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微课建设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2015-01-31张新祥

职教论坛 2015年23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微课课程

□张新祥 杨 舒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微课建设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张新祥杨舒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媒体技术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并广泛地被应用于课堂教学,催生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微课就是其中代表之一。短小精悍的微课教学,形式新颖,重点明确,使用便捷,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广大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积极参与教学改革,高效使用微课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新媒体;微课;翻转课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产生了爆炸式的发展,其中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势头更是迅猛,极大地改变了世人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速和带宽的提高,视频压缩与传输技术的改进,为制作和传播课程的网络视频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障;另一方面,大学校园中,手机和电脑已经成了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社交必备的装备。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让手机电脑不再是昂贵的奢侈品,而是人人可以负担的日用品,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机或者电脑随时随地的进行课程学习。微课教学模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1]。“微课”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在国内,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最早提出了 “微课”的概念[2]。微课一般是由核心教学内容和辅助性教学资源构成。核心教学内容就是微课教学视频,是整个微课的精华,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辅助性教学资源一般包含制作微课视频使用的教学设想、备课素材、练习测验、学生反馈和教师评价。据心理学研究显示,视觉和听觉是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微课集声音、图像、内容于一体,将复杂的事物形象生动地呈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语言交际情境。将微课引入教学中,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在相应的知识点上建立连接,从而使其对输入语言的理解和内化进一步加深,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微课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利于学生安排学习时间,控制学习进度

微课教学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传输的多媒体格式。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等手持设备在线观看微视频片断、查阅学习课件,不受时空限制,根据自身的情况,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以及内容的深度,实现远程个性化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老师的教学通常只能照顾到平均水平的学生,而一些基础相对较差、反应较慢的学生有时就会跟不上老师讲解,课后自学吃力,又缺乏老师的必要辅导,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并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随时暂停或者重新播放,直到完全理解课程内容。另外,微课学习可以在课外或家中单独进行,这种学习方式有别于气氛紧张的传统课堂,能够使学生更加放松。同时也不会因为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进程或者无法理解某一知识而倍感压力,从而造成学习效果的低下。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据一项研究调查显示,学生由于睡眠不足和作业压力等原因,课堂专心听讲的平均时间只有10分钟。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还采用传统的“填鸭式”、“宣讲式”的教学方式,势必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微课的课程短小精悍,每个课程视频10分钟左右,授课主题突出,内容集中,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在微课中,教师会结合教学主题,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视频、声音以及动画结合起来,利用新媒体技术将一些难点、重点通过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缓解了学生的焦虑心理。教师在微课中也更方便结合教学主题,创设学习情境,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知识。

(三)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传统的大班教学课堂中,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也无法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而新媒体技术下的微课教学使每个学生能按自己基础和能力选择教学视频,可以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在学习教学视频时选择难度更大的拓展课内容,基础差的学生则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进行学习。多次学习和领悟知识内涵,这正是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学理念。

(四)增进师生课堂互动

采用微课教学后,教学中可以翻转课堂,从而大大增加了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的时间。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安排下,课前观看教师布置的微课视频内容,收集并阅读相关文献,完成作业,为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给学生们解疑答惑。而不是像传统课堂那样基本上就是老师在讲台上一个人唱独角戏,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和理解程度。此外,翻转课堂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增多了,学生们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相互讨论和相互测评,从而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五)促进教师相互借鉴,提升业务素养

微课教学还可以使教师相互借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除了研究教学理论和参与教学改革,教师更应该积极向同行学习,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更有效、更直接,可以避免走很多的弯路。微课教学为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制作的微课,包含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的结晶[3]。通过微课课程平台,教师间不仅能高效便捷地分享彼此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可以分享各自的教学智慧和各自的教学理念。微课程平台上,教师同行间可以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不同教学理念间的不断碰撞与融合会快速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业务素养。

二、当前大学微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笔者通过对中国矿业大学28名教师的问卷调查,结合随机采访面谈,发现当前大学微课教学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一)部分教师对深化教学改革认识不足

当前,部分教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认识还不足,所进行的改革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对于教学形式的改革却很少涉及。很多教师还抱着一种旁观、等待的态度。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于微课还不能完全接受,因为微课的教学形式极大地改变了教师对自己职业身份的定位,将他们由课堂权威的“发言人”变为了课堂组织者。虽然微课的实践在教育界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针对微课而举办的各种形式、各种级别的比赛也不少,但同时也存在着为比赛而比赛的问题。部分老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感觉不好意思将自己的课堂和其他人尤其是同行分享;也有部分教师因为语言、形象、年龄等原因不愿意参与微课的建设。

(二)微课课程资源匮乏,平台系统不完善

随着微课概念的普及和推广,网络上也出现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微课资源。虽然数量相对可观,但相对于数量庞大的学科和课程层次,微课课程资源还是显得捉襟见肘。在教学实践中,要想找到某一学科或者课程的系列微课资源,非常困难。由于部分教师只是为了参赛或者根据个人的兴趣来制作微课,使得微课课程的设计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而且,网上的微课资源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比较科学的管理和完善、权威的分享平台。另外,部分微课课程内容普遍比较难,语速比较快,不能适合所有学生的水平。所有这些原因导致了微课课程建设多、使用少的现状。

