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粮仓与“绿色储粮”

2015-02-02马艳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4年1期
关键词:粮仓粮食安全

马艳

摘要: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危的大问题。农业连年丰收的背后,存在粮食仓容不足、仓储设施落后等问题,需要把粮食生产与粮食储备结合起来,构建现代粮食仓储体系,并以粮食高质量、高营养、低污染为目标,建设好“绿色储粮”工程。在阐述绿色储粮内涵的基础上,介绍现代粮仓的种类与特点,为现代粮食仓储提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安全;绿色储粮;粮仓;低温储粮

中图分类号:S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1-0075-02

我国是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世界第一粮食消费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危的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惠农利农政策的实施,加之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实现了令世界瞩目的粮食11 a连续增产,但这个成就并不意味着粮食就安全了,必须防患于未然。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一要抓好粮食生产,二要抓好粮食储备。农业的连年丰收,导致我国粮食仓容不足、仓储设施落后的问题日益突现,一度出现了农民卖粮难、国家储粮难、粮价下降、粮食产量回落等问题,大量粮食无库可存、露天堆放,损耗率高。为此,国家一方面狠抓粮食生产,另一方面构建现代粮食仓储体系和国家粮食储备制度,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同时,考虑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对粮食品质的要求,以粮食高质量、高营养、低污染为目标的“绿色储粮”工程,成为当前粮食储备领域的新课题。

1 “绿色储粮”的内涵

“绿色储粮”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储粮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粮食储藏过程中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药剂,以调控储粮生态因子为主要手段,实现保护环境、避免储粮污染、确保储粮安全、促使人们吃到新鲜营养可口无毒放心粮的技术。绿色储粮技术不是静态的、单一的技术,而是在科学技术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提高的前提下的研究与更新,也是粮食储藏工作向系统化、高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近20 a来,国内外绿色储粮技术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防治害虫而进行的,主要技术措施有低温储粮、气调储粮、非化学药剂防虫治虫等。

1.1 低温储粮技术

粮仓中害虫、微生物、粮粒等生物成分需要适宜的水分、氧气和温度条件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降低储粮温度可抑制这些生物成分的旺盛生长,减少粮食干物质的消耗,最大限度地保持粮食原有品质,延缓储粮陈化速度。低温储粮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为安全、可靠、合理、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储粮技术,也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低温或准低温储粮是将储粮温度控制在15 ℃或20 ℃,以延缓粮食品质的劣变,抑制害虫和微生物对粮食的危害,减少储粮化学药剂用量、甚至不用化学药剂,从而达到保质保鲜、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在实践中,为使粮仓处于稳定的低温状态,除依靠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机械制冷等方法外,仓房的气密性、保温隔热性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提高粮仓保温隔热性能,可以节约能耗,保持仓温,实现安全、经济、优质的低温储粮。

1.2 气调储粮技术

气调储粮技术是利用粮堆中生物成分的呼吸作用或通过人工改变密封粮堆中的气体成分(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的比例,以抑制霉菌繁殖,杀死害虫,并减弱粮食的呼吸作用,从而达到保持粮食原有新鲜品质的目的。气调储粮措施主要有真空储藏、CO2气调储藏等。其中,CO2气调储藏运用广泛,美国近年来致力于CO2控制仓储害虫方面的研究,我国CO2调储粮技术在上海、南京等地已达到2亿多kg的总规模。

1.3 非化学药剂防治技术

非化学药剂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习性防治等不使用化学物质防虫、治虫的方法。物理防治手段包括电、磁、辐射等物理技术,物理辐射可以检测和杀死粮食内部不易被发现的害虫,还能起到灭菌、消毒、防霉的作用,且不会造成污染。例如,微波辐射处理可在短时间内杀死害虫,适于防治水分含量高的粮食害虫;小剂量电磁辐射可杀虫、灭菌、消毒,且不影响粮食品质。在生物防治方面,储粮害虫的天敌分为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包括革翅目、半翅目、脉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螨类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半翅目类和螨类;寄生性天敌主要是膜翅目的昆虫。

2 现代粮仓的类型与设计要求

2.1 现代粮仓的类型

粮仓按照储粮用途,可分为储存仓和中转仓;按照储存粮食的方式,可分为散装仓和包装仓。仓房的型式主要有房式仓、筒仓和地下仓3种:1) 房式仓。分为楼房仓和平房仓两种。楼房仓一般3~5层,多为包装仓;平房仓为单层,多为散存仓,便于清理、熏蒸消毒、翻倒粮堆和机械化装卸粮食。1998年以前,我国粮食储备库基本都是平房仓。2) 筒仓。分为立筒仓和浅圆仓。立筒仓是贮存粮食散料的直立容器,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板结构,大多作为中转用;浅圆仓为圆筒式构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作为仓壁材料,具有密闭性好、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容量大且占地少、性价比高等优点,在国内外应用较多。3) 地下仓。主要承重结构均埋于地下,隔热、密闭条件好,利于粮食低温干燥贮藏,常年温度在20 ℃以下,粮食基本上可不受害虫和微生物为害,能够长期保持粮食品质,同时施工方便、造价低廉,发展前景较好。

2.2 现代粮仓的设计要求

一是坚固耐用。仓房应能承受粮食对仓壁的侧压力和对仓底面的总压力,防止其开裂下陷。一般采用砌体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用钢板制成钢板仓。二是隔热。设置屋面隔热层或顶棚以增加隔热性能。三是防潮。仓址应选择在地下水位较低、地基干燥、四周排水畅通的地方,仓内地面一般高于仓外地面不少于30 cm,仓墙、地坪和屋面敷设防潮材料。四是气密性好。采用低氧、高氮或高二氧化碳进行气调贮藏或采用药物熏蒸撒杀虫时,仓库应有足够的气密性,以保持仓内气体的有效浓度与配比,可用合适的密封剂和密封工艺喷涂密封层。五是通风。通风可以降温散湿,一般在粮面以上的墙壁上设置轴流风机和适时启闭窗户。如需强力通风,应设计专门的通风道和通风装置。六是防鼠雀。应设置窗上防雀网及门下防鼠板等。

3 现代粮仓的应用现状

为解决我国粮食仓储设施落后、仓容不足的问题,国家从1998年开始分三批建设国家储备库。尽管我国现代粮仓建设步伐在加快,但传统的粮食仓房仍然数量众多,在气密、保温、隔热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屋面墙体隔热性能差,尤其在南方地区,夏季仓库外围结构受热辐射时间长,仓内粮食易产生“冷芯”效应;北方寒冷地区也有部分粮仓因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不尽合理而出现仓内过热现象。二是仓房保温隔热性能较差。夏季高温季节易导致仓温过高且排除不畅,不利于安全储粮。三是平房仓的气密性较差。熏蒸时毒气易散失,难以长时间保持有效浓度,达不到熏蒸的效果,又不利于环保。针对以上问题,现代粮仓应从保温、隔热、气密等关键点入手,逐步完善与改进,保证储粮品质,提高储粮效果,实现“绿色储粮”。

猜你喜欢

粮仓粮食安全
金口河区:守护“粮仓”织牢监督网
最美的粮仓
粮仓
天下粮仓仓源的地方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
梅河口新增三千农户科学储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