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2015-02-02郭放杨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鼻蝶蝶窦垂体瘤

郭放 杨强

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郭放 杨强

目的 观察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既往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垂体瘤患者, 回顾其临床资料, 并采取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治疗, 分析患者经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中16例行全切除术, 12例行次全切除术, 2例患者行部分切除, 无死亡病例。2例患者术后尿崩, 症状较轻, 经垂体后叶素得到控制;1例患者轻微脑脊液鼻漏, 予以抗生素并取半坡卧位后痊愈。结论 及时对残余垂体瘤患者采取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 且要保证患者符合手术适应证情况, 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并使用。

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临床疗效

垂体瘤是临床常见的颅内肿瘤, 手术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垂体瘤是垂体前叶和后叶颅咽管瘤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 复发率高。显微镜、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垂体瘤的标准术式, 其治疗效果显著[1]。为了明确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对治疗垂体瘤的效果, 作者以30例既往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垂体瘤患者为例, 经二次经鼻蝶入路术治疗, 其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垂体瘤患者均于2013年4月~2014年5月到本院就诊, 均实施过经鼻蝶入路手术;男18例, 女12例;年龄24~70岁, 平均年龄(42.5±3.7)岁;按照肿瘤Hardy分级, Ⅱ级3例, Ⅲ级16例, Ⅳ级11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部分患者表现头痛、双眼胀痛、性欲减退等症状, 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因既往手术, 若存在取大腿筋膜修补史, 可以另一侧腿部取筋膜。术前取地塞米松10 mg添加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以免术后垂体危象。以鼻窥器置入患者右侧鼻腔,撑开中鼻甲, 充分暴露患者残余蝶口, 明确蝶窦前壁。以X线定位入路区, 电凝灼烧定位切口, 显微剪剪开蝶窦前壁至蝶窦腔, 明确中线。若患者蝶窦腔充满残余或复发肿瘤, 应扩大残余蝶窦前壁, 清除残余蝶窦黏膜, 充分显露完整残余鞍底骨质或增生鞍底骨质, 并清除蝶窦内残余填充物, 暴露前次手术修补创口, 掌握周围正常硬膜结构, 剪开鞍底硬膜,显露鞍区肿瘤组织, 将肿瘤切除。以双极电凝烧结较小破损鞍膈, 若明显脑脊液漏, 以大腿筋膜修补。患者术后经明确无活动性出血后, 采取凡士林油纱布填塞, 逐层缝合切口。

2 结果

30例患者中16例行全切除术, 12例行次全切除术, 2例患者行部分切除, 无死亡病例。30例患者术后, 视力减退均得到明显改善, 1例患者术前单侧视力全盲, 术后好转。2例患者术后尿崩, 症状较轻, 经垂体后叶素得到控制;1例患者轻微脑脊液鼻漏, 予以抗生素并取半坡卧位后痊愈。

3 讨论

垂体瘤是临床常见的良性颅内肿瘤, 但生长环境复杂及邻近重要组织结构, 其生长部位在鞍区, 周围邻近颈内动脉、视交叉、鞍膈、下丘脑等, 且垂体瘤会不断增长, 随着体积增长会压迫或包裹周围组织, 甚至会侵袭性生长, 致局部粘连不清, 难以一次全切, 容易复发[2]。对于垂体瘤复发患者来说, 采用药物和放射疗法, 但其治疗效果仍低于手术。再次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可良好解除压迫, 快速降低异常激素分泌, 使垂体功能得到保留, 且并发症低, 可作为治疗垂体瘤复发的首选方法[3]。垂体瘤手术主要是在最大程度上将肿瘤组织切除,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使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经鼻蝶入路是治疗垂体瘤常用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 手术路径短。通过显微镜具有清晰的手术术野, 能够更好解除肿瘤压迫症状, 并保证垂体功能,创伤小, 在临床上得到推广使用。在实施二次经鼻蝶显微切除术时, 术前常规行内分泌检查及视力检查, 通过头颅侧位片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病变位置, 明确肿瘤体积和侵袭情况。在手术操作期间, 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在最大程度上切除肿瘤, 解决肿瘤侵袭生长情况, 减轻肿瘤压迫周围组织情况。二次经鼻蝶入路患者由于上次手术会损害局部解剖结构, 创口修复期间会发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使术者在术间难以明确局部解剖标志和正常组织结构, 易发生再次损伤,导致患者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在本组研究中, 30例患者中16例行全切除术, 12例行次全切除术, 2例患者行部分切除,无死亡病例。2例患者术后尿崩, 症状较轻, 经垂体后叶素得到控制;1例患者轻微脑脊液鼻漏, 予以抗生素并取半坡卧位后痊愈。由结果可以看出, 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可有效治疗垂体瘤,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并发症轻微,未影响治疗效果。

在实施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时, 其适应证为垂体微腺瘤、伴脑脊液鼻漏垂体瘤、垂体瘤突出蝶窦、沿颅内多方向生长的垂体瘤[4]。在实施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时, 术前准备与初次手术相同, 二次手术患者肿瘤体积较大, 有较高侵袭率, 且压迫程度重, 易发生垂体功能降低, 因此术前取地塞米松加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可预防垂体功能降低。二次手术时将鼻窥器直接置入右侧鼻腔, 可见残余蝶窦开口, 明确蝶窦前壁。在清除剩余鼻窦时应注意区别残余蝶窦黏膜和鞍底硬膜, 通常鞍底硬膜会由于肿瘤压迫而突入进蝶窦腔内, 且通过手术, 蝶窦内组织愈合, 使结构组织不清晰, 易发生混淆。在肿瘤切除后应要将鞍底修补, 通常二次手术鞍底受损更为严重, 且侵袭肿瘤会使瘤体和鞍膈粘连, 若鞍膈破损, 较小面积可使用双极电凝烧结破损处, 以止血纱布行自体筋膜修补;若较大破口, 可使用大腿筋膜修补。

总之, 及时对残余垂体瘤患者采取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 且要保证患者符合手术适应证情况, 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并使用。

[1] 徐钰, 肖群根, 刘胜文, 等.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45例.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1(3):358-360.

[2] 胡宜, 刘云会, 李峰.经显微镜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31例临床分析.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17):3024-3025.

[3] 李俊, 王雷, 王俊文, 等.经鼻蝶人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63例.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 15(12):726-729.

[4] 贾德泽, 李刚, 王云彦, 等.神经导航系统引导单鼻孔蝶窦人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应用.山东医药, 2011, 51(50):10-1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1.073

2014-10-30]

450047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颐和医院神经外科

猜你喜欢

鼻蝶蝶窦垂体瘤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治疗不同类型垂体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蝶窦分隔确定海绵窦段颈内动脉位置在神经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
路雪婧教授补肾养阴法治疗垂体瘤术后视野缺损病案1例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垂体瘤经鼻切除术患者护理路径的应用探析
经单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
鼻内镜下经上鼻道—筛窦联合入路蝶窦开放术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