(三)教师备课难度增加

虽然微课可以帮助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同时也给教师的备课增添了难度。首先,参差不齐的学生水平使得教师需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另外,要使用微课翻转课堂,教师得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大量充实和完善备课内容,这对教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翻转课堂后,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学生也有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在课前花费大量时间来备课,储备丰富的和教学主题相关的信息。

(四)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教学是教师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学生构建开放式学习环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控制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所提供的丰富的微课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传统的学习方法不同,这种学习方式缺少教师当面的指导和督促,因此,它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自制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学生不能有效地利用微课自主学习,课程的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还不及传统教学。事实上,在没有教师的监控下,很多学生难以抵制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的诱惑,无法按时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另外,部分学生习惯了中学时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切都等着教师的指令才进行,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师制作微课水平有限

微课的制作需要教师完全吃透教材的内容,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学会并掌握专业软件的操作。一段10分钟的微课视频可能会占用教师数天甚至数星期的时间来制作,这会牵涉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前,由于大部分学校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微课的建设。另外,目前大部分教师对于微课制作方法和操作模式知之甚少,只是在观摩其他人的作品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设计和制作微课。这样制作出来的微课质量不高,可能只是简单的PPT加旁白,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微课教学的初衷。

三、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积极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讲授知识的主导者和权威人士,是学生眼中的“圣者”[4]。而微课教学模式下,教师由“知识传播者”的身份转变为“信息的整合者”和“课堂组织者”,角色的转变把以教师为主的“教”改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学”,真正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师要积极适应这种角色转变,调整教学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在进入课堂前对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基础性学习,对需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期间通过小组合作,分组探讨,小组展示来交流学习心得,汇报学习成果。这种创造性学习方式比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更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开发。

(二)具备清晰的教学逻辑和思路

微课教学的新特点对教师的教学逻辑和教学思路有着更高的要求。内容上,微课视频短小精悍,因而开始的导入部分力求突出重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微课中知识点的导入、讲解和归纳总结在整个微课视频中所占比重应处理得当。结构上,整个微课的内容要逻辑连贯,过渡自然,衔接顺畅。微课收尾时,应简明扼要的总结知识要点。另外,在利用媒体素材引入、补充说明教学内容时,要加入过渡性的话语,避免教学内容的割裂和整体性的破坏。逻辑严谨、表达清晰的微课教学内容,能让学习者在观看微课视频后,明确该教学视频的主线,准确把握教师想要讲授的重点,知晓媒体素材的组织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三)规范教师的教学表达

教学表达是指课堂中教师讲述教学内容所采用的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交流形式。准确规范的教学表达方式帮助教师高效的传播信息,减少学生对信息的误读,提高课堂输入效果。具体来说,在微课中,教师发音要标准、规范,口齿清晰,语速平稳、流畅,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同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环节的不同调整语调,做到有升有降,避免从头到尾使用同一种语调。特别要强调的是,虽然一堂微课只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但教师要避免为了增加信息输入而刻意提高语速的做法。相反,教师应保持适当的语速,以确保观看者有足够的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消化和思考。在肢体语言方面,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注意看镜头,使学习者能感受到与老师的眼神接触和交流,要避免教态的拘谨,力求做到面部表情自然,使观看者能感受浓浓的亲和力,还可以适度的添加一些手势语言来强调讲解的内容。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言学者Holec认为,自主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学习者具备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意味着学习者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能够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并对学习进行评估[5]。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引导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要在语言和行动上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是教学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以他们为中心。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激励可以帮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形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激励,学生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奋斗。再次,教师可以结合每个学生的特色,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掌握了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之后,学生会通过自主学习真正学有所得,自然而然会喜欢上微课学习。

(五)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技能

微课的制作体现了教师的综合信息素养,它对教师的计算机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首先教师要能主动提高计算机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熟练操作常用软件。这也是制作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微课视频的基础与保障。因此,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信息化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主动克服困难,学习和使用新媒体技术。其次,为确保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学校也应该统一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技能培训,帮助教师构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以提高教师制作微课的质量和效率。再次,学校也可以培养和发展微课制作的辅助性工作人员,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将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通过微课的形式完美的表现出来。

在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新媒体影响。从全球范围来看,信息化教育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新媒体技术对教学改革起到很多积极的作用。微课不仅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同时也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应当改变教学理念,积极参与对微课的研讨和实践,从而创造更多优秀的微课资源,使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在微课的制作中,教师要意识到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创作过程,要以教材为根本,注意课程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结合,制作出难易适中、适合学生水平的微课课程。总而言之,教师要能将以微课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成果真正应用到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实践中去,提高教学质量。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64-73+84.

[3]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33.

[4]张宁,刘思妮.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7):156.

[5]Holec,H.AutonomyandForeignLanguageLearning[M].Oxford:PergamonPress,1981.

责任编辑秦红梅

张新祥(1982-),男,江苏东台人,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法;杨舒(1957-),女,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语言学。

全国教育规划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人文通识教育理念下的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编号:GPA115039),主持人:杨舒。

G712

A

1001-7518(2015)23-0082-04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微课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