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创新与发展——基于艺术实践视角下的高师视唱教学改革探析

2015-02-02王文君

文教资料 2015年28期
关键词:音乐会音乐课程

王文君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指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循环往复中推动每一个循环内容向前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将所学的基本知识内容运用于音乐实践活动,学会创造性地学习思维和培养独立的学习能力。以研究性的教学模式,主导学生学以致用,让理论服务于实际,这是现代教育中创新教育的终极目标。

视唱练耳课程是一门理论兼具技能的基础专业课程。前苏联音乐教育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评价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组织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训练其积极地将听觉运用到创作表演实践中去”。在课程训练中,我们需要加强和重视实践性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中,注重音乐表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让教学活动在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状态中能够与校园、社会相联系,形成一个相互衔接的有机链条,完善音乐教育体制。因此,举办视唱音乐会,是展示视唱教学效果的一种独特形式,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延展,它能够更好地提高和完善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操作的能力,为学生实践经验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平台。

一、视唱音乐会在高师视唱教学改革中的意义

1.提升高师视唱教学的教育价值

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需要加强和提高的不仅是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关于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教师强调的不只是知识化、技能化的吸收,以启发、开发、激发学生学会体验音乐、表达音乐、创作音乐为目的,才能获得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基于此,以视唱音乐会作为一个新的载体,通过深入了解、探寻高师学生的学习特性,以此体现丰富性的审美价值、实用性的育人价值和功能性的社会价值。

2.强化高师视唱教学的目标取向

从国内外课程理论研究中,关于课程目标的制定主要有三种取向,分别是:行为目标、展开性目的和表现性目标。首先,传统的视唱教学关注点在于学生的理论层面、技能知识的课堂学习,而教师通过训练学生把课堂中所学到的各种知识要素进行处理、加工、提炼,以艺术实践表现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是行为目标具体化的表现。其次,在进行音乐会的排练活动中,学生通过发现、思考、总结自身的课堂学习问题,在实践中进行纠正和解决,是训练展开性目标能力的有效途径。最后,学生以表演的方式把作品呈现在舞台上,充分体现了表现性目标的教学价值。

3.完善高师视唱教学的基本原则

高师视唱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以教育学、教学论为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其中所包含的寓教于乐原则、实践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探索性原则等在音乐会的实践活动中将得到很好地运用和发展。(1)寓教于乐原则,通过音乐实践,培养学生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愉悦的学习活动中提高知识的技能和艺术的表达能力;(2)实践性原则,音乐会从形式到内核,充分统一了实践性的原则,并进行了有力的论证;(3)民主性原则,视唱音乐会的举办,包含了非常多的环节和细节工作。从音乐会的策划、节目的选择到正式演出,从节目内容的创编、乐器和道具的选择与制作,从演员服装的设计、灯光音响的调度及节目主持,整个过程都集中反映了教育的民主性。学生将和老师一起,以遵循老师的创作意图为前提,协同合作、共同完成;(4)探索性原则,“有创新才有发展,只有勇于探索才能有所创新”。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乐于探索的态度。在音乐实践中,教师将打破传统课堂的基础教学模式,以多样的形式、创新的手法、新颖的内容为视唱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其创新价值。

二、视唱音乐会在高师视唱教学改革的创新探析

1.高师视唱教学基本情况概述

以湖南省为例,目前省内的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视唱练耳课程设置的时间一般为一年半至两年,每周为2—3课时。所用教材包括许敬行、孙虹编著的《视唱练耳》(一、二、三、四册)、朱咏北、熊伟主编的《视唱练耳普修教程》以及廖小芒主编的《基本乐科——试唱卷》等。学生群体包括省内与省外两大类型。因此,学生刚入学时,程度差异较大。省内绝大部分学生一般从初、高中开始学习音乐知识,在高三阶段进行近半年时间的密集性强化训练,学习程度主要在一升一降以内,简谱、五线谱读谱,首调唱名法为主。省外学生根据各省艺术高考中视唱层次的要求不同,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较好的省份如山东、湖北、浙江等地,较弱的省份如河南、甘肃、海南、安徽等地。

