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络病论治脑卒中后肢体麻木的临床观察

2015-02-01唐术平勾宇哲刘宪彤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5期
关键词:刺络麻木肢体

唐术平 勾宇哲 刘宪彤

从络病论治脑卒中后肢体麻木的临床观察

唐术平 勾宇哲 刘宪彤

目的 观察采用针刺配合放血疗法从络病论治脑卒中后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 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针刺配合放血疗法从络病论治脑卒中后肢体麻木疗效显著。

刺血疗法;脑卒中;麻木;络病;针刺

肢体麻木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 其主要特征是患侧肢体麻木, 尤以末梢部为甚, 症状轻重不一, 可伴有感觉减退或过敏、疼痛、酸胀、蚁走感, 轻者影响日常生活功能, 重者自觉痛苦难堪,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则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临床发现:脑卒中后肢体麻木患者更易发生焦虑和抑郁, 肢体的麻木常随负性情绪的出现而加重[1]。从脑卒中络病理论的角度, 作者采用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改善脑卒中后肢体麻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肢体麻木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0例。治疗组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50~74岁, 平均年龄(63±4.5)岁;对照组中男15例, 女15例, 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5±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临床诊断为脑梗死或脑出血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 疾病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②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感觉障碍, 表现为患侧肢体麻木、蚁行感、感觉过敏、无感觉等;③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 无发热和肺部感染;④没有明显智力或精神障碍, 能理解和执行治疗人员的简单指令。

1.3 排除标准 ①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病情危重的脑卒中患者;②既往有严重糖尿病或周围神经病变等;③其他原因引起的肢体感觉异常者。1.4 治疗方法

1.4.1 基础治疗 两组患者均进行统一的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康复训练。①根据患者病情予以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 控制血压、血糖、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活血化瘀等药物对症治疗;②根据患者病情安排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手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理疗、针灸等康复治疗。

1.4.2 治疗组 ① 针刺治疗:采取头针与体针相结合, 头针取运动区、感觉区、平衡区, 体针取肩髃、尺泽、手三里、内关、合谷、八邪, 委中、足三里、上巨虚、丰隆、阳陵泉、三阴交、八风穴, 气虚血瘀加气海、血海, 肝肾阴虚加太溪、太冲。常规消毒后, 尺泽、委中直刺, 提插泻法, 使肢体有抽动感。余穴直刺进针1~1.5寸, 采用提插捻转补法, 留针30 min。在患侧上下肢体各选2个穴位, 针刺得气后接通电针仪, 用疏密波, 强度以患者耐受或肌肉出现规律性收缩为佳,治疗1次/d, 7 d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2 d。②放血疗法:取患侧肢体指(趾)尖中点处。常规消毒,按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顺序, 依次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用手挤压每处放血3~5滴。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隔日1次, 根据病情轻重进行3~7次。

1.4.3 对照组 采用单纯针刺治疗, 取穴、操作及疗程同治疗组。

1.5 疗效标准 2周后评价疗效, 痊愈:患者自述症状消失,与健肢比较无明显差异;显效:患者自述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有效:患者自述症状较治疗前有一定的减轻;无效:患者自述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3例, 显效14例, 有效11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痊愈1例, 显效8例, 有效12例,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血管病属于中医“中风”范畴, 《金匮要略》所说:“邪在于络, 肌肤不仁”, 首用络病理论解释中风。《医方考》“中风,手足不用, 日久不愈者, 经络中有湿痰死血也”。《医学入门》“木者, 不痛不痒, 按之不知, 搔之不觉, 加木之厚, 常木为瘀血, 间木为湿痰”, 指出了中风、麻木与瘀血湿痰阻滞络脉有关。近年来, 从中医络病理论的角度防治脑卒中正受到人们关注。吴以岭[3]在总结前贤经验基础上, 认为中风病病位在脑之络脉, 脑之脉络瘀塞, 在脉络末端供血供气、津液互换、营养代谢障碍, 引起脑之气络失养、脑神失用。这与西医学关于脑梗死是由于缺血因素导致急骤发作的局灶/半球的脑功能障碍的认识是一致的[4]。缺血性脑梗死以微血管损伤为核心机制, 对缺血区微血管进行保护, 应该成为除溶栓、神经保护以外脑梗死治疗的新靶点。

《内经》曰“络病治血”、“以见通之”。提出了络病活血化瘀通络的治疗原则, 络病治疗重在“通”。《内经》也提出来了具体治络方法, 如刺络放血、缪刺。《灵枢》说:“故刺诸络脉者, 必刺其结上, 甚血者虽无结, 急取之, 以泻其邪而出其血, 留之发为痹也”。《素问》曰:“邪客大络者, ……上下左右与经相干, 而布四末”, 由于病邪侵入络脉后, 邪气多布于四末的特点, 四肢末端为又阴阳经之会。经气所出之处,因此针刺末端的穴位放血, 能使瘀滞经络之邪气和瘀血一并外出, 让邪去而经通, 瘀去而新生, 以起到调整气血阴阳的目的。

现代研究也表明, 王广军等[5]认为四肢末端是微循环非常丰富的位置, 刺络放血改变了局部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善了局部组织的生存环境, 从而达到调整机体的作用。张建斌等[6,7]“刺破血络-出血-止血”这一过程中会同时激活人体的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 机体在经过一系列的凝血-抗凝的正负反馈过程和酶反应之后, 重新达到一个新的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状态, 从而使机体凝血抗凝的有关指标发生变化。黄碧兰等[8,9]认为刺络放血可抑制脑缺血后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 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升高, 减轻自由基对脑组织损伤, 又使缺血脑组织中丙二醛含量降低,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 从而对脑有保护作用。姚苗裕等[10]采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后, 抑郁大鼠模型血浆中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降低, 从而产生抗抑郁的作用。

放血疗法对脑卒中的治疗古今相印证。肢体末端放血以祛瘀, 其关键在于“使通”。通者“络虚通补”, 放血配合补法针刺络脉, 可达到泻不伤正, 通经活络的作用。作者在用此法治疗后, 患者自觉肢体较温、发热, 不仅治愈和改善了麻木症状, 同时对伴发的头晕、头痛、肢体活动不灵、抑郁等症也有明显疗效。

[1] 徐慧霞.肢体麻木主诉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和治疗指导.医学信息, 2012, 25(12):56-57.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79-380.

[3] 吴以岭.血管保护-脑梗死治疗的新靶点.疑难病杂志, 2006, 5(5):356-358.

[4] 赵建国.脑梗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

[5] 王广军, 张宇沁 , 丁玉龙, 等.从微循环角度探讨放血疗法的机理.陕西中医, 2010, 31(6):709-710.

[6] 张建斌, 姜亚军, 芦慧霞 , 等.刺络放血疗法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中国针灸, 2003, 23(1):44-47.

[7] 张建斌, 徐斌, 何崇 , 等.刺络放血疗法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上海针灸杂志, 2002, 21(4):1-3.

[8] 黄碧兰, 余良主, 刘寿仙, 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 19(1):4-6.

[9] 黄碧兰, 余良主, 程静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干预作用.中国临床康复杂志, 2006, 10(7):174-176.

[10] 苗裕, 艾群, 崔晓冬.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抑郁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行为学的指标变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1(36):7161-716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5.193

2014-10-14]

124000 盘锦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猜你喜欢

刺络麻木肢体
麻木
浅谈中医拔罐法治疗头痛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探讨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
肢体语言
浮生一记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古代刺络理论的历史演变
无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