在此前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的意见》中,对优先搬迁受地质、洪涝灾害危胁的群众和危困户提出了具体时间节点,要努力在2016年底前全部搬迁安置。商洛市对此有无明确计划和安排?

李旭光:我市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2011年至2013年,搬迁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威胁群众17206户,特困户、五保户4368户。2014年和2015年,我们在下达安置计划时就明确要求,每年搬迁“两灾两困”户不能低入30%。为了确保此项任务的顺利完成,近期,市政府又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市移民办牵头,以县区为单位,扎实开展搬迁对象和“两灾两困”户摸底核查工作,全面摸清底子、掌握情况,确保“两灾两困”户在2016年底前全部搬完。

新西部:根据《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年)》,陕南移民搬迁涉及商洛市18万户、72万人。与安康、汉中两市相比,你觉得商洛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李旭光:汉中、安康两市也做得很好,有许多地方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就商洛而言,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三靠近”“四优先”“五红线”“六统一”四个方面。“三靠近”就是坚持靠近集镇、靠近县城、靠近园区思路,按照集中安置为主、城镇安置为主、楼房化安置为主“三为主”模式,集中力量建大点,不断扩大集中安置,逐步取消分散安置,实施上楼安置,最大限度避免了小而散、复制落后农村现象的发生。“四优先”就是坚持优先搬迁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涝灾害频发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农户和生活特困户,特别对既受自然灾害威胁又相对贫困的“危困户”,我们在资金补助上予以倾斜,确保在2016年底前全部搬迁,坚决杜绝搬富不搬穷、搬易不搬难、搬少不搬老等问题。“五红线”就是坚持搬迁对象、占地面积、建房面积、建房成本、群众出资“五条红线”不突破,严格按规定条件、规定程序审定对象,严格按占地面积要求供应土地,严格按建房面积标准设计户型,严格按每平方米最低造价控制建房成本,严格按政策兑现建房补助,让群众少出钱、迁新居。“六统一”就是坚持实施主体、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建设时限、建设标准、房屋分配“六个统一”,统一实施主体、由县区政府主导,统一项目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统一资金管理、实行专户专账管理,统一建设时限、安置点建设必须在24个月内建成入住,统一建设风格、打造各具特色的居民小区和新型社区,统一分配办法、确保公平公正。

新西部:对于“距镇、村公路5公里以上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村、户”,如何保证搬迁群众原有的土地、山林等承包权维持不变?其经营权自行流转状况如何?

李旭光:对距镇、村公路5公里以上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村、户,我们严格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4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的意见》政策规定,采取社区管理房和人、原籍管理林和地的办法,搬迁群众原有的土地、山林等承包权维持不变。让他们搬出后,可以继续在自己原有的土地、林地上种养,保障增收;也可以通过土地、林地流转,增加收入。

新西部:我们知道,商洛市所有区县差不多都处于秦岭腹地,可供选择的安置点会越来越少,甚至有的县城本身也面临安全隐患。商洛市搬迁的土地来源有哪些?

李旭光:对商洛来说,土地紧缺是个现实问题,那么用于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土地就更加困难。针对这一实际,省政府已从国土资源部争取到支持陕南移民搬迁土地利用政策,同意调整陕南三市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用地规划,要求各县(区)人民政府及国土部门将土地利用与移民搬迁用地规划相结合,统筹考虑。我市计划安排4000多亩土地用于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为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西部:陕南移民总体规划不仅要求让群众脱离险境,住上新房,还要求新房必须选址在地质水文条件安全的地区,有较丰富的可开发用地和耕地,还要便于居民出行。已建成的安置点,是否符合这些条件?在选址上是否经过有关专家评估?

李旭光:从2011年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以来,我们在安置点规划选址上,一直坚持“三高(高基础、高水位、高根基)和两避(避滑坡、避泥石流)”原则,同时聘请有资质单位规划设计,并进行了洪灾和地灾评估,确保移民搬迁安置点符合设计要求,保障群众的居住安全。

新西部:目前,在集中安置点有无已建成或投入使用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

李旭光:目前,全市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已建成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的,数量不多。但为了积极改善群众居住地环境,我市已向省移民办、财政厅申请污水处理项目70个,2015年开始实施,优先解决搬迁规模500户以上的安置点和沿江沿河10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点。

新西部:跨村跨镇在农村安置的移民搬迁户,其子女就学、养老保险、新农合等各种福利待遇落实情况怎样?

李旭光:对跨村跨镇在农村安置的移民搬迁户,可以直接迁移户籍,对已经迁户的群众,其子女就学、养老保险、新农合等各种惠农政策在迁入地就可享受;对未迁户的群众,其子女可就近上学,养老保险、新农合等优惠政策在原籍享受。

新西部:移民搬迁即将进入第五年,根据总体规划,2011-2015年,重点安排陕南地区地质灾害、洪涝灾害频发易发区、贫困山区以及生态移民搬迁安置38万户约140万人。明年将是完成第一阶段任务最为关键的一年,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压力有哪些?

李旭光:按照省上下达的计划任务,我市2011年-2015年,要实施移民搬迁安置8.5万32.3万人。2015年我们计划搬迁安置16000户,建集中安置点90个,集中安置15464户,这样就全部完成省上下达的计划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困难和压力就是搬迁群众迁入新居后,如何“稳得住、能致富”问题。这方面,各级政府也都在积极研究和探索,我们坚持将迁入地产业发展规划、搬迁户就业规划与搬迁总体规划同步修编、同步推进,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发展培育后续产业,大力推广园区经济支持型、第三产业带动型、现代农业依托型、龙头企业引领型等模式,统筹解决好集中安置点的产业配套和搬迁群众就业创业问题。

猜你喜欢

商洛市商洛陕南
作品赏析6
尴尬的陕南
陕南民歌艺术生存状态分析与研究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陕南民歌保护与创新研究
我的故乡是商洛
商洛市检察院深入推进精准扶贫
我的是故乡商洛
商洛市检察院扎实贯彻落实“三项机制”
文化商洛生存读本
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