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扫描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5-02-01陈忠伟费家勇郭龙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摄片三维重建移位

陈忠伟 费家勇 郭龙军

螺旋CT扫描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陈忠伟 费家勇 郭龙军

目的 总结分析踝关节骨折的术前螺旋CT图像特点, 提高其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范围。方法 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X线、CT平扫及三维重建, 通过对比分析, 评价CT扫描在踝关节骨折类型及术前术式选择中的优势。结果 X线平片诊断踝关节骨折, 确诊23例, 可疑骨折4例,漏诊3例; CT扫描及三维重建.30例骨折患者均显示良好, 对细微的骨折线、粉碎性骨折, 尤其对有关节面创伤的骨折及合并跟骨骨折者, 优势明显。结论 CT扫描及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踝关节骨折块的大小、严重程度、有无移位等, 对踝关节骨折的术前评估和术前术式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螺旋CT扫描;踝关节骨折;应用价值

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 故又名距骨小腿关节。在日常生活或运动场上, 踝关节骨折比较常见, 多由间接外力所致, 可造成多种形式的损伤[1]。当踝关节发生外翻、内翻或外旋时, 由于受力作用不同, 可发生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骨折。踝关节是负重关节, 当关节复位不良时, 可造成创伤性关节炎, 伤踝僵硬疼痛, 术后痛苦很大。多层螺旋CT技术能立体地多平面地反映骨折的三维空间关系, 对提高诊断, 指导临床治疗起到重要作用[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近1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30例, 其中男16例, 女14例, 年龄2~68岁, 平均年龄38.5岁。其中18例车祸伤.5例高空坠落.3例扭伤.4例运动伤。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CT常规扫描及三维重建。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飞天6000 DR及GE 64排螺旋CT机。患者于术前常规摄X线正、侧位片, CT扫描水平位,从外踝下约5 mm至踝关节骨折线上缘平行于胫骨的横断面进行扫描, 对骨折部位进行0.3 mm薄层扫描。扫描电压为120 kV, 电流80~100 mA, 层厚1.0~1.5 mm, 重建间距1.00~1.25 mm, 同时利用3D SDD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成像, 将图像工作站上的X、Y、Z轴进行旋转, 以获得最佳的立体图像。

2 结果

本组的30例患者中, 经普通X线摄片, 显示内踝骨折5例, 外踝骨折6例, 内、外踝粉碎性骨折5例, 单纯距骨骨折5例, 合并根骨骨折2例, 可疑骨折4例, 漏诊3例;经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30例骨折患者均得到证实, 其中1例2岁患儿X线检查未见骨折线, 经CT扫描后显示为内踝骨骺板骨折.1个月后复查骨痂形成。30例患者术后经X线及CT复查, 骨折部位均达到解剖复位, 术后效果良好。

3 讨论

踝关节骨折是足部常见骨折之一[3], 其发病率占关节内骨折的首位[4]。踝关节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关节, 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当发生骨折、脱位或韧带损伤时, 如果治疗不当, 都会对关节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5]。当局部骨折时, 骨折类型复杂多变, 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术前全面准确的诊断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普通X线摄片简便快捷,对外伤性骨折多能明确诊断, 是踝关节骨折首选的检查方法,但当影像相互重叠或无明显分离时, 很难对骨折的位置、成角、分离和骨折断端形态等特征进行全面的诊断分析, 特别是后踝部分更为困难。CT平扫能对细微的骨折线、关节面及骨折范围、移位程度等进行清晰显示, 但其对水平横行骨折易漏诊, 成像缺乏立体感[6], CT三维成像技术可以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 能直观准确的显示骨折部位的骨折片数目、移位、关节面的损伤程度及关节脱位等情况, 帮助临床医师在立体空间上对骨折情况有全面认识, 对复杂骨折进行正确的诊断, 对X线摄片漏诊的骨折及时更改治疗方案, 同时还可以避免漏诊、误诊及由此而产生的相关医疗纠纷发生, 为临床医师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本组病例中, X线摄片漏诊3例.2例经手术治疗后, 行石膏托固定4周后复查, 骨折愈合良好.1例为2岁患儿内踝骨骺板骨折.1个月后复查骨痂形成。可疑骨折4例, 经CT三维重建后得到证实, 有效避免了医疗风险的发生。

目前临床上对无移位的骨折, 多采取石膏固定治疗, 对后踝骨折不超过关节面20%的亦可采取保守治疗。对骨折块较大, 移位程度严重的骨折, 采取手术复位。当骨折块太小或粉碎性骨折时, 采用克氏针及张力带钢丝固定。通过对踝关节的CT图像分析, 可对骨折块的大小、数目及移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 对骨折块较大、移位严重的采取手术治疗,可有效的减少创伤性关节炎和骨折不愈的发生。由于后踝周围有血管、神经等走行, 术中牵拉、游离等极易造成医源性损伤, 同时手术切口较大, 容易造成邻近切口间皮瓣坏死及感染等发生, 使损伤进一步增加。对于无明显移位的后踝骨折, 可采取手法闭合复位, 空心钉自前向后固定, 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风险。本组的30例患者中,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 对骨折块的大小及移位情况等有了清晰的认识,临床医师制定出精确的治疗方案, 术后手术切口无感染、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行X线及CT复查, 骨折部位复位满意,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无畸形复位等不良后果的发生。

综上所述, X线平片是踝关节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但其对骨折的类型很难做出全面的诊断。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能立体、直观的对骨折部位进行成像, 使临床医师可以在三维空间上对骨折有全方位的认识, 进而制定出周密、详细的手术方案, 值得被临床广泛推广。

[1] 卢世璧.坎贝尔骨科学.第10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631-2644.

[2] Kochergaev OV, Shapovalov MV. Efficacy of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in diagnoses of thorax injuries due to combined trauma. khirurgiia(Mosk).2006(3):38-42.

[3] 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96.

[4] 王丹, 裴国献, 刘永刚, 等.三维数字化骨折分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3(12):1111-1114.

[5] 雷震, 赖仁欢, 张华帧. CT影像学在踝关节骨折术前评估中的应用分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1):62-63.

[6] 纳春祥, 邹贵萍.螺旋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对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现代诊断与治疗.2009.20(5):291-29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0.035

2015-01-28]

100076 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陈忠伟 费家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郭龙军)

猜你喜欢

摄片三维重建移位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保乳手术切缘评估及术中乳腺X线摄片的临床应用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不同体位X线摄片与CT在桡骨头细微骨折中的诊断分析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X线摄影中心线对准被照体部位中心在提高DR摄影质量中的作用观察
桡骨头细微骨折行不同体位X线摄片与CT的诊断价值比较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 CT 三维重建在肋骨及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