视唱音乐会举办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加深、提炼、拓展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丰富视唱教学形式。因此,从作品内容的选择到节目形式的安排等,视唱音乐会做了几点因素考虑:(1)切合师范学生视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2)充分体现和展示师范学生服务中、小学大众音乐教育的教学目的;(3)兼具师范性与专业性的双重特征,务求视唱作品质量。

2.个案分析

笔者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已经成功举办四场视唱音乐会,获得了省内多名专家的肯定和一线专业教师的支持,反响热烈。通过音乐会工作的开展,学生们对于基础音乐课程的学习有了新的认知和了解,为将来从事中、小学音乐艺术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作品内容的选择兼顾中、小学课程的学习特点与学习需求,作品包括:中国民歌,儿童歌谣,卡农小曲,节奏情景剧与视唱音乐剧等。根据声部组合,可分为:(1)单声部视唱作品,如《小夜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等;(2)双声部视唱作品,如《念故乡》、《祁东小调》、《卡农小曲》等;(3)多声部视唱作品,如《小河淌水》、《春姑娘》等;(4)节奏情景剧与视唱音乐剧,如《三个和尚》、《灰姑娘》等。

其次,作品风格与技术的定位,兼具技术性与艺术性双重特征。包括:(1)作品中的移调、转调练习,如《小河淌水》、《小骑兵》等;(2)作品中的卡农技巧练习,如《卡农小曲》、《小河淌水》等;(3)作品中复调性乐曲练习,如《野玫瑰》、《雪绒花》等;(4)作品中和声性乐曲练习,如《围着五月树的轮舞》、《枝叶落纷纷》等;(5)作品中的无伴奏乐曲练习,如《Tantum Ergo》、《卡农小曲》等;(6)作品中自弹自唱乐曲练习,如《至音乐》、《小夜曲》等。

另外,作品形式的编排借用奥尔夫教学体系“声势”的原理,结合“情、声、景”等要素,加以创新设计。如:《视唱小曲》里面以四首小曲串联而成,每一首小曲风格迥异,调性不一,同时非常简短,平均时长不超过四分钟。如果以单一的表演方式进行演出,在舞台上形式呆板,曲目连接也会稍显生硬,更无法准确传达乐曲所包含的内在情感和音乐情绪。通过情景动作的设计与创编,完成作品的二度创作与场景表演。

最后,视唱音乐剧的场景表演特征,即通过单纯的视唱旋律结合台词说白、舞蹈律动、戏剧表演等视觉艺术表演,以剧目的形式创编而成。以视唱音乐剧的创编为例,脚本以《灰姑娘》故事为原型,经过重新加工改成四幕的小型视唱音乐剧。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在达到视唱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角色的体会与人物场景的表演。(1)声部组合的多样化,在音乐剧目中,有男、女生独唱、合唱、重唱、一领多唱等形式,同时还有女生组的伴唱,配合和烘托人物的表演和场景的变化;(2)人物唱段的情感表达,角色的性格刻画、心理描绘、言行举止等都需要服务于剧情的需要,让剧情与音乐得到完美的结合;(3)灯光效果的运用,以不同的灯光转换与追灯的使用,来配合与协调幕间的交接与剧情的发展。

三、关于视唱音乐会在高师视唱教学改革中的思考

传统的视唱课堂教学活动以视唱旋律的技能训练为主,比如读谱的流畅训练、音准的精确反应、节奏的准确判断力等。视唱音乐会以新颖、独特的教学形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条条框框。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态度积极,学习主动,把平时在课堂中所忽略的基本训练要点、难点,能够积极、主动去学习和练习。比如学生在实践中,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查找相关的音响资料和文字资料,并对自己所表演的作品进行认真和细致的训练,同时在排练中学生会相互交流与讨论,进行自评和他评的互动学习等。同时,通过音乐会的展示形式,培养学生学会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会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享受与驾驭音乐的能力,这既是视唱音乐会朝向审美与实践双向维度发展的前行目标,又是视唱教学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

总而言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教学理论存在的前提是实践。音乐课程根据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即以实践为导入,开启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审美体验,这是普及大众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与意义所在,也是视唱音乐创新与发展的基本方向。

[1]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李蓉.附中视唱练耳教学特点.与音乐最亲密的接触——全国视唱练耳教学研讨会论文集.武汉音乐学院,2007.

[4]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2002.

猜你喜欢

音乐会音乐课程
搞砸的音乐会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