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改变的CT特征分析

2015-02-01岳瑞杰张建保刘备军潘小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2期
关键词:骶髂髂骨强直性

岳瑞杰 张建保 吴 丽 刘备军 高 翔 潘小磊 冯 谊 高 媛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改变的CT特征分析

岳瑞杰 张建保 吴 丽 刘备军 高 翔 潘小磊 冯 谊 高 媛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CT下关节影像学特征, 探究其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并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使用。方法 选取7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骶髂关节病变情况。结果 70例患者中共有124个骶髂关节受累, 双侧受累患者53例, 17例患者单侧受累。Ⅰ、Ⅱ、Ⅲ、Ⅳ级例数分别为28、26、10、6例, 所占比例分别为40.00%、37.14%、14.29%、8.57%。77个关节出现髂骨关节面骨质破坏, 99个关节出现关节面下囊性变。2例患者出现关节间隙增宽, 7例患者出现关节腔间隙狭窄。结论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 CT影像能够显示各个时期患者不同的关节改变,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CT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好发于男性[1]。强直性脊柱炎起病于骶髂关节, 晚期病变向上可累及脊椎, 向下可累及髋关节、膝关节等。强直性脊柱炎晚期可导致关节畸形、融合,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就显得尤为重要[2]。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免疫学指标以及影像学证据等做出综合判断, 其中CT等影像学征象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 本组对近年来本院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CT影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探究其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中的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0例, 其中男45例, 女25例, 年龄18~51岁, 平均年龄(29.0±10.4)岁, 病程2~7年, 平均病程(3.0±1.5)年。患者诊断根据1984年纽约标准[3]进行,主要症状包括关节肿胀、腰背痛、活动受限、晨僵, 类风湿因子等自身抗体阴性, 62例人体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 8例阴性。

1.2 检查方法 患者检查采用东芝AquiIion16 TSX-101A螺旋CT, 具体扫描参数如下:管电压120 kV, 层厚5 mm, 螺距1 mm。患者取仰卧位, 做好检查前准备, 自髂嵴上缘至耻骨联合下缘连续扫描, 观察骶髂关节病变情况, 并进行影像重建, 多方位多角度观察病变情况[4]。

1.3 评价标准[5]强直性脊柱炎分级标准:0级:正常, 关节面平整无变形, 关节间隙无狭窄或增宽;Ⅰ级:骶髂关节面稍模糊, 骨皮质连续性受到破坏, 但无骨质破坏, 关节间隙也无狭窄或增宽;Ⅱ级:骶髂关节面模糊, 骨皮质局灶硬化软骨出现病变, 如小囊变, 关节间隙基本正常;Ⅲ级:关节间隙变形, 部分关节出现强直;Ⅳ级:关节完全强直。

2 结果

70例患者中骶髂关节受累124个, 53例为双侧受累, 17例为单侧受累。Ⅰ级28例, 占40.00%, Ⅱ级26例, 占37.14%, Ⅲ级10例, 占14.29%, Ⅳ级6例, 占8.57%。77个关节出现髂骨关节面骨质破坏, 并有局灶性骨质增生硬化。99个关节出现关节面下囊性变。2例患者出现关节间隙增宽, 7例患者出现关节腔间隙狭窄。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累及中轴骨为主的结缔组织病,目前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不明确, 但主要在男性中发生, 且青少年起病多见, 是导致青少年和成人致残、致畸的原因之一, 因此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患者致残率意义重大。本病虽然与免疫因素相关, 但患者自身抗体阴性, 这也是与其他结缔组织病鉴别的重要依据[6]。患者虽然自身抗体阴性,但HLA-B27阳性, 这可以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一个诊断依据, 但不能单独用来诊断疾病, 因此CT等影像学手段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强直性脊柱炎一般起自骶髂关节, 而正常骶髂关节前上部和后下部构造不同, 分别由滑膜和韧带构成, 而CT对这两部分构造可以清楚显影。强直性脊柱炎早期为滑膜炎症, 并有纤维素渗出, 并沉积在关节面表面, 从而使得滑膜出现非特异性炎症, 周围软组织也出现水肿, 并出现骨质疏松[7]。随着滑膜炎症的加重, 逐渐出现关节软骨的破坏, 进而软骨内骨也遭破坏, 并出现骨质增生的变化, 软骨内骨化明显关节内强直逐渐发生并加重, 最终出现关节内完全强直。研究发现, 大部分强制性脊柱炎为骶髂关节双侧对称性起病, 且易发生于髂骨侧, 这是由于髂骨侧关节软骨较为脆弱, 易受侵蚀造成的。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单侧起病, 造成关节两侧病变出现明显差异, 轻重不同。虽然强直性脊柱炎起病有对称性和非对称性的差异, 但最终病情的转归却基本相同[8]。本组70例患者中, 53例为双侧受累, 17例为单侧受累, 这也与以往的研究基本一致。强直性脊柱炎Ⅰ级和Ⅱ级为早期患者, CT征象主要为髂骨关节面骨质破坏, 并有局灶性骨质增生硬化, 因此在CT下见到此影像学表现时, 虽然患者可能临床症状未有特异性表现, 也可根据CT表现作出超早期的诊断, 为患者的治疗争取时间。与X线相比, CT分辨率更高,对微细结构的显示也更为清晰, 因此若CT影像上出现强直性脊柱炎的典型改变, 再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等做出综合性的判断, 诊断尚不十分困难。但有部分患者影像学表现并不十分典型, 这是就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辅助检查进行必要的鉴别诊断, 若确诊仍困难, 则需要定期的随访直至患者明确诊断。另外, 由于疾病谱的改变, 非典型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比例逐渐增加, 因此CT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和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就显得愈加重要。比如类风湿关节炎,这种疾病女性多见, 而且主要为双侧对称起病, 主要累及上肢小关节, 这与强直性脊柱炎有明显的区别。再如骨性关节炎, 主要是老年人多见, 主要累及髋关节、膝关节等负重大关节, 也与强直性脊柱炎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来说, CT等影像学手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中意义重大, 但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也应重视, 综合判断,才能减少对患者的误诊。

[1] 蔡磊, 谢安明.螺旋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对照研究.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30):89-90.

[2] 朱明琪.强直性脊柱炎X线、CT、MRI特异性影像学分析.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15):81-82.

[3] 赵德官.强直性脊柱炎的CT及MR影像学分析.求医问药, 2012, 10(11):445.

[4] 陈超, 徐凯, 郑燕, 等.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诊断比较.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2, 21(3):557-561.

[5] 徐华, 巩若箴, 张燕.强直性脊柱炎所致骶髂关节炎的CT表现.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 20(12):1872-1874.

[6] 孙凤霞, 岳军艳, 李玉侠.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CT特征分析.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7, 20(9):822-824.

[7] 王庆文, 肖征宇.磁共振成像对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研究.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6, 10(7):385-388.

[8] 彭珂文, 沈比先, 黎刚, 等.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CT表现的再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 16(5):500-50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062

2015-01-20]

450052 郑州市骨科医院放射科

猜你喜欢

骶髂髂骨强直性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髂骨取骨术后继发髂前下棘骨折一例
MRI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MRI和X线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髓芯减压术自体髂骨移植术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战创伤致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
骶髂关节CT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运用的研究进展
犬髂骨体骨折内固定51例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骨盆后环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