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安丽人

2015-02-03薛瑞芳张宁

醒狮国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胡服裙装长安

薛瑞芳+张宁

回到唐朝,回到西安还叫长安的时候,以长安那如日中天的国力、血脉旺盛的生命力、八面来风的宏大气度为土壤,长安人培育出一朵靓丽得让后世瞠目结舌的女性时尚之花,并呵护它不断绽放。唐代女子面妆和服饰上的花样翻新、争妍斗奇,把一个大唐社会装扮得艳丽无比。那么,红极一时的唐代女子装扮究竟如何呢?首先,让我们从唐代女性的面妆说起。

唐代女性面妆的第一个步骤是敷面,唐人喜欢用很厚的粉从额头一直敷到脖颈,肤白如雪,并以此为美,敷面之后便用手晕了胭脂涂在两颊,称为抹红;下来是点唇,是用胭脂点个樱桃大小的红唇;然后是熏眉,自古以来,无论中外,对眉的修饰都是从不马虎的,唐代女子眉式的变化表现出几个明显的阶段性。初唐眉式宽阔且长,这种眉式,在永泰公主墓的石椁线刻画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盛唐早期妇女中流行细长眉,《长恨歌》中写唐玄宗想起“芙蓉如画柳如眉”的杨贵妃时,不禁泪如雨下;盛唐后期细长眉让位给了短阔眉,这种眉式我们在周肪《簪花仕女图》中可以看到,其形饱满丰富如蝴蝶的翅膀。除此之外,啼眉、小山眉等流行一时的眉式不下15种之多。人常说“眉目传情”,因眉目在实际生活中具有传递思想,交流情感的特殊能力,而深为人们所喜爱。

除以上介绍几种面妆方式外,唐人还采用了一种较独特的化妆方式,称为妆靥。这种特殊的化妆方式,今天妇女已不采用,但唐代女子面妆时却必不可少。

妆靥包括花钿,额黄和面靥,仕女脸上的片片梅花就是花钿,它是一种可粘贴在脸上的薄型饰物。而那种以黄色涂饰额部的妆饰称额黄,用红色点染靥窝的妆饰称面靥。

经过敷面、抹红、点唇、黛眉、妆靥,我们随唐代妇女走过了一个美的历程,一个粉面朱唇,黛眉巧目,千般妖娆,万般妩媚的唐代美女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唐代进入了女性服饰发展的全盛时期,其款式、色彩、图案、风格,变化多样、特色鲜明。首先,在类型上,唐代女性服饰在传承的基础上体现出跨越式的态势。自隋代就已开始盛行的襦裙装被发扬光大,同时能够充分体现女性美的“坦胸晚礼服”大行其道。襦裙装以短襦衫、高腰长裙为主体,搭配以半臂、披帛等饰物。这种传统的“套装”,是在保留中原服饰既有原形而又吸收外来服饰文化精髓的前提上演变而来,它不仅是当时女性服饰的“主流款式”,也是唐代乃至中国服装史上精彩动人的配套装束之一。在传统襦裙装基础上设计而成的袒露装,不但将脖颈袒露于外,而且胸部也处于半掩半露的状态,坦然表现出盛唐时期的时尚风气、审美标准,以及唐人对女性人体美的大胆追求。唐朝,袒胸露肌,是自然的、美的、时尚的、高贵的。袒露装最流行的时代,恰好是武周这样一个女子当皇帝的时代;袒露装的盛行,正是当时女权主义挑战传统和男权在女性服饰领域的生动反映。初唐欧阳询在《南乡子》中“胸前如雪脸如花”的句子,以及其他诸如“长留白雪占胸前”“粉胸半掩疑晴雪”等诗句,都是对坦胸装这种女性服饰毫无保留的赞美。

其次,在风格上,唐代女性服饰呈现出兼收并蓄的特点。《礼记·内则》中,曾有“贵贱不通服、男女不通服、胡汉不通服”的记载。而在唐代,流行的女性服饰不仅有源自西北地区的“胡装盛服”,还出现了充分展现女性阳刚之美的“女着男装”。胡服是唐代女性服饰中的舶来品。在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自初唐开始的频繁交往中,胡服这种包含印度、波斯等西域民族成分的民族装束,逐渐传入中原并受到唐代女子的青睐。最初是一阵狂风般的胡服热席卷长安坊间,令人耳目一新;随后,长安以其时尚之都的巨大影响力,迅速将胡服之风远播中原诸城。到了开元年间,不论是贵族女性,还是市井村姑,都好“胡服”“胡帽”。在当时,头戴锦花高顶胡帽,身穿紧腰胡装,足登小皮靴,是时尚、前卫的打扮。中唐以后,胡装盛服才逐渐消融、湮没。

总体而言,唐代女性的装扮是浓艳的、大胆的、奢华的、雍容大气中又标新立异,冲破了贵贱、男女、夷夏的藩篱,政治、道德、礼仪都无法约束女性强烈的爱美之心和对时尚的追逐。唐代女性装扮在充分展现唐代女性大胆自信、追逐时尚、彰显青春活力的精神面貌的同时,也充分说明了唐代是一个开放、文明、时尚的朝代。

回到唐朝,一个旖旎的时节;回望长安,一个昌盛的都城。在唐朝与长安的交汇点,历史为我们显现出的是一个让美恣意绽放、让个性恣意张扬的华彩时空。endprint

猜你喜欢

胡服裙装长安
我们长安
春绽
浅谈唐诗中的胡服
get!五大潮流热点 许你裙装 浪漫姿态
胡服东来①
再議胡服騎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