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有效阅读的独立品质

2015-02-02江雷鸣阜宁县立新小学江苏阜宁224400

文教资料 2015年28期
关键词:夹竹桃智慧语言

江雷鸣(阜宁县立新小学,江苏阜宁224400)

追寻有效阅读的独立品质

江雷鸣
(阜宁县立新小学,江苏阜宁224400)

有效阅读要追求阅读品质,重视阅读策略,让阅读和表达同构共生,促进智慧生成,提高语言素养,提高语用能力。

有效阅读追求品质智慧生成

审视阅读教学,老师们追求高效,期待立竿见影。有效阅读要提高实效,我以为要追求阅读品质,提高语用能力。追求有品质的阅读,追求有丰富内涵的、有创造的、有境界的教学。

一、有效阅读追求“品质”

语文本是“慢”工夫,这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要提高语文素养,急不得,不是上好一两节课,一朝一夕形成的。欲速则不达,训练能快速见效,基础仍不实在。内在的品质需要自然的琢磨,需要熏陶、积淀。

1.过程要重视品质

一段时间以来,语文教学重视结果、轻视过程的现象很普遍,知识灌输,强调记忆,只要把标准答案交给学生就行,结果学生还是不会阅读理解。部分教师无视主体,把着“话语权”,把自己的解读直接塞给学生,合作探究走过场……核心价值没有体现,教学含金量不足。新课改后,我们看到了可喜的变化,不少教师对学科具有独到的感悟,教学设计体现了匠心,语言灵动充满着智慧……但教学过程应重视品质,运用先进的理念、精心的教学设计和策略打造灵动的课堂。过程中的品质因素是多样的,如是否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是否进行创造性教学,是否改变教学方式,是否积极对话展开教学等。

2.有效阅读重视学习策略

积极学习十分重要。一言堂、填鸭式等教学法已过时,大多教师苦于无处借力,劳心劳力,收效甚微。孔子论教育时说过,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对于我做过的东西,我会理解。如果教学中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维度,信息便被两个传递系统强化。可见,在学习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语文味浓郁,学生全身心参与、体验,智力、情感、社交、身体等全方位投入,教学效果必然明显。现在,多元智能悄悄改变着我们的教育理念,语文课要培养个人的各种智能,只重视语言智能培养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是不够的,实施多元智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那些阅读有障碍的可以尝试音乐智能,如引入情境激发兴趣,可以绘图表现自己的理解,还可以发挥交际能力促进语言实践。

二、有效阅读提升品质

1.有效阅读引领智慧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和谐的课堂要抓住矛盾的切入点,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段中寻找矛盾的突破点,在动态平衡中抓住文本的“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应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共同发展。现在的课堂,思维能力训练重视不够,问题浅表化、直线式,学生思考缺乏深度,有价值的问题太少,问题密度大,提问质量不高。应提问一些需要一番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避免阶梯太小,老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另外,如思维空间小,问题答案从文中就能找到,则启发价值不大。真正有效阅读应让学生在文字中虚心涵咏,让学生经历发现与收获,促进学生更高层次思考,可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的思维从肤浅走向深刻,课堂教学从看似流畅走向历经困惑再到畅通无阻。这样的实践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从矛盾中突围,让思维螺旋上升,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才能协同发展。

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师: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曾说过:“外貌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找到这把钥匙,就能走进扫路人。”这时,孩子从喧闹走进静默,走近人物。

师:这位扫路人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入整体感知,寻找人物表层印象的过程,走近人物,拉近与文本的语言距离,实现由远而近的认识目标。

生:精瘦、朴素……

师:从哪里看出来?

一句“从哪里看出来”,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继续寻找,摸索文字,人物有了形象,有了性格,看得更加仔细,和文本距离也缩短了,体现了高超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有效阅读张扬个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叶圣陶说:“只有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品味、欣赏、咀嚼、体会、思考,才有所得。”我讲《三打白骨精》一课时,学生读“悟空见到白骨精笑道”一句话,我问:“你读这句话知道了什么?‘笑’字后面的意思是什么?”“笑里藏刀!”我又接着问:“‘刀’是怎么理解的?”“这次一定打死白骨精!”“笑得自信,有把握。”一段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字中,读进人物心里。交流中,我认真倾听,让学生学会倾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品味语言,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对促进思维能力,个性化阅读,培养语感非常有效,长期实践自然内化为自己的智慧。

三、有效阅读促进智慧生成

有品质的阅读教学是生成智慧的教学,让阅读和表达同构共生,加强读写训练,促进文本感悟,同时在语言能力上得到锻炼。

教学《夹竹桃》时,师:让我们走进夏天的夜晚,站在夹竹桃下,对月吟诗遐想,你想到了什么?

生:花香浓烈,沁人心脾,花气袭人。

生: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师:让我们跟着幻想,体验妙处,这景色呀,亦真亦幻,妙不可言!可以静的,还动呢!你看:这美丽的景象就是一幅活动的图画,多么有想象力啊。动静相生,有了趣味。请大家静静思索三分钟,还能幻想到什么?

生:我幻想它是宇宙中的星系,眼前就真现出一个星系,碰巧几只飞虫飞过,那就是宇宙飞船在宇宙中自由翱翔。

生:我幻想它是一个村庄,眼前就真出现一个村子,几只飞虫爬过,就是村里田头忙碌的景象。

孩子乐于在你的课堂自由表达,乐于和你合作,释放自己的能量,在思维碰撞中生成智慧。回到语言的地面,感悟语言的同时加强表达,在实践中习得语言。

有品质的教学有境界。“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是心灵的故乡,是人的精神的构成。人们不仅要习得语言,在实践中积累运用,还要催生思想。激发思想是激发学习潜能,提高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动力,其效果影响深远。苏教版每篇课文都体现出优秀的思想:民族魂、报国志、师生情……一个个人物形象激励孩子成长。如坚强不屈的于谦、充满智慧的孔子、不媚世俗的王冕、豁达开朗的天游峰的扫路人……联系生活,体验文中情感、思想,挖掘价值,生成新的资源,在自己的田野萌生鲜活的思想。

教学《夹竹桃》时,

师: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

生:从春天一直到秋天……花朵无不奉陪。说明开花时间长。

生:生命力顽强。花开得旺盛。

生:“奉陪”还有比一比的意思。

师:春风里花开,暴雨里花开,清秋里花开。花儿有种韧性,让我们想起一种什么精神?

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师:暴雨里花开,让你想起?

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坚强不屈、不屈不挠。

师:这精神同院子里的花比一比,显得可贵。比一比,夹竹桃很普通,可贵之处是什么?

生:它的韧性。

师:仅仅因为韧性?仅仅歌颂的是花?同学们还想起了谁?

从《夹竹桃》一课教学,我觉得学生不光学到知识,而且能触及语言后的意象。理解字面上的意思,发现夹竹桃的韧性,体验到内在的价值,发现内在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乐意探讨,从中受到启发,精神上有了收获。

教无止境,艺无止境。我期待着一种更具品质的教学,一种师生走向自由,达到生命层面精神气质提升的境界,师生有尊严地、有理想地、幸福地走向创造,走向生成,对话民主,走向圆融之境。

[1][美]M.希尔伯曼.陆怡如,译.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吴勇.吴勇教故事——儿童故事性写作教学探索[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3.

猜你喜欢

夹竹桃智慧语言
北怀集(其一)
夹竹桃下的人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夹竹桃:酷爱“模仿秀”的毒死人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夹竹桃借微商模式偷渡中国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