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孝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相融合的特色文化育人的载体建设
——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02-02吴春花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文教资料 2015年28期
关键词:育人特色融合

吴春花(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探析孝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相融合的特色文化育人的载体建设
——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吴春花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本文阐述了孝文化及创新创业文化的内涵,分析了二者融合育人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者融合育人的载体建设意见。

孝文化创新创业文化载体建设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元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文化营养,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筑梦中国”的精神动力,需要不断继承和大力弘扬。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撬动“中国梦”的杠杆;创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崛起之途,助力实现“中国梦”。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高等教育肩负着文化传承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中华孝文化名城——孝感,这里,孝文化资源丰富,浸润人心。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发掘孝文化资源,弘扬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大力推进孝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相融合的特色文化育人。

一、孝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相融合的特色文化育人内涵

1.孝文化的内涵。

“孝”字最早见于距今三千多年的殷墟甲骨文中,由“老”与“子”的上下结构会意字而成,形象地描绘出上面的老人呵护着下面的子女,下面的子女承奉着上面的老人,父慈子孝,十分和谐。《辞海》中注释“善事父母曰孝”,这是孝文化最直接的含义。《孝经》和《二十四孝》是传统孝文化的重要著作,综合起来,孝文化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珍爱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我们的,要行孝首先要保全自己的身体,健全的身体是孝敬父母的前提;二是孝敬父母。不仅是赡养父母,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1];三是“承志”、“立身”。古人认为,继承父母的意愿及事业是非常重要的孝行,而干出一番事业是最大的孝;四是“谏诤”。孝敬父母并不是言听计从,一味顺从,对于父母错误的言行要敢于直言规劝;五是慎终追远。中国古代社会的现实和特点使孝文化的思想从事亲,尊敬长辈,厚待亲友进一步深化为对君主的忠诚、对国家的忠心,对社会的责任,“小孝事亲,大孝事国”[2]成为孝文化的深层内涵。

2.创新创业文化的内涵。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创业创新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而大学生已成为最具创业活力和潜力的群体,创新创业文化已在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蔚然成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是在大学生长期创业实践中积淀形成的,是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内容,训练基本的创业技术技能,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所以,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既是一种与职业教育使命相契合的全面的素质教育,又是职业教育追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现路径,更是对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的价值超越。

通过分别对孝文化和创新创业文化内涵的分析,我们对孝文化和创新创业文化相融合的特色文化育人内涵已经有了一定认知与理解。这两种文化看似是孤立的,实际是相辅相成的。“孝”有小孝、中孝、大孝、至孝四个层次,无论是孝敬父母,还是忠于国家,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自强不息,立志创业,都需要创业创新文化的引领,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不断发奋图强,努力学习,为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只有当创业成功,才能更好地孝敬父母,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二、孝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相融合的特色文化育人的重要意义

1.特色育人文化是丰富校园文化的需要。

高校肩负者文化传承的神圣使命,更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优良的校园文化在学校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校园文化应该是常新的、与时俱进的。学校立足本土特色,大力推进孝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相融合的特色育人文化,既有对中国优秀传统孝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又有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创新文化,把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融合,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有利于引导师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特色育人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孝”的本义是孝敬父母,深层含义包括对他人的关爱、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忠于国家。孝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发奋图强,通过自己的努力回报他人及社会。创新创业文化教育能有效挖掘学生潜能,培育学生的创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孝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相融合的特色育人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利于形成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的文化氛围,培养具有“感恩、责任、忠诚、奉献”品格和创新创业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孝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相融合的特色文化育人的载体建设

1.特色文化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要充分发挥特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就应该营造浓厚的特色文化育人氛围,让特色文化如同空气,流淌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时刻萦绕在师生身边。因此,学校应注重文化育人的顶层设计,把孝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相融合的特色文化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学校的硬件环境到人才培养目标,从校园的一草一木、一角一景到师生的精神风貌,从教学到管理、服务等人才培养各个环节都要体现特色文化育人的理念,让特色文化深深地扎根于校园的每一片土壤中,不断根深叶茂,开花结果。

2.设置特色文化育人课程体系。

课程是育人的关键,必须结合孝文化、创新创业文化教育的核心元素设置科学、合理的配套课程体系,才能达到特色文化育人的功效。特色文化育人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感恩、奉献精神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等基本素质,在课程设置上首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以理论传授形式对孝的内涵及孝道精神进行解读,效果会更好,而学生的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培养则要在实践中进行;其次,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渗透性。文化育人不是孤立的,应该与知识育人相互作用,创业课程可以设置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如电子商务专业的“E-BOSS”创业班开设了《网络营销推广》等课程,学生在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再学这些创业知识会觉得很容易。同时,在专业知识的教授中,老师也会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及职业责任感。

3.建设特色文化育人基地。

孝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相融合的特色文化育人重在实践。学校多举措建设开放式、多功能的大学生创业基地——中华孝道创业园,先后被评为首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湖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中华孝道创业园以创业支撑、支持志愿服务工作,弘扬中华孝文化、志愿服务文化,以中华孝文化、志愿服务文化引领创业,打造中华孝文化的新形态。中华孝道创业园企业,员工都是志愿者,把企业利润的5%至20%用于弘扬中华孝文化,用于志愿服务。在以中华孝道创业园为首的大学生创业基地中,学生睿智创新,激情创业,呈现出一片百花齐放的态势。除了在校内建设大规模的特色文化育人基地,学校还把特色文化育人向校企合作企业延伸,在条件合适的企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创业的艰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感恩意识。

4.以活动为抓手,营造浓厚的特色育人文化氛围。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把特色文化育人工作引向深入。学校每年开展专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为创业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以赛促创,激励学生大胆创新,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展“文昌大讲坛”活动,邀请全国道德模范、创业专家等来校讲学,与师生面对面交流,讲述关于孝道的感人故事,传授宝贵的创业经验;开展孝亲爱老暨创新创业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不断培育与发现新典型,并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引导和激励师生学习典型、崇尚典型、争当典型。

5.整合校外资源,积极搭建特色文化育人新平台。

古代“二十四孝”中就有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等“三孝”发生在孝感。近年来,在孝感大力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的浪潮下,修建了以孝文化为主题的董永公园、黄香公园等,学校可以在继承和弘扬孝文化实践教育中,带领学生到这些主题公园参观、学习,加深对孝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孝感不仅是一座孝文化名城,而且是一座新兴的发展城市,建有大面积的科技创业园,用于培育和孵化中小型企业。学校充分利用资源,每年开展“创业开放日”交流活动,吸引许多企业家来校交流创业经验或邀请知名企业家开展创业培训。

[1]孔子.曾参,译.孝经[M].海潮出版社,2011.

[2]石清华.孝文化对企业的功能及其影响途径分析[J].北方经贸,2013(02).

猜你喜欢

育人特色融合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特色种植促增收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