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在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15-02-01张利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4期
关键词:磷酸酶骨量骨质疏松症

张利霞

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在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张利霞

目的 探讨分析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在早期诊断中老年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80例进行骨质检测的中老年体检者, 均进行腰椎正位骨密度测定, 根据检测骨密度不同将其分为正常骨量组、骨质疏松组以及严重骨质疏松组, 各60例。所有入选者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空腹血清中骨钙素N 端中分子片段(N-MID)、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以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 对比分析各组受试对象生化指标值。结果 正常骨量组血清N-MID、BALP以及TRACP-5b水平分别为(37.2±6.7)ng/ml、(81.4±11.4)U/L、(2.1±0.7)U/L;骨质疏松组血清N-MID、BALP以及TRACP-5b水平分别为(28.1±5.3)ng/ml、(136.9±19.5)U/L、(3.1±1.0)U/L;严重骨质疏松组血清N-MID、BALP以及TRACP-5b水平分别为(17.8±4.6)ng/ml、(177.5±25.6)U/L、(4.4±1.6)U/L。血清N-MID水平随受试对象骨量的降低而降低, 而血清BALP以及TRACP-5b水平随骨量减少而增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N-MID、BALP以及TRACP-5b水平随体内骨量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检测血清中相关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中老年骨质疏松症,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骨质疏松症;中老年;骨钙素N 端中分子片段;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位体积内骨量进行性减少、骨脆性增加以及正常骨组织损伤为特点的骨代谢疾病[1]。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增快,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不断增加, 已经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全球性问题。在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中, 常伴有各种生化指标的改变, 临床通过检测上述指标可早期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诊断[2]。作者对本院体检中心部分中老年体检者进行骨代谢相关指标检测, 探讨其在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6月于本院体检中心进行骨质检测的180例中老年体检者的相关检测资料, 纳入标准:①受试者均知情同意;②年龄>50岁。排除标准:①合并内分泌疾病;②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所有体检者均进行腰椎正位骨密度测定, 根据检测骨密度不同将其分为正常骨量组(T>-1.0)、骨质疏松组(T<-2.5)以及严重骨质疏松组(T<-2.5伴脆性骨折)[3], 各60例。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1.2.1 骨密度检测 采用SGY数字式骨密度骨龄测定仪(天津圣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检测部位为股骨近端以及L1~4,由2名工作5年以上的放射科医师操作并判定结果。

1.2.2 血清指标检测 所有入选者均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 常规分离血清, 通过ELISA检测N-MID、BALP以及TRACP-5b水平, 对比分析各组受试对象生化指标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正常骨量组血清N-MID、BALP以及TRACP-5b水平分别为(37.2±6.7)ng/ml、(81.4±11.4)U/L、(2.1±0.7)U/L;骨质疏松组血清N-MID、BALP以及TRACP-5b水平分别为(28.1±5.3)ng/ml、(136.9±19.5)U/L、(3.1±1.0)U/L;严重骨质疏松组血清N-MID、BALP以及TRACP-5b水平分别为(17.8±4.6)ng/ml、(177.5±25.6)U/L、(4.4±1.6)U/L。血清N-MID水平随受试对象骨量的降低而降低, 而血清BALP以及TRACP-5b水平随骨量减少而增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好发于中老年人, 尤其多见于绝经后妇女。该病是一种全身骨骼性疾病, 由多种因素引起, 依据其发病原因大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为老年性和绝经性, 部分少见为幼年型、成年型。继发性骨质疏松多见于内分泌性、妊娠、哺乳、营养性、遗传性、药物、废用性、胃肠性以及肿瘤等, 具有较为明确的病因[4]。骨质疏松发病隐匿, 患者骨质量进行性下降和退化, 易发生脆性骨折。因此, 早期对骨质疏松进行诊断, 及时给予治疗,控制或延缓其发展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 体内多种骨代谢生化指标常随之发生变化, 通过对血液中相关骨代谢指标进行检测可反映骨质的变化。虽然目前并没有医学界公认的血清学诊断指标, 但早期发现骨质变化并及时给予干预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骨钙素N 端中分子片段、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以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指标,可反映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活性指标, 可对短期内骨代谢情况进行敏感地反映。作者对本院体检中心部分中老年体检者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 正常骨量者、骨质疏松者以及严重骨质疏松者各项血清学指标具有显著差异, 血清骨钙素N 端中分子片段水平随受试对象骨量的降低而降低, 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以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则随骨量减少而增高, 提示上述指标可对早期骨质疏松进行提示。值得注意的是, 该项研究由于样本量较小, 且受试者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相关结论仍需进一步研究。

[1] 张萌萌.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4, 20(11):1263-1272.

[2] 李恒, 赵曙光, 陆金红, 等.骨转换指标测定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诊疗中的临床意义.黑龙江医学, 2014, 38(12):1348-1352.

[3] 高飞, 乔巨峰, 高锋, 等.骨代谢指标在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变形中的意义.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24):3803-3807.

[4] 阙文君, 冯正平.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4, 20(5):575-579.

[5] 李瑞琦, 张国平, 李宜炯, 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发骨质疏松及其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9):1049-105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4.028

2015-03-11]

518000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磷酸酶骨量骨质疏松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GmPAP14启动子克隆与功能分析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营养影响骨骼强度
酶级联反应放大策略用于灵敏检测酸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的不同包埋方法比较
骨质疏松症患者种植治疗的研究进展
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